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22288986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从现代教学管理和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看,积极开展发展性教学评价,对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管理效能、 加强教学研究、培养高素质的合格的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义。、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教学评价指标是指评价目标分解出来, 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 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 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 价值判断的依据,也是对教学过程进行调节和控制的准则和参 照。由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对象诸因素构成的逻辑结构组织成的有 机体系就是评价指标体系。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教师教学水 平或状态的量的系统,是指导教学的标准体系。 在教学评价方案 中

2、,评价指标体系居于核心位置。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有三个基本 特征,即完整性、协调性和比例性。完整性指各方面指标相互补 充,构成一个能根据评价目标要求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整 体;协调性指各方面指标和要素之间在相关的质的规定性方面互 相衔接、协调一致,反映指标体系的质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比例 性指各方面指标和要素之间所存在的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一)质评与量评相结合原则发展性教学评价从过分强调量化评价逐步转向既关注量的 评价又关注质的分析与把握, 对科学的顶礼膜拜,使人盲目认为 量化就是客观、科学、严谨的代名词,于是追求客观化、量化曾 经是各国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但在今天, 随着评价内容的综合 化,

3、尽管量化评价具有简洁、明了的特点,但评定一个人的发展 状况时则表现出僵化、 简单化和表面化的特点, 师生发展的生动 活泼和丰富性、 学生的个性特点、 学生的努力和进步都泯灭在一 组组抽象的数据中,而且,对于教育而言,量化的评价把复杂的 教育现象也简单化了或只是评价了简单的教育现象, 事实上往往 丢失了教育中最有意义, 最根本的内容, 质性评价的方法通常记 录了师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述性内容,而不 仅仅是一个分数, 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师生发展的独特性和差 异性,而且较好地全面反映了师生发展的状况, 质性评价以其全 面、深入、真实再现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的优点受到欢迎, 成为

4、近 30 年来世界各国课程改革倡导的评价方法。(二)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原则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 评价者应该是参与活动的全体对象的 代表。以评价教师的某次教学活动为例, 评价者应该包括听课教 师、学生、专家、学校领导和其他与该教学活动有关的人。这里 特别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与教学反思,自评与他评相结合。二、构建专业基础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的工具。 其中:一)课堂教学是指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教师利用教材组 织学生展开有效学习活动的过程。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教师是学 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5、且在组织学生学习的活动过程中体现 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的效益体现为课堂的教学效率和学习 效果。(二)评价指标体系应既能发挥评价的导向性、 调控性作用, 又能体现可操作性强的特点。本评价指标体系试图从“教学设 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 果”、“教学素质”六个方面对课堂教学水平进行整体性评价, 并作为我校教学研究的主导性评价手段; 教师根据个人具体情况 申报级别(新手、提高、骨干),在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中相 对应三个层级(基础、发展、示范)。听课人按照被听课人申报 级别,参照评价要素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在相应的评分栏打 分,不同层级的每一评价项目分值相同。

6、 “90 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960分”为“中”、“60分以下” 为“差”。按比例折算。听课人按照被听课人自选的强项,可在 较高层级的评分栏打分, 高一个层级按所得分值的 30%比例折算, 高二个层级按所得分值的 60%比例折算。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科学 性错误或违规现象可定为“差”;总分“ 90 分”以上等第为“优”、“ 8089 分”等第为“良”、“ 7960 分”等第为 “中”、“ 60 分以下”等第为“差”。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定量 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在进行具体评价时, 要注意以课 堂内学生的生存发展(思想情感、学习方式和知识形态)为着眼 点进行考察。(三

7、)专业基础课程发展性教学评价指标内容1教学设计(权重 10):(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教学目标基本符合课标要求,多 维目标明确,基本符合学情实际。较注重渗透德育、职业规范与 职业养成教育。教案设计科学,完整规范,按计划实施。(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符合课 标要求,多维目标明确、具体,符合学情实际。注重渗透德育、 职业规范与职业养成教育。教案设计科学、完整、规范、合理。(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教学目标准确、清晰、具体、多元化,切合学生的实际。结合教 学内容自然渗透德育、 职业规范与职业养成教育。 处理教材视角 新,教案设计有创新。2教学内容(权

