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补充:美国历史背景美国人民是个勇敢而爱好自由的民族他们原本来自世界各地,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1607--1733) 北美洲原始居民为印第安人16-18世纪,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西欧各国相继入侵北美洲法国人建立了新法兰西(包括圣劳伦斯流域下游大潮区,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处);西班牙人建立了新西班牙(包括墨西哥和美国西南部的广大地区)1607年,英国建立了第1个殖民据点-詹姆士城,此后在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了13个殖民地到达殖民地的大多数是西欧贫苦的劳动人民,也有贵族、地主、资产阶级,以英国人、爱尔兰人、德意志人和荷兰人最多移民中有逃避战祸和宗教迫害者,有自愿和非自愿的"契约奴"以及乞丐、罪犯;还有从非洲被贩运来的黑人 独立战争 (1774-1783) 18世纪70年代英国进一步执行高压政策,1770年波士顿惨案发生1773年通过了茶税法,引起波士顿倾茶事件1774年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1772-1774年,各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1774年9月5日,除佐治亚外的各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1届大陆会议,通过了和英国断绝一切贸易关系的决议,继而通过"关于殖民地权利和怨恨的宣言",向英王呈递请愿书1775年4月18日,在波士顿附近的列克星敦和康科德,殖民地爱国者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揭开了独立战争的序幕5月,第2届大陆会议召开次年7月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独立战争开始时,双方实力悬殊,战争进行了8年到1781年10月,美、法联军攻下英军最后据点约克镇,独立战争基本结束1783年英美签订巴黎和约独立战争时期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如大陆军的总司令G.华盛顿、《独立宣言》的起草人T.杰斐逊、外交家B.富兰克林、文化战士T.潘恩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的建成(1781-1814) 在战争过程中,大陆会议制订了邦联条例,1781-1787年13州组成了邦联国会,宣布成立美利坚共和国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会议最后制定了宪法草案这是世界上第1部成文宪法1788年6月由9个州批准生效根据宪法,美国建成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联邦制国家。
后又增加了宪法前10条修正案(后即以"权利法案"著称)该法案于1791年12月,经11个州批准生效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4月,华盛顿就任美国首届总统(1792年连任) 1801年,民主共和党T.杰斐逊出任总统1814年12月,英美在今比利时的根特签订和约这次战争使美国得以摆脱英国政治上的控制和经济上的渗透,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族主权国家南北战争前的外交和政治(1814-1861) 1814年美英战争即将结束时,联邦党召集哈特福德会议,图谋分裂联邦,但遭失败,因而瓦解联邦党的衰落标志着商业资本开始向工业资本过渡 随着南部和北部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斗争的激化和黑奴反抗的不断掀起,群众性的反奴运动广泛开展1840年,主张废奴运动的"自由党"成立1848年,废奴主义者,民主党和辉格党内反对奴隶制的人组织了自由土壤党,以在西部地域建立自由州为宗旨1850年,双方经过争执,达成妥协,国会通过严峻的逃奴追缉法1854年国会通过堪萨斯-内布拉斯加法案,取消了奴隶州和自由州的地理疆界线,也就使密苏里妥协案随之废除,遭到北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1854年成立了共和党,以反对奴隶制为宗旨1856年。
民主党J.布坎南当选总统,此时实际上民主党已成为代表奴隶主利益的政党1857年最高法院作出斯科特判决案,其法律涵意是使奴隶制的规模推向全国1859年J.布朗领导的反奴隶制的武装起义被镇压1860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候选人A.林肯获胜蓄谋叛乱已久的南部奴隶主集团决定脱离联邦,并于1861年2月另行成立宣布维护奴隶制的南部同盟南北战争及重建时期(1861-1877) 1861年4月,南部同盟不宣而战,占领萨姆特炮台,南北战争爆发次年5月,林肯颁布《宅地法》,允许耕种西部土地5年的农民,在缴纳10美元证件费后获得160英亩土地的使用权,使在西部垦殖的广大农民,站在废奴派一边,孤立了南部同盟 1863年1月1日,林肯颁布的《解放宣言》生效,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都被视为自由人,允许参军,短期内即有18.6万名黑人参加联邦军队1864年联邦军队占领佐治亚的亚特兰大,将南部同盟截成两段,取得了决定的胜利1865年4月9日,南部同盟军总司令R.E.李将军投降南北战争以联邦胜利宣告结束4月14日;林肯遇刺,副总统A.约翰逊继任总统约翰逊对南部种植园主推行妥协政策11月,密西西比州首先颁布"黑人法典",对黑人残酷迫害。
恐怖组织三K党于1866年成立,对刚获得自由的黑人施以私刑在这种混乱局面下,共和党激进派占优势的国会提出弹劾总统案(以少1票未通过),并分别于1865、1868和1870年通过了宪法第13条修正案(宣布在美国奴隶制不复存在)、第14条修正案(黑人被承认为美国公民)、第15条修正案(给黑人以选举权)1867年3月,国会通过重新建设南部法案,对南部实行军管1867-1877年,南部进行民主重建,各州成立了黑人和白人联合执政的政权,制订了民主的进步法令,14名黑人当选为众议员,两名黑人当选为参议员R.B.海斯就任总统,标志着民主重建的结束19世纪后半叶经济迅速发展 (1877-1900) 南北战争后,由于南部种植园制度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造船业和机器制造业迅速发展,横贯大陆的4条铁路建成,西部广大土地的垦殖,边疆的消失,促进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在中西部、远西部和南部日益开拓进程中,各地区发展了具有本地特点的工业外国移民的大量涌入,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使北美能够大规模进行农业生产19世纪后半叶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从1860-1916年,耕地面积由4.07亿英亩增加到8.79亿英亩,改良的土地面积扩大了3倍多,小麦和玉米的产量约增加了3倍多。
