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析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最后环节交流分享 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是指在区域活动进行一个段落或活动即将结束时,老师组织幼儿围坐在一起或分散在幼儿选择的活动区域内交流活动的“成果”。分享幼儿不同的经验。一、区域活动中分享交流的作用 分享交流作为区域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著名的HighScope活动课程的实施就包括了分享交流环节(回忆环节)。“通过回忆他们做过的事,幼儿能开始看到他们的计划和活动之间的联系,能对他们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有更清楚的意识。”“回忆时间给幼儿提供了分享和学习别人经验的机会。”幼儿通过分享交流,进一步地学习与提高。(一)在分享交流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为下次活动
2、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通过分享交流,幼儿能积极地展示自我,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问题,通过对新问题的思考讨论,激起幼儿再次探索活动的欲望。 区域活动时,很多孩子用报纸折小船,但没多久,小船便沉入水底。亮亮尝试用卡纸折,可是好景不长,亮亮的小船也慢慢地沉入了水底。下午,老师在美工区投放了一些蜡光纸,亮亮又用蜡光纸折了一艘小船,发现小船真的不会沉了,其他孩子也围了过去,看个究竟。最后大家就“为什么蜡光纸做的小船不会沉”展开了区域的分享交流讨论,由此孩子知道了腊光纸可以防水,所以沉不下去,并开始搜索哪些纸也可以防水。 区域活动中,有时会出现幼儿不明确活动目的的状况,区域的分享交流就可以帮助解
3、决此类问题。如在“小动物住几楼”的区域活动中,每种小动物的背面都有黑色圆点,需要点数以后记录下来。教师在观察中发现,孩子们只记录了数字,当老师问:“请问小鸡住在几楼”时,孩子们只能拿起小鸡的图片,重新数起来。老师说:“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别人看得清楚呢?”这时,记录的几个孩子都讨论了起来,有的说“我在记好后,旁边就画上这个小动物”,有的说“我在小鸡旁边涂上红色,记录纸上也涂上红色”。记录好以后,相互比一比谁的又简单又容易看得懂。(二)通过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将学习经验迁移应用。 分享交流中,幼儿将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吸收内化,并将知识经验迁移运用到新的探索活动中去,孩子迁移应用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有一次,孩子们在探索如何让蛋宝宝站起来,前提是不能把蛋宝宝打破,但可以用一些辅助的材料。不一会,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说:“老师,你看你看,我用饮料瓶的盖子让蛋宝宝站起来了。”其他孩子看到后纷纷效仿。于是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瓶盖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呢”,孩子们想到了瓶盖是可以在地上放稳的,而鸡蛋又可以在瓶盖上放稳,两个条件满足的话,就可以让蛋宝宝站起来了。带着这两个条件,孩子们找到了很多的办法,有的用积木、有的用杯子,有的用瓶盖口等等。(三)展现幼儿个性,展示自我,提供教师为幼儿指导的依据。 通过分享交流,幼儿可以充分展示各自不同的才能,而教9币可以了解幼儿在动作、思维、语言表达、交往合作等各方面
5、的发展程度,更好地指导。例如在孩子们利用雪花片练习排序时,很多孩子练习的是ABAB的排序,这时甜甜练习出一个ABBABB的排序,其他孩子见了,意见产生了分歧,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老师就让甜甜再排一次给小朋友们看,并让她说说有什么规律在里面,甜甜告诉小朋友:“我排的一直是红芝绿芝红绿。”这时,老师说道:“甜甜的这若方法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找找更多酶规律,然后告诉别的小朋友。”教师在这个分享交流中就可以看到:甜甜的发散生思维要比其他孩子好一些,可以指导地尝试不同的方法。 总之,区域活动的分享交流,幼儿能发自愿地进行交流、讨论,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积极表达情感、共同享受快乐,享受经验,
6、最终取得经验,利用经验。二、生态式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策略(一)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分享交流 区域活动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是个引导者,教师在活动中需要关注幼儿的情绪行为,关注环境与幼儿间的互动。 展示新发明或者发现。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会组织一个幼儿交流的平台。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新发现或者新发明。例如,集体区域活动后,老师请乐乐上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是一个用管子接成的多维的水管形状。平时,其他孩子玩的最多的就是用管子搭手枪,比较简单,是个平面的东西。而乐乐搭的却不一样,他利用转弯的管子,向各个方向散开,是个立体的作品,孩子们在这个作品中能很好地感受到空间感。 针对幼儿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幼
