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差异-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差异-课件PPT(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 区域经济差异2021/8/261n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一、问题提出的背景n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n三、相关理论三、相关理论n四、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四、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n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n六、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六、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n七、政策研究七、政策研究2021/8/262一、问题提出的背景n1978年以来,我国实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方针,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目前,我国正处于由人口大国人口大国走向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经济大国和经济强国的转型阶段,然而,由于过分强调经济效益过分强调经济
2、效益,出现了许多区域发展问题,区域经济差异是其中的热点与重点问题之一。n区域经济差异是一个带有普遍性普遍性的经济现象。由于不同区域在影响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生产要素、产业结构、历史发展基础等众多方面差异的客观存在性,区域经济差异也具有客观性。2021/8/263n“一个中国,四个世界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第一世界”是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地区,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2.2%,相当于世界的高收入发达国家;“第二世界”是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等6个沿海省份,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21.8%,相当于世界的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第三世界”是山东、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口数占总人口的26%,相当于
3、世界的中下等收入国家水平;“第四世界”主要是贵州、甘肃、陕西、西藏等中西部地区,人口数约占总人口的50%,相当于世界的低收入国家水平。2021/8/264n适度的适度的区域经济差异,对整个宏观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会使资金、人口、技术等不断向发达区域集中,造成这些地方的城市不断膨胀、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治安问题恶化、城市贫困人口增多,对欠发达区域而言,造成它们发展所需的资金流失,特别是有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口大量迁往发达区域,产生了“抽空”效应,从而使欠发达区域经济增长缓慢、衰退或停滞。 2021/8/265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n差异、
4、不平等、不平衡辨析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辨析:n“差异差异”是用来对经济现象或事物进行比较的,它所反映的是经济现象或事物在质、量方面的不同。“不平等不平等”是用来表述经济利益主体之间在经济权益方面的不同或不等量。“不平衡不平衡”或或“非均衡非均衡”则是反映某个经济系统中具有相互联系的若干组成部分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即是指这些部门之间或地区之间的经济技术关系不协调,没有达到合理的状态。2021/8/266n比较起来比较起来,差异、不平等、不平衡都反映了相关经济事物或现象之间相对于某一标准而存在的差别。但是,不平等和不平衡不平等和不平衡则是依据某个标准或理论认识衡量这一状态,它们包括了研究者的
5、价值判断;而差异差异这个概念是对经济现象或事物的客观判别,本身不含有价值判断。从概念的内涵上看,差异这个概念可以反映出经济现象或事物不平等、不平衡的状况。 n从科学的意义上从科学的意义上讲,有关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应严格区别使用差异、不平等、不平衡这几个概念。此外,差异的数量表现就是差距,所以,有的研究者也把经济差异谓之经济差距。2021/8/267学术界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 n第一,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的差异。n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这种观点除了考察
6、各区域在某一时间的经济增长总量之外,还比较其某一时段的增长速度。这样,不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 2021/8/268n 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的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是企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n前两种观点侧重于从经济发展的总体上去考察相关区域之间经济上的差异,而后一种观点则注意对区域之间各方面的考察,反映了不同的研究目的。而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第二种第二种。 2021/8/269三、相关理论三、相关理论n循环累积因果论循环累积因果论n不平衡增长论不平衡
