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我为集体做贡献》精品教案

徐**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KB
约8页
文档ID:615306852
湘美版(2024)新教材小学三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 我为集体做贡献》精品教案_第1页
1/8

第2课 我为集体做贡献课题我为集体做贡献单元第一单元学科美术年级三年级教材分析《我为集体做贡献》是湘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快乐的班集体》中的重点一课本单元围绕 “班集体” 主题,从认识集体、感受集体温暖逐步过渡到主动为集体付出,本课承接前序内容,既是对集体意识的深化,也是美术实践与情感表达的结合教材内容丰富且贴近学生生活,包含三个核心板块:一是 “生活中的贡献”,通过校园场景图片(如同学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帮助同学等)展示集体中不同形式的贡献;二是 “美术中的表现”,呈现学生优秀作品范例,涵盖绘画、手账、剪贴画等多种艺术形式,直观示范如何用美术语言记录贡献场景;三是 “实践与创造”,给出具体创作建议,如确定主题、选择材料、突出细节等,为学生创作提供明确指引教材注重 “情感体验” 与 “美术实践” 的融合,强调让学生在观察生活、感受集体温暖的基础上,运用美术技能表达对集体的热爱,符合三年级学生 “从具象到抽象” 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美术学科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的核心价值教学目标1.图像识读:学生能够观察教材中的校园场景图片和优秀美术作品,准确识别不同贡献场景的特点,理解作品中构图、色彩、造型等美术元素如何表现 “贡献” 主题,提升对图像的观察与解读能力。

2.美术表现:掌握绘画、剪贴等基本美术技法,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将自己或同学为集体做贡献的场景通过美术形式生动表现出来,做到画面完整、主题突出、富有细节3.审美判断:能够欣赏他人表现 “集体贡献” 的美术作品,从主题表达、画面效果等方面说出作品的优点,形成对 “美源于生活、美在于奉献” 的初步认知,提升审美评价能力4.创意实践:在创作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经历,大胆构思独特的表现角度(如特写贡献动作、描绘集体合作场景等),尝试运用多种材料组合(如水彩与彩铅结合、剪贴与绘画结合)进行创作,培养创新思维5.文化理解:通过感受班集体中的贡献行为,体会集体主义精神,理解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 的关系,增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树立乐于奉献的良好品德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感受班集体中不同形式的贡献行为,掌握用绘画或剪贴等美术形式表现贡献场景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主题明确、画面完整的作品难点如何在作品中突出 “贡献” 的核心主题,通过细节刻画(如人物动作、表情、场景氛围)展现贡献过程中的情感,做到 “形神兼备”,同时在创作中体现个性化的表现角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新课:集体温暖 “分享会”1.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每天一起在班级里学习、游戏,这个班集体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对吗?请大家打开教材第 6 页,看看上面的校园场景图片,说说图中的同学们在做什么?(等待学生观察后提问)2.学生活动:观察教材图片,积极举手回答,如 “有的同学在擦黑板”“有的在布置黑板报”“有的在帮老师搬书” 等。

3.教师活动:大家观察得很仔细!这些同学都在为班集体付出自己的力量那在我们班,有没有同学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呢?请大家想一想,你或者身边的同学,为咱们班集体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和大家分享一下吧!4.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如 “我每天早上帮老师收作业”“小明主动修理了坏掉的笤帚”“小红带领大家布置了国庆主题的教室” 等,分享时描述具体的过程和感受5.教师活动:听了大家的分享,老师特别感动!这些看似小事的付出,都是在为集体做贡献,让我们的班级变得更美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为集体做贡献》,用美术的方式把这些温暖的瞬间记录下来通过观察教材导入图片,结合班级真实经历分享,让学生初步感知 “贡献” 的含义,激发对集体的情感共鸣,自然引出本节课主题,为后续的美术创作奠定情感基础讲授新课环节一、探究学习:发现贡献的 “多样面孔”认识贡献的不同形式1.教师活动:请大家翻到教材第 7 页,这里展示了更多 “为集体做贡献” 的场景请小组讨论一下,这些场景可以分成哪几类?每一类贡献都有什么特点?(为每组发放教材场景图片的放大复印件,方便讨论)2.学生活动:小组合作观察图片,分类讨论后发言,如 “分为‘服务类’(打扫卫生、整理图书)、‘帮助类’(同学、照顾生病的伙伴)、‘建设类’(布置教室、设计班徽)、‘活动类’(组织班会、参加比赛)” 等,分析每类贡献的具体表现。

