文档详情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阅读1132之四(总1190】-唐代中秋文化寻绎档

奇异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33.29KB
约14页
文档ID:189759746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阅读1132之四(总1190】-唐代中秋文化寻绎档_第1页
1/14

2016年9月9日(星期五)【阅读1132之四(总1190] ------唐代中秋文化寻绎月宫镜、霓裳舞、咏月诗:唐代中秋文化寻绎作者:张之为 《光明日报》(2016年09月09日16版:文荟周刊•雅趣)上海博物馆馆藏唐月宫镜中秋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时令节日, 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君王的祭月仪典, 而演变为民俗节日,据现有资料考察,是唐代的事唐是中秋节发展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形式多元、内涵 丰富的中秋文化,奠定了流衍至今的中秋节俗的文化基调中秋节的形成,唐玄宗是关键人物开元十七年,玄宗将自己降诞之日八月初五定为 “千秋节”(《唐会要》卷二九)这是唐代最重要的大节,举国欢庆庆典上,玄宗要向四品以 上的官员赐金镜,群臣献寿,也要进奉宝镜这些镜子被称为“千秋镜” 月宫镜”就是千秋镜的一种,纹饰上或有明显的月轮图案, 或刻画桂树、嫦娥、蟾蛛、玉兔等月宫神话元素 典型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的唐月宫镜, 为八出菱花形,背缘流云环绕,中心是一株桂树, 左侧为玉兔、蟾蛛,右侧为衣带飘舞的嫦娥唐代月宫镜中出现的形象系统与今日所流传的基本一致, 说明当时对月宫世界的想象已经成熟那么,为何君王贺诞使用的器物会如此频繁地使用月神话题材?推究起来, 原因有二:一是月亮在原始宗教中具有“死而复生”的属性,二是唐代道教兴盛的背景,二者以长 生不死、羽化登仙的思想为结合点而扭系到一起,这种强烈祈愿是月宫镜诞生的文化土壤。

巧合的是,镜子本身也是道教科仪的道具《太平广记》记载了一个玄宗游月宫的故事,约略如下:开元年间的中秋十五日夜,玄 宗在宫中玩月,被一名叫罗公远的异人接引前往月宫, 见到仙女数百,素练霓衣,舞于广庭玄宗于是密记其声调,归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 《太平广记》卷二二)这则材料的重要性非比寻常它揭示了从八月五日千秋节向八月十五中秋节转换的契 机中秋玩月习俗多见于中晚唐之后,暗示了玄宗死后, 千秋节自然消亡,中秋节才转而代兴两者的民俗记忆互相勾连:盛世天子玄宗、盛大的欢宴、月神话的元素、赏月的行为 明皇游月宫故事流传极广,唐代多部笔记小说都有记载,后世还被搬演为戏曲更重要的是,虽然对 《霓裳羽衣曲》 曲调起源的解释并不足取信, 但这个故事却透露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神话正在向艺术领域渗透、转移 《霓裳羽衣》已经失传,但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对此曲有精细描述,从文本的记载看,无论是服装、舞容、风格,都 带有非常明显的月神话印迹中秋文化同样渗透到了文学领域中 赏月是中秋节俗的核心, 唐诗当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咏月诗其实“月”是诗歌最古老的意象之一, 《诗经・陈风・月出》就有“月出皎兮”的经典咏叹。

但唐代的咏月诗有其独特之处翻检《全唐诗》,常见八月十五“与诸公望月” “同诸客玩月” “与某某赏月”这样的题目,还有多人燕集,同题共作的这充分说明唐代中秋的赏月活动不再是个人行为,已经群体化,形成了节俗同时,唐咏月诗中开始非常密集地出现月宫、桂、蟾蛛、玉兔、嫦娥等 神话意象这种前所未见的现象, 是唐代月神话影响力扩大的直接反映, 它已经渗入了文学创作,并逐步生成固定的意象群由此,唐诗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强大了最值得关注的是, 唐咏月诗不但吸收了月神话的元素, 在主题表现上,也超越了朴素的追求长生久视的宗教情感,越来越重视审美体验与情感共鸣器物、乐舞、文学,早在千余年前的唐代,中秋文化已经深入了中华文明的肌理古希 腊苏格拉底曾有“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宣言,实际上,无论中西,对拥有深厚积淀的灿烂文 明古国,考镜源流、追溯历史,不仅是寻根、体认自我,更是为了传承、发展与未来 乌木有大道 作者:洪忠佩 《光明日报》(2016年09月09日16版)所世人所难得者唯趣爱好收藏,无疑是一种雅趣当下收藏书画、玉器、瓷器,甚 至明清家具者众多,而收藏乌木者却是凤毛麟角从一根称之为“木祖”的乌木开始, 我不仅认识了赣鄱之滨的丰城,还有乌木收藏家罗细权。

