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中历史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备课素材.doc

li****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78.50KB
约6页
文档ID:128856325
高中历史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备课素材.doc_第1页
1/6

小物件,大用场──谈牛耕和牛鼻环牛耕的起源和推广,是农业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但是,我国牛耕起源于何时,自古迄今,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始于神农说清代赵春沂著《牛耕说》,主张牛耕“始自神农氏”他从耕地器具的维度考察,提出“有耜已有牛耕考之《易》,作耒耜者,神农也则牛耕亦当始自神农氏矣《皇清经解》卷一千三百八十六《经义丛钞》)这是主张我国牛耕起源年代最早的一种说法然而,这种说法并不正确从耕地器具发展史上看,犁是从耒、耜发展来的最原始的犁由三个部件构成,即犁把、犁铲和绳索(或拉杆)犁把是从耒演变来的犁铲是从耜冠演变来的绳索或拉杆是新增加的部件犁与耒耜比较,它不仅部件增加了,结构复杂了,而且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变更了农夫用耒耜耕地,要手握耜柄,足踏耜冠,耜冠刺入土中,再拉动耜柄,运用杠杆原理,翻起一块土垡,然后退一步,重复前面的动作,依次而耕,耕完一行,再起一行西汉刘安编撰的《淮南子》上说:“耕者日以却却”,就是后退刘安讲的正是耒耜耕作的特点农夫用犁耕地,要手握犁把,将犁铲插入土中,然而靠人力或畜力,连续不停地向前拖拉,这里用不上杠杆原理所以,无论从器具的构造形式,还是从器具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上说,犁与耒耜应当是不同的农耕器具。

晚唐文学家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说:“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这里,他道出了一个历史上存在的真实情况,那就是,在农学家的眼里,犁与耒耜是不同的耕地农具,所以“耒耜”这个名称只出现在农学专著之中;然而民间百姓的习惯,犁与耒耜都是耕地农具,不加区分,一概称之为“犁”陆龟蒙把自己介绍江东犁的文章,定名为《耒耜经》,可见他的思想既有从俗的一面,又有崇古的一面对于耕地器具的认识,农学家显然比民间百姓要更科学清代赵春沂对牛耕起源判断错误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区分犁与耒耜,没有采纳前代农学家的意见,而盲从了民间百姓的看法,误认耒耜为犁,作出“有耒耜已有牛耕”的错误判断;又因为《易系辞下》有“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的记载,所以他得出“牛耕亦当始自神农氏矣”的错误结论二,始于叔均说《山海经》第十八卷《海内经》中说:“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经》是先秦典籍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这是个科学的论断,《山海经》中展示巫师的宗教活动触目皆是我们有理由说《山海经》是古代巫师演讲的故事和传唱的史诗但此书在长期流传中有脱简、错简的问题,也有后人增补羼杂的问题。

在先秦典籍中,《山海经》首先正面回答了牛耕起源的问题其说法理应受到重视后稷是古代周族始祖相传名弃,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那么,后稷之孙叔均始作牛耕,应当是夏代初期的事情可是,《山海经》卷十六《大荒西经》中又说:“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在这里,叔均不是后稷之孙,而是后稷之侄,并且只是“始作耕”,不是“始作牛耕”同一部书前后所述互异况且,“叔均始作牛耕”的说法,得不到考古材料印证这怎么让人置信呢?三,始于殷商说郭沫若研究甲骨文字,主张此说郭沫若说:殷墟卜辞中的“”字,“即象犁头,一些小点象犁头启土辔在牛上,自然就是后来的犁字这可证明殷代是用牛耕种了殷人已经发明了牛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甲骨文字属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特点是随体诘诎,画成其物如果殷商时期没有牛耕,犁字从牛是造不出来的所以,郭沫若的说法有道理四,始于西周说东汉经学家郑玄注《周礼》,谓西周时有牛耦耕他是牛耕始于西周说的创始者但在古时候,郑玄的说法遭到众人的反对《三代吉金文存》卷七记载一件西周青铜簋,上面有一个奇字,像马拉双头犁形据此,今人孙作云先生在《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中认为,“按照一般情况,马拉犁总应在牛拉犁之后(马不好驯服,牛好驯服),至少也可以说,有马拉犁,一定有牛拉犁。