3.教师活动:大家分类分得非常清晰!其实,为集体做贡献没有固定的形式,无论是默默付出的小事,还是积极参与的活动,只要能让集体变得更好,都是宝贵的贡献比如教材上那个帮同学捡文具的小同学,虽然事情小,但温暖了同学的心,这也是很棒的贡献,对吗?4.学生活动:点头认同,进一步理解 “贡献不分大小” 的道理分析美术作品的表现方法1.教师活动:知道了贡献的多样形式,那如何用美术把这些场景表现出来呢?请大家看教材第 8-9 页的学生优秀作品范例,仔细观察这些作品:它们表现了什么贡献场景?用了哪些美术形式(绘画、剪贴、手账等)?作品中哪些细节让你感受到了 “贡献” 的温暖?2.学生活动:逐幅观察教材作品,认真思考后回答,如 “这幅画表现的是‘小组合作打扫教室’,用了水彩画的形式,画中同学弯腰擦地的动作、开心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这幅剪贴画是‘布置黑板报’,用彩色卡纸剪出了粉笔、黑板擦等物品,特别生动” 等3.教师活动:大家看得非常仔细!老师以教材第 9 页这幅《帮老师搬书》的绘画作品为例,和大家一起分析它的优点:首先,主题明确,直接展现了 “搬书” 这个贡献场景;其次,构图合理,突出了人物的动作 —— 同学们双手抱书、互相配合的样子很真实;最后,色彩明亮,用暖色调表现了温馨的氛围。

这些都是我们创作时可以学习的方法4.学生活动:认真倾听分析,记录优秀作品的表现要点,如 “主题明确、突出动作、色彩合适” 等环节二、技法学习:掌握表现的 “基本方法”确定创作主题与内容1.教师活动:现在,我们要开始准备自己的创作了首先要确定主题 —— 你想表现哪个贡献场景?是自己做过的事,还是看到同学做的事?确定主题后,要想清楚场景中的主要人物、地点、动作是什么比如你想画 “打扫卫生”,就要明确是擦黑板、扫地还是倒垃圾,在哪里做,有几个人,动作是怎样的大家可以参考教材第 10 页的 “主题构思表”,在练习本上简单画一画构思草图2.学生活动:结合自身经历确定创作主题,在练习本上绘制简单草图,标注出人物、场景、动作等关键元素,如有疑问向老师请教学习基本表现技法1.教师活动:教材上介绍了绘画和剪贴两种常用表现方法,我们分别来学习首先是绘画法,以水彩笔为例:画人物时,要突出贡献的动作,比如 “擦黑板” 要画出手臂抬起、握着板擦的姿势;画表情时,可用弯弯的眼睛、上扬的嘴角表现积极的情绪;画场景时,简单勾勒出教室的桌椅、黑板等背景,不用过于复杂,避免喧宾夺主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擦黑板” 的简笔画,强调动作和表情的刻画)2.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教师示范,在草图上完善人物动作和表情,模仿练习简单的场景勾勒。

