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论述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论述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述题目录1.1试述中国古代政策研究发达的原因。1.2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2.1试述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重要区别。2.2试述科学的品格。2.3试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对于分析中国公共决策过程的适用性及其特点。2.4试述学习公共政策的原因。3.1试述政府与公共政策的联系。3.2试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3.3试述公共政策的本质。3.4试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3.5论述中国公共政策纵向结构的特点。3.6试比较中国与美国公共政策的形式构成。4.1试述公共政策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4.2试述国家机构对公共政策的影响。4.3试述公民在公共决策
2、中的地位。4.4试述公共政策运行的逻辑流程。4.5结合实际,试论如何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4.6联系实际,论述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和国家职能与公共政策的关系。5.1试述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5.2试述类别分析法的涵义及运用原则。6.1试述政策规划的主体多元化。6.2试述政策合法化的内涵。6.3试述当代中国行政系统的决策程序。6.4试述现代决策对决,策者的要求。7.1试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原则。7.2试述政策执行再决策的作用和意义。7.3试析我国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7.4论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外部环境。7.5联系我国实际,试论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偏差的原因。8.1试述公共政策评估的标准。8.2政策主
3、体有关方面人员为什么会抵制政策评估?8.3试述公共政策监控的内涵。8.4联系实际,试述我国政策监控主体的活动内容和方式。9.1试述政策均衡的特征。9.2论述政策制定者阻碍政策终结的原因。9.3论述政策执行者反对政策终结的原因。9.4依据政策调整采取渐进方式的合理性,试析中国改革采取渐进路线获得成功的原因。10.1试述政策分析的意义。10.2试述公共政策分析的麦考尔一韦伯分析模式。10.3试述公共政策分析中超理性分析的合理性与必然性。10.4试述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10.5试述政策信息咨询的基本原则。论述题答案1.1试述中国古代政策研究发达的原因。答:(1)我国政权更迭中宗教不能为一个政权的合
4、理性的获得与丧失提供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又强烈地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政策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为政策建议、政策选择、政策评估、政策咨询做了一定的安排。(2)我国古代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学制度。知识分子既然以读书为做官的准备阶段,所以很自然地就会关注政府的运作,热衷于“议政”;另外朝廷在读书人做官的入口处还注重考核他们的对策和施政能力。1.2试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主要贡献。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政策研究做出了伟大贡献:(1)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为世界各国无产阶
5、级政党的战略与策略提供了理论指导,规定了根本的政策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重要途径;为社会主义国家各个发展阶段的元政策(总政策、总方针、总路线、总纲领)和各项基本政策,甚至为各个领域的部门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与方向。(2)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而且政策研究遵循这样的认识路线能够正确地勾画出政策过程及其各个主要阶段的一般特点。(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为我们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现象、探索社会发展的固有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运用这一方法论进行政策研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政策的本质,更有可能认识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之间、
6、政策过程的诸环节之间、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或某种相关性,以及表层的因果关系或相关性背后的更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的作用。2.1试述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在研究对象上的重要区别。答:公共政策学既不同于决策科学。也不同于行政决策学和立法学。具体地讲,虽然这几门学科研究的都是组织的决策活动,但是相互之间存在着重要区别:(1)作为决策科学研究对象的决策,指的是包括企业、交通系统、军队、学校、医院、公共组织等等在内的各种组织在管理中形成的决策。(2)作为行政决策学研究对象的行政决策,属于管理决策的一种,主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履行政府职能,就要解决的问题制定与选择行
7、动方案,作出决定的活动。(3)作为立法学研究对象的法律制定,指的是有关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各种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它不仅包括立法机关依法制定法律的专门活动,而且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次级国家政权机构依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活动。(4)作为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指的则是公共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包括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在内的所有国家机构,以及一定类型的政治体制内的执政党制定和实施的政策。2.2试述科学的品格。答:(1)科学的第一个品格是理论假设与实践经验相一致,而且这种一致须经在相同的条件下反复、重复进行的检验都能够得到证实。一切理论要宣称自己是科学或者
8、被别人称作科学,不在于其假说形态,而在于它们是否能够经受得住社会实践和经验事实的检验。(2)科学的第二个品格就在于它是人类理性思维的产物。科学把理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实事求是地用理论思维整理材料。(3)科学的第三个品格是其理论结构具有逻辑完备性和逻辑一致性。名副其实的科学的理论,在逻辑上具有严密性和统一性,经得住逻辑的分析与推导。而逻辑分析与逻辑推导所使用的语言,其概念须是清晰的、确定的。如果一种理论所使用的语言在概念上是混乱的、所做的陈述是自相矛盾的、所做的逻辑推导是有破绽的,那么它就不是科学的理论。(4)科学的第四个品格在于它注重简单性原则。科学从观察开始,自具体的、个别的事物推
