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微生物考试题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39068624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细胞微生物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细胞微生物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细胞微生物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细胞微生物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细胞微生物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胞微生物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胞微生物考试题(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载体蛋白:物质跨膜运输时,一些可与被转运物质特异结合,通过自身构象变化来帮助物质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这种蛋白质叫做载体蛋白脂质体:磷脂分子在水中自发的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的封闭囊泡状结构。锚定连接:通过质膜的跨膜蛋白将相邻细胞的骨架系统或将细胞骨架与细胞外基质的蛋白相连,而形成的连接结构。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第二信使:细胞接受第一信使后,细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物质称为第二信使。次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与底物结合后即形成次级溶酶体,内含水解酶和相应的底物与分解的产物。微管组织中心:存在于细胞质中,是微管装配的发生处。微卫星DNA序列:是大量散在

2、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的由短重复序列组成(16bp)DNA。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完成所经历的一个有序过程。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反应的过程。协同运输:是一类由Na+-K+ATPase或H+泵和载体蛋白协助,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由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组成的在结构与功能上相联系的膜体系。细胞连接:机体各种组织的细胞彼此按一定的方式相互接触并形成了将相邻细胞连接起来的特殊细胞结构,这些起连接作用的结构或装置就称为细胞连接。组织中存在的细

3、胞连接方式有紧密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三种。氧化磷酸化:在线粒体内膜上,电子沿呼吸链传递过程中偶联ATP的生成称作氧化磷酸化。协同转译转位:指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合成方式。初级溶酶体:是不含有底物而只有酸性水解酶的球形溶酶体。微管:是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细胞内由微管蛋白二聚体组成的直径约24nm的中空管状纤维。核仁组织中心(区):在核仁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一段含有串联重复rDNA簇的染色体区段,是核仁的形成部位。细胞周期同步化:培养物中的所有细胞都处于细胞周期的相同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分为自然同步化和人工同步化。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

4、用,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膜外周蛋白:在膜蛋白中,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叫做膜外周蛋白。协助扩散:是指小分子和各种无机离子的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需要特异性的膜蛋白协助。紧密连接:相邻的细胞间的局部质膜紧密结合,在连接处,相邻细胞膜发生点状融合,即由相邻细胞的跨膜连接糖蛋白组成对合的封闭链,从而形成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KDEL序列:所有内质网居留蛋白的C末端都存在一个由赖氨酸(lys)-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亮氨酸(Leu)组成的序列,简称KDEL或HDEL序列,是新生蛋白质驻留于内质网的信号

5、序列。亚线粒体颗粒:用超声波将线粒体破碎后,线粒体内膜碎片可以自发形成的内膜外翻小膜泡,依然能够进行电子传递和ATP合成。踏车现象:在体外条件下,微丝的一端因为增加了亚单位而延长,另一端脱落亚单位而变短,微丝的总长度不变,称作踏车现象。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然后输入到细胞核内,并在细胞核内发挥功能作用的一类蛋白质。周期蛋白:是一种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的蛋白质。SD序列:在mRNA距离起始密码子上游(5-端)约10bp处一段富含嘌呤的序列,使得核糖体能识别并正确地定位于mRNA上。穿膜运输:是指被动运输的物质直接通过质膜的磷脂双分子层或是通过膜蛋白分子的运动及构象变化将被运输的物质从

6、细胞的一侧运送到另一侧。受体介导的内吞:当大分子、大颗粒进入细胞时,首先要结合到胞膜表面的特定专一受体上,继而质膜内陷,形成内吞泡而得以进入胞内的膜泡运输方式称作受体介导的内吞。通讯连接:相邻的细胞之间形成连接通道,通过连接的通道可在细胞之间进行物质和信息的传递连接方式。 质子动力势:在线粒体内膜两侧H+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总称为质子动力势。转译后转位:有些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翻译出蛋白质前体后,再转运到细胞的不同部位,这一过程称作转译后转位,或称为后转移。残余小体:次级溶酶体中消化不掉的物质留在溶酶体内部,形成残余小体。中间纤维:真核细胞中由杆状的中间纤维蛋白质组成的直径1

7、0nm的圆柱状纤维。小卫星DNA:是大量散在分布于整个基因组中的由重复单元为20100bp的短重复序列组成DNA。M期促进因子(成熟促进因子):在细胞周期由周期蛋白和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组成的复合物,此复合物在M期的含量最高。染色体列队: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的过程。 双型性分子:一端亲水而另一端疏水的分子叫做双性型分子。膜泡运输:部分质膜将被运输的物质包裹形成囊泡,从而将物质从质膜的一侧运送到另一侧。细胞外被:细胞膜中的某些糖蛋白以及脂双层外侧的短糖链构成的网状结构。 质子动力势:在线粒体内膜两侧H+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总称为质子动力势。内膜系统: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由核膜、内质网、高尔

8、基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等组成的在结构与功能上相联系的膜体系。N端信号肽:分泌性蛋白进入内质网之前,N端的氨基酸序列都带有正电荷,之后还含有6-12个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起到引导蛋白质到内质网上合成的作用。核纤层:核纤层是指细胞核的内层核膜下方由蛋白质组成的纤维片层或纤维网络的结构。多线染色体:一种特殊的染色体,有些生物的体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核内DNA多次复制产生的子染色体并行排列,并且同源染色体配对时,紧密结合在一起,阻止了染色质的进一步聚缩,而形成的超长的、具有与染色体长轴垂直的明暗相间的带纹的染色体。细胞凋亡或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个主动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9、,也被称为细胞程序死亡。多聚核糖体:多个具有功能的核糖体与mRNA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膜整合蛋白:生物膜上部分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或全部镶嵌及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中的蛋白质分子。吞噬作用:当细胞吞噬细菌、病毒等大颗粒物质时,被吞噬的物质附着在质膜的表面,然后质膜向外延伸,最后将大颗粒包裹,形成细胞内囊泡的过程,此过程需要微丝的参与。细胞外基质:在细胞外被的外侧,由细胞分泌的蛋白和多糖所构成的网络结构。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的接受和释放电子或质子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的有序排列,称作呼吸

