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散步基础知识、练习、拓展文章 来源课件 散步一、字音字形:(一)字音 嫩芽( nèn) 调皮(tiáo) 霎时(shà ) 依偎(wēi) 蹲下(dūn)背起( bēi) 粼粼(lín lín) 拆散(chāi) 煎熬(áo) 分歧(qí) (二)多音字shì 似的 liǎng 伎俩 qiào 翘翘板似 俩 翘 sì 似乎 liǎ 姐弟俩 qiáo 翘首以待二、词语释义2[信服]:相信并佩服[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粼粼]:形容水的明净[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挺]:勉强支撑[熬]:忍受,耐苦支持[酷冬]:极冷的冬天[一霎时]:一会儿[分歧]:不同的观点三、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莫怀戚 :1951 年出生,男,汉族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2 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 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新闻学院教授1994 年获全国庄重文文学奖,散文《散步》和《家园落日》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他的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代表作是小说《透支时代》 、 《陪都就事 》 《 散 步 》 《花样年月》 ,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 、系列小说《东方福尔摩斯探案集》 。
作品集有《莫怀戚中短篇小说选》 2)探寻背景《散步 》的写作契机(莫怀戚) :“《散步 》写于 1985 年;因为是发一种“生命的感慨” ,所以注定了它的抒情色彩,因我不善诗作,它就成了散文所以说体裁这东西,往往非作者的刻意选取,实在3只是一种自然结果 这篇写作的契机,现在回想,应该是两个 第一个就是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的确如文中所说:初春,南方的原野,哄了一阵才将母亲带上路……当时我儿子正上幼儿园,他叫“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也是真的但是当时我们的笑,是为小家伙的出语机灵而兴奋,像所有年轻的父母一样,以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或者至少也有过人之处——你看他小小年纪便懂得归纳,将来岂不是个哲学家? 第二个契机则较有理性色彩我与来西南政法学院进修中国民事诉讼法的美国汉学家柯尔特先生相熟后,常就中西文化的异同进行浅层次交谈出我意料的是他对中国文化中的“孝悌”的看法——他将其拆开,反对“悌”( 他说弟弟没有必要高看兄长) ,而对“孝” ,却大加赞赏,说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 ,又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哺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 ,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最好,云云。
他还同我一起看过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说这种“由政府出面召集,全国像一家人在过年的事,在美国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自己丢掉的,发达国度的人却拾起来,如获至宝,这使我感慨不已,开始重新正视这份看起来很陈旧已无什么油水的民族遗产写作的念头就产生了 ” 四、课文内容分析(1)题目解说《散步 》的线条比较明晰:(1)“我”劝母亲散步; (2)全家一起散步;(3)选择大路小路的分歧;(4)“我”决定委屈儿子;(5)母亲却4依从了孙子;(6)在不好走的地方, “我”和妻子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 如此简单的事情,作者何以将它写得饶有兴味,发人深思呢?细味之,不外乎采用了尺水兴波,一波三折的写法,在波谷与波峰上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 (2)结构分析全文共 8 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 段)这一部分是一家人整个散步过程中的前奏曲,初步展示了我和母亲的关系这条主线第二部分(5—8 段)这一部分是一家人散步过程中的发展和高潮,充分展示了我和母亲的关系这条主线4)整体感知1 重点段落分析(1).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 大词小用确有好几处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 。
一处说,面对“分歧” , “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一处把自己的话,说成“决定” 一处在结尾, “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事情本身,是在借散步这件事讲一个道理 (2)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况且母亲身体不好文中第 2 段交代了母亲的身体情况,为下文进行埋下伏笔 “我”为什么感到责任重5大?学生根据课文可能回答,因为一切都取决于我本段中告诉了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总是听我的 ”引导学生认识到在这个家庭中, “我”正好处在中间,上有老下有小,如果一旦抉择错误就会伤害家中成员的感情,破坏家庭的和睦,破坏家中这份浓浓的亲情这个祖孙三代人家中包含着祖孙情、母子情、夫妻情、父子情)正是由于这四种亲情纠缠在一起,而他们又取决于“我” ,所以“我”感到了作为中年人责任的重大3)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呢? 从字面上看,这是形容他们走得小心,走的是小路,唯恐哪一步有闪失,特别是母亲,是经不起摔跌的,非稳当不可。
这个形象很有象征意义,中年的责任,既要赡养老一代,又要抚养下一代,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又何尝不是这样?(4)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文中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 “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作6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5)探讨《散步》中的人性美开篇写 “我们”一家去散步,母亲本不愿意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了觉得很累 ”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于是,母亲信服地点点头 本不愿出来的母亲何以又答应了呢?作者这样写的:“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听她的话一样 ” 一个 “慈母” ,一个“孝子” ,一个真诚的理解,一个绝对的信任,这种良性的因果循环正反映了古朴的伦理道德之美。