3.教师活动:如果选择剪贴法,可参考教材第 11 页的步骤:第一步,用铅笔在彩色卡纸上画出人物、物品的轮廓;第二步,用剪刀沿轮廓剪下(注意安全,剪刀尖朝内);第三步,按照构图贴在背景纸上,可适当叠加粘贴,让画面更有层次感教师现场演示剪贴 “搬书的同学”,展示剪、贴的技巧)4.学生活动:观察剪贴示范,了解步骤和技巧,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绘画或剪贴方式,准备创作材料环节三、创作实践:描绘温暖的 “贡献瞬间”1.教师活动:现在,我们正式开始创作!创作时请大家记住教材上的创作要求:第一,主题明确,突出 “贡献” 场景;第二,画面完整,包含人物、简单背景;第三,富有细节,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刻画大家可以自由选择绘画(水彩笔、彩铅等)或剪贴的方式,有困难可以举手问老师,也可以和小组同学互相讨论为学生发放画纸、彩笔、卡纸、剪刀、胶水等材料)2.学生活动:自主进行创作,有的选择绘画 “帮同学作业”,有的选择剪贴 “布置教室文化墙”,有的描绘 “运动会上为同学加油” 的场景创作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完善草图,调整构图和色彩,遇到剪刀使用、画面布局等问题及时向老师或同学求助3.教师活动:巡视指导学生创作,针对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予具体帮助,如对画面杂乱的学生建议 “简化背景,突出主体人物”;对剪贴不平整的学生示范 “如何对齐粘贴”;对缺乏细节的学生提醒 “可以加上人物的对话气泡,比如‘我来帮你!’”。

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如尝试 “绘画 + 剪贴” 的组合形式4.学生活动:根据教师指导调整作品,丰富画面细节,增强主题表达,逐步完成创作环节四、展示评价:分享作品的 “温暖故事”1.教师活动:请大家把完成的作品贴在教室后面的 “集体贡献展示墙” 上,像教材第 12 页的作品展示那样,按 “服务类”“帮助类”“建设类”“活动类” 分类摆放然后请大家自由参观,看看其他同学的作品,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它表现了什么贡献场景?好在哪里?2.学生活动:将作品分类贴在展示墙上,自由参观交流,互相讨论作品的优点,如 “我喜欢这幅《修理图书角》,人物的动作很真实,还画了修补图书的胶带,细节很到位”3.教师活动: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同学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画的是什么贡献场景?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创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请 4-5 名学生分享,涵盖不同表现形式和主题)4.学生活动:上台分享自己的作品故事,如 “我画的是‘每天早上收作业’,因为我觉得这个工作能帮老师减轻负担,创作时我特意画了作业本上的名字,让画面更真实”,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鼓掌5.教师活动:结合教材的评价标准,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评价:今天大家的作品都非常精彩,不仅主题明确、技法运用得当,更重要的是充满了对集体的热爱。

比如 XX 同学的剪贴画,用丰富的色彩表现了布置教室的热闹场景;XX 同学的绘画,通过细腻的表情刻画,展现了帮助同学时的真诚希望大家把这份对集体的热情保持下去,继续为班级做贡献环节五、拓展延伸:制作 “集体贡献手账”1.教师活动:除了今天创作的单幅作品,我们还可以像教材第 13 页的拓展内容那样,制作 “集体贡献手账”手账可以记录一周内班级里的贡献瞬间,每一页记录一个场景,除了绘画或剪贴,还可以写下当时的感受、同学的评价大家想一想,你的手账第一页想记录什么内容?2.学生活动:思考手账内容,积极发言,如 “我想记录今天 XX 同学帮老师搬书的场景”“我要记录我们小组一起打扫卫生的过程” 等,讨论手账的装饰方法,如 “用贴纸装饰边框”“写下鼓励的话”3.教师活动:非常好!课后请大家继续完善 “集体贡献手账”,每周我们都在班级里分享一次,让手账成为我们班集体温暖的 “成长记录册”同时,也请大家留意身边的贡献行为,主动为集体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下周和大家分享你的新经历4.学生活动:明确课后任务,充满期待地计划手账制作和新的贡献行动通过分类讨论教材场景,让学生全面认识贡献的形式;通过分析优秀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专业角度学习表现方法,实现 “情感体验” 向 “美术认知” 的过渡,为后续创作积累知识储备。

结合教材的主题构思建议和技法指导,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练习,让学生掌握创作的基本方法,明确创作思路,降低创作难度,增强创作信心通过自主创作实践,让学生将所学。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