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

徐**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63.85KB
约29页
文档ID:410682152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大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1/29

单元整体设计单元名称四则运算1.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即: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小学数学教材在四年级时要对以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新版教材在本册分为“四则运算”和“运算律”两个单元本单元的《四则运算》结合现实问题,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四则混合运算和运算的顺序,这样的编排既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通过丰富的现实素材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以及运算顺序,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由于有了现实的背景,也使得原来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1)突出基础知识的教学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鉴于实验教科书实验的结果,修订时对于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特别突出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关系的教学2)让学生通过回顾整理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为帮助学生掌握“0”在四则计算中的特性,教材设置了专项数学活动这项活动,让学生把分散学习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也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3)通过计算实例,引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本单元继续学习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教材用计算实例呈现学习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混合运算的知识和经验,突出小括号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认识中括号,揭示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先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练习,体现运算顺序的“规定性”,感受“规定”的合理性本单元教学建议:(1)让学生经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重视归纳整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3)组织好练习,深化知识,培养能力4)本单元建议用6课时进行教学2.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思政育人目标:通过用好主题图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西宁至拉萨包含西宁到格尔木与格尔木到拉萨两段路程,同时,了解我国铁路建设发展,感受时代的发展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思政育人目标: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探索和学习数学的兴趣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思政育人目标:以游戏形式展开数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游戏活动的这一数学价值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1)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2)难点:减法、除法的意义;合理灵活、正确地计算与解决问题课时教学设计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②知识与技能: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③思维与表达: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

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活动: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被誉为“天路”的工程是什么吗?2.青藏铁路的建设创造了很多高海拔地区铁路建设的奇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数学的角度一起认识青藏铁路同学们观察教科书P2的情境图,这列火车是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的你们知道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吗?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呢?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呢?学生活动:通过讨论了解青藏铁路活动意图:以火车飞驰在被誉为“天路”的青藏铁路上的情境图导入,让学生在感受时代的发展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环节二:自主探究加、减法的意义教师活动:1.理解加法的意义1)老师刚刚提出的问题,你们会解决吗?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课件出示教科书P2例1(1)]①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计算:814+1142=1956(km)②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线段图用线段图直观地把分别代表814km与1142km的线段合并在一起,并板书算式814+1142=1956,在加号下面写上“合并”。

③我们用加法计算解决了这个问题什么样的运算叫加法呢?请学生思考交流,引导学生规范表述后板书: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作加法④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相加的两个数叫作加数,加得的数叫作和板书:和=加数+加数)2.理解减法的意义1)课件出示教科书P3例1第(2)、(3)题你们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吗?请大家试一试,看看谁的速度快板书算式:1956-814=11421956-1142=814同学们计算得真快,没看到大家列竖式呀,你们是怎样计算的呢?(2)这三个问题有什么联系?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课件出示线段图3)为什么用减法计算?(4)概括减法的含义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减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作减法5)介绍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你知道减法算式中这些数叫什么名字吗?(板书:被减数、减数、差)学生活动:1.(1)学生独立解答2)汇报交流,感悟加法的意义2.(1)学生自主尝试解答2)交流3)知道了两部分的和及其中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可以用和减去已知的部分。

4)讨论交流活动意图: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里先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再借助线段图解决问题,激活学生对加、减法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己概括总结出加、减法的意义特别是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活动,有助于学生抽象概括加、减法的意义环节三:明确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师活动:1.理解逆运算1)我们来看几道算式,说说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算式)归纳强调:第(1)题中,已知814和1142,求它们的和,用加法计算第(2)、(3)题正好相反,已知两个数的和是1956,还知道其中一个加数814(或1142),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计算从这三道算式和减法的意义可以看出,减法运算是和加法运算相反的运算,相反的运算在数学中叫逆运算所以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边说边板书: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2.(1)师:想一想加数、加数与和之间有什么关系2)师:那被减数、减数与差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完善板书: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总结并板书课题1)组织学生阅读教科书P2~3,说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什么叫加法?什么叫减法?加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减法各部分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活动:1.互相交流,归纳总结。

2.(1)加数+加数=和(2)差=被减数-减数3.同桌间讨论交流活动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组织学生观察、比较、交流,归纳整理加、减法的含义,梳理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环节四:自我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什么收获?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活动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5.作业设计1.教科书P3“做一做”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教科书P4“练习一”第2题1)先明确已列出的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算式中的“和”变减法后是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的算理2)照样子填表格,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6.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7.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之处:课时教学设计课题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课时:1授课时间第 周 年 月 日 第 节 周节数:1.核心素养目标:①情境与问题: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概括乘、除法意义的过程,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计算。

②知识与技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③思维与表达: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④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生活的情感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教师活动:花不但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部分,而且还有着很多美好的寓意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花,看看大家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图)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活动:根据发现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如:每个花瓶里插3枝花,4个花瓶里一共插了多少枝花?活动意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数学课堂,再让学生自主提问,自然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环节二:自主探究乘、除法的意义教师活动:1.乘法的意义1)你们会解答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1)]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3+3+3=123×4=12(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乘法?板书: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作乘法3)师:你知道乘法算式中这些数分别叫什么名字吗?教师板书:因数、因数、积2.理解除法的意义。

1)结合情境改写乘法算式在上节课我们学习加、减法时发现一个加法算式可以改写出两个减法算式今天你们结合情境和这个乘法算式能改编出用其他运算方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适时课件出示教科书P5例2(2)、(3)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尝试列式2)对比第(1)、(2)、(3)题中的三道算式,在对比中理解除法的意义仔细观察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有什么关系?教师板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请你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除法?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板书: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作除法3)师:你知道除法算式中这些数又叫什。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