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上传人:wen****18 文档编号:595369486 上传时间:2024-11-13 格式:DOCX 页数:77 大小:7.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地理知识清单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成分:低层大气(25千米以下)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1)干洁空气:混合气体(氧、氮、二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有保温作用和光合作用;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2)水汽和杂质:产生云、雨、雾、雪天气现象;大气中的杂质作为凝结核成云致雨;水汽具有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2、全球变暖(1)原因化石燃料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气温升高;人类破坏森林减少吸收二氧化碳,气温升高;人类过多使用氟氯氢化学物质破坏臭氧层,紫外线增强,气温升高;(2)影响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多发、淹没低地、洪涝

2、灾害频发、土地盐碱化加剧、破坏沿岸港口设施等;低纬度地区气温高,蒸发量大,农作物种类和产量减少;对高纬度地区气温升高,作物种类和产量增加;(两者不能平衡)海洋生物资源减少,渔场消失;干旱、沙尘暴天气多发;(3)措施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使用清洁能源;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1、对流层(1)高度:高纬度(8-9千米)、中纬度(10-12千米)、低纬度(17-18千米);(2)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上升100m,下降0.6;(3)特点: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上冷下热);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2、平流层(1)高度:对流层顶部至55千米;(2)气温:

3、随海拔升高而升高;(3)特点:不易形成对流(上热下冷);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臭氧含量较大吸收紫外线;3、高层大气(1)高度:平流层顶以上;(2)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再上升;(3)特点:气压低,密度小,易出现极光;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适于无线电通信;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2逆温的类型类型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出现的地区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

4、却,贴近地面的大辐射中高纬度地区,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逆温黎明前最强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暖气团之间的逆温,冷气团在下部,会形成逆温过渡带地形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山地、盆地和谷逆温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地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3逆温的影响(1)有利方面逆温的出现阻碍了

5、空气对流,因此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和其他天气现象一样,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在我国新疆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长达半年之久,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使多年生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2)不利方面逆温时大气结构比较稳定,容易加重大气污染。对天气的影响: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出行的天气。对交通的影响: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易造成交通事故。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给飞机起降带来不便。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地面辐射。2.削弱作用

6、:大气层中的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1)高海拔地区(以青藏高原地区为例)(2)内陆地区(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3)湿润内陆盆地(以四川盆地为例)3.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玻璃温室的增温原理:波长较短的太阳辐射能够穿过玻璃进入温室内,使室内增温,而波长较长的地面辐射则很难穿透玻璃,使热量难以散失。(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2)农业实践中的一些常见现象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深秋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来预防霜冻(晚秋和冬季霜冻发生在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容易凝结成霜)。早春华

7、北地区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仅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提示:任何物体温度最高时,其辐射最强。就某一地区而言,地方时12点时,太阳辐射最强;地方时13点时,地面温度最高,地面辐射最强;地方时14点时,大气温度最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最强。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少的因素1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日照时数(白昼长短):一般地,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少。(影响日照时数的因

8、素:昼长和大气状况。)3海拔高低:一般地,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少。4天气状况:阴天时(或有雾霾时),云层较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晴天时,云层较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思考:为什么“高处不胜寒”?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为地面辐射,海拔越低,距离地面越近,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多,气温越高;海拔越高,距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同时海拔越低,二氧化碳和水汽含量越多,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三、气温1影响气温的因素第 6 页 共 77 页2气温的

9、分布规律时空表现分布规律时间变化日变化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纬度地区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陆地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吸热和放热慢,使得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推迟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大于低纬,陆地大于海洋空间变化垂直分布在近地面大气中,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水平分布全球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降低)海陆间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高;南半球相反内陆地区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

10、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沿海地区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3.昼夜温差的大小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几方面分析。(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4)纬度:低纬度地区气温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高纬度地区气温日温差小,年温差大;4.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1)据数值南北递变可判断南

11、北半球气温向北降低为北半球,向南降低为南半球(2)据等温线的延伸方面可判断影响因素与纬线平行(受太阳辐射影响);与海岸线平行(受海陆位置影响);与等高线平行(受地形、地势影响)(3)据疏密程度可判断温差大小,进而判断季节、海陆等密大疏小;冬季密,夏季疏;温带密,热带疏;陆地密,海洋疏;平原、高原面疏,山地和高原边缘密(4)据弯曲状况判成因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的陆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的陆地上等温线

12、向北凸,海洋上向南凸。(即“一陆南,七陆北”)。(5)据局部闭合判成因表示局部区域内气温出现特殊值,如山峰(低温)、盆地(高温)、城市(热岛效应),判读原则:大于大值、小于小值。低温中心:低温中心一般与地形有关,山地一般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地在冬季时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也往往成为低温中心(区域地理: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重点关注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下的地形)。高温中心:一般地势较低的盆地往往成为高温中心(区域地理: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重点关注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下的地形);城市也往往是高温中心(热岛效应)。四.热力环流的形成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2热力环流的

13、形成过程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

14、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3常见热力环流(1)海陆风(湖陆风)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正确理解海陆风(湖陆风)的转换:海陆风(湖陆风)转换的实质是海陆(湖陆)气温高低的转换(2)山谷风(白天吹谷风,暖空气沿山坡上升,谷中气流下沉;夜晚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谷中暖空气上升。)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4.等压面图的判读(1)判断气压大小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不同高度的大气所承担的空气柱高度不同,导致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图,PAPC,PBPD。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同一水平面上,等压面上凸处气压高,下凹处气压低。如图,PCPD,PBPA。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若近地面为高压,则高空为低压。(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处为陆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