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第8课 同学相伴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就像同一棵树上的叶子各不相同,了解同学之间在性格、爱好、习惯、想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知道在集体生活中,同学相伴的重要性,明白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如同小音符与乐谱、大雁与雁群的关系2.学会与不同性格、爱好的同学友好相处,掌握通过分工合作、相互学习、寻找共同点等方式化解与同学相处难题的方法;能够在学习、玩耍、活动等场景中与同学有效协作,体验合作的乐趣和力量3.培养学生接纳他人差异、欣赏他人优点的积极情感,感受与同学相伴的快乐,增强对班集体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从大雁互助的故事中,激发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的意识,愿意在同学需要时伸出援手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认识个体差异,学会接纳和欣赏不同的同学,掌握与不同同学相处的方法2.让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重要意义,理解集体中协作与陪伴的价值二)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将接纳差异、团结协作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校园生活中主动与不同同学友好相处、互帮互助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个体与集体的依存关系,克服 “以自我为中心” 的想法,增强集体观念三、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1.方法:情境教学法、案例研讨法、实践体验法、讨论教学法。
2.课时:2课时四、教学准备1.教师播放校园生活视频,内容包括学生在课堂上一起学习、课间一起玩耍、运动会上一起拼搏、秋游时一起分享美食等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同学相伴的快乐2.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里,你们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场景?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3.邀请 2-3 名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适时引导,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同学相伴》,并板书课题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唤醒生活体验1.视觉唤醒:教师播放 PPT,展示三组校园生活图片 ——“课堂上小组讨论难题”“课间一起跳绳”“运动会上为同学加油”,搭配轻快的校园音乐2.提问引导:“同学们,这些图片里的场景你们熟悉吗?和同学在一起的时候,你们有过哪些开心的感觉?比如,遇到困难时有人帮忙,或者一起玩游戏时的快乐?”3.分享互动:邀请 2-3 名学生简单分享(如 “和小明一起做手工很开心”“小红帮我讲数学题,我觉得很温暖”),教师及时肯定:“看来,有同学相伴的校园生活,就像有了阳光一样温暖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同学相伴》这节课,聊聊和小伙伴相处的那些事4.板书课题:同学相伴(二)探究新知:解锁 “差异” 与 “协作” 的密码1. 第一模块:不一样的你我他 —— 接纳差异,欣赏独特(1)活动 1:树叶大发现 —— 感知 “差异” 的普遍性动手操作:教师分发树叶(每人 1 片,均来自同一棵树),引导学生观察:“请大家看看自己的树叶,再和同桌的比一比 —— 形状、边缘、叶脉、颜色,有没有完全一样的?”交流分享:邀请学生上台展示 “最不一样的两片树叶”,说说发现的差异(如 “我的树叶边缘是锯齿状,同桌的是光滑的”“我的树叶颜色深,他的浅”)。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就算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我们班的 40 位同学,就像这 40 片树叶 —— 年龄相仿、在同一个班级,但每个人的性格、爱好、习惯都不一样,这就是‘不一样的你我他’板书:不一样的你我他 —— 每个人都独特)(2)活动 2:我的小伙伴 “差异卡”—— 发现 “不同” 的价值任务布置:“请大家拿出草稿纸,像这样写下同桌的‘差异点’和‘闪光点’—— 比如‘同桌爱画画(差异点),画的小动物特别可爱(闪光点)’‘同桌说话慢(差异点),但做事很认真(闪光点)’小组交流:学生完成后,在 4 人小组内分享,每组推选 1 名 “最佳发现者”,说说自己发现的 “最特别的闪光点”(如 “小刚跑步慢,但他会主动帮同学拿水杯”)教师引导:“原来,同学的‘不一样’里藏着这么多优点!就像有的树叶适合做书签,有的适合做贴画,不同的同学也有不同的价值3)活动 3:苦恼 “小诊所”—— 解决差异带来的交往难题案例呈现:教师播放 PPT,展示 3 个学生真实交往苦恼:苦恼 1:“我和小东是好朋友,最近他变得沉默少言,我不想跟他玩了苦恼 2:“我是急性子,小林是慢性子,活动时我不愿意和她分在同一组。
