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39387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doc(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切迹法行右颈内静脉穿刺近年来,我院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行右颈内静脉穿刺,介绍如下。操作步骤(1)病人仰卧于操作台上,提供充分照明;(2)保持病人头部近中立位(左转40)1,2,并用一薄枕将右肩部、颈部垫高;(3)操作者站在病人头部,用左手大拇指按压锁骨内侧端上缘切迹,用5ml注射器7号细针,在切迹正上方11.5cm处局麻后(全麻病人可不用局麻),针干与皮肤呈3040角,针尖一定要指向同侧乳头,一般刺入23cm有突破感,回抽有静脉血,即穿刺成功。有时穿刺过深,边退针边回抽有血即可;(4)取颈内静脉穿刺针,按照上述定位及穿刺方向进针,成功后置入导丝、扩张管及颈内静脉导管;(5)

2、置入颈内静脉导管不应过深,一般按导管的刻度1012cm为宜。颈内静脉正好经锁骨内侧缘小切迹处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点、穿刺针与颈内静脉平行,距颈内静脉很近,周围的解剖结构并不复杂(图1)。我们用此法施行右颈内静脉穿刺70例,成功率100,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图1经锁骨上凹切迹颈内静脉穿刺在老年或肺气肿病人中,按此法操作,进针点在切迹上方不能小于1.5cm,以防穿破胸膜造成气胸。深静脉穿刺置管 ,可用于静脉内输血、补液、补充电解质及给药 ,更为重要的是监测中心静脉压。小儿由于颈短 ,皮下脂肪丰富 ,肌肉不发达等特殊解剖因素 ,造成深静脉穿刺较成人困难。尤其使用肌肉松弛剂后 ,胸锁乳突肌的标志更

3、不清楚 ,临床常用胸锁乳突肌为标记定位颈内静脉前、中、后路穿刺法有一定困难。经锁骨下静脉穿刺 ,由于小儿肺尖较高 ,易损伤胸膜及肺 ,引起气胸 ,故临床上较为慎用。我院自 1998年至今 ,采用锁骨上小切迹定位法行小儿颈内静脉穿刺 10 8例 ,年龄 1岁半 13岁 ,体重 12 30。 10 8例中 ,除 2例因反复穿刺3 4次未获成功而改用其他径路穿刺外 ,其余均获成功。成功率为 98 1% ,其中 5例穿刺针误入动脉 ,经调整进针方向后均获成功。 3例因穿刺针进入过深出现气胸 ,发生率为 2 8%。我们认为采用该法行小儿深静脉穿刺 ,具有简便、易于掌握、成功率高等特点 ,现介绍如下。患儿

4、平卧 ,去枕 ,头偏向穿刺对侧 (一般为左侧 ) ,于锁骨内侧端 (胸锁关节稍外侧上缘 ,可触及一半月形小切迹 ,以此为骨性标志 ,颈内静脉正好由此向下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以左手大拇指按压锁骨内侧端上缘切迹,用5ml注射器7号细针,在切迹正上方11.5cm处局麻后(全麻病人可不用局麻),针干与皮肤呈3040角,针尖一定要指向同侧乳头,一般刺入23cm有突破感,回抽有静脉血,即穿刺成功。1.颈内静脉的体表投影耳垂下到胸锁关节的连线,颈内静脉的口径,在成年男性平均为12. 80 .4,女性为12 .30 .4。颈内静脉上段位于胸锁乳突肌内侧后方,被该肌掩蔽一部分;中段在锁骨上小窝的后方;下段

5、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后侧,被该肌所覆盖。置管深度可参考胸锁乳突肌中点至上腔静脉的距离:成人右侧1012,1214岁约810,612岁约68,25岁约45。2.关于操作时头偏的角度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将头部偏向对侧可使颈部暴露开阔,以方便操作。此举是以头部转动不影响颈内动、静脉位置关系为前提的。事实上,有人已用超声成像法证实:90%被检测者头部偏转后颈内动、静脉的重叠率增加,且增加值与偏转程度呈正相关。且当头部偏转超过40后,胸锁乳突肌势必绷紧拉直,将其后、下方的颈内静脉压瘪,甚至完全萎陷。加之进针时静脉常被推进的穿刺针进一步压瘪,故头部过偏时进针过程中常难于抽到回血,回抽血假阴性常使穿刺者以为

