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花好月圆教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22465072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花好月圆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花好月圆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花好月圆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花好月圆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音乐上册第7课花好月圆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花好月圆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激发他们对节日的联想,从而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2、学生能够按音乐的情绪分辨乐曲的结构。3、学生为乐曲创编节奏,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够按音乐的情绪分辨乐曲的结构。2、学生为乐曲创编节奏谱,并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教材分析:花好月圆是一首采用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的民族管弦乐作品,ABA结构,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A主题柔和、轻盈,先由笛子以明亮音色呈示,然后转入高胡和二胡变化重复,描绘了一幅轻歌曼舞的画面。B主题先在扬琴上出现,轻快活泼。然后经过笛子和二胡、高胡的变化重复,通过一个切分节

2、奏的变音“降7”,乐曲由G调转入C调,低音乐器以深厚的音色演奏出带舞蹈性的节奏型,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月下花丛尽情欢舞的场景。最后,乐队以快速的加花演奏,变化再现A的主题,使乐曲在热烈欢腾的情绪中结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民族节日动画。师:你们从刚才的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回答:少数民族在过节日。师:每逢节日,少数民族的人们就身穿盛装,在音乐的伴奏下,跳起欢快的舞蹈,以此来表达他们高兴的心情。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表现人们欢庆节日场景的乐曲花好月圆。二、乐曲欣赏:1、初次聆听乐曲花好月圆。提问:乐曲的情绪?学生回答:欢快、高兴、热烈。师:这首乐曲热烈欢快,深受人们喜爱。2、再次聆听乐

3、曲花好月圆;(1)问题:这首乐曲的主奏乐器有哪些?学生回答:有笛子、二胡、扬琴师:乐器可以分为中国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两种。笛子、二胡和扬琴属于哪一类乐器?学生回答:笛子、二胡和扬琴属于中国民族乐器。(乐器图片)师:他们属于民族乐器中的哪一类?学生回答:笛子属于吹管乐器、二胡属于拉弦乐器、扬琴属于弹拨乐器。师: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了中国的民乐队。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花好月圆就是一首民乐合奏,这首乐曲由我国民族音乐大师彭修文根据黄贻钧同名管弦乐曲改编而成。下面,我们逐段进行欣赏。3、逐段欣赏;(1)欣赏花好月圆引子部分。师:这段音乐使人联想到什么情景?学生回答:这段音乐气氛热烈

4、,使人联想到过年时的情景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全曲在热烈的快板引子中开始。(2)欣赏花好月圆第一乐段。第一乐段中都出现了哪些乐器?学生回答:笛子、高胡和二胡老师弹奏第一乐段主题。(第一乐段主题谱例)请同学们小声哼唱。再次哼唱,请同学们为自己的演唱打节拍。学生在长音出现时用串铃伴奏。想一想第一乐段的旋律,再联系乐曲的题目花好月圆,你有什么感受?学自由生谈感受。师:第一乐段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轻歌曼舞的动人画面。(3)欣赏花好月圆第二乐段。教师指导学生视唱第二乐段主题。(第二乐段主题谱例)体会与第一乐段的不同。(从节奏、速度、力度、音色和情绪等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回答:节奏欢快、速度加快、力度加强、

5、情绪更加热烈(4)欣赏花好月圆第三乐段;提问: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学生回答:是用大提琴演奏的教师指导学生视唱第三乐段主题。(第三乐段主题谱例)第三乐段的节奏发生了变化,请同学们用00XXX的节奏来为音乐伴奏。(5)完整欣赏乐曲花好月圆;师:刚才我们分别欣赏了乐曲的三个乐段,这是一首多段体的乐曲,它是由以上三个乐段列组合而成。现在就让我们完整听一遍乐曲,听一听这三个乐段是怎样排列组合的?完整听乐曲(第一遍)。学生自由回答。完整听乐曲(第二遍)。师:请同学们用手的123来表示乐曲的ABC,听到哪段举哪段。(6)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分组设计节奏型为音乐伴奏。各组汇报展示。全班一起演奏。师:现在我们要完整地表演了,请同学们跟随音乐,看老师的指挥,乐器的敲击声音要随着音乐的力度有所变化,声音要美,不要太干燥。(花好月圆节奏谱图片)(7)再次欣赏民族节日动画;三、课堂小结:通过欣赏这首乐曲,同学们感受到了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和人们欢快歌舞的动人场面。希望你们今后能更加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进出口许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