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通信中包络检波器设计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线通信中包络检波器设计书(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线通信中包络检波器设计书1 绪论无线通信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远古时期的手段是用烽火和旗语。其次,到近代出现了有线通信,其中著名的发明就是1837年Morse发明得电报和1876年Bell发明的电话。电话的发明加速了通信领域的发展,为无线通信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无线通信的出现加快了现代通信领域的飞速发展。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移动通信。无线通信主要包括微波通信和
2、卫星通信。微波是一种无线电波,它传送的距离一般只有几十千米。但微波的频带很宽,通信容量很大。微波通信每隔几十千米要建一个微波中继站。卫星通信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在地面上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或移动体之间建立微波通信联系。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分为:信源、调制、高频功放、天线、高频小放、混频和解调。其中解调就是从高频已调信号的过程,又称为检波。对于振幅调制信号,解调就是从它的幅度变化上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解调是调制的逆过程,实质上是将高频信号搬移到低频段,这种搬移正好与调制的搬移过程相反。振幅解调方法可以分为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包络检波是指解调器输出电压与输入已调波的包络成正比的检波方法。由于AM信
3、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呈线性关系,因此包络检波只适用于AM波。包络检波是从调幅波包络中提取调制信号的过程:先对调幅波进行整流,得到波包络变化的脉动电流,再以低通滤波器滤除去高频分量,便得到调制信号。包络检波电路有很多种,无源的有二极管检波,有源的有三极管、运放等;还有单向检波、桥式检波、同步检波等等。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多的就是二极管和三极管。此次设计就是利用二极管和低通滤波器实现AM包络检波,得到不失真的调制信号。12 包络检波器设计原理2.1原理框图包络检波主要用于普通调幅(AM)信号的解调,主要由二极管和低通滤波器组成原理框图如图1:非线性器件低通滤波 图1 包络检波器原理框图因 经由非线性
4、器件后输出电流中含有能线性反映输入信号包络变化规律的音频信号分量(即反映调制信号变化规律)。所以包络检波仅适用于标准调制波的解调。此电路不需要加同步信号,电路显得较简单。调幅波的波形及频谱如图2:t调幅波调幅波频谱c+c-c图2 调幅波的波形及频谱包络检波后的调制信号波形与频谱如图3:包络检波输出t输出信号频谱图3 调制信号的波形及频谱2.2原理电路包络检波电路的组成:输入回路、二极管VD 、RC低通滤波器,如图4所示:图4 包络检波电路在图4中,VD 起整流作用,C起高频滤波作用,R作为检波器的低频负载在其两端输出已恢复的调制信号。RC低通滤波电路有两个作用: (1)对低频调制信号来说,电容
5、C的容抗相当大,电容C相当于开路,电阻R就作为检波器的负载,其两端产生输出低频解调电压 (2)对高频载波信号来说,电容C的容抗特别小,电容C相当于短路,起到对高频电流的旁路作用,即滤除高频信号。 理想情况下,RC低通滤波网络所呈现的阻抗为: (1)2.3工作原理分析原理电路如图5,当输入信号为调幅波时,那么载波正半周时二极管导通,输入高频电压通过二极管对电容C充电,充电时间常数为。因为较小,充电很快,电容上电压建立的很快,输出电压很快增长 。 作用在二极管VD两端上的电压为与之差,即。所以二极管的导通与否取决于: 当,二极管导通;当 ,二极管截止。达到峰值开始下降以后,随着的下降,当,即时,二
6、极管VD截止。C把导通期间储存的电荷通过R放电。因放电时常数RC较大,放电较缓慢。图5 二极管对电容C充电原理图6 电容C放电原理检波器的有用输出电压: (2)检波器的实际输出电压为: (3)当电路元件选择正确时,高频纹波电压很小,可以忽略。输出电压为: 包含了直流及低频调制分量。其输出电压波形如图8:图7 包络检波原理图图8 包络检波器输出电压2.4 峰值包络检波器的输出电路 图9 检波电路检波电路如图9所示。电容的隔直作用,直流分量被隔离,输出信号为解调恢复后的原调制信号,一般常作为接收机的检波电路。2.5 电压传输系数检波器传输系数或称为检波系数、检波效率,是用来描述检波器对输入已调信号
7、的解调能力或效率的一个物理量,是指检波电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高频电压振幅之比。 当检波电路的输入信号为高频等幅波:即 时,当输入高频调幅波时定义为输出低频信号分量的振幅与输入高频调幅波包络变化的振幅的比值, (4) 若设输入信号 (5)输出信号为 (6)则加在二极管两端的电压()如果下图所示的折线表示二极管的伏安特征曲线(注意在大信号输入情况下是允许的),则有:当时 可见有两部分:直流分量: (7)低频调制分量: (8)图10 包络检波图图11 二极管特性曲线所以有,电流通角(二极管导通角度)。2.6检波器的惰性失真一般为了提高检波效率和滤波效果(C越大,高频波纹越小),总希望选取较大的R,C值