6、尚未到达静脉,从而误导穿刺者进一步进针,突破静脉后壁而误伤与之重叠的颈内动脉。本文结果亦印证了穿刺时头部过偏不仅显著降低了进针回血阳性率和穿刺一针成功率,而且增加了误穿动脉的危险。3.关于锁骨上缘小切迹 对颈内静脉解剖的研究发现,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内侧约0.5处锁骨上缘有一小切迹,而颈内静脉恰在此处经过与右锁骨下静脉汇合,有作者以此点作为穿刺方向的参考标志,对不同年龄、性别、体格需要进行颈内静脉穿刺的急诊病人进行穿刺,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穿刺一针穿中率达到95%,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明显的提高,以下是图示。 常见的深静脉穿刺入路1锁骨下静脉锁骨下静脉是腋静脉的延续,起于第1肋的外侧缘,

7、成人长约34cm。前面是锁骨的内侧缘,在锁骨中点稍内位于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略向上向内呈弓形而稍向内下,向前跨过前斜角肌于胸锁关节处与颈内静脉汇合为无名静脉,再与内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通常多选用右侧锁骨下静脉作为穿刺置管用。穿刺进路有锁骨上路和锁骨下路两种。 锁骨上路病人取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高,头偏向对侧,使锁骨上窝显露出来。在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外侧缘,锁骨上缘约1.0cm处进针,针与身体正中线或与锁骨成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前15,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直到有暗红色血为止。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便可送管入静脉。送管方法有两种:外套管直接穿刺法:根据病

8、人的年龄选用适当型号的外套管针(成人1614号,儿童2018号)直接穿刺。当穿中静脉后再向前推进35mm,而后退出针芯,将注射器接在外套管上回抽有静脉血时,可缓慢旋转向前送入;如回抽无回血,可缓慢后撤同时回抽,当抽到回血时即停止后撤,经反复测试确定在静脉腔内再慢慢旋转导管向前送入。钢丝导入法: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金属穿刺针及相应型号的钢丝和导管。穿刺方法同前,当穿中静脉后将钢丝送入。如果导管较软可先用相应型号的扩张器沿钢丝送入静脉内(送扩张器前先用尖刀片将皮肤针眼扩大),而后撤出扩张器,再将导管沿钢丝送入静脉。导管送入的长度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510cm即可。退出引导钢丝用缝线将

9、导管固定在皮肤上,再用皮肤保护膜加固。用缝针固定时下针的方向应与导管平行,不可横跨导管以免将导管扎破。 锁骨上路进针在穿刺过程中,针尖前进的方向实际上是远离锁骨下动脉和胸膜腔的方向前进,所以较锁骨下进路为安全。此进路不经过肋间隙,送管时阻力小,用外套管穿刺时可直接将套管送入静脉,到位率比锁骨下路高。也可以经此路放置Swan-Ganz导管和肺动脉导管或心内膜起搏器。 锁骨下路病人取仰卧位,右上肢垂于体侧,略向上提肩,使锁骨与第一肋间的间隙张开便于进针。右肩部可略垫高(也可不垫),头低位约1530,从锁骨中内1/3的交界处,锁骨下缘约11.5cm(相当于第二肋骨上缘)进针。针尖指向胸骨上窝,针体与

10、胸壁皮肤的夹角小于10,紧靠胸锁内下缘徐徐推进,这样可避免穿破胸膜及肺组织所引起的气胸。在进针的过程中,边进边轻轻回抽,当有暗红色血液时停止前进,并反复测试其通畅情况,确定在静脉腔内时便可置导管。如果以此方向进针已达45cm仍无回血时,不可再向前推进,以免损伤锁骨下动脉。此时应徐徐向后退针并边退边抽,往往在撤针过程中抽到回血,说明已穿透锁骨下静脉。在撤针过程中仍无回血,可将针尖撤到皮下而后改变方向(针尖在深部时不可改变方向,以免扩大血管的损伤)使针尖指向甲状软骨以同样方法徐徐前进,往往可以成功。 送导管的方法基本上与锁骨上路相同,但由于此进路要通过肋间隙,用外套管针时往往送套管时较困难,阻力较

