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责任报告典型案例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责任报告典型案例参考.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典型案例参考案例一 中国石油助推航空生物燃料规模化应用公司简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石油集团)是一家集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油品销售、油气储运、石油贸易、工程技术服务和石油装备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能源公司。2010年在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中排名第5位。问题全球航空运输业每年消耗15亿17亿桶航空煤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约占总排放量的3%,其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及危害远远大于其它交通运输行业。制造大量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的能力及危害极大。燃料成本是航空公司的最大成本支出,随着燃油资源的日益紧缺,全球各地的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在燃料成本不断上升的同时,一直在寻求替代燃油资源。 研究表
2、明,与传统的航空煤油相比,航空生物燃料在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了5090,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理想选择。作为替代高污染化石燃料的理想选择,生物燃料早已受到各国的重视。美国、巴西、韩国、印尼等国家以及欧盟都相继出台了支持生物燃料普及的能源发展战略。欧盟计划到2020年用生物燃料替代20%的化石燃料。美国的国家生物燃料行动计划也提出,2020年生物燃料将占其能源总消费量的25%,2050年达到50%。 中国石油作为低碳经济的倡导者,如何推进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和规模化应用,是其面临的重要挑战。解决方案 2010年5月26日,在国家能源局的牵头下,中国国航与中国石油、美国波音公司及霍尼韦尔UOP
3、公司签署了关于中国可持续航空生物燃料验证试飞的合作备忘录,计划2011年在北京进行首次航空生物燃料验证飞行演示。根据备忘录,中国石油负责航空生物燃料供应,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具体负责技术研发和生产组织落实;霍尼韦尔提供技术将小桐子原料油转换为航空生物燃料;中国航油负责将航空生物燃料与传统航空煤油按50:50比例调和;中国国航负责运用生物燃料进行航班试飞;波音公司和普惠公司为此次提供飞机及发动机技术支持。2011年6月27日,中石油完成了首批航空生物燃料的研发和生产,首批16吨航空生物燃料已正式交付中航油。2011年10月,国航一架搭载可持续生物燃料的747-400客机经过一个半小时试验飞行后
4、成功降落首都机场,中国首次航空生物燃料用于客机试飞取得成功。标志着中国石油已具备提供航空生物燃料的技术条件。本次试飞所需航空生物燃料的原料来自中石油小桐子原料基地。本次试飞的航空燃料,由传统的航空煤油与航空生物燃料按照50:50的比例调和。原料来自中国石油原料基地结出的小桐子果实。这种果实的油脂含量达到40以上,超过花生的含油量。成效该成果对中国航空业绿色转型以及航空生物燃料产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标志着我国已掌握航空生物燃料加工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在非粮生物燃料产业化进程中的新节点,是我国在航空生物燃料领域实现的历史性重大跨越。目前中石油在四川、云南两地的原料基地种植面积已经达到120万
5、亩。而中石油在四川南充投资20亿元建设的生物燃料航空燃油工业生产装置将于2014年建成投产,届时年产能将达6万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表示,通过航空生物燃料的开发,公司现已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基础坚实、技术成熟的原料生产路线。目前中石油已经联合原料加工企业、飞机和发动机制造商、航空公司及机场、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共同建立了从小桐子规模化集约化种植与采收、原料加工和储运直至油品炼制和加注使用的完整解决方案,并勾勒出一张我国航空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路线图。展望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预测,2020年生物航油将达到航油总量的30%。中国如果比照这个标准执行,那么到2020年,也将有1200吨的航油需要打上“生物质
6、”的标签。 据专家预测,随着当地种植产出效率的不断提高,到2015年,中石油120万亩种植基地小桐子作物转化为航空燃油的产出量将达到每天5000吨,届时将有能力与化石能源在价格上进行竞争。案例二中国铝业公司把农民工当兄弟,与分包方共发展公司简介中国铝业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归国资委直接监督管理的中央企业,主要业务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有色金冶炼加工、相关贸易及基础服务,主要产品有铝、铜、稀有稀土和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中国铝业公司是中国最大的氧化铝、原铝和铝加工材生产商,是全球第二大氧化铝生产商、第三大原铝生产商。公司连续三年跻身世界五百强企业行列。中铝公司下属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六冶金建设有限公司
7、(以下简称六冶)总部位于河南郑州市,是一个以从事国内外工程施工总承包的国有大型综合性建筑安装企业,为“中国500家最大建筑企业”之一。问题农民工问题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六冶长期大量使用农民工,保障农民工权益任务艰巨。如何防止农民工工资被拖欠、避免农民工因利益纠纷引发的不稳定事件发生已成为公司一项重要职责;如何使农民工真正融入企业、成为一支重要施工力量,是公司扩大经营规模面临的重大挑战。解决方案把农民工纳入施工班组管理。对于通过劳务派遣、季节性临时招用的农民工,组成专业施工班组,由公司派人直接管理;对有资质的劳务分包队伍,实行大班组管理,保障农民工薪酬福利和职业健康安全。实施工资实名制
8、和直接代发工资制度,有效防止了“包工头”欠薪现象。要求分包方预缴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从结算、付款等方面保护分包方的积极性。在重要节假日期间,即使业主工程款不到位,公司及时调剂资金,确保农民工工资不拖欠,支付分包方款项时,及时将相关信息告知农民工代表等相关利益方。统一为农民工发放劳保服、安全防护用品、购买工伤保险,为从事危险作业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险,对从事登高、有职业危害因素影响的农民工定期体检,丰富农民工业余生活,促进农民工身心健康。保持与农民工群体的经常性交流沟通。在重要节日期间,六治领导亲自带队慰问农民工群体,发放慰问品。在春运期间,项目部积极为有需要的农民工开展包车返乡服务。公司还定期组