7、增长论n中心中心外围论外围论n梯度推移理论梯度推移理论 n倒倒“”理论理论2021/8/2610循环累积因果论循环累积因果论n冈纳冈纳缪尔达尔缪尔达尔(G.Myrdal)(G.Myrdal)的循环累积的循环累积因果论因果论认为,经济发展过程在空间上并不是同时产生和均匀扩散的,而是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始,一旦这些区域由于初初始优势始优势而比其他区域超前发展,则由于既得优势,这些区域就通过累积因果过程通过累积因果过程,不断积累有利因素继续超前发展,从而进一步强化和加剧区域间的差异。2021/8/2611n由此产生两种相反的效应:一是回流效应回流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不发达区域向发达区域从不发达
8、区域向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二是扩散效应扩散效应,表现为各生产要素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从发达区域向不发达区域流动,使区域发展差异得到缩小。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回流效应远大于扩散效应,即发达区域更发达,落后区域更落后。n基于此,缪尔达尔提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主张。在经济发展初期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应当优先发展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寻求较好的投资效率和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通过扩散效应带动其他地区的发展。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也要防止累积循环因果造成贫富差距的无限扩大,政府必须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来刺激落后地区的发展,以缩小经济差
9、异。 2021/8/2612不平衡增长论不平衡增长论n艾伯特赫希曼(A.O.Hirshman)的不平衡增长论认为,经济进步并不同时出现在每一处,经济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将使经济增长围绕最初的出发点集中,增长极的出现必然意味着增长在区域间的不平等是经济增长不可避免的伴生物不可避免的伴生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n他提出了与回流效应和扩散效应相对应的“极极化效应化效应”和和“涓滴效应涓滴效应”。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极化效应占主导地位,因此区域差异会逐渐扩大,但从长期看从长期看,涓滴效应将缩小区域差异。(随着涓滴效应,差异自然缩小)(随着涓滴效应,差异自然缩小) 2021/8/2613中心中心外围论外
10、围论n弗里德曼(J.R.Friedman)的中心外围论在考虑区际不平衡较长期的演变趋势基础上,将经济系统空间结构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空间结构二元空间结构。中心区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被支配地位支配地位。因此,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必然(?真的能必然(?真的能必然吗)必然吗)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伴随着各生产要素从外围区向中心区的净转移的净转移。 2021/8/2614n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最初表现为一种单核结构单核结构,随着经济进入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单
11、核结构逐渐为多核结构多核结构替代,当经济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持续增长阶段,随着政府政策干预,中心和外围界限会逐渐消失,经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一体化实现一体化,各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经济获得全面发展。 2021/8/2615梯度推移理论梯度推移理论n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的跨国企业问题专家弗农等的工业生产弗农等的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生命循环阶段论。认为工业各部门甚至各种工业产品都处在不同的生命循环阶段上,在发展中必须经历创新、发展、成创新、发展、成熟、衰老熟、衰老四个阶段,并且在不同阶段,将由兴旺兴旺部门转为停滞停滞部门,最后成为衰退衰退部门。 2021/8/2616n区域经济学者把生命循
12、环论引用到区域经济学中,创造了区域经济梯度转移理论。根据该理论,每个国家或地区都处在一定一定的经济发展梯度上的经济发展梯度上,世界上每出现一种新行业、新产品、新技术都会随时间推移都会随时间推移,由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高梯度区向低梯度区传递。(自然过(自然过程)程)2021/8/2617倒倒“”理论理论n威廉姆逊把库兹涅茨的收入分配倒“”型假说应用到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提出了区域经济差异的倒“”型理论。他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无论是截面分析还是时间序列分析,结果都表明,发展阶段与区域差异之间存在着倒“”型关系。2021/8/26182021/8/2619n纵观上述非均衡发展理论n其共同的特点是,
13、二元经济条件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轨迹必然是非均衡的轨迹必然是非均衡的,但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二元经济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经济二元经济必然会向更高层次的一元经济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即区域经济一体化过渡。n其区别主要在于,它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均衡与增长的替代关系,因而各有适用范围。在关于增长是否不论所处发展阶段如何都存在对非均衡的依赖性问题上,这两类理论之间是相互冲突的。增长极理论、不平衡增长论和梯度转移理论倾向于认为无论处在经济发展的哪个阶段,进一步的增长总要求打破原有的均衡。而倒“”型理论则强调经济发展程度较高时期增长对均衡的依赖。 2021/8/2620四、区域经济差异的测度n经济差异指