11、大,常需要借助钢丝引导。另外此进路穿刺过深时有误伤锁骨下动脉的可能。如果针干与胸部皮肤角度过大有穿破胸腔和肺组织的可能。值得特别提出的是锁骨下进路置管到位率较低,导管可进入同侧颈内静脉、对侧无名静脉。据观察此进路的到位率小儿为32.3%,成人为84%。心脏手术时撑开胸骨时可能影响导管的位置。2颈内静脉起源于颅底,颈内静脉全程均被胸锁乳突肌覆盖,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前沿内侧,中部位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前缘的下面和颈总动脉后外侧,下行至胸锁关节处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无名静脉,再下行与对侧无名静脉汇合成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成人颈内静脉较粗大,易于被穿中。右侧无胸导管而且右颈内静脉至无名静脉入上腔静脉段几乎

12、为一直线,右侧胸膜顶较左侧为低,故临床上常选用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尤其是放置Swan-Ganz导管更为方便。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根据个人的习惯各有不同,一般根据颈内静脉与胸锁乳突肌的关系,可分别在胸锁乳突肌的前、中、后三个部位进针。 前路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部略转向对侧。操作者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3cm,于胸锁乳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的0.5cm处进针,针干与皮肤成3040角,针尖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中内1/3交界处前进。常在胸锁乳突肌中段后面进入颈内静脉。此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

13、多,但易误入颈总动脉。 中路在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形成的三角区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约35cm,进针时针干与皮肤呈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试穿未成功,将针尖退到皮下,再向外偏斜10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以内的后缘,常能成功。若遇肥胖、短颈或小儿,全麻后胸锁乳突肌标志常不清楚,定点会有一些困难。此时可利用锁骨内侧端上缘的小切迹作为骨性标志(此切迹就是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附着点)颈内静脉正好经此而下行与锁骨下静脉汇合。穿刺时以左手拇指按压,以确认此切迹,在其上方约11.5cm处进针(此处进针又称为低位进针点),针干与中线平行,针尖指向足端,

14、一般进针23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若未成功再将针退至皮下,略向外侧偏斜进针常可成功。 后路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中下1/3的交点或在锁骨上缘35cm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穿刺时面部尽量转向对侧,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胸骨上窝方向前进。针尖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总动脉,甚至穿入气管内。 以上三种进针点一般以中路为多,因为此点可以直接触及颈总动脉,可以避开颈总动脉,故误伤动脉的机会较教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中率较高。 此外应指出,由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距很近,为避免误伤动脉在正式穿刺前必须先用细针试穿,以确定穿刺的角度和深度,而后

15、再正式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的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3股静脉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穿刺时以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摸准股动脉的确切位置,在其内侧约23cm处进针,针尖指向头侧,针干与皮肤成30,一般较易成功,置管方法与锁骨下静脉相同。但由于距下腔静脉较远故置管的位置不易达到中心静脉,所测得的压力受腹腔内压力的影响,往往高于实际中心静脉压。如果从针腔内送入较长的导管可达到中心静脉,但导管在血管内行程较长,留置时间久,难免引起血栓性静脉炎。现已很少采用,除非在某些特殊病情如巨大胸主动脉瘤或布加综合征时采用。术后应及早拔除,以减少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4贵要静脉一般不用此途径,在巨大升主动脉瘤不宜用锁

16、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时(以免误伤动脉瘤)选用。但由于该静脉较细,路途弯曲,故送管困难。必须用一种特殊的穿刺针Drum-Cartridge Catheter,该导管长71cm,外径约1.7mm,内径1.1mm,管腔内有弹性钢丝芯卷成盘形装于可转动的塑料匣内,穿刺针头长5.1cm,外径2.1mm,内径1.8mm,当穿中贵要静脉后将该导管由穿刺针腔内送入静脉,并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塑料匣,将导管送至中心静脉后退出穿刺针,抽出导管内钢丝局全方位了解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拒签事件”在网上呈现出沸沸扬扬的大讨论:指责法律的缺陷、医院缺乏“救死扶伤的精神”、签字制度是“霸王条款”等等。目前仍没有一个结果。不过,我认为,法律是必需的,制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