9、导出普遍性和共性,自多样性和复杂性逐渐走向统一性和简单性。它总是力求把纷繁多姿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归纳和简化,提炼出一些尽可能简单而基本的法则,以此来解释和把握自然和社会的本质。真正的科学的理论是简单明了的人们可以学习和掌握;而且一旦臻于成熟,还可以做到形式化,用电子计算机处理。简单化原则和形式化是从理论表述上判断真伪科学的一条原则。2.3试述“上下来去”决策模型对于分析中国公共决策过程的适用性及其特点。答: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现当代中国政治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
10、与政策客体的关系上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所以我们从总体上称之为“上下来去”模型。政策过程是政策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公共政策的主体是执政党和公共权力机关,它们只有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才可能真正地、完全地按照“上下来去”指示的决策路线去制定和执行政策。这里说的“独立自主”,既包括主权国家“能够完全独立地根据自己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的政治方针、政策和行动”,也包括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下属的其他公共权力机关在统一的战略、策略之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从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条件的具体情况出发,决定当时当地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而这些都是在现当代中国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的。因此
11、,我们现当代采取“上下来去”的决策模型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上下来去”决策模型与西方经验基础上的决策模型相比较而言,具有容纳性和开放性。“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型。但是,由于科学决策是这个模型的根本追求,所以客观存在乐于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型和决策手段。“上下来去”决策模型是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的,如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群众一领导模型、民主集中模型、个别一一般模型等等。这些亚模型在现阶段上只显现出一个轮廓,比较粗放,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充实。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
12、建构的决策模型,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某一个亚模型中去的,例如理性决策模型中和有限理性决策模型之间的对立,有可能在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中得到消解,精英决策模型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成分可以被群众一领导模型所吸纳,等等。更有意义的是,西方现代社会调查和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等,都可以在“土下来去”决策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也因此说,“上下来去”模型具有极强的容纳性和开放性。2.4试述学习公共政策的原因。答: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其必要性或者基本的意义有以下几个方面:(1)是为了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基本活动,这种活动
13、的出发点和归宿应当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是,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只有通过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才有可能变成现实。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一项好的政策的制定并取得令人满意的政策结果,单凭良好的主观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进行科学的政策分析。(2)是为了教育群众理解公共政策,运用政策争取和保护自身的和公共的利益,以适当的方式向公共组织特别是公共权力组织提出政策建议。学习和研究公共政策学是对群众进行政策教育的一种基础性的、行之有效的方式。(3)是为了推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具有公共政策研究的取向。虽然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各学科研究的根本宗旨和动力都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但
14、是通过公共政策学的学习和研究,人们才能更加自觉地认识到,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梁。因此,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都有必要从公共政策学这个视角去思考自身的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种思考不应是形而上学的和绝对化、片面化的,而应当是实事求是的和进行全面衡量的。3.1试述政府与公共政策的联系。答:(1)政府存在的基础是政策。公共政策是被组织于一定体制内的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制定的权威性行动方案。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诉求而制定的目标和进行的资源配置,而诉求的实现就意味着政府在各个社会成员间进行的利益分配的实现。(2)政府利益对于公共利益的界定与认定
15、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有很大影响。政府传统上被设定为公共机关,代表并谋求社会公共利益,不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即自利性。但是理性选择学派从“经济人假设”出发研究政府与人民的关系,发现政府具有自利性并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就有一个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问题。政府系统的各个部门和不同层级也各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既然这样,政府系统及其子系统就会有谋求自身特殊利益实现的自利性。在政府界定与认定社会公共利益的过程中,这种自利性可能产生各种不同影响。(3)政府过程与公共政策过程是同一的,或者说政府过程实质上就是公共政策过程。现代政府的基本活动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政策。政府过程是指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横断面
16、上政府活动的逻辑顺序,或者说是政府动作的程序,其中心流程是政策过程。(4)公共政策是政府系统输出的主要产品。政府通过循环往复的政策过程和一系列的公共政策,规范、调节和引导社会行为,配置社会资源,分配社会价值;并采取各种刺激、说服和惩罚措施,实现社会控制,塑造公共秩序。3.2试述当代中国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答: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的类型差异,取决于国家结构,同时也取决于各个层级公共权力机关法定权力的大小和它拥有的实际能力。(1)根据现行宪法,当代中国是单一制国家,基本政策的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的制定须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下进行,其目标、方向和行为规范由中央政策所决定,所以地方政策只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2)从形式上看,当代中国地方政策有两个、三个、四个层级:直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