14、标经济差异指标是目前用的较多的考察区域经济差异的方法,主要通过考察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等指标来评价经济差异程度,主要有绝对差异指标、相对差异指标、总绝对差异指标、相对差异指标、总体差异指标、泰尔熵、基尼系数体差异指标、泰尔熵、基尼系数等。下面具体说明上述各指标的计算方法。2021/8/2621n绝对差异指标绝对差异指标n绝对差异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指标之间的绝对差异,用标准差来衡量,其计算公式如下:2021/8/2622n相对差异指标相对差异指标n相对差异指标主要通过极值差率RHL(或者最大最小系数)来反映,极值差率的计算公式如下:2021/8/2623n总体差异指标总体差
15、异指标n主要有变异系数和加权变异系数,这两个指标的计算公式分别如下:2021/8/2624n泰尔熵泰尔熵n如果要同时衡量个体间、区域间和区域内部的收入差距以及各个差距对整体差距的贡献程度,泰尔熵法则具有其它几种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n泰尔熵是泰尔(Theil,1976)利用信息理论中“熵”概念计算出的指数。假设一个地区的居民收入分配分布为xi,i=1,2,n,平均收入为,其收入差距可用泰尔熵模型表示为:2021/8/2625n三大地带内省份差距的泰尔熵n三大地带间的泰尔熵2021/8/2626五、区域经济差异现状n“十五”时期,我国仍呈现出东部地区增长较快,而其他地区增长较慢的不平衡格局。n东部
16、东部10省市省市 12.4%n东北东北3省省 10.9%n中部中部6省省 10.7%n西部西部12省区市省区市 11.1%n关于关于GRPGRP增长速度与人均增长速度与人均GRPGRP的比较的比较2021/8/2627n90年代以来,其他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GRP增长率差距已在趋于缩小。 西部比东部低西部比东部低 东北比东部低东北比东部低n“八五八五”时期时期 5.8 7.1个百分点个百分点n“九五九五”时期时期 2.0 2.0个百分点个百分点n“十五十五”时期时期 1.3 1.5个百分点个百分点2021/8/2628地区经济呈不平衡增长态势地区经济呈不平衡增长态势, , 但增但增长率差距已开始
17、缩小长率差距已开始缩小2021/8/26292021/8/2630市场转型与扩大的鸿沟市场转型与扩大的鸿沟扩大的鸿沟扩大的鸿沟:马太效应马太效应?2021/8/2631人人均均GRPGRP相相对对水水平平:东东部部持持续续上上升升,其他地区持续下降其他地区持续下降2021/8/2632除个别年份外,东西部间人均除个别年份外,东西部间人均GRPGRP相对差距都在不相对差距都在不断扩大,但断扩大,但20052005年已出现缩小的态势年已出现缩小的态势 2021/8/2633省际人均省际人均GRPGRP差距:以差距:以19901990年为拐点,大体呈年为拐点,大体呈“U”U”型变动。型变动。2004
18、2004年以来已开始缩小。年以来已开始缩小。2021/8/2634n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正在持续缩小正在持续缩小, ,态势已持续约态势已持续约5 5年之久年之久。 n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课题组的分析报告称,20042004年后年后,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开始持续缩小。 n该分析指出,从1990以来的相关数据看,中国人均东中西部相对差系数于2004年登顶,达75,2004年后开始持续下降,到2008年已缩小至60。 n据最新的各省经济数据,2009年西部省份经济增速仍然快于东部,经济差距继续缩小。n2008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变异系数为0.18,比2007年变异
19、系数0.2减少了0.02,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离散程度有所降低,表明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进一步缩小。 2021/8/2635n虽然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有缩小的势头,虽然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有缩小的势头,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仍不确定。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仍不确定。n中西部地区增速超越东部,但经济总量经济总量赶超东部尚需时日。n经济的不利因素对东部的冲击更为直接。经济的不利因素对东部的冲击更为直接。2008年经济出现的不利因素对东、西部经济的影响程度并不一致,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经受多重考验。东部受到的冲击远大于中、西部,在客观上拉近了区域经济水平。2021/8/2636n就目前情况,中、西部虽然在发展
20、速度发展速度上占有明显优势,但由于历史积累历史积累和自身条件自身条件的限制,无论是在产出或投资规模产出或投资规模上都还不能与东部相提并论。n根据初步测算,东部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值约在8万亿元以上,比中、西部之和还高出约3万亿元;区域投资规模的情况与此相似,中、西部合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万多亿元,比东部少了将近5000亿元。这种经济总经济总量的差距格局仍未改变量的差距格局仍未改变,因此,中、西部必须在未来几年持续快速增长未来几年持续快速增长,才能从总量上缩小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2021/8/2637六、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n区域经济差异的成因
