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景观分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2728766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颐和园景观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颐和园景观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颐和园景观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颐和园景观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颐和园景观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颐和园景观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颐和园景观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颐和园景观分析一、园区简介颐和园原名清漪园 , 位于北京城西北郊约 10 km。其中, 以昆明湖为主的水面 占全园总面积的 3/4, 以万寿山为主的陆地占全园总面积的 1/ 4。全园有各种形 式的古建筑 3000余间,各种乔灌木 10 万多株。园内有清如明镜的湖水 ,葱郁秀丽 的山峦,金碧辉煌的宫殿 , 精巧别致的亭阁;规模庞大 ,气势宏伟 ,景色怡人 , 是中 国古典园林中讲求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的典范 , 也是举世罕见的古典园林珍品。颐和园是现存最完整,也是造园艺术极高的一所大型古典皇家园林。山水是 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像颐和园这种大园当然更不例外, 不使用写 意的手法凿山造

2、水,完全是用自然之山水。二、历史回放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为清漪园。颐和园 是三山五员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 1750 年, 1764年建成,面积 290 公顷( 4400亩),水面约占四分之三。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 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 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 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 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乾隆决定在瓮山一带动用巨额银两兴 建清漪园, 以此为中心把两边的四个园子连成一体, 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 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 清漪园 1860 年被焚毁 1866 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 年,颐和园又

3、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 1902 年再次修复。颐和园重建几次虽然在 某些局部上逊色于当年的清漪园, 但总体上还是沿用了乾隆年间清漪园的规划与 布局。精选 word 范本!三、颐和园的整体布局1、自然的山水骨架影响布局方式颐和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 是依照原有的瓮山和西湖修建的。 有山有水这便 是颐和园最初的山水地形。 后来根据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体的规划, 形成了万寿 山和昆明湖。 这样的山水骨架就为颐和园的大的整体布局限定了大的框架。 从某 种意义上说, 就等于决定了颐和园的布局方式。 设计师还非常巧妙的将这些山水 地形条件加以很好的利用和改造, 有取有舍, 就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古典皇 家园林

4、所特有的“一池三山”的格局。颐和园的设计 运用散点透视手法, 取得建筑全而齐, 不 显杂乱;景物广布, 不显分散的效果。主 要有万寿山和昆明 湖所组成,面积 4350 亩,水面面积约占四 分之三。园内建筑以 佛香阁为中心, 共有 亭、台、楼、阁、廊、 榭等不同形式的建 筑 3000 多间。当年修建颐和 园是为了给慈禧祝 寿。皇帝下令要在园林中体现“福、禄、寿”三个字,雷家第七代雷廷昌却巧用 心思,完成了皇上交代的任务。 他设计了一个人工湖, 将这个人工湖挖成一个寿 桃的形状, 在平地上看不出它的全貌, 但从万寿山望下去, 呈现在眼前的就是一 个大寿桃。 而十七孔桥连着的湖中小岛则设计成龟状,

5、十七孔桥就是龟颈, 寓意 长寿。至于“福”字,雷廷昌将万寿山佛香阁两侧的建筑设计成蝙蝠两翼的形状, 整体看来成了一只蝙蝠,蝠同“福” ,寓意多福。2 、功能的分区显示布局特点颐和园根据使用功能基本可以分为三个区: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 以乐寿堂、 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 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 景游览区,前两个区集中在东宫门。 而风景区则主要集中在万寿山和昆明湖周围, 有佛香阁、长廊、排云殿、十七孔桥、铜牛、知春亭等著名的建筑。众多的建筑 和景点构成了颐和园的主要内容, 同时也显示出了颐和园布局的整体脉络, 主次 分明。这样的布局形式不仅很好的和原有的地形相结合, 也成就

6、了这座古典皇家 园林的的使用功能。3 、布局中的空间问题颐和园的布局也很好的表现出了空间的概念。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 山水地形本身的尺度很大, 让人能够感受到强类的空间感; 另外颐和园还巧妙的 利用“借景”的手法来实现了空间的延伸。以园外数十里西山群峰为北京,把玉 泉山上的宝塔纳入全园画面之中, 从园中西眺, 人们会更感到山外有山, 景外有 景。全园建筑依据山湖形式巧妙安排, 并且以西山群峰为借景, 更加使景色变幻精选 word 范本! 无穷,美不胜收。 站在知春亭,远看对面最远处,山水一色不可辨认,近处稍稍清晰,然后是 雾蒙蒙的一片,然后才渐渐清楚。所谓“水的三远” ,在此处就完全

