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表格教案.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0258097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天表格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秋天表格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秋天表格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秋天表格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秋天表格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秋天表格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天表格教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静乐县丰润中学导学案 年级 七 科目语文 时间 2014/10/15 课题:秋天课时:1一、教学内容分析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诗不长,仅三节。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二、教学目标依据本单元本课的特点,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考虑,预设本文教学

2、目标如下: 认知目标:有感情的反复朗读并背诵全诗;进行语言积累; 能力目标:把握诗歌意境,感悟诗人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对语言文字也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而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这节课,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我尽量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探究来完成教学的目标。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

3、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完成课后问题进行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据课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激发兴趣法(引秋)、问题导引法(品秋)、讨论质疑法(品秋)、诵读法(诵秋)。 主要以出示秋天的风景图片、使用相关的课件来辅助教学。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教学难点是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六、板书设计秋 天何其芳 农家丰收图: 饱食 肥硕 栖息

4、清远 霜晨归渔图: 满载 轻轻 游戏 甜柔 少女思恋图: 清冽 香热 梦寐 喜悦七、教学反思 八作业布置九、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 导入 教师给学生们展示秋天的风景图片,请学生说说看了图片,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由此创设情景导入。有没有什么关于“秋天”的诗歌让你记忆犹新?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惋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同学们,诗人何其芳先生却通过他生动形象的诗句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秋天,让我们一起走他带来我们的秋天的世界。(板书课题)二、资料交流何其芳(

5、19121977),原名何永芳。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原名何永芳,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对国民党消极抗战表示了极大愤慨。出版的诗集有预言(1945)、夜歌(1945)、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何其芳诗全编(1995)。三、评析(一)、读秋(1)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

6、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二)、品秋1、从诗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首描写乡村秋景的诗 ?2、诗中描绘了几幅图画?分析并给他们取个名字?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4细品诗句 1、第一节诗中哪些词写出了丰收的景象? “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肥硕的瓜果” 第一节: 拟人2、第一节诗从哪些感官来描写这幅秋景的呢

7、?听觉:伐木声“丁丁”味觉:稻香视觉:露珠 瓜果 幽谷 镰刀 背篓 竹篱3、第一节诗的结尾,诗人用“栖息”这个词是否准确?第二节;1、第二节最后一句说秋天在“游戏”实际上写了什么?2、写了哪几个动作? 3、是在什么时间? 从哪能看出?4、渔民打捞上了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写出了渔人怎样的心态?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这个词语在这里的作用是? 赏析第三小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中的“梦寐”是什么意思?作者用它要表达或者预示什么呢? 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小结:这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从多种

8、感官角度出发,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写出农闲的景象:农人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悠闲、惬意,少了些热闹喜庆,少了些艰难苦恨,多的是清静、清甜。这是明媚、快乐的秋天,是清幽淡雅而乐在其中的秋天,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绘春:每一节诗都构成一幅图画,我们分组进行讨论,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教师寄语大自然的力量是神奇的,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不一样的季节总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风景,能让我们在不同的四时轮回中体验不同的风情与韵味,这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最美的礼物!生活的琐碎,人世

9、的芜杂,人情的无奈,总是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情感去审视我们周围的世界,我们身处的大自然,人们想当然的去认为,春天是妩媚的,夏日是火热的,秋天是萧瑟的,冬天是凋敝的。实际上,每时每刻,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丽的风景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发现!换一种眼光,换一个角度,世界变了,风景变了!“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沉浸其中享受其美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作者信息了解学生自由朗读明确1: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

10、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明确2: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由远及近的顺序明确3、露珠震落了,树木砍下了,稻谷收割了,瓜果收获了。这时候的秋天如果比作一个人的话,像个劳动过后,躺下来休息的人。所以“栖息”是准确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概括秋天在农人家的状况,写出轻松、娴静的氛围。写渔民打鱼撒下,收起,早晨 (冷雾)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似拙实妙,是倒装句,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引发人们的联想。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轻轻”渔人悠闲自得的心情“游戏”虚实相生,

11、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梦寐”:是睡梦的意思。说明牧羊女陶醉于秋天的美丽,还在想念吹笛子的人,怀念夏天美好的笛声。表现了秋天如诗如烟、如痴如梦的意境。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1)伐木声飘出幽谷“飘”字以声写静,从听觉的角度,写出了幽谷的深、静。 (2)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饱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丰收之景;“稻香”从嗅觉角度,暗示稻子成熟,展示丰收的图画。 (3)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栖息”运用拟人的修辞,概括秋天在农人家里的状况,将虚无的东西具体化,写出了松弛、娴静的氛围。 (4)向满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冷雾”烘托出一派朦胧

12、的诗意,又很好地扣住了季节特点。(5)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轻轻”这一叠词显示出渔人悠闲与自得的心情。“归泊”一词既写景,又暗示了时间,与上文“清晨”相呼应。 (6)秋天游戏在渔船上“游戏”一词虚实相生,渔人是在渔船上游戏,并不在乎打了多少鱼,更是在感受秋天,游戏秋天,写出了那份闲适。 (7)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梦寐”是朦胧的意思,写出了少女的情怀,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8)为什么“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这个比喻用得好? 比喻青鳊鱼像乌桕叶;另一层意思,江岸上乌桕树,树叶婆娑,倒映在江面,就好像网起的是乌桕叶的影子。用倒装句体现渔民悠闲的心情。轻松的心情利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让学

13、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入景、入情的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在初步掌握朗读技巧,培养语感的同时,还能够掌握精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注重了对学生智力素养中注意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非智力素质中的兴趣与情感得以提升,锻炼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本环节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辅助引导为辅,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教学目标中的能力目标得以实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精神,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实际上也是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在学生的领悟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检测了学生的思维品质,语言的归纳、整合能力,并使之得以提高。把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服装配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