农业中大生产排挤和兼并小生产,在以工业为主的北部,农业日益采用集约耕作,在其他地区,大农场数字逐渐增加,1900年美国农产品总数的一半是由1/6的大农户生产的,形成了美国式农业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内外政策(1889-1914) 1889年美国召开泛美会议,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美国击败了西班牙,夺取了加勒比海的古巴和波多黎各、太平洋的关岛及菲律宾群岛,接着合并了夏威夷群岛1903年美国夺取了巴拿马运河区在远东,1899年美国提出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美国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中支持日本在日俄战争结束后,美日双方经过谈判,于1908年签订了罗脱-高平协定在191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总统候选人T.W.威尔逊上台威尔逊以"新自由"作为号召进行改革,降低关税,建立联邦储备银行制度,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1914),征收累进所得税该时期美国在对外政策上,对西半球墨西哥、尼加拉瓜等国进行了武装干涉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20年代末的美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美国宣布中立,向交战双方提供军火,不久又对协约国进行贷款1916年,威尔逊当选连任1917年,美国在德国潜艇击沉美国船只后,于4月6日对德宣战。
大战期间由于国外移民中断,黑人大量北移,并人伍出国作战,开拓了视野1918年11月,威尔逊签署对德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美国的经济繁荣战后,美国由欠60亿美元的债务国而成为贷出100亿美元的债权国,美国成为最富有的国家1921年共和党委.G.哈定执政,正值美国陷入全面经济萧条他提出"工业正常化"和"抢救资本主义"政策;1923-1929年世界资本主义进人相对稳定时期美国国内由于固定资本更新,建筑业兴起,汽车和钢铁工业等扩大以及商品和资本输出激增,1923年美国工商业出现了新高涨与此同时,美国第2次企业"合并浪潮"(即进一步托拉斯化),遍及银行业、工业部门,特别是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甚至扩展到零售商业部门共和党人C,柯立芝执政时期是美国经济繁荣时期私人垄断资本大为发展但由于国内新兴工业畸形发展与生产过剩,使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和消费脱节,农业长期陷于慢性危机,1929年10月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随后资本主义各国陆续陷入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民主党人F.D.罗斯福1933年就任第32届总统罗斯福政府实行了由国家对经济进行广泛干预、调节的"新政",整顿金融,复兴工农业,举办救济事业等,挽救了美国的严重经济危机,并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933年11月,美国与苏联建交,对拉丁美洲采取"睦邻政策"1937年新的经济危机再度出现次年,罗斯福采用扩大赤字开支的办法,使这次危机有所缓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重振军备,才使经济得到恢复,走向繁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罗斯福于1941年3月签署《租借法》,向与德意日作战的国家提供物资8月14日,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9月24日苏联政府声明同意其基本原则,接着召开莫斯科三国会议,奠定了美英苏战时合作的基础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英对日宣战英美在开始时接连败退1942年5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中击退日军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国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击败日军,美军由守势转为攻势,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l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8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同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在意大利南部登陆10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 11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举行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英美等国的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月12日,罗斯福逝世,H.S.杜鲁门继任总统5月,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美英就处理德国、波兰等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苏就苏军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8月6日,美军在广岛投下策1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美军又在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杜鲁门任命D.麦克阿瑟为盟国驻日最高统帅,美军进驻日本,实现了由美国独家控制日本的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扩军参战,并大量供应盟国军火物资,美国成为盟国的兵工厂,出现了战时经济繁荣,国家垄断资本有更大发展美国利用参战的机会,控制了世界许多重要战略据点,建立了军事基地;杜鲁门政府对外推行冷战政策,提出杜鲁门主义,制订马歇尔计划,筹划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3-1954年经济危机的侵袭下,为缓和国内外紧张形势,在内政外交方面作了调整,扩大了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范围,加强科研工作的国家化,进一步发展宇航事业 1969年R.M.尼克松上台后,美国陷入越战泥淖不能自拔,经常性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加剧了通货膨胀,处于内外交困境地。
1969年起,尼克松以"伙伴关系、实力加谈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新战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副总统G.R.福特即就任第38届总统1975年5月,正式宣布越南战争结束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生效,实现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