8、,但如果取值过大,使R,C的放电时间常数所对应的放电速度小于输入信号(AM)包络下降速度时,会造成输出波形不随输入信号包络而变化,从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是由于电容放电惰性引起的,故称为惰性失真。图12 包络检波惰性失真波形原因:由于负载电阻R与负载电容C的时间常数RC太大所引起的。这时电容 C上的电荷不能很快地随调幅波包络变化,从而产生失真(电容C两端电压通过R放电的速度太慢)。输入AM信号包络的变化率RC放电的速率改进措施:为避免产生惰性失真,必须在任何一个高频周期内,使电容C通过R放电的速度大于或等于包络下降速度。避免产生惰性失真的条件:在任何时刻,电容C上电压的变化率应大于或 等于包络信
9、号的变化率: (9) 即得出不失真条件: (10)2.7检波器的底部切割失真原因:一般为了取出低频调制信号,检波器与后级低频放大器的连接如图13所示:图13 包络检波应用型电路图14 底部切割失真波形图如图14所示越小,分压值越大,底部切割失真越容易产生;另外,值越大,调幅波包络的振幅越大,调幅波包络的负峰值越小,底部切割失真也越易产生。 改进的措施:要防止这种失真,必须要求调幅波包络的负峰值 大于直流电压,即 (11)避免底部切割失真的条件为: 式中R为直流负载电阻。 3包络检波器电路设计根据包络检波原理设计出包络检波电路,电路图如图15所示:图15 包络检波设计电路XPC1是AM信号,载波
10、幅度为3V,频率为10MHz,调制信号的频率为1KHz,调制幅度为60%。SD41是检波二极管,用于整流。电容C1、电阻R1、电阻R2构成低通滤波器。C起高频滤波作用,R作为检波器的低频负载在其两端输出已恢复的调制信号。对低频调制信号来说,电容C的容抗相当大,电容C相当于开路,电阻R就作为检波器的负载,其两端产生输出低频解调电压。对高频载波信号来说,电容C的容抗特别小,电容C相当于短路,起到对高频电流的旁路作用,即滤除高频信号。 电容C2的隔直作用,直流分量被隔离,输出信号为解调恢复后的原调制信号。在已知调制系数m下满足避免惰性失真条件 和满足避免底部切割失真条件 下选择合适的参数使包络检波器
11、产生不失真的波形。AM调幅信号在经过选用合适的二极管、低通滤波器电容C和电阻R的参数后在R两端输出调制信号,完成包络检波。根据仿真电路运行电路观察不失真的输出与输入的波形如图17所示:图16 包络检波器输入输出波形从图16可以读出输入信号的频率为,包络的最大值为,包络的最小值为;输出波形的频率为,幅度为。4调试4.1 AM发射机实验(1)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关S2中“4”置于“ON”即为晶振。将振荡模块中拨码开光S4中“3”置于“ON”,“S3”全部开路。用示波器观察J6输出10MHz载波信号,调整电位器VR5,使其输出幅度为0.3V左右。(2)低频调制模块中开关S6拨向左端,短路块J11,J1
12、7连通到下横线处,将示波器连接到振幅调制模块中就J19处(TZXH1),调整低频调制模块中VR9,使输出1KHZ正弦信号。(3)将示波器接在J23处可观察到普通调幅波。(4)将前置放大模块中J15连通到TF下横线处,用示波器在J26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VR10可改变前置放大单元的增益。(5)调整前置放大模块VR10使J26输出1Vpp左右的不失真AM波,将功率放大模块中J4连通,调节VR4使J8(JF.OUT)输出6Vpp左右不失真的放大信号。(6)将J5,J10连通到下横线处,开关S1拨向右端(+12V)处,示波器在J13(BF.OUT)可观察到放大后的调幅波,改变电位器VR6可改
13、变丙放的放大量。4.2 AM接收机实验(1)在小信号放大器模块J30处(XXH,IN)处加入10MHZ小于50mv的调幅信号,调幅度小于30%。(2)将晶体管混频模块中J33,J34均连通到下横线处,示波器在输出端J36(J.H.OUT)端可观察到混频后6.455MHZ的AM波。(3)调整中周CP3及VR13使J36处输出电压最大。(4)将J29连通到J.H.IN下横线处,开关S9拨向右端,调整VR14使二次混频输出J38(Z.P.OUT)输出0.2V,455KHZ不失真的调幅波。(5)连通中放模块中J40到下横线处,在中放输出端J55处可观察到放大后的AM波,如图18所示。图17 输入AM波形(6)调谐中周CP6使J55输出3V左右的AM信号。(7)振幅解调处与包络检波器的信号输入端接入电路,将信号输出端接入示波器,则可以观察到放大后的低频信号,解调后的低频信号如图19所示。图18 解调后输出波形参考文献1 曾兴文,刘乃安,陈健.高频电子线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张肃文等.高频电子线路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 路而红等.虚拟电子实验室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4 华成英,童诗白.模拟电子技术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清华大学通信教研组.高频电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