10、链,又叫电子传递链。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差速离心过程中获得的由破碎的内质网自我融合形成的近似球型的膜囊泡状结构,它包含内质网膜和核糖体两种基本组分。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识别正在合成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之结合,从而帮助多肽正确的折叠、装配或转运,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最终产物的形成,这些分子被称为分子伴侣。微丝:真核细胞中由肌动蛋白组成的直径7nm的纤维,又称为肌动蛋白丝。Alu序列:在人类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着长度为300bp的中度重复序列,在第170位核苷酸附近都有AGCT序列,可被限制性内切酶Alu切割。染色体列队:细胞进行分裂时染色体向赤道板运动的过程。1. 脱去细胞壁的植物、

11、细菌细胞称作_原生质体。2. Na+进出细胞有三种方式:Na+离子通道 Na+/K+泵 协同运输。3. 组成生物膜的骨架成分是膜脂(脂类),其中体现膜功能的主要成分是膜蛋白(蛋白质)。4. G蛋白的亚基上有三个活性位点,分别是:鸟苷结合位点(GTP和GDP结合位点)、GTP酶活性位点、ADP核糖基化位点。5. 动物细胞内具有合成ATP的功能的细胞器是 线粒体 。6. 当用超速离心分离内质网时,得到一些由内质网破碎而形成的封闭小囊泡,称作 微粒体 ,来自于rER的这种小囊泡,表面附有核糖体,具有 蛋白质合成的功能。7. 微管在细胞中以三种形式存在,大部分细胞质微管是 单体 ,不太稳定;构成纤毛、

12、鞭毛周围的微管是 二联体 ,比较稳定;组成中心粒和基体的是 三联体 ,十分稳定。8. 就目前所知,中度重复序列中,除了 组蛋白基因簇 外,都没有蛋白质产物。9. 细胞成熟促进因子包括两类蛋白质: 周期蛋白(cyclin) 和 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 。10. 脂褐质或老年斑来源于 残余小体 。接头蛋白(adaptin)是一种在细胞内吞过程中起作用的蛋白质,它帮助 网格蛋白 装配有被小泡1. 真核生物具有核膜,所以其R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在空间上是 分开 进行的;而原生生物没有核膜,所以RNA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在空间上是同步的。2. 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特点是: 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不足

13、之处是 忽略了蛋白质对流动性的限制和流动的不均匀性。 3. 生物膜的组份主要有 蛋白质 、 脂类 、 糖类 。4. 动物细胞间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是 间隙连接 。5. 线粒体之所以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是因为它 虽有自身的DNA,但又受核DNA的控制 。6. 溶酶体的水解酶在顺面高尔基体网络中进行磷酸化形成M6P需要两种酶: 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转移酶 ; 葡萄糖磷酸转移酶 (磷酸葡萄糖苷酶) 。7. 在鞭毛和纤毛中,周围有 9组二联体 微管,中央有 2根单体 微管,称为 (9+2) 结构;而基体外围为 9组三联体 微管,中央没有微管,称为 (9+0) 结构。8. 细胞核中的组蛋白与DNA的含量之

14、比为 1:1 ,并且组蛋白的合成是在 S 期,与 DNA 合成同步进行。9. 在细胞同步化的培养中,秋水仙碱可将细胞阻止在M期,其机理是 秋水仙碱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 。10. 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是 基因选择性的表达 。1.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具有 内膜系统 和 细胞骨架系统 ,而后者没有这些结构。2. 绝大多数跨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肽链部分都是形成 螺旋 。3. 影响物质通过质膜的方式的主要因素有: 分子的大小 、 脂中的溶解性 、 带电性 。4. 根据参与信号转导的作用方式的不同,将细胞表面受体分为三大类: 离子通道偶联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 和 酶偶联受体 。

15、5. 线粒体内膜上ATP酶复合物膜部(F0颗粒)的作用是 质子( H+ ) 通道。6. 用细胞松弛素B处理变形虫,可中断细胞质的向前流动和伪足的伸出,说明 微丝 参与了变形运动。7. 溶酶体中酶的肽链是由 附着于内质网上 的核糖体合成的,肽链的糖基化始于 内质网 ,是由 糖基转移酶 催化的,酶最后的分拣信号甘露糖-6-磷酸(M6P)在 高尔基体 腔中形成的。8. 核小体中主要而又比较稳定的化学组成是 DNA 和 组蛋白 。9. 在细胞周期中,细胞质中的单体微管最明显的变化是在分裂期形成 纺锤体 。溶酶体的残余小体沉积于肝脏会形成_ _脂褐质_;而沉积于皮肤处会形成_老年斑_1. 细胞是 生物生命活动 的基本单位,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表面结构上的主要差别是 有无细胞壁 。2. 胆固醇不仅是动物细胞质膜的组成成分,而且还可以调节膜的 流动性(通透性) 。3. 紧密连接除了起连接作用外,还有另两个功能,一是 封闭细胞间隙的通道,防止物质双向渗漏 ,二是 维持细胞的极性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农业经济管理法令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