7、体现体现出 来了。同时知春亭作为观赏全园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 既可以看到万寿山一带的 华丽、气派的景色, 也可以远眺西堤看到对岸杨柳飘飘的自然之美, 同时还可以 看到远处玉泉塔和玉泉山若隐若现的旷远景色。 这正是由于颐和园在整体布局中 做到了“有放有收”的原因,是整体布局中极为成功的体现。所以,地形本身的因素再加上设计师很好的规划, 就自然形成了颐和园的基 本格局。这种格局不仅最大限度的运用了原有的自然地形资源, 还有效的合理的 分配了各个空间, 使每一个地方都展现了特有的美, 而且也表现出了皇家古典园 林所特有的气魄和魅力。四、艺术特色1、气派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作为一座皇家园林,它很好的体现

8、出了皇家园林的华贵和精致。整个 园林依照固有的山水地形加以改造, 构成了它本身的大框架。 又通过建筑的精巧 布局使得全园非常的有秩序。 颐和园的设计运用散点透视手法, 取得建筑全而齐, 不显杂乱;景物广布,不显分散的效果,利用多种手法使得园中景色丰富,空间 变化多样,给人以多视角的赏景视线。 这些在颐和园自身都非常好的体现出来了。 为了显示皇家的威严和权势 ,北方宫苑在不同程度上都采取对称的布局 , 宫苑内 建筑群的安排有一定的主轴线 , 具有严整对称的秩序美。受皇家事严整和皇宫尚 严整的思想影响 ,颐和园的某些部分是轴线布局。 此外, 颐和园还具有皇家园林的 两大特色 : 巨、丽。北方宫苑风

9、格之巨 , 表现为园里山大、水大、建筑物数量多、 体量大。颐和园囊括了整个万寿山、昆明湖 , 拥有3000余间的宫殿园林建筑 , 可 见其规模之巨。2、兼备实用性与艺术性精选 word 范本!中国古典建筑艺术品既有受重力规律支配的物质性 , 又有受审美规律支配的 精神性;既有符合目的性的实用价值 , 又有可供欣赏的艺术价值;既是科学史的 产物 , 又是艺术史的成果。颐和园现存的著名建筑宝云阁 ,又称铜亭, 该建筑为重檐歇山顶 ,其全部构件 均以生铁铸成 , 重207t ,通体呈蟹青冷古铜色 , 稳重坚固,令人不但赞叹其外观的 轮廓及材料效果之美, 而且惊异于其内在结构形式的崇高。 园内的十七孔

10、桥也是 实用性与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代表。广阔的昆明湖 , 桥面呈长长的曲线横跨其上, 桥如虹,水如空, 既宜远观 ,又宜近赏。另外, 它对于周围环境的构景功能也十分显 著。3、山水桥的奇幻之美在中国古典园林中 ,石是园之骨 ,也是山之骨 ,不仅是山的组成部分,还可以 是山的表征。颐和园乐寿堂前现有大石如屏 , 色青而润 ,体量巨大。颐和园的青芝 岫垒块层叠 , 覆压重深 ,有雄伟浑厚之态 ,颇能给人以壮美之感。颐和园的万寿山 如真山似假便奇。依山而建的建筑群形成了丰富的景观效果 : 万寿山麓绚丽如虹 的长廊,山腰雄伟高耸的佛香阁 , 金光璀璨的排云殿 , 山颠异彩纷呈的智慧海。所 有这些引得游人

11、如云、 纷至沓来。 颐和园水体景观的最大特色在于那些大大小小 的桥, 这些桥极大地丰富了水体景观。十七孔桥犹如长虹卧波 , 细腰如带 , 弯环如 许的玉带桥倒映入水 , 桥和倒影一虚一实 , 又能逗人萌生一道长虹上下圆的烂漫 遐想。还有荇桥、 镜桥等梁式桥 , 由于桥的体量较大 , 桥身高而平坦 , 上面均建 有亭榭, 这里不但是凭空凌波欣赏水体景观的最佳处所 , 而且如果变换方位和视 角,则又可见多姿多彩的亭榭和桥梁一起 , 倒影荡漾于碧波 , 令人真幻莫辨。颐和 园主体山万寿山 , 是在其原型瓮山的基础上人力加工而成的; 其主体水系 昆明湖是仿杭州西湖所作,加之其总体上的反轴线布局 , 突出了它天然山水园 的特色。4、美景空间分割宛若天成任何园林 , 其实际空间总是有限的 , 古典园林要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丰 富多样、各具特色的景观和层出不穷、 含蓄无尽的意境 , 首先就得在宏观上加以 把握,将整个园林进行空间分割 ,达到方方胜景 ,区区殊致的艺术效果。颐和园的 空间分割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它除了宫殿区外 , 还划分了以南湖岛为中心的昆 明湖大景区、万寿山前山大景区和后山大景区。这 3个景区也是各有其主要特征 的, 而且可以看出是别具匠心。颐和园的景观独具特色,自然之美与人工之美结合得恰到好处,美得深沉, 令人留恋不舍。精选 word 范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实验/测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