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595968025 上传时间:2024-12-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9.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2025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 在红山文化晚期墓葬遗址中,处于中心的大墓“唯玉为葬”,附近的墓葬玉器数量和规格明显较中心大墓低,边远的墓葬则只有陶器陪葬,个别墓葬甚至没有陪葬品。据此可知,该时期红山文化( )A. 专制王权逐渐加强B. 国家形态趋于成熟C. 阶级分化已经出现D. 万邦时代礼制规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红山文化晚期墓葬在规格和陪葬品方面均有明显差别,体

2、现墓主人的地位、财产差异,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处于原始社会后期,阶级分化已经出现,C项正确;红山文化晚期尚未出现专制王权,排除A项;国家产生需要从公共权力出现、城市修建、早期宗教形成等多方面评判,仅凭阶级分化不能断定国家形态趋于成熟,排除B项;材料仅提及陪葬品中有玉器,未提及这些玉器是礼器,未提及不同的器类和同一器类的不同尺寸代表不同的身份和等级,不能断定“礼制规范”,排除D项。故选C项。2. 下表的记载,可以用来说明( )史记夏本纪“益(禹晚年培养的接班人)让帝禹之子启”战国策燕策一“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A. “家天下”局面出现B. 统治疆域的拓展C. 嫡

3、长子继承制确立D. 禅让制得以完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夏朝(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益让帝禹之子启”以及“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这表明原本禹选定的接班人是益,但最终启通过争斗夺取了天下,在这之前,部落联盟首领的传承通常是通过禅让制,即选贤任能, 而启夺取天下,开启了父死子继、世代相袭的传承方式,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A项正确;统治疆域的拓展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B项;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是在西周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夏朝初期,排除C项;启夺取天下,意味

4、着禅让制的结束,而非完善,排除D项。故选A项。3. 王国维指出,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并通过宗法礼制确定了天子与诸侯的君臣关系。据此可知西周初期( )A. 皇权独尊至高无上B. 注重维护天子权威C. 君臣皆有血缘关系D. 内外服制达到鼎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西周新封的诸侯多是王室至亲或功臣,这些人都是相对忠诚于周天子的人。西周实行宗法制,规定作为小宗的诸侯要效忠作为大宗的周天子。西周实行礼乐制,各级贵族需要遵循严格的礼仪规范,周天子的地位最高,享受的礼仪、音乐规格也最高

5、。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都注重维护天子权威,B项正确;皇帝制度和皇权独尊是在秦朝开始确立的,排除A项;周天子与异姓功臣没有血缘关系,排除C项;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4. 西汉学者刘向指出战国时期“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这可以用来说明( )A 争霸战争使政局动荡B. 礼乐制度退出历史舞台C. 宗法分封制彻底瓦解D. 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道德大废,上下失序”“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可知,战国时期,

6、礼崩乐坏,兼并战争不断,导致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D项正确;战国时期以兼并战争为主,春秋时期以争霸战争为主,排除A项;“礼乐制度退出历史舞台”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宗法分封制彻底瓦解说法绝对化,排除C项。故选D项。5. 孔子主张“仁者爱人”,要求统治者关爱百姓;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强调百姓的重要性;荀子主张“君舟民水”,认为百姓能决定君主的统治。这表明三者都( )A. 重视道德教化B. 迎合了统治者的需要C. 强调以民为本D. 代表地主阶级的诉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

7、)。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荀子都提出要关爱百姓,重视百姓,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百姓的重要性,而非道德教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统治者需求的信息,且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并没有被诸侯国采用,排除B项;孔子代表没落的旧贵族阶层,而非地主阶级,排除D项。故选C项。6. 商鞅变法使秦国出现了“与国民以产业自有,听民占田,世为永业,务使地尽为田,田皆出税”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得益于商鞅变法( )A. “废井田,开阡陌”B. 奖励军功C. 实行什伍连坐制D. 推广县制【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8、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商鞅变法后土地私有制确立,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经济方面的措施,而非军事、政治,排除B、C、D项。故选A项。7.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朝某一制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同时赞扬它能够“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这表明该制度( )A. 拓展了统治疆域B. 保证了秦朝的长久统一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是中央官制的重大调整【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准确的时空为:秦朝(中国)。根据题目中提到的信息“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

