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224258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制度改革摘要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原有的金融体制是国有金融机构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的趣体制。市场机制不完善,政府干预成分过重,是其主要特征。70年代以来,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纷纷进行抨金融体制改革。放宽金融管堰制,减少政府干预,依靠市场机制优化资源的有效分配樽,是这场金融改革的主要内讥容和目标。7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界针对发展中国涫家的金融发展滞后问题提出畅的金融改革理论日益受到重眙视。许多发展中国家以此理虏论为指导,先后进行了金融制度的改革和深化。亚洲发瞌展中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改革虽然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国橛采取了较为稳妥务实的方式妖,金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赀效,表现出

2、经济增长与金融募发展互相促进的良好势头。本文将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作一简斋要的分析。一、亚洲发展呔中国家原有金融制度的特点猡二战以后,亚洲发展中国呤家先后将发展生产、实现工致业化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首帛要任务。在发展经济的过程艳中,如同其他许多发展中国搏家一样,亚洲国家也遇到国撵内资金短缺、建设资金不足颥的问题。当时许多国家对外国金融机构仍然持有偏见,忘认为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银行体系难以为本国经济发展低服务。另一些实行社会主义犏制度的国家则坚信市场机制蓿的功能极其有限,不能为国瘐家重点建设项目调配所需资媚金,只有依靠政府的作用,篡才能实现有限资金的有效分常配。因此各国原有金融制度

3、徉是一种以落后的生产力为基教础,并且国有金融机构占绝璐对统治地位的政府主导型金赊融制度。尽管各国的具体情形不尽相同,但一般说来,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1.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痹的地位无足轻重,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经济中的货苜币化程度低。所谓经济的货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贷交易总额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貉所占的比重,它代表了一国货币体系的发达程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长期以来,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的这焦种货币化程度一直处于较低眦水准。例如,在1970年范,Mz对GNP的比率,马侑来西来是33,菲律宾是嚓,泰国是,印尼是。圭第二,金融资产在国内生产努总值中所占比重不高。在8盛0年代初,金融机构资产对

4、甸GDP的比率,印尼是,靠泰国是,印度是。这种比率较发达国家要低得多。稳2.金融工具种类单调,缺乏竞争机制。在许多亚眄洲发展中国家,中央银行、考商业银行处于绝对的支配地瘴位,非银行性的金融机构处于附属的地位,各种证券市场则处于刚刚起步或尚未发展的阶段,外资金融机构难迫以进入本国市场。例如,1沽977年,在东盟几个国家中,最大的4家商业银行占悲国内全部储蓄的比例,印尼黹为,马来西亚为,菲律棰宾为,泰国为,新加坡碳为。在这情况下,金融机笏构无法在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中发挥动员国内储蓄资金呲供经济发展之需求的功能。3.在金融体系的运作过程润中,国家干预成份过大,表需现在:第一,国家直接控制妃着大量的银

5、行和其他金融机僵构的所有权。70年代初,磐孟加拉国、印度、印尼、巴唿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的部膦分或全部的金融资产均为国屯家所有。第二,利率相汇率甙受到严格控制。各国金融当巴局硬性规定最高存贷款利率,致使利率不能真正反映资搂金的供求关系,实际利率经奉常为负数。钉住世界主要货什币的固定汇率制度是许多国呢家采取的货币政策,本国汇十率的波动幅度被限制在很小城的范围内。第三,银行的贷烯款方向受到约束,银行必须将贷款的一定比例投向国家训指定的部门。在印度,政府儇规定的贷款项目通常占到全嫱部贷款金额的50以上。应该看到,亚洲发展中国家头的这种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腊制在50、60年代各国经济起步阶段,在扩大本国

6、资本积累,筹措有限资金投入国家重点产业方面,起过一疗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国家好金融机构占垄断地位的金融芍体制的消极作用愈来愈明显犀。它缺乏竞争和效率,使银羲行的贷款行为受到国家政策气和行政命令的影响和支配,赊不能有效地反映市场上的供傍求关系,造成价格扭曲现象赎,致使资源配置不合理、金蘧融市场抑制等问题的出现。槽二、金融抑制对宏观经济估发展的影响金融体系中市场机制不完善,国家干预成阪份过重,是造成亚洲发展中委国家金融抑制的重要原因,它对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负止面影响是明显的。首先,吹造成金融市场分化,加剧发氯展资金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荛衡问题的恶化。亚洲发展中孵国家金融市场分

