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举例分析

上传人:g****z 文档编号:595787213 上传时间:2024-12-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举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举例分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浅析自从地理学诞生以来,它的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但是,人们在对大自然的开发和改造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是巨大的,从长期来看,如果不加以保护的话,就会导致整个人类的灭绝,所以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们国家也在致力于进行有效的环境保护。加强对地理教学的人地协调观念渗透,正是我们对环境保护所做出的一份努力。一、人地协调观的培养意义在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人地协调观的含义,并从具体的地理现象中认识到人对地的作用、地对人的作用。尽管很多学生都知道“人地协调观”这个概念,但没有深刻地认识到“人地协调观”的真正内涵,更无法深刻地认识到

2、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因而,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渗透,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气候等的影响,一旦超出了自然的净化和修复的范围,生态平衡就会受到破坏,气候变暖,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所以要改变学生思想认识,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观的含义。二、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协调观的培养策略(一)将提升学生环境保护自觉性明确作为地理教学目标要做到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必须使高中地理教师充分认识到人地协调观念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作用,并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人地协调观的思想渗透,把环境保护的思想融入学生

3、的脑海中。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必须将与章节教学内容相对应的环境保护教学目标纳入常规的教育目标之中。在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中,本单元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大气运动和水循环上,通过这个单元学习,学生们能够从这个单元中学习到大气运动的规律和水资源的来源和使用,在日常的教育目标之外,老师也要让学生了解哪些人为行为会对地球的大气圈和水循环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到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水循环受到破坏对人类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以用一种假设的方法来让学生推测,如果大气圈出现问题,那么,这个星球的生态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接着再列举了一些例子,指出由于人为的过度砍伐,浪费水资源,大量汽车尾气,以及其他人为

4、因素对水循环和大气圈产生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能把水循环和大气圈等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环境问题相联系,达到增强学生环保意识的目的。(二)深入发掘地理教材的人地协调教育意义为了保证人地协调观的渗透效果,老师要充分运用教材,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的人地协调教育内容,把握每一次教学机会,从各个方面进行人地协调观的渗透。在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的教学中,老师可以从大气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入手,对学生进行人地协调的教学。以大气成分为基础,说明雾霾、酸雨等产生的成因,以提高学生对雾霾、酸雨的认识。又或者,老师在讲授地貌的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土壤成分和特性进行分析,了解人类活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让学生

5、了解各种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培养学生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三)通过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人地协调观渗透有效性想要确保高中地理课程人地协调观的有效渗透,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外,还要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首先,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环境保护实践,这是人地协调观有效渗透的重要表现。为了防止“纸上谈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老师要注重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进行高中地理教学。例如,在产业区位因素教学中,本单元介绍了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区位选取,恰当的选择与人地协调观念相一致,老师在讲授时,可以首先对三大产业类型的区别进行讲解,让学生们了解第一产业、第二

6、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概念,让他们知道生活中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地理位置是如何分布的,从而加深学生对顺应自然的理解。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在进行地理教学时,我们必须通过大量的实例来加强对他们的理论学习。例如,老师们在教授大气的运动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大气变化,老师们可以利用“蝴蝶效应”这个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大气变化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保护行为。同时,老师也可以引入人类合理利用自然的成功事例,让学生体会到顺应自然的好处,例如,老师可以为学生们讲解80年代三北防护林项目,让学生们体会到我们国家保护环境和创造有利环境的坚定意志。总而言之,老师必须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地改变教学方式,以确保高效的教学。总之,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目前,我国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以及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教育是增强国民环境保护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加强对人地协调观的渗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以确保渗透的有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