9、而为之守宰”,可以判断所述制度为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通过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并在每个郡设置由中央直接任命的官员进行管理,从而大大削弱了地方割据势力,增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项正确;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管理,但题目并未直接说明其作用在于领土扩张或边疆扩展,排除A项;郡县制有助于强化中央政权,但并不能单独作为保证秦朝长期稳定的因素,实际上秦朝仅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左右,排除B项;郡县制主要涉及地方行政体制变革而非中央政府内部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8. 汉文帝时淮南王刘长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推恩令”的实施B. 分封制确

10、保政权稳定C. 七国之乱的发生D. 郡国并行制存在隐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时期出现诸侯王“废先帝法,不听天子诏,居处无度,出入拟于天子,擅为法令”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封国势力上升,尾大不掉,D项正确;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削弱封国势力的措施,时空与本题不一致,排除A项;材料中封国制度并未确保国家政权稳定,曾导致七国之乱,排除B项;当时只是出现封国诸侯王僭越的现象,七国之乱是在汉景帝时期发生的,排除C项。故选D项。9. 汉武帝在“泰山刻石文”中所

11、描绘的国家“大一统”的理想图画是,“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汉武帝为追求“大一统”所奠定的文化基石是( )A. 统一文字,焚书坑儒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 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汉武帝在位期间,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理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文化政策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政策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汉代及后世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基石,B项正确;“统一文字

12、,焚书坑儒”是秦始皇的政策,排除A项;察举选拔官吏是汉代的选官制度,但不是文化基石,排除C项;“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是汉初的治国理念,与汉武帝的政策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 后汉书仲长统列传记载:“(东汉后期)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据此可知,东汉后期( )A. 外戚宦官专权B. 民族矛盾尖锐C. 商品经济发展D. 豪强势力坐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中国)。据材料“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可知,东汉时期地方豪强聚族而居,大量流民依附

13、于豪族庄园,庄园规模很大并进行综合性经营,豪强势力坐大,D项正确;材料反映豪强地主势力膨胀,未提及外戚和宦官势力,排除A项;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排除B项;材料反映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而不是商品经济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1. 学者田余庆认为,“如果说西晋自武帝以来,士族名士是司马氏皇权的装饰品,那么东晋司马氏皇权则是门阀政治的装饰品。”由此可知,东晋时期( )A. 士族专权严重B. 君主专制强化C. 统治基础扩大D. 藩镇分裂割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东晋时期的中国

14、。“装饰品”通常指的是次要的、没有实质影响的东西, “东晋司马氏皇权则是门阀政治的装饰品” 意思是东晋时期皇帝大权旁落,士族把持政局,形成门阀政治的局面,A项正确;东晋时期门阀政治发展到鼎盛,门阀士族把持政权,君主权力受到削弱而非强化,排除B项;少数世家大族把持政权,不利于统治基础扩大,排除C项;藩镇分裂割据是唐末五代时期的情景,排除D项。故选A项。 12. 东晋时荆州(今湖北省中南部)“田土肥美”,豫章(今江西省北部地区)一带的妇女“夜浣纱而旦成布”,首都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这表明( )A.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 北方经济优于南方C. 南方地区得到开发D. 国家分裂局面结束【答案】C

15、【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 东晋时期的中国。荆州、豫章、建康都属于江南地区,“田土肥美”、妇女“夜浣纱而旦成布”、“贡使商旅,方舟万计”反映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结合所学,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 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明显发展。材料所述反映南方地区得到开发,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在宋朝,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北方经济发展情况,没有对比不能得出北方经济优于南方,排除B项;东晋统治南方的时候,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国家处于分裂局面,而非“分裂局面结束”,排除D项。故选C项。 13. 公元495年,孝文帝下诏定姓族,依官爵高低确定鲜卑贵族门阀序列,并使之与汉族头等士族门第相当、社会地位相同,并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据此可知,这一举措( )A. 实现了北方统一B. 激化了民族矛盾C. 瓦解了士族势力D. 促进了民族交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495年(中国)。孝文帝的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调整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的社会地位,使两者在社会等级上相当,并鼓励通婚,从而促进鲜卑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