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566251435 上传时间:2024-07-1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原则与方法第16章控制与控制过程(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六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有效的控制不仅要求选择关键的经营环节,确定恰当的控制频度,收集及时的信息,而且要求合理地运用预算或非预算的控制手段。第一节|控制及其分类控制是管理过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一、控制的必要性亨利西斯克(H.L.Sisk)指出:“如果计划从来不需要修改,而且是在一个全能的领导人的指导之下,由一个完全均衡的组织完美无缺地来执行的,那就没有控制的必要了。”然而,这种理想的状态不可能成为企业管理的现实。无论计划制定得如何周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

2、,人们在执行计划的活动中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出现与计划不一致的现象。控制的必要性见图16.1。(一)环境的变化如果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静态的市场,市场供求条件永不发生变化,每年都以同样的费用取得同样性质和数量的资源,又能以同样的价格向同样的客户销售同样品种和数量的产品,那么,企业管理人员便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以相同的方式组织企业经营,工人可以以相同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生产作业,因而,不仅控制工作,甚至管理的计划职能都将成为完全多余的。事实上,这样的静态环境是不存在的,企业外部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二)管理权力的分散只要企业经营达到一定规模,企业主管就不可能直接地、面对面地组织和指挥全体员工的劳

3、动。时间与精力的限制要求他委托一些助手代理部分管理事务。由于同样的原因,这些助手也会再委托其他人帮助自己工作。这便是企业管理层次形成的原因。为了使助手们有效地完成受托的部分管理事务,高一级的主管必然要授予他们相应的权限。因此,任何企业的管理权限都制度化或非制度化地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和层次。企业分权程度越高,控制就越有必要;每个层次的主管都必须定期或非定期地检查直接下属的工作,以保证授予他们的权力得到正确地利用,保证利用这些权力的组织的业务活动符合计划与企业目的的要求。如果没有控制,没有为此而建立的相应控制系统,管理人员就不能检查下级的工作情况,即使出现权力不负责任地溢用、或活动不符合计划要求等

4、其他情况,管理人员也无法发现,更无法采取及时的纠正行动。(三)工作能力的差异即使企业制定了全面完善的计划,经营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也相对稳定,对经营活动的控制仍然是必要的。这是由不同组织成员的认识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差异所造成的。完善计划的实现要求每个部门的工作严格按计划的要求来协调地进行。然而,由于组织成员是在不同的时空进行工作的,他们的认识能力不同,对计划要求的理解可能发生差异;即使每个员工都能完全正确地理解计划的要求,但由于工作能力的差异,他们的实际工作结果也可能在质和量上与计划要求不符。某个环节可能产生的这种偏离计划的现象,会对整个企业活动的进行造成冲击。因此,加强对这些成员的工作控制非常必要

5、。二、控制的类型(一)确定控制标准工值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将控制过程分为四类。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在工程技术中,如程序控制的机器人或机床,都严格按照预先规定的程序进行动作。某种动作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都根据计数器给出的时间数值加以控制,到时间就进行规定的动作,而不管实际的具体情况如何。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的管理工作都属于程序控制性质。例如,计划编制程序、统计报告程序、信息传递程序等都必须严格按事前规定的时间进行活动,以保证整个系统行动的统一。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的函数

6、。若先行量为W,则:z=f(w)例如,要求军舰的航线必须与海岸线保持12海里的距离,海岸就是先行量W,航线就是跟随量,控制标准Z就是12海里。军舰要不断地测量自己与海岸的距离来控制自己的航线。先行量也可以是某种运动中的变量,如图16.2所示的狗追兔子问题。兔子从O点开始沿着X轴直线逃跑,狗从P点开始跟踪追捕。追捕中,狗跟着兔子的运动随时改变自己的追捕方向,使自己与兔子始终保持最短的距离。狗的行动轨迹就形成一条追捕曲线。兔子是先行量W,追捕曲线是跟随量,Z1、Z2、Z3、Z4就是控制标准值。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税金的缴纳,利润、工资、奖金的分配,资金、材料的供应等都属于跟踪控制性质。实行利改税

7、后,企业产品的销售额就是先行量,税金就是跟随量,控制标准就是各个税种的税率。这是一种动态的跟踪控制。国家通过制定各种税种和税率,就可有效地控制国家与企业在经济利益上的分配关系。随着企业生产的发展、销售额的增长,国家的税金收入也水涨船高、水降船落。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或时期)已达状态K的函数。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而建立起来的。即:z=f(K1)例如、工程技术中的学习机器人就是一种自适应控制的机器人。它通过学习过去的经验,会对活动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但如果发生它在学习中没有遇到过的事情,它将无法采取行动。因此,自适应

8、是相对的、有一定限度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情况是干变万化的,企业最高领导人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很难进行程序控制或跟踪控制,而必须进行自适应控制。他们往往要根据过去时刻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已经达到的状态,凭自已的分析、判断、经验、预感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发生的新变化。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axf(X,S,K,C)或z=minf(X,S,K,C)例如在前述追捕问题中,若以最短路程L作为狗追兔子的最佳控制标准,狗就不应沿着追捕曲线奔跑,而应从P(X,z)