21、是所有区域经济差距研究最终必须回答的问题。国内外经济学界,不论是提供经验主义的解释还是进行了统计上的检验,都试图对地区差距的形成原因提出各种各样的解释。2021/8/2638n国内大多数学者都是从新古典增长理论新古典增长理论出发,探讨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主要有:地区间固定效应差异(魏后凯,1997;胡鞍钢,2003;刘夏明等,2004;傅晓霞等,2006等);产业结构差异(魏后凯,1997;范剑勇等,2002);政策差异(李实,1999;贺灿飞等,2004);物资、资本、人力等要素投入差异(胡鞍钢,2003;王小鲁等,2004;傅晓霞等,2006);市场化及城市化水平差异(贺灿飞等,200
22、4;刘夏明等,2004;王小鲁等,2004);基础设施水平差异(胡鞍钢,2003;贺灿飞等,2004)等。2021/8/2639n以林毅夫为代表的“发展战略说发展战略说”是我们所掌握的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文献中,把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机理阐释的最清楚和最透彻的一个理论。2021/8/2640n林毅夫等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违背了中国的各地的比较优势,在这样的战略的指导下建立的许多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在自由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无法生存,因而政府采用了各种扭曲的经济制度,来扶持这些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使整个经济体制的效率非常低下,而且会使各种寻租、腐败行为盛行,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人
23、均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受到制约,其经济增长绩效就很差。2021/8/2641n同时,这样的企业又大都分布于中西部地区,在市场化改革后,这些地区的企业因为没有自生能力,使这些地方的经济发展受到很大的阻碍;而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更快的转化到更符合资源禀赋结构的状态,从而拉大了地区之间的差距。2021/8/2642七、政策研究n如何有效缩小区域经济差异,实现区域间的平衡发展也是理论研究应该回答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所有关心区域经济差异问题的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最希望知道答案的问题。n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又很少有充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很难回答,又很少有充分研
24、究的问题。分研究的问题。尽管大部分研究都会提出各自的政策建议,有些研究甚至很随便的罗列甚至很随便的罗列许多许多,但是,根本没有对政策的可行性和可政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靠性进行充分研究。2021/8/2643n就专门针对政府转移支付展开的研究来看,马栓友、于红霞(2003)研究认为,那些旨在缩小地区差距的政府再分配政策效果非常有限,已有的财政和金融再分配政策往往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我们觉得该研究的结论不太可信,因为,其研究的时期太短,很难评判财政政策的长期效果。2021/8/2644n尽管如此,大部分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给出的政尽管如此,大部分对区域经济差异研究给出的政策含义还是比较一致的,它们通常
25、包括:策含义还是比较一致的,它们通常包括:n加速要素市场的发育,促进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n改进基础设施改进基础设施是解决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地理障碍的重要条件,但是通过科技、教育和医疗卫生投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比加大在基础设施上的物质资本投资更重要;n应在中西部地区或者内陆地区同样推行市场化、对外开放和非国有的改革,而不是在东部或者沿海地区取消这些政策政策;n恰当地定位政府本身的职能恰当地定位政府本身的职能,提高落后地区自身利用市场机会和发展的能力,而不仅仅是采用财政和信贷转移。2021/8/2645瑞典的做法n地处北欧的瑞典,人口近900万,面积46万平方公里,
26、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3万美元的发达福利国家。n瑞典的南部和中东部地区南部和中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首都斯德哥尔摩及瑞典的大城市均位于发达地区。但瑞典有约2/3的国土为丘陵和山地,中西部和北部中西部和北部是山区,特别是占国土面积1/3的北部地区,处在北极圈内的高寒地带。这些边远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中东部和南部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2021/8/2646n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对开发边远地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缩小北部边远地区与南部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喜的成绩。n(1 1)深刻认识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发)深刻认识缩小地区差距的关键是发展边
27、远地区。展边远地区。要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关键在于发展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2021/8/2647n(2 2)制定和实施边远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和实施边远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n为了缩小发达地区与边远地区之间的差距,瑞典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边远地区经济、社会的政策和措施。实施边远地区发展政策40多年以来,瑞典对其边远地区发展政策进行过多次调整,但政策目标政策目标大体一致,即:使国家资金与劳动力得到充分利资金与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用,社会财富的增长与分配能使全国人民得到同等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同等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服务,最终实现全国各地区之间的共同和协调发展。2021/8/