由此可见,西周不但有犁,而且还有牛马拉犁孙先生可以说是郑玄牛耕始于西周说的支持者但是,有人提出:把西周青铜簋上的奇字“释为马耕是一种误测”此字应释为“驾”《说文》:“驾,马在轭中也段玉裁注:《毛传》曰:轭,乌啄也衡,横也横在马颈之上其扼马颈者曰乌啄,下向叉马颈,似乌开口向下啄物时也驾”的意思,是马拉车,与拉犁无关这种解释还是挺有道理的五,始于春秋说此说盛行于南宋南宋学者叶梦得、周必大、王应麟等人,依据孔子有犁牛之言,冉耕亦字伯牛,《月令》冬出土牛,示农耕早晚,断言:牛耕始于春秋元代农学家王祯、明代农学家徐光启、清代学者赵翼,他们都赞成此说在现今学术界,徐中舒、齐思和、陆懋德、韩国磐、杨宽、吴存浩等学者,都支持牛耕始于春秋说,并补充一些文献资料和考古材料的证据即便牛耕不始于春秋,可是春秋时期存在牛耕的观点在学术界也渐成主流另外,清代学者杭世骏著《牛耕说》,提出牛耕始于战国但在现今学术界普遍承认春秋时期存在牛耕的情况下,牛耕始于战国说就有较晚之嫌后魏杰出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提出:“赵过始为牛耕,实胜耒耜之利赵过是汉武帝的搜粟都尉这实际上是主张牛耕始于西汉说唐代贾公彦支持此说,《周礼里宰贾疏》曰:“周时未有牛耕,至汉过赵过,始教民牛耕。

但是,他们只是提出意见,并没有拿出证据宋代学者宋祁和郑樵都赞成牛耕始于西汉赵过,依据的材料是东汉崔寔的《政论》崔寔在《政论》上说:“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殖其法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在这里,崔寔只讲赵过教民耕种,用三犁共一牛的方法,并没讲赵过始教民牛耕由此来看,两位宋代学者是误读错解了唐代李善在《文选》卷7潘安《藉田赋》注释中提出牛耕始于西晋说20世纪50年代江苏睢宁双沟镇出土的东汉画像石《牛耕图》和山西平陆枣园出土的西汉壁画《牛耕图》,推翻了牛耕始于西晋说这种意见,早已成为历史旧说在有关我国牛耕起源的众多说法中,“殷商说”和“春秋说”最值得重视,而且有进一步探讨空间1934年,郭沫若撰写《释勿》一文,提出:殷墟卜辞中的“实为犁之初文此字从刀,其点乃象起土之形其中牛作若者亦即犁字从牛之意,字稍后起这里已透露出他主张殷商已经发明牛耕的信息,只是没有明说1952年,郭沫若的《奴隶制时代》出版在该书的“代序”中,郭沫若依据早先《释勿》的研究成果,明确提出:“卜辞已有犁字,而且已引申为黎黑之黎,可见牛耕的使用已久殷人能发明牛耕,正是殷代农业能够发达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后,围绕牛耕的起源,学术界百家争鸣,经过十余年探讨,到上世纪60年代,赞成郭沫若意见的人越来越多像清华大学刘仙洲教授,他在1953年第一期《机械工程学报》发表《中国在原动力方面的发明》一文,主张牛耕始于春秋到1962年和1963年,他接连出版了《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中国古代农业机械发明史》两本书在这两本书中,刘仙洲教授改变了观点,承认“牛耕至晚应开始于殷代武丁到帝乙时(公元前1324——公元前1155年)经过“文化大革命”,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起,大概是人们破除了对学术权威的迷信,质疑郭沫若牛耕始于殷商说的声音不断,主张牛耕始于春秋似乎又占据上风但是,质疑者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例如1980年上海出版了杨宽《战国史》的修订本书中说:“自从春秋后期,劳动人民推行了用牛拖犁来垦耕的方法,垦耕就变为连续向前的运动,用力少而效果好作者还为这段话设立一个注,说:“新石器时代遗址曾出土石犁(内蒙古昭乌达盟阿鲁科尔泌旗博勒庙区和浙江杭州水田坂遗址都曾出土),可知新石器时代有些地区已用畜力耕作近人或者根据甲骨文‘犁’字初文的象形,认为商代已有牛耕,但是论据不足这段注文自相矛盾作者承认“新石器时代有些地区已用畜力耕作”,这种畜力是什么呢?作者没有说明,然而用于耕作的畜力,不是牛,就是马;而且以牛为主。