对于一位造访者,底蕴深厚的丰城,俨如沉积在赣江的乌木根部,需要用心去发掘与 考量更多的,是在寻访与交谈中去追溯 丰城先民在新石器时期的活动踪迹, 春秋战国吴、越、楚国的归属,以及列入豫章的辖地,似乎都是为了东汉建安十五年( 210年)的建县作铺垫虽然,丰城有太多的别称,而“剑邑”与“洪州”都是极有历史文化含量的: “剑邑”源于“紫气冲斗牛” “县令雷焕掘狱基得龙泉、太阿宝剑” ,“洪州”则是唐代洪州辖区的名窑一一“洪州窑”如果没有这样的典故,诗人王勃怎么会在《滕王阁序》中为丰城留下“物 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的名句呢大地如纸,历史的墨迹仍在丰城沃土上泅漫 剑与窑,都是丰城历史文化的标识 剑匣亭依旧在,洪州窑遗址依旧在, 丰城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洪 州的基因,市区的学校、宾馆、酒店,甚至乡野的农场,都离不开以“洪州”命名乌木,又称阴沉木,是古代树木埋藏在地下, 经过地质演化,又经过数千年的生物化学 与物理化学共同形成的碳化结果,兼备了木的古雅和石的神韵,可谓是不可再生的稀世之物 在民间,就流传着“纵有珠宝一箱,不如乌木一方”的俗话乌木在中国大地上究竟有多少 遗存是个未知数,能够遇见,便是一种机缘。

丰城的历史文化深不可测,像洪州窑遗址一样, 乌木也是一条进入丰城遥远时代的路径 在一根乌木身上,至少可以窥见丰城几千年前的地理环境、植物生态,以及地质的演化是地震、山洪,还是泥石流,造成了丰城历史上一场 植物的变故?这,至今还是一个未解之谜人们往往以“丰城之剑,合浦之珠” 的典故来形容物归原主的珍宝而对于洪州农场的 主人罗细权来说,四年前乌木在赣江与锦江交汇口的出现更为珍贵, 他不能让这“树中之精、木中之魂”的乌木流出丰城万物有灵,何况是沉寂了数千年的乌木呢于是,老罗与乌木 开始了一年又一年的对话一个能够与树木对话的人,无疑是幸福的 在他的眼里,那一棵棵树的身上,有无数的词语在发芽生长木祖,无疑是木的祖先给乌木取这样的名字,应是老罗对生命的敬畏与尊崇,还有最 为朴实的抒情与写意吧 想想也是,人类的祖先是猿,而树木的祖先又在哪里?哪一棵树木 的年轮里不收藏着清风明月, 又有哪一棵树木的年轮里不收藏着世事沧桑?尽管, 我与许多人一样,是奔着木祖朝圣而来,但还是被天地造化的杰作震撼了一一木祖身高二十米左右, 腰围要几个人才能合抱,十八吨的体重,身体有比铁还硬的硬度,比墨还黑的黑度木祖黝 黝的光泽,纵横交错的纹理,怎能不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呢?从木祖身上, 我似乎看到了赣江边那遥远的重峦叠嶂、 林木森森的景象。