9、织开展对农民工工资发放、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农民工相关情况。建立准入和退出考核机制,促进分包方勇担社会责任。六治公平对待每个分包方,全面推行工程(劳务)分包公开招标,每年评选“十佳”分包方,给予表彰奖励。同时六治对分包方实行A、B、C三级分类动态管理,对A 级分包方给予多方面支持,对C级分包方及时予以警示。严肃分包方退出制度,对业绩、证照不能满足要求,或出现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或漠视农民工利益、恶意欠薪的分包方及时予以清退。通过对分包方的考核,筑牢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的另一道防线。成效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职业尊严得到维护。六治公司实现了农民工与公司在册职工同工同酬。2011年,公司发放
10、农民工工资约5亿元,没有出现一起因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而出现的群体性不稳定事件。六治农民工与公司在册职工同等享有职业健康安全各项保护待遇。2011年公司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工死亡事故和重大职业危害事件。与分包方建立起互利多赢关系,外部协作力量得到加强。六冶公司赢得了一批长期与公司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优秀分包方的支持。2011年,公司通过与多家有实力分包方合作,成功实施单项合同额超过5亿元的民建项目2个、单项合同额超过10亿元的公路项目1个,实现了多方互利共赢目标。市场竞争力得到提高,经营业绩快速提升。六冶以扎实行动关爱农民工,减少了有特殊技能的农民工人才流失,保护了公司专有施
11、工技术,提高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2011年六治实现利润总额约7000万元,上缴各种税收达1亿元,同比均有近40%以上的增长。施工班组管理被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基层建设得到加强。近五年来,六治把农民工融入班组建设后,广泛组织开展QC小组和科技创新活动,创出1项建设工程鲁班奖和近40项省部优、市优工程以及10余项省、市级文明工地,近10次获省级“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称号。展望“十二五”期末,六冶营业收入将达70亿元以上,需要农民工约3.5万人,需要分包方约300个左右,每年需支付农民工工资约11亿元。因此,建立与农民工、分包方互利多赢的长期合作关系,是六冶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团结社会力量、做大企业规
12、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长期举措。六冶将适时设立劳务公司,将农民工中的特殊作业人才吸纳到劳务公司,进一步强化农民工班组建设;继续把分包方作为公司的一种基础性资源加以管理、呵护和培养,吸收更多的能与企业同舟共济的优秀工程分包方,以六冶为平台,发挥多方优势和特色,相互取长补短,集成更大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多方共赢。案例三:EMC中国发挥信息存储优势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简介美国易安信(EMC)公司创立于1979年,是全球领先的企业信息存储系统、软件、网络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提供全球最强劲、最安全、最可托付的信息存储基础架构。公司主要客户囊括全球最大的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电信供应商、互联网供应商、制
13、造商、零售商、航空公司、运输公司、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机构。自1996年进入中国后,EMC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设立了14家分公司,并相继建立了7处解决方案中心和35家服务中心。问题进入中国的17年来, EMC中国实现了持续的快速增长。此过程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战略一直被看作EMC全球尤其是中国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IT行业的数据存储专业化公司,如何通过推动专业领域信息储存项目来致力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EMC中国追求更好地融入社区发展的重要议题。解决方案对EMC而言,“存储”不仅仅是保护和管理数据的专业方案,更意味着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环境等企业社会责任。EMC是美国最早成立
14、“全球可持续办公室”的企业之一,2007年,作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EMC宣布信息遗产计划并颁布EMC文化遗产奖,旨在保存和保护人类的信息遗产,让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访问历史文件和文化艺术品,方便人们研究和教学。 在中国,EMC同步开始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实施。对公共或私营组织机构或个人均开放提供项目支持,推动信息存储项目帮助包括当地图书馆、博物馆、历史搜藏以及音乐、文字、艺术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数字化传承。EMC在评选文化遗产奖并发放相应资金支持的过程中,严格把关申请对象项目的保护实质性与社会价值,以促进资助项目社会价值的最大化。例如,推动同济大学图书馆“
15、长三角地区城规与建筑历史馆藏数字化”项目的开展。 EMC中国了解到,同济大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的教育与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其图书馆在建筑与城市规划方面资源建设开始早、收藏全,特别是由于地处长三角地区,收藏了一些反映本地区城市规划和建筑发展历史的珍贵特色文献资料,出版距今100年以上,很多都是孤本,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研究价值以及收藏价值。但另一方面,但由于年代久远,历经烽火动乱以及岁月侵蚀,不少资料已经丢失损毁,幸存下来500册左右也已经不堪反复翻阅。通过数字化将使这些资源内容得到利用的同时纸本得以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项目的具体实施方面,同济大学将运用先进的扫描工具,将在不损害图书原件
16、的前提下完成目标范围内的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加工。并严格规范加工标准和元数据格式,与其他数字化特藏资源进行统一发布和整理,给资源的利用和共享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以使在这部分资源正式发布使用后,不仅同济大学师生可以便捷的利用这部分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还将在更大范围内共享。成效目前,同济大学“长三角地区城规与建筑历史馆藏数字化”项目已完成了对 册馆藏图书的保护工作。这些馆藏资料反映了当时的城市特点和建筑特色,有助于了解长三角地区城规和建筑发展历程、分析各时期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特征、探讨其中的影响因素、理清演变的脉络,对于本地区古旧建筑维修保护、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等有重要指导意义;而鉴于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这些研究对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城市建设和建筑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