28、2648nA A、坚持在边远地区依法发展教育、坚持在边远地区依法发展教育。n依法贯彻9年制义务教育制度,持续投入,年教育经费占政府财政预算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10%之间。n针对边远地区人才流失严重的情况,瑞典从60年代起在北方边远省份兴建了2所综合性大学和13所高校,并组建了空间和极地研究中心、农林研究院等。2021/8/2649n我国教育支出占我国教育支出占GDPGDP的比重的比重n自从上世纪90年代,我国提出4%的目标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当中明确提出到20122012年要实现年要实现4%4%的目标。的目标。从2004年到
29、2008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23.7%,占占GDPGDP的比重从的比重从2.79%2.79%提高到提高到3.48%3.48%,年平均提高,年平均提高0.170.17个百分点个百分点。 2021/8/2650n“4%”“4%”第一次提出是在第一次提出是在19931993年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下称“93纲要”)明确写道:“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达到4%。” n光阴如梭,距离“世纪末”又过去10年。2008年,政府公布的这一数字是3.48%,已属历史新高。事实上,根据当年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08年中国GDP比初步核算结果增加了1.34
30、万亿元,这样以扩大的分母计算,2008年国家教育投入的比例又应打点折扣,实际为实际为3.32%。2021/8/2651n财政部方面一直坚持,中国的财政收入占GDP比例并不高,2009年为20.4%,而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是35%以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比重也在25%以上。这低于各国平这低于各国平均水平均水平1010个百分点左右个百分点左右,这也制约了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的进一步提高。 n据接近财政部的人士称,财政部更愿意使用另一概念“财政教育投入强度”,该指标是计算对教育的拨款,在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如按这个概念,中国的得分要高得多。n2004年至2008年,我国财政
31、教育支出占总支出财政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从的比重从14.9%提高到提高到16.3%,此比例已经,此比例已经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2021/8/2652nB B、坚持全国统一的医疗、失业、养老保、坚持全国统一的医疗、失业、养老保险及补助标准。险及补助标准。n瑞典以“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高工资、高税收、高福利”而著称,号称“从摇篮至坟墓从摇篮至坟墓”的福利国家。通过税收、中央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瑞典为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福利水所有公民提供平等的福利水准准。2021/8/2653nC C、完善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边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n自自6060年代起年代起,瑞典制定
32、了全国边远地区建设规划,并按规划大举投资兴建铁路、公路、港口、机场、电讯、医院、图书馆等公共基础设施。7070年代年代还两次决定把40多个政府机构总部迁到首都之外的地区,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随着信息化的发展,9090年代后年代后,瑞典重点扶持边远地区的宽带建设,为当地获取最新信息、避免地区间出现“数字鸿沟”起到重要作用。2021/8/2654nD D、扶植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基、扶植边远地区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基础产业。础产业。n针对中北部地区多山、多林、水力和铁矿丰富等特点,瑞典在边远地区重点扶植了森工、水电、采矿、特种钢制造、旅游等产业。上述举措使边远地区建成起地方经济的基础产业,为当
33、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并带动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从而改变了边远地区经济薄弱的局面。2021/8/2655nE E、用政府拨款、减税和成立、用政府拨款、减税和成立“发展基金发展基金”等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到边远地区投资。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到边远地区投资。自60年代以来,瑞典政府每年拨款约2020亿克朗亿克朗,对到边远地区投资的企业予以专项资助。n瑞典还对边远地区实行优惠的“地区调节税地区调节税”,通过这种方法,中央财政每年补贴边远地区约100100亿克朗亿克朗。n政府还专门成立了“发展基金发展基金”,以优惠条件向在边远地区创业的企业提供风险资金。以19821983年为例,瑞典政府用于支持地方发展的各种用款总额达334.11亿克朗,占当年政府预算开支的约8%。2021/8/2656 刚才的发言,如刚才的发言,如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有不当之处请多指正。谢谢大家!正。谢谢大家!2021/8/2657部分资料从网络收集整理而来,供大家参考,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