9、直接朝着两者的交点W(t)跑去。这样,就可用最短的路程追到兔子(见图16.3)。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普遍应用了最佳控制原理进行决策和管理。例如,用最小费用来控制生产批量,用最低成本来控制生产规模,用最大利润率控制投资,用最短路程控制运输路线等。几乎所有可以用线性规划、网络技术等运筹学方法和其他数学方法求解的问题,都毫无例外地要得出某种过程的最优解,并以此作为对过程施行管理的控制标准。(二)目标控制根据时机、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划分为三类。1.预先控制。预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个方面。为了保证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

10、,管理人员必须在经营开始以前就检查企业是否已经或自己够筹措到在质和量上符合计划要求的各类经营资源。如果预先检查的结果是资源的数量和(或)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就必须修改企业的活动计划和目标,改变企业产品加工的方式或内容。已经或未来可筹措到这些经营资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取得的结果是否符合需要?这种利用预测方法对经营成果的事先描述,并使之与企业的需要相对照,也是事先预测的一个内容。如果预测的结果符合企业需要,企业活动就可以按原定的程序进行;如果不符合,就需要改变企业经营的运行过程及其投入。2.现场控制。现场控制,亦称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人们常说,领导的实质是

11、一要决策,二要用人,即:要先确定本部门、本单位在未来某个时期内的活动目标和行动路线,然后为组织配备适当的人去从事目标活动。但是,犹如挖坑植树,却不浇水、不剪枝,从而不能保证树苗的成活与生长一样,如果制定了计划、配备了必要的人员,却不去检查这些人员的工作情况,就难以保证计划目标的有效实现。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现场监督,其作用有两个:(1)可以指导下属以正确的方法进行工作。指导下属的工作,培养下属的能力,这是每一个管理者的重要职责。现场监督可以使上级有机会当面解释工作的要领和技巧,纠正下属错误的作业方法与过程,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2)可以保证计划的执行和计划目标的实现。通过现场检查,可以使管

12、理者随时发现下属在活动中与计划要求相偏离的现象,从而可以将经营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或者避免已经产生的经营问题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3.成果控制。成果控制,亦称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已经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由于这种控制是在经营过程结束以后进行的,因此,不论其分析如何中肯,结论如何正确,对于已经形成的经营结果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它们无法改变已经存在的事实。成果控制的主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作用,是通过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安排提供借鉴。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见图16.4)。财务分析

13、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反映资金运动过程的各种财务资料,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用的结果,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以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分析是通过比较标准成本(预定成本)和实际成本,了解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各成本要素的情况,了解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的消耗与利用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影响程度,以找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质量分析是通过研究质量控制系统收集的统计数据,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

14、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职工成绩评定是通过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分析他们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成绩评定不仅为企业确定付给职工的报酬(物质或精神上的奖惩)提供客观依据,而且会通过职工对报酬公平与否的判断,影响他们在下期工作中的积极性。公开报酬的前提是公开评价,这种评价要求以对职工表现的客观认识和组织对每个人的工作要求(计划任务或职务说明书)为依据。第二节|控制的要求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活动符合计划的要求,以有效地实现预定目标。为此,有效的控制应具有下述特征(见图16.5)。一、适时控制企业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偏差只有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才能避

15、免偏差的扩大,或防止偏差对企业不利影响的扩散。及时纠偏要求管理人员及时掌握能够反映偏差产生及其严重程度的信息。如果等到偏差已经非常明晰,且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后,反映偏差的信息才姗姗来迟,即使这种信息是非常系统、绝对客观、完全正确的,也不可能对纠正偏差带来任何指导作用。纠正偏差的最理想方法应该是在偏差未产生以前,就注意到偏差产生的可能性,从而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或者由于某种企业无力抗拒的原因,偏差的出现不可避免,这种认识也可指导企业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遏制偏差产生后可能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预测偏差的产生,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是可行的,可以通过建立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来实

16、现。可以为需要控制的对象建立一条警戒线,反映经营状况的数据一旦超过这条警戒线,预警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人们采取措施防止偏差的产生和扩大。质量控制图就是一个简单的预警系统(见图16.6)。在图16.6中,纵轴表示反映产品某个质量特征或某项工作质量完善程度的数值,横轴表示取值(即进行控制)的时间,中心线CL表示反映质量特征的标准状况,UCL和LCL分别表示上、下警戒线。反映质量特征的数据如果始终分布在CL周围,就表示质量“在控制中”;而一旦超越UCL或LCL,就表示出现了质量问题。在这以前,质量控制人员就应引起警惕,注意质量变化的趋势,并制定或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二、适度控制适度控制是指控制的范围、程度和频度要恰到好处。(一)防止控制过多或控制不足控制常给被控制者带来某种不愉快,但是如果缺乏控制,就可能导致组织活动的混乱。有效的控制应该既能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