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姓名 田志翔 学号 1213001412345 学校 衡水广播电视大学2013年 9月 15 日学员姓名田志翔性别男年龄23工作单位衡水广播电视台论 文 目 录目 录一、新颖的叙事艺术1(一)民间化的历史叙事风格1(二)丰富的人称和时空交错的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2二、丰富的人物塑造 4三、人性自由与民族生命力雄强的主题意蕴5参考文献6论 文 内 容 提 要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是现代主义小说的高潮时期,莫言以一篇红高粱轰动文坛。他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以余占鳌伏击日本汽车队以及和“我”奶奶的爱情为线索,给我们展示了北方
2、农民那种顽强的生命活力和像“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和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从红高粱的艺术特点出发,来研究作品的艺术价值。指导教师姓 名 高焕利职称讲师工作单位衡水电大 指导教师评语 本文主要从红高粱的艺术特点出发,来研究作品的艺术价值。 文章观点明确,层次清晰,行文连贯。 建议成绩:70 指导教师签名:高焕利 2013年 10 月 10 日 答辩(评审)小组评语及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 年 月 日答辩(评审)成员姓名职 称工 作 单 位 市电大审核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省电大验收意见 验收人签名 年 月 日 论莫言红高粱的艺术特色摘要:20世纪的80年代中期是现代主义小说的高潮时期,莫言以一
3、篇红高粱轰动文坛。他以抗日战争为题材,以余占鳌伏击日本汽车队以及和“我”奶奶的爱情为线索,给我们展示了北方农民那种顽强的生命活力和像“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和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本文主要从红高粱的艺术特点出发,来研究作品的艺术价值。关键词:莫言 红高粱 叙事艺术 人物形象 民族精神莫言的红高粱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的具有鲜明现代主义特点的“现代派”小说。小说以全新的历史观念表现抗日战争时期北方民众的斗争生活,极力渲染和歌颂存在于民众身上的那种原始生命力和像“红高粱“一样充满血性和反叛意识的民族精神。红高粱曾荣获第四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据此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获第38
4、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红高粱通过“我奶奶”戴凤莲和“我爷爷”余占鳌的故事,以时空错乱的顺序,借用意识流的表现方法,叙述了昔日发生在山东某乡村的一曲生命的颂歌。在小说中“我奶奶”“我爷爷”完全不似以往的革命战争小说中的英雄形象,为了理想信念,为了国家民族去战斗去献身,而是在生命力的驱动下,去生活、恋爱、繁殖、杀人、 越货、抗日、牺牲。他们为解放生命而活,又为解放生命而死,无“是”无“非”(在抗日这一民族大义上不含糊),敢作敢为,他们可以说是生命意识层面上的“英雄”。 在艺术上,莫言以诡谲多变的风格和冷漠、粗犷、精致而不乏华丽的描述给人以耳目一新的陌生与惊奇之感,给人以悲剧的震撼之美。一、新颖的叙事
5、艺术(一)民间化的历史叙事风格纵观49年到红高粱以前的写实文学,从主流的矛盾式现实主义到“红色经典”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家们大多以文人的革命式热情创作,把眼光集中在主流社会问题上。而以莫言为代表的新时期作家则开创了一种新的写实方式,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突现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显然,五四以来的“在高的意义上的写实”的现实主义倾向逐渐弱化,到了莫言红高粱,他把政治势力之外的民间武装或民间社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刻意突现出充满生命力的民间世界的理想状态,把一种充沛饱满自由自在的民间情感作为作品内在的精神支撑。 红高粱是一种对传统刻意的丢弃。把视角从社会的主流路上拖拽到
6、山东高密这样一个“政治中心”之外的纯民间地域。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一个抗日故事。在这“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它的未开化的土地和自然的温床,让暴力和接近原始兽间的性爱关系成为一种可能(事实上,这种可能在中国许多地域都被作为“本应该如此”而存在)。之后的文学作品延续了这种边缘化角视野的创作倾向,甚至发展成为一种猎奇性的观众文学。但作为开创者的红高粱,站在民间立场上讲述一个抗日战争背景下的民间故事,它丢弃了传统文人对政治的关注和爱国情结的张扬。 新时期的中国文学,最终走向了对十七年、文革文学的反叛或者说纠正。红高粱里没有二元对立的人物形象,莫言没有安排表面上善恶分明的人物,没有因为日本鬼子来了我们就要打
7、仗而宣传爱国主义。人们大多是为了生存才抗争,而不是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另外,红高粱里“父老乡亲们”也不见了传统人物形象里的绝对善恶之分,“他们杀人越货,精忠报国,他们演出过一幕幕英勇悲壮的舞剧,使我们这些活着的不肖子孙相形见绌,在进步的同时,我真切地感到种的退化。”余占鳌是兼土匪头子和抗日英雄的两重身份,他的性格是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和生命激情的。 50-70 年代现代历史小说中也出现过类似的草莽人物,但必须要在他身边再树立一个负载政治道德标准的正统英雄人物,以此传达意识形态所规定的思想内容,但在红高粱中,余占鳌是唯一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缺点和英雄气概都未经任何政治标准加以评判
8、或校正,而是以其性格的真实还原出了民间的本色。“我奶奶”具温热、丰腴、泼辣、果断,充满真正劳动人女人的美。她在临死前对天呼喊:“天赐我人情,天赐我儿子,天赐我财富,天赐我三十年红高粱般充实的生活。你认为我有罪吗?你认为我跟一个麻风病人同枕交颈,生出一窝癞皮烂肉的魔鬼,便这个美丽的世界污秽不堪是对还是错?天,什么叫贞节?什么叫正道?什么是善良?什么是邪恶?你一直没有告诉过我,我只有按着我自己的想法去办,我爱幸辐,我爱力量,我爱美,我的身体是我的,我为自己做主,我不怕罪,不怕罚,我不怕进你的十八层地狱。我该做的都做了,该干的都干了,我什么不怕。但我不想死,我要活,我要多看几眼这个世界,我的天哪.”
