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38927579 上传时间:2024-01-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一、相关说明智慧城市评价

2、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二、指标体系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

3、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包括3个指标。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1.1.2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指交通

4、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1.1.3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智慧程度和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要素,16个指标。2.1智慧化的政府服务。指当地政府部门整合各类行政信息系统和资源、提供开放协同、高效互动的行政服务方面的发展水平。包括2个指标。2.1.1行政审批事项网上办理水平。指可实现全程或部分环节

5、网上办理的区域内行政审批事项占总数的比例。2.1.2政府非涉密公文网上流转率。指政府非涉密公文通过网络进行流转和办理的比例。2.2智慧化的交通管理。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改善车辆通行效率,提高交通流畅度,优化市民出行体验,使城市交通管理更为精细化和智能化。主要包括2个指标。2.2.1智能公交站牌建设水平率。指智能化的电子公交站牌(指至少能提供车辆位置信息,包括轨道交通)在城市所有公交站牌中的比例。2.2.2市民交通诱导信息使用率。本指标针对驾车出行的市民。指在驾车出行的市民中,经常使用交通诱导信息提示的比例。2.3智慧化的医疗体系。指市民可切实享受到的具有便捷性、准确性的医疗卫生服务。主要包括2个

6、指标。2.3.1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指拥有电子健康档案的市民所占的比例。2.3.2病历电子化率。指城市内实现病历电子化的医院占医院总数的比例。2.4智慧化的环境保护。通过各种传感终端和感知网络,对环境进行实施监控的水平。主要包括2个指标。2.4.1环境质量自动化监测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气和水实现自动化实时监测的比例。2.4.2重点污染源监控水平。对城市内重点污染源的信息化监控比例。2.5智慧化的能源管理。指城市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这是体现城市绿色低碳的重要指标。包括3个指标。2.5.1家庭智能表具安装率。指居民家庭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的比例。2.5.2新能源汽车比例。指新能源

7、汽车在城市所有机动车辆中所占比重。2.5.3建筑物数字化节能比例。指城市乙级以上办公楼中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节能降耗的比例。2.6智慧化的城市安全。包括城市应急联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消防管理、防控犯罪等领域。主要包括2个指标。2.6.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系统建设率。指城市管理各个领域中对重大突发事件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建设水平。2.6.2危化品运输监控率。指对各类危化品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比例。2.7智慧化的教育体系。指市民获得各类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便捷、精准程度,以及教育设施的信息化程度。主要包括2个指标。2.7.1城市教育支出水平。指用于教育方面的硬件和软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地区GDP的比例。

8、2.7.2网络教学比例。指通过信息化手段接受网络教育的人群比例。2.8智慧化的社区管理。指依托信息化手段,对社区(以居委为单位)管理中的居民管理、信息推送、养老服务等提供便捷。主要包括1个指标。2.8.1社区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拥有各类综合性信息服务系统的社区在所有社区中所占的比例。3、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主要指由于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而催生衍化或支撑智慧城市建设运行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2个要素,5个指标。3.1产业发展水平。指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实力。主要包括2个指标。3.1.1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主要用于衡量信息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3.1.2信息服务业从业人

9、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社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3.2企业信息化运营水平。指通过信息化系统支撑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水平。主要包括3个指标。3.2.1企业网站建站率。指拥有网站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3.2.2企业电子商务行为率。主要指企业在采购和销售等过程中是否具有电子商务行为。3.2.3企业信息化系统使用率。指企业在研发、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使用各类信息化系统的比例。4、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对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的认知、对基本科学技术(包括信息化技术)的掌握,以及市民网络化程度等。主要包括3个要素,4个指标。4.1市民收入水平。主要衡量城市居民富裕程度。包括

10、1个指标。4.1.1人均可支配收入。智慧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4.2市民文化科学素养。主要衡量市民总体文化水平,以及基本科学文化知识在市民中的普及度。包括1个指标。4.2.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总人口比重。主要用于衡量城市居民文化水平,是反映居民文化素质的重要指标。4.3市民生活网络化水平。指通过应用各种智慧化的应用系统、技术和产品,实现智慧化的生活。包括2个指标。4.3.1市民上网率。指经常上网的市民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4.3.2家庭网购比例。指经常进行网络购物的家庭的比例。5、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主要以市民主观感知性的指标为主,采取抽样调研的形式,对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重要方面进行评价和衡量(采

11、用主观打分的方式,非常满意为10分,非常不满意为0分)。主要包括2个要素,6个指标。5.1生活的便捷感。指市民在出行、就医、办事等各方面的便捷程度。包含3个指标。5.1.1交通信息获取便捷度。主要指市民日常出行过程中获取各类交通信息的便捷程度。5.1.2城市医疗信息获取便捷程度。主要指市民在就医过程中,获取各类医疗服务信息方面的满意程度。5.1.3政府服务信息获取便捷程度。指市民通过信息手段获取政府管理服务相关信息的便捷程度。5.2生活的安全感。主要指市民在城市生活中,对食品药品安全、环境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智慧化程度的满意度。包括3个指标。5.2.1食品药品安全电子监控满意度。指市民对食品药

12、品的安全的电子监管和追溯的满意程度。5.2.2环境安全信息监控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和监控、突发事件等方面的信息化监控满意程度。5.2.3交通安全信息系统满意度。指市民对城市交通安全信息系统建设(包括道路交通安全、轨道航空交通安全等)的满意程度。6、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在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规划设计、环境营造等。主要包括2个要素,3个指标。6.1智慧城市规划设计。指当地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考虑和框架设计。包括2个指标。6.1.1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主要指当地政府是否已提出或实施智慧城市(或类似)的城市发展规划。6.1.2智慧城市组织领导机制。主要指当地政府是否已经成立具有统

13、筹协调功能的组织架构。6.2智慧城市氛围营造。主要指是否积极召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和开展市民培训等。主要包括1个指标。6.2.1智慧城市论坛会议及培训水平。主要指通过召开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论坛、会议及培训营造智慧城市氛围情况。三、备注1、本“指标体系”所涉及的各项指标均所对应的时间期限为“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指标体系”将根据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2、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特指城市化区域,一般行政区划中乡镇不包含在内。3、本“指标体系”所说的城市市民一般指城市常住人口。上海浦东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智慧城市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12年12月14日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页设计/UI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