一根乌木,宛如一块无字碑,每一条纹理里都记 载着大地山河的变迁一根根乌木,它前身的名字是植树、 红椿、紫檀、楠木、红豆杉,它们或矗立,或横卧, 远看粗筋黝黑,近观却纹理细密,呈现的是天然气象,一旦成为被赋予了主题的雕刻作品,能够给人以精神的滋养 当我走进洪州农场,面对琳琅满目的乌木和乌木雕刻作品时, 就有了真实的触感农场的所在地是同田乡, 处于赣江与锦江交汇的扇形地带, 毗连丰城第一大淡水湖泊一一“药湖”谁也不会想到,丰城乌木会在赣江与锦江交汇的地方出现,又能够 在洪州农场留下来老罗觉得,能够有机缘收藏一根乌木,是自然的馈赠予大地的恩典初秋的同田,晚霞艳丽傍晚的风,还有几分暑气洪州农场内香樟、桂花树上的鸟未 曾归巢,树上的蝉声此起彼伏,鸟与蝉合唱的声音特别动听从南塘、悟真堂到植物园,每 一处都有乌木作品的点缀,无论是表现赣江人文荟萃的《赣水滔滔》 ,还是刻画禅宗创始人的《达摩》都体现了收藏者的生活美学夜晚的南塘,星光月影映于水面,游移而迷离 星月之下,波光之上,面对木祖,能够沐手焚香,品茗听琴,不失为一件雅事在树木的世界里,胡杨是一个传奇——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 但与乌木相比,胡杨生死相加的年限还没有乌木的睡眠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乌木无须造像,一如佛的化身佛法在度化众生,据说乌木能够辟邪纳福,这何尝不是异曲同工呢?大道无言,大美气象在乌木的身体里,始终藏着黑黝黝的光这样的光,从大地之下 到大地之上的呈现,既是乌木生命涅槃的过程,亦是乌木留给世人的惊叹 (洪忠佩)素馨鸡蛋花作者:朱凤鸣 《光明日报》(2016年09月09日16版)我印象里,鸡蛋花总是和塔希提岛联系在一起, 追究来源,大概是受了塔希提岛旅游宣传的导向鸡蛋花被称为大溪地花朵, 提炼的精油是一种可以用来防晒滋润的珍贵芳香精油 在塔希提岛的旅游广告里,少女头上的花冠、 酒店浴池漂浮的花朵,都是白色的鸡蛋花,当然广告里不会用鸡蛋花这么俗气的名字, 而是称作素馨花,很文雅的一个名字虽然鸡蛋花和素馨花都是芳香又美丽, 实际上,它属于夹竹桃科植物,与著名的有毒植物夹竹桃是近亲, 而非素馨花所在的木犀科在厦门的鼓浪屿,有制作并不精致的鸡蛋花头饰和手串售卖, 不仅有典型的白花黄芯的,还有红、粉、蓝等多种颜色,少女别头发上,套在手腕上,看起来确实有岛上风情,而我去 鼓浪屿时在四月,岛上的鸡蛋花树光秃秃的一片叶子没有, 只有青中泛灰的饱满的树干枝丫在广州,鸡蛋花并没有那么高大上, 作为一种舶来植物, 它显然很适应广州的生活,行道、小区、公园、广场里经常看到。

我居住的院子里也有几棵鸡蛋花树我常常在八楼房间 的窗前,望向楼下西北角两三丛茂盛的鸡蛋花树,深绿光亮的树叶上白花、红花实在炫目鸡蛋花是个很形象贴切的名字, 白色花朵,瓣心是黄色的,五片花瓣呈顺时针旋转,一片压着一片,像小小的风车作为夹竹桃科植物, 它和夹竹桃的枝叶比较像,只是能够长得更粗更壮,叶子也更大,有着蜡质的光泽,纹理清晰枝叶舒展,树形天生就是盆景的造型 也和夹竹桃一样,茎叶断口处会流出白色浆液,摸上去有些黏手 它的花还有红色、橙色等其他颜色,玫红色在广州也很常见 不过我还是觉得白色最好看, 尤其在广州这个多雨的地方,白色的鸡蛋花显得格外明亮、清雅 外出逛街时,见到一个老汉拾捡落在地上的白色鸡蛋花,说拿来泡茶喝我问为什么不捡红色的,老人回答说红色的有毒我知道鸡蛋花有清 热降暑之功,是广州凉茶里的宠儿, 就是不大理解白色是妙物而红色反倒有毒是基于什么道 理本来是捡了一些红的白的花压在书里闻香、图好看 后来也学了老人,闲逛时看到地上的落花就捡起来,用纸包上,回宾馆摊开晾着上课、开会时,取两朵泡水,看它展开花瓣 在淡茶色的水里浮浮沉沉,抱着茶杯,边喝水边闻香,忙里偷闲找乐我想它叫作素馨花, 是名副其实的。

鸡蛋花的花期很长, 我七月在广州出差时开着, 隔年四月再到广州仍然开着, 查资料说花期从五月到十月 记得前几年四月的下旬, 在鼓浪屿看到冠幅不小的鸡蛋花树, 占据好大一片地方,却不仅没有花,连叶子都没有一片青白粗壮的肉质枝干倒也虬劲有型的样子, 就说,美人什么时候都漂亮,鸡蛋花当然是花中的真美人广州大概天气更热,所以鸡蛋花 也早早开放只是广州大概引进鸡蛋花时间要晚一些, 我没有见到像鼓浪屿上那么大的鸡蛋花它们大多也就比人略高一些,从绿化空间层次来说, 只能算是中低层的绿化植物 不过它植株饱满,深绿发亮的大叶子辐射般分布, 清新的白花,即使在广州这样的园林城市也是夺目的风景广州多雨,空气潮湿,鸡蛋花总也晾不干,超过两天颜色就发黑黑了我也舍不得扔, 一股脑裹在软纸里装包, 陪我坐飞机飞越万水千山带回北疆的家里 放在小碗里用微波炉煨干,继续泡茶喝,广州余韵,尽在一杯水里朱凤鸣)“情系中国梦一一2016 中华情・中国梦’美术书法作品展” 作者:叶永潮 《光明日报》(2016。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