苦恼 3:“我会用电脑查资料,小雨不会,我觉得和他没共同话题小组 “会诊”:将学生分成 3 组,每组认领 1 个苦恼,讨论 “该怎么解决”,要求想出 2 个具体办法(如针对苦恼 1:“主动问小东‘是不是不开心’,陪他看喜欢的漫画”)成果分享: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补充总结,提炼相处方法:“遇到差异不可怕,我们可以 —— 主动关心(对沉默的朋友)、互相配合(急性子和慢性子)、寻找共同点(和小雨一起聊喜欢的动画片)板书:相处方法:关心、配合、找共同点)2. 第二模块:我们在一起 —— 协作互助,温暖相伴(1)活动 1:快乐 “时光机”—— 分享同学相伴的温暖任务布置:“请大家拿出‘同学相伴快乐卡’,写下 1 件和同学一起做的开心事(如‘一起做手工获奖’‘他帮我捡回掉落的文具’),也可以画简单的小图分享展示:邀请 3-4 名学生上台分享,可结合带的照片或小物件(如 “这是我和小华一起做的纸船,我们在水池里放船时特别开心”),教师用 “互助小明星” 贴纸鼓励反向思考:“如果没有这些小伙伴,我们的校园生活会怎样?” 引导学生说出 “孤单”“难题没人帮”“游戏不好玩” 等,感受同学相伴的必要性(板书:同学相伴 —— 不孤单、有帮助)。
2)活动 2:动画悟理 —— 七彩音符的启示动画播放:播放 “七彩音符” 动画(片段):7 个小音符一起能奏出美妙乐曲,“1” 觉得自己最厉害,独自离开后,只能发出单调的声音,没人喜欢角色扮演:邀请 1 名学生扮演 “1”,其他学生扮演 “剩下的音符”,表演 “1” 离开后的场景(如 “1” 哼着单调的调子,“音符们” 合奏出好听的曲子,“1” 低头难过)讨论总结:“从音符的故事里,我们明白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一个人不行,集体才有力”),教师补充:“就像小音符离开乐谱没了旋律,我们离开班集体,也很难快乐成长板书:个体离不开集体)(3)活动 3:案例迁移 —— 向大雁学互助视频学习:播放 “温情的大雁” 视频(重点片段:大雁迁徙时,受伤大雁离队,两只大雁留下陪伴、喂食,等它痊愈后一起追赶队伍)问题讨论:“为什么大雁会留下陪受伤的同伴?”(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回答:集体生存需要互助,帮同伴恢复,防天敌攻击)“我们能向大雁学什么?”(团结协作、不放弃同伴、互相帮助)联系生活:“在校园里,我们怎么像大雁一样帮助同学?”(如 “同学忘带文具时借给他”“同学摔倒时扶他起来”“小组活动时等一下动作慢的同学”),教师将学生的想法写在黑板上,形成 “班级互助公约” 初稿。
三)巩固提升:实践 “互助”,深化认知1.情境任务:班级互助小挑战2.教师展示 3 个校园真实情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 1 个情境设计 “互助方案”:情境 1:班级要办 “读书角”,有的同学会整理书架,有的会画装饰画,有的会写读书推荐卡,怎么分工?情境 2:数学小组做题,小红算得快但容易错,小亮算得慢但很仔细,怎么合作能又快又对?情境 3:体育课自由活动,小明想踢足球,小刚想玩捉迷藏,大家想一起玩,怎么办?3.方案展示与评价:每组派代表介绍方案,其他小组补充,教师用 “协作小能手” 贴纸奖励创意方案(如情境 3:“先玩 10 分钟捉迷藏,再踢 15 分钟足球”)4.总结提炼:“同学们设计的方案都很棒!其实,‘同学相伴’就是 —— 你帮我、我帮你,不同的人一起努力,让事情更顺利,让大家更开心四)课堂总结与作业1.总结回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板书:“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每个人都像树叶一样独特,要接纳差异、欣赏优点;也明白了同学相伴很重要,个体离不开集体,要像大雁、音符一样团结互助2.情感升华:“希望大家以后在班级里,能做‘温暖的小大雁’—— 不放弃同伴,做‘合拍的小音符’—— 和同学好好协作,让我们的班集体变成最温暖的大家庭!”3.分层作业:(1)基础作业:回家和家长分享 1 个今天学到的 “与同学相处的小方法”。
2)实践作业:本周内,主动帮 1 位有需要的同学(如帮学习困难的同学讲题、帮生病的同学补笔记),并在 “互助手册” 上记录下来3)拓展作业:和小组同学一起,为班级设计 1 个 “同学相伴” 主题小海报(下次课展示)六、板书设计8.同学相伴1.不一样的你我他: → 每个人都独特(像树叶)相处方法:关心、配合、找共同点接纳差异,欣赏闪光点2.我们在一起: → 同学相伴的快乐:不孤单、有帮助、共成长个体与集体:小音符→乐谱,大雁→雁群(个体离不开集体)学习大雁:团结协作、不丢同伴 3.行动倡议: → 做温暖的小大雁,做合拍的小音符七、教学反思优势预设:通过 “树叶观察”“案例讨论” 等活动,能让学生直观感知差异、主动思考交往方法,符合三年级学生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的认知特点;真实校园情境与动画案例结合,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升学习兴趣不足与改进:可能存在部分内向学生参与讨论不积极的情况,下次可提前安排 “小组发言人” 轮值,或用 “便签纸写想法” 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机会;对 “个体与集体关系” 的深化可能不足,可增加 “班级小事例”(如 “上次运动会拔河,大家一起用力才赢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集体力量。
延伸方向:可结合后续 “班级活动”(如运动会、联欢会),让学生实践课堂上学到的协作方法,真正实现 “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