7、儿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于是教师需要抓住幼儿的闪光点,加以鼓励,或者指出幼儿在活动中应该努力的方向。如,嘟嘟在生活区里练习摁扣,刚开始练习的孩子只要摁进一个扣子,就完成了作业。难度随着扣洞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嘟嘟练习了一会后,教师发现他利用作业纸的形状把摁扣拼接成了兔子形,便说:“原来还可以这样玩,老师都不知道呢!过会你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嘟嘟欣然接受。虽然嘟嘟给小朋友们介绍玩法的时候,语言不是很流畅,但看得出绝得到了满足,增强了自信。 解决活动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幼儿畅所欲言,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商量下一步如何解决,为下次摄作提供具体的步骤。一次区域活
8、动时,理发店只有理发师,没有客人来理发,有个孩子就跑来告诉老师:“老师,没有人理发?我们都没事做了!”老师请他们自己想办法。这时,有个孩子马上吆喝起来:“理发啦,快来理发呀,搞活动啦!”这时,楼下玩娃娃家的孩子听到了,有个“哥哥”摸摸自己的头发说:。我的头发长了,去理发了!”于是,教师就马上接口:“好啊,你去吧,好像理发店正在搞活动呢!”“哥哥”听了高高兴兴地去理头发了。因此,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问题时,教师引导幼儿积极讨论、思考,激发幼儿进一步的主动探索。 师幼共同评价规则。在教师与幼儿共同分享交流时,教师可以从区域活动的规则上与幼儿进行交流,教师抛出问题:“今天哪些小朋友收拾玩具最
9、快?区域活动里的玩具有没有放错?”让幼儿自主地的进行交流,并向他们学习。 与个别幼儿谈话。当个别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谈话,帮助他认识问题,提高规则意识,以免犯类似的错误,并善于发现他的点滴进步,指出他的不足之处,鼓励他发扬优点,争取进步。(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 孩子能从同伴的交流讲述中获得许多信息,又根据自己的操作经验理解并进行判断,产生新的想法。但孩子们的经验和表现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可能并不一定正确、合理、有效。在共同交流情景中,他们得到共享、互补、促进的机会,同时,同伴间的质疑,会不断地对孩子提出新的挑战。 通过幼儿与幼儿之间的分享交流,幼儿能清楚地了解
10、自己和同伴之间的活动情况,互相交流、互相反馈,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及时地进行改进,左分享交流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积极性,提高合作意识。三、区域活动分享交流的形式 小组型。一个小组的幼儿聚集在一个地方,寻找使用相同材料的方法。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因人数少,幼儿可以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讨论的气氛比较热烈、融洽,讨论的问题更深入细致。孩子们通常用语言和作品讲述自己在活动中的经历、理解和想法。并相互询问了解彼此的活动,提出困惑和问题。孩子间的充分交流,能吸纳别人的经验,扩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共享经验的同时,情感上也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体验。作为教师,在倾听孩子们的分享交流时,要抓住有
11、用的东西,并适时地归纳经验鼓励孩子努力地寻找答案,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归属感和参与感。 集体型。当区域活动中遇到问题或结束时,教师组织全班的孩子一起进行分享交流。因人数较多,孩子的想法也多,组织起来群策群力,能广收思源。孩子之间的能力发展是比较均衡的,当把经验共享时,可以避免走一些弯路,减少不必要的麻烦。集体分享时,孩子可以展示自己的作品、也可以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还可以用语言进行描述。 全园型。所有的班级在一个特定的日子。进行走动,即“全园联动”。参观、观摩其他班级的所展示的、所讲的、所表演的东西。这种分享交流因为牵连的事物较多,一般进行得比较少。 另外,在幼儿自主选择区域活动时。可以分享选择的材料,交流操作计划,这种交流讨论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小范围的。然后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发现幼儿遇到了问题,可以让幼儿做即时的讨论,范围也可大可小,总之,分享交流是贯穿整个区域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