9、正是建立在崇尚生命力与自由状态的价值取向上,作者描写“我爷爷”的杀人越货,写“我爷爷”和“我奶奶”的野地欢爱,以及其他人物种种粗野不驯的个性与行为,才能那样自然的创造出一种强劲与质朴的美。 莫言将自己摆在家乡高密的那片高粱地里,他不肯冷静,也不需要冷静,在文学的天地里,将他那巨大的画笔,蘸上血红的颜料,大笔挥就。一片片红高粱是背景,我奶奶,我爷爷,我,罗汉大叔,父老乡亲,甚至鬼子们,他们一个个都是活生生的,在红高粱的浸染里,渗入了与人性有关的东西。 (二)丰富的人称和时空交错的多重叙述视角的运用莫言说:“红高粱之所以引起轰动,其原因就在于他有那么一点独创性,将近二十年过去后,我对红高粱仍然比较
10、满意的地方是小说的叙述视角,过去的小说里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而红高粱开头就是“我奶奶”、“我爷爷”就是第一人称视角,写到“我”的时候也是第一人称,一些到“我奶奶”,就跳到了“我奶奶”的角度,她所有的内心世界都可以很直接的表达出来,叙述起来非常方便,这就比简单的第一人称视角要丰富很多,开阔得多,这在当时也是个创新。”2红高粱设置了多重叙述视角,创造穿越时代,过去的历史时空结构围绕1939年故乡高密东北乡这场抗日战争所发生的一些故事,想像力量在这里有了充分的展示。它能突破了线性的情节结构,随着空间的转换而调动,不仅战斗历程被剪成了拼贴的碎片,而且创造了故事正在进行的场面穿行的效果。像红高粱穿梭于
11、战斗打响,罗汉大爷被捕以及逃离、奶奶出家、爷爷到烧酒坊当伙计等故事中。与以前的“红色经典”作品中的战争历史叙事却完全不同,它并没有把抗战的历史作为重心,而是借助这段历史,表现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家族祖辈的生存状态,展现最本真的美好人性,充满了对生命意识和生命活动的颂扬主题。 红高粱突破了传统革命历史题材叙事的规范,作品在视觉上,突破了传统战争历史小说普遍采用的全知的,带有战争性质判定性的叙事视觉,而是虚构了具有“亲缘”关系的叙述者“我”和“我的父亲”豆官。建立了双重的叙事视觉。这样的视觉形成了多声部的叙述效果,使故事在“亲历”、“记录”与“评述”之间穿行。作品不断的由“我父亲”构建的叙事时空跳入
12、爷爷奶奶心理的直接叙说,并不时的跳出“我”的评头论足,形成了现实与过去的对话。红高粱中交织了两个故事。第一:是余占鳌与戴凤莲、二奶奶的风流韵事。第二是高密东北乡土匪活动以及任副官,刘罗汉的故事。小说以二事件为主线,并通过“我”自己对家族先辈的传奇回忆串联起来。由于采用了回忆的叙事角度,叙述人突破了第一人称“我”叙事极限,获得全知全能的效果。这是小说的一个特点。同时小说采用时空交错的叙述模式,用心理时空来写现实,让读者随着“我”的“心理时间”一起去感受。这种叙事方法是在对读者传统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进行肢解。这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为了更自如地反映深刻的心理状态,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读者更深入地潜
13、入人物的灵魂,在文艺作品结构上,通常就故意打乱时间顺序,使情节颠倒、跳跃使好端端的传统故事变得面目全非,使明白晓畅的情节变得陌生。俄国批评家施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长度”红高梁的叙事手法遭到了众多非议,但非议者却在阅读习惯的揉搓中得到了心灵的洗涤,让读者在心灵的冲击中去思考人,去思考生命、自由、幸福的真正含义。运用超越时空的叙述方式,既能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自由的刻画,又能造成悬念。陌生化的语言艺术二、丰富的人物塑造“作者无意于制作精细逼真的革命战争史的图画,也极少从如何处理战争题材的角度构思,他只是要复活那些游荡在他的故乡红高粱地里的英魂和冤魂,要用笔绘染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