7、化问题主要拜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锷物资本或耐用消费品市场与旦金融资产市场的分化。由于金融体系不发达,国内金融中介欠缺,国内居民,尤其阵是农村地区的居民无法进行瞌各种储蓄形式的选择。为了罴避免通货膨胀可能造成的损失,或者为了保证能随时取偌得消费物品,他们多以现金摩、黄金或其他消费的形式保篁存剩余产品。二是正规的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并存,造硅成金融市场的二元化。由于以国营金融机构为主体的正零规金融市场的实际利率经常噤为负值,导致贷款需求过盛尹。这样,无法从这些正规金厦融市场获得贷款的投资者只朐得从“黑市”上获取贷款,攘从而助长了非正规市场的出耘现和扩大。三是农村金融市场和城市金融市场的分化。在亚

8、洲发展中国家,正规的银行多设于城市,而且商业嗷银行为其主要组成部分。由菅于商业银行从本质上说对短期的商业投资较感兴趣,而箩对农村地区的贷款,尤其是百周期长的生产性贷款则很少眙问律。70年代期间,在印禧尼,银行信贷主要集中在爪哇地区,马来西亚主要集中咱在吉隆坡,菲律宾在大马尼阆拉。印度也有类似的情况,塍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和马德拉斯这四个最大城市的糟信贷资金占国内银行信贷眙总量的85。这种信贷流倏向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资金短霄缺,造成农村与城市地区经婀济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四是短期金融贷款和长期金脐融贷款的分化。由于利率受青到限制,存款利率低,存款缌者不愿将手中的余款作为长祯期存款,投资者只能从

9、短期犒资本市场上筹得大部分所需醣资金。例如,70年代期间,泰国约有14的商业资庑金是从个人手中或非正规资牦本市场上的信贷合作者手中格筹措的。第二,造成资源孽配置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疙。如前所述,50、60年恃代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政府主俩导型的金融体制在控制通货安膨胀、稳定宏观经济增长、保证国家重点建设方面起过尔一定的作用。但这种政府干蕃预式的信贷分配制度也是造成资金分配失调,投资效益蝮低下的重要原因。在贷款利傅率受到限制。贷款收益很低柄的情况下,金融机构更多地邬倾向于只考虑借款人的信誉倭、政治背景等非经济因素,而对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汴社会效益则考虑得甚少。许蘼多银行投资效益低下,一些快国有金融

10、机构更是困难重重鏖,负债累累。80年代末,荏印度多数国有银行无力偿付舳的债务约占全部资产的4,尼泊尔、巴基斯坦的主要绊几家国有银行的亏损额超过丰其业务总额的30以上。最后,汇率管制影响经济胥长期稳定和出口贸易的发展。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在很廿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固定鹬汇率制,各国相应地采取了柒多种严格的汇率管制措施,趿这同样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旬是高估本国货币汇率,人为个地扭曲了汇率的真实价值。冀当实际汇率和名义汇率相差艄甚远时,将导致大量资金外腽逃、外汇短缺等问题的出现砬,最终迫使本国货币不断地贬值。70年代后期,一些守国家的经常项目均不同程度蔸地出现赤字,其中印尼1978年经常项目赤字达亿美缔

11、元,菲律宾1979年时达翠亿美元,南亚的印度、巴基鬟斯坦和孟加拉国在1980罗年时,经常项目赤字也分别谌达到亿亿和亿美元。为了促加进出口,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隹。许多国家只得采取本国货誊币贬值的汇率政策。菲律宾19831985年两次筷大幅度货币贬值,每次贬值德超过20。印尼在197螨61986年期间,共有畹三次货币贬值,平均每次贬值幅度达30以上。二是稳定本国汇率代价太大,使国内经济发展目标从属于对衣外经济目标。80年代以后窥,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致锷使美元不断升值。为了维持忄本国货币对美元的一定比价鬼,许多国家的货币汇率也不板同程度地随之升值,使得出霉口竞争力大幅下降。198稣0年以后、东盟几个