在散步遇到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时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 “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呢?当然取决“我”了,此时,作者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拆散一家人又于心不忍于是, “我”决定委屈儿子,原因是“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这个选择应该说是入情入理,体现了“我”爱幼更尊老的情感 当“我”作出“走大路”的决定后,结果竟出人意料:“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 ,忽然改变了主意, “还是走小路吧” 如果说“我”的决定易于理解的话,那么母亲的改变则有悖常情了但正是这不合情理的地方,人的真诚善良却得到了充分的光照,这一家三代人的温和、谦让与体贴都融进了这深深的爱之中这不正是以血缘构成的家庭最稳定、最能持久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吗? “有意思”的小路的确不平顺,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只好分别背起母亲和儿子,这一“背”实际上是背起生活的重担,架起了7两代人之间的桥梁,含蓄地影射了“我”这一辈人赡养老人抚育儿女的重大使命2 主题课文以 “我”为中心,以“我”和母亲的关系为主线,渐次展现了一家人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于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3 写作特点景物描写的诗意美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两段文字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字,可在这轻描淡写之中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为常见的散步提供了一个美妙的背景 第一处是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冬去春来, “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 “树上的嫩芽也密了” , “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 这“新绿” ,这“嫩芽” ,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描写母亲所望到的小路远处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 —春天在召唤,生命在呼唤是啊,尽管“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 , “一些老人挺不住” , “但春天总算来了” ,母亲也总算“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一种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爱春天来了,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是该抖抖精神,抖去冬日的慵懒;也得活动活动筋骨,用充沛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迎接美好的明天两段景物,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8的哲理《散步 》的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如同橄榄一般,越嚼越觉得有滋味下面从三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一)情趣盎然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这句话写母子关系,母亲明理,儿子孝顺,相映成趣 “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二) 含义丰富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既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又写出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这一句表现了妻子的贤惠 “在外面”这个限制语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里”就可能不是这样了,很可能“我总是听她的”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话含义深刻它以轻衬重,突出了“尊老爱幼”的重大意义,还写出了中年人已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谱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三)意在言外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这段话通过初春秀色的描绘,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机,暗示熬过了严冬的母亲将会获得新9的活力。
“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这句话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展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4 体验拓展延伸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带你出去散步的事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老人当时的真切感受4)课后习题答案1 这两个想象性句子,既夸张又幽默,淋漓尽致而又贴切的表达了寻常事中的不寻常在历史关头,民族领袖的决策和趋向,影响着民族的命运和社会的发展我是家庭的主脑,如果处理不好母亲、妻子、儿子的关系,也会影响家庭和谐,我把这种问题的处理,想象成“民族领袖在历史关头” ,由此可见,我对家庭的重大的责任感,表达了我对他们三人的浓浓亲情 “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2 文中还有一些大致对称的句子,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祖孙对举,表明双方既各有所为,又共同为家尽心尽力语句大致对称,10以优美整齐的形式强化了亲情,且富于趣味3 略同步练习(100 分 90 分钟)二、基础知识与运用(20 分)1.选出加粗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 ) (2 分)A.嫩芽(nèn)调皮(tiào ) B.霎时( sà)依偎(wèi)C.蹲下(dūn)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