这个问题,放眼古代世界,概莫能外王静如在《论中国古代耕犁和田亩的发展》一文中,为读者介绍了公元前14世纪巴比伦人用牛拉犁耕播图、埃及古王国末期木雕牛耕模型、罗马初期古意大利牛耕图、瑞典铜器时代牛耕图和古希腊马耕图那么,既然承认新石器时代已用畜力耕作,怎么发展到殷商却不愿意承认有牛耕呢?再如1996年出版的吴存浩著的《中国农业史》第二章第二节说到“商代有无牛耕的问题”作者援引郭沫若《奴隶制时代》分析卜辞中“犁”字,证明殷代已用牛耕的论述之后,说:“卜辞中有‘物牛’、‘物马’、‘物牡’、‘物牝’、‘物宰’(笔者注:疑误,应作‘物羊’)、‘物鱼’等(岛邦男:《殷墟卜辞综类》,1977年版,第358、100页)记载,若说牛马用于耕地倒还可通,但羊、鱼是绝不会用于耕田的因此‘物’为牛耕说显然不通卜辞中“物”字,王国维释为“物”,本意为“杂色之牛”;郭沫若释为“犁”,并说明:此字在长期使用中引伸转化,有多种含义,可以指“耕具”,也可以指“耕事”,还可以指“耕牛之黑者”一词多义,这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吴存浩列举的“物牛”、“物马”、“物牡”、“物牝”、“物宰”、“物鱼”,都同属“物”的一种含义用词汇的一种含义去否定它包括的其他含义是没有道理的。

古埃及耕犁图公元前14世纪,巴比伦印章上的牛耕图古希腊马耕图瑞典铜器时代石刻牛耕图关于殷商是否存在牛耕的问题,不能仅从甲骨卜辞文字考察,必须扩大视野牛耕是牛与犁的结合犁的存在是牛耕出现的先决条件殷商有石犁和铜犁在我国,石犁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属于良渚文化的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出土残损石犁上百件浙江杭州水田畈遗址出土的一件石犁,平面呈等腰三角形,腰长18厘米,底宽16厘米,中间有一圆孔,与现在南方铁犁头相仿,制作水平很高属于龙山文化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也出土有三角形石犁所以,石犁是殷商的重要耕地器具是没有问题的商代前期,青铜已用于制造农具《商周考古》说:“现在发现的商代青铜农具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青铜工具主要有臿、镈、斧、斨等几种这里没有明确列举出青铜犁,但这并不等于说商代,特别是殷商没有青铜犁1949年11月15日上海《文江报》刊登何天行撰写的《记江南所发现的殷商青铜耕犁》一文,这件文物出于浙江绍兴漓渚乡上海博物馆也藏有殷商铜犁但是,这两件青铜犁在学术界有争论我想,这可能是《商周考古》不便把犁明确列举出来,只好隐含在“等”里的原因但是,在越南北部东京地区“业已发现西元前16世纪之青铜犁镵”(布瑞著,李学勇译《中国农业史》上册第240页,台湾商务印刷馆1994年版)。

上古时期,商与越南东京就有商业及朝贡往来,曾输入龟甲用于占卜,并有珠宝输入这件青铜犁鑱极有可能是从商输出的殷商理应有铜犁用牛拉犁耕地,先要掌服牛的技术商,原本是居住在黄河下游的一个古老部落传说商的远祖名契,契佐禹治水,因功始封于商(今河南商洛)商部落畜牧业比较发达,常以畜牧产品跟其他部落交换契的六世孙王亥发明服牛技术,开始驾牛车到黄河北岸扩大贸易在一次贸易中,狄人有易氏杀死王亥,夺去牛车和其他财物王亥之子上甲微起兵灭掉有易氏,报仇雪恨这件事在先秦典籍《易》《世本》《竹书纪年》《楚辞》《吕览》《山海经》中都有记载王国维发现殷墟卜辞中称王亥为高祖,祭祀王亥礼仪尤为隆重,有一次用牛竟达三百头商人既然能驾牛拉车,自然会联想到用牛拖犁总之,殷商时期,人们已经具备了牛耕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条件,完全存在牛与犁结合起来耕地的可能《月令》:“季冬,命有司出土牛,以示农耕之早晚这是主张牛耕始于春秋者时常引用的一个证据1957年,殷墟出土了玉牛和石牛笔者以为这也可以作为殷商有牛耕的一个旁证另外,笔者从布瑞著,李学勇译的《中国农业史》一书中得知,1978年7月号《远东经济评论》报道:考古学者在外蒙发现一个三千年前牛耕雕刻。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