8、重 10):(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内容正确,组织合理,能贴近学 生实际,难易恰当,容量适宜。(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内容正确,组织有效,体现四新 知识。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注意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有 效利用与拓展各种课程资源。(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将四新知识、 个人实践有机整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真实突破重难点,符 合学生知识意义建构, 充分利用与拓展各种课程资源, 形成个人 特色。3教学方法(权重 10):(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设一定 地教学情景,通过课堂设问,引导学生探究,突破教学难点。(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有实效。合

9、 理利用教学条件, 有效创设教学情景。 有效设问, 引导学生探究, 突破教学难点。(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 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有效性。方法中蕴含着课程改革思想、 理念。 不同教学方法运用娴熟、准确把握教学方法的精髓,成效显著。4教学过程(权重 40):第一方面:(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主体教育思 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节奏把握较得当。(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个体差异, 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环节规范,过度自然,节奏把握 得当,课堂调控能力强。(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重视教学过程,讲究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流畅,注重分层教

10、学,学生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发 挥充分,学生的智力品质以及兴趣、态度、意志、合作、分享等 非智力品质都得到培养。第二方面:(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能将教育科研融于教学过程,强 调学生技能的培养,训练过程有序。(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以课题(项目、任务或案例)为 载体;符合技能形成规律(定向、模仿、整合、熟练)。(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教学中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 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职业教育课程体 系,遵照技能形成规律, 分项目、 分任务、 分模块开展技能训练, 使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第三方面:(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教师示范规范、正确,指导全面、 到位;教学反馈较及时。

11、(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教师示范操作正确、熟练、展现 性好。教学反馈及时。(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教师示范操作正确、熟练、有艺 术性,且操作要领讲解精确,到位。教学反馈体现全方位、全过 程,针对反馈结果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其中:学生学习(权重 16):第一方面:(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学生有效参与,注重学法指导, 形成问题思考。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学生有效参与,参与率高,小组 议论热烈。学习自主性强,有比较深入地思考。(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学生有效参与,师生、学生关系 和谐。学习自信,敢于质疑,敢于竞争,善于选择恰当的方法和 途径,排除干扰,克服困难,争取成功。第二方面:(1)基础层级评价

12、要素:学生训练积极、有序;遵守操作 规程,互助合作。(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学生注意力集中,善于倾听他人 意见;预备状况好,用品齐全、不乱、到位、整齐,听、记、讨 论、举手反馈等良好习惯已养成。(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有良 好的学习习惯。善于评价,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质疑新颖,质量 高。语言流畅,声音响亮,发表见解有条理。反馈效果好,训练 达到预期目标,部分学生达到拓展性目标。5教学效果(权重 15):(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课堂气氛较融洽,有师生互动, 及时开展教学评价, 教学目标达成率较高, 多数学生获得相应提 高。(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课堂气氛融洽,师生互动有效,

13、 教学评价多元, 教学目标达成率高, 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得到一 定量的训练与提高。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师生互动中处于平等地位,尊重 每位学生,民主、合作气氛浓。课堂气氛热烈与恬静交融,信息 交流多边多向,教学评价多元(自评、互评、师评),达成教学 目标,完成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均获得相应提高。6教学素养(权重 15): (1)基础层级评价要素:教态自然,语言规范、准确;条 理清晰,课堂调控能力较强;板书得当,能运用多媒体;专业素 养较好,能联系专业实例。(2)发展层级评价要素:教态自然,语言精确、精练,课 堂调控能力强; 板书构思新颖, 媒体应用适时适度; 专业素养好, 能联系专业实例,有

14、教改创新精神。( 3)示范层级评价要素:仪表大方,举止得体,态度和蔼, 精神饱满;课堂语言精确、精练、精彩,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运用娴熟,设计内容及呈现手段具有不可替代 性;板书构思新颖, 作用独特; 专业素养厚实, 有教改创新精神、 独特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总之,科学的素质教育观反映到评价上, 必然在评价的方式、 范围和指标体系上有深刻的体现: 教育评价的科学化也势必有助 于素质教育结构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在进行教学评价时, 教师应 积极转变观念, 推动自身发展, 从以书本为本位转变为以学生的 发展为本位,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 把形 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构建和谐统一的发展性教学评 价体系, 既注重学生的现实素质, 又注重学生的未来素质及潜在使对学习过程素质,既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注重其学习结果, 和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机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