12、主要国辩家的贸易项目均不同程度地赉出现赤字,其中1981新加坡外贸赤字亿美元,菲律丽宾亿美元,泰国亿美元。1985年时,马来西亚、菲钰律宾国内经济还出现了负增识长。三、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制度的改革及其来成效受严格管理的金融体机系在60、70年代曾是亚刿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实施工业化政策的重要工具。但到隘了70年代后期,这一方法日益成为阻滞金融部门成长睢,妨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株。于是,亚洲新兴工业化国稃家和地区以及东盟国家首先锍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实行金融体制改革。80年缠代末和90年代初,这股改革之风也波及到南亚以及越广南、蒙古等几个社会主义国纹家。这场金融改革的重点主葙要包括两个方

13、面:一是将资璀金从非正规的金融市场吸纳绯到正规的金融市场,健全金帙融机构;二是依靠市场机制殉,实现资金的有效分配。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利率自由化,冥放宽汇率管制。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于70年代中期鼎和后期解除了对存贷利率的氰管制;80年代初,印尼、菲律宾、斯里兰卡也先后撤胛消了对利率的管制;我国台了湾在整个80年代多次减少弁对各种存款利率的限制,并丢于1989年完全取消利率管制;韩国、泰国则通过调铍整利率、放宽利率上下波动的幅度,放松了对利率的管制。利率自由化产生的经柏济效果十分明显。实际利率怨的提高,有利于抑制金融黑时市的发展,增强居民的储蓄哜意愿,从而促进银行经营范围的扩大

14、和筹措资本能力的醒提高,保障国内投资规模的八不断扩大。1970一1989年,各国和地区的国内投资规模普遍扩大,平均每踽年的投资额与国内生产总值陌的比率明显提高,其中新加亳坡为43,马来西亚为绉,韩国为,分别高于60碹年代的,和。80年代起,各国汇率安排日趋黪灵活,至80年代下半期,璁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尼嬖泊尔实行钉住一篮子货币的芴汇率制度,新加坡、菲律宾抟、印尼、韩国和斯里兰卡则侃采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率管制的放松,大大增添了外汇市场的活力,不但有多利于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发展褐,也有利于外资进入本国市耱场,促进整体经济的成长。援2.培育资本市场,鼓励栅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6纤0一70年

15、代,亚洲发展中缣国家和地区的资本市场的獯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汰需要,金融体系受到很大程旭度的制约。80年代中期以透后,各国和地区开始重视资懊本市场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置金融机构不断出现,资本市划场日益壮大,其中证券市场的发展尤为迅速。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迅速发展,大大皈提高了金融部门在国民经济喁中的地位,促进了金融资产的多样化和货币体系的现代妁化。到1990年,中国台乐湾、韩国的金融部门对GD喾P比重分别从1980年的和4上升到1990年流的和5;同期印度、巴谁基斯坦的比重也分别从和醅上升到的3。199坦0年,新加坡、马来西亚两国的M:与GDP的比率分悯别已从1970年的和轩上长到和。3.开放瞠

16、国内金融市场,减少对外国颧经营的限制。70年代以来骣,银行业的国际化趋势不断乓加强。亚洲发展中国家顺应种这一发展趋势,逐步废除金攉融管制,准许外资金融机构蹯进入本国金融市场。199苕2年,香港、新加坡的外资鳗银行分别达到162和84家,成为亚洲地区外资银行萆的两个重要据点。1992斛年台湾地区的外资银行数也通扩大到33家,韩国、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和印尼洛等国的银行也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外国金融机构可参与箩证券市场、保险市场以及离羼岸金融等方面的业务。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既弥补了国内投资资金的不足,又带衤来了西方国家先进的金融管哲理经验和专业技术,成为促肟进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橇要因素。总之,亚洲发展膛中国家的金融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网络 > 网吧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