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 天天向上21古詩詞三首[教學目標]1.認識“榆、畔”等4個生字,讀准破音字“更”,會寫“孫、泊”等5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楓橋夜泊》3.借助注釋,體會詩句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想像詩詞描繪的景象語文要素】4.能說出《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難點]1.借助注釋,體會詩句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想像詩詞描繪的景象2.能說出《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課時]2課時第1課時◆課時目標1.會寫4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楓橋夜泊》3.借助注釋,體會詩句中的靜態描寫和動態描寫,想像詩詞描繪的景象重點)一、朗讀唐詩,感知詩意1.回顧我們平時學習古詩的步驟:解詩題、讀通古詩、瞭解詩意2.借助課後注釋及工具書,自學古詩後全班交流重點處理詞句:“下漁舟” “對愁眠”3.朗讀古詩,做到讀通讀順詩句二、想像畫面,體會動靜描寫(一)抓住景物,初想畫面1.默讀《山居秋暝》,圈畫詩中所描寫的景物2.全班交流,互相補充3.王維的《山居秋暝》描繪的到底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根據景物想像畫面二)提供支架,化開想像1.支架一:教師示範,啟發想像。
1)教師為學生描述自己想像到的畫面亭亭玉立的荷花,綠油油的荷葉,紛紛向兩岸分披,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順著荷葉滴落于水中,原來是一支漁舟順流而下劃破了這荷塘的寂靜,那月光好像被打碎了似的,蕩漾在水面上、荷葉上2)猜一猜、比一比、評一評,老師描述的畫面是哪一句詩?你覺得老師說的畫面和你們想像的有什麼不同?(3)對比發現:怎樣把畫面想開去?①能結合生活把景物的樣子說清楚;②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說清楚;③運用好詞好句,注意用詞精緻2.支架二:延伸拓展,打開想像①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③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④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⑤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⑥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3.想像畫面:想像“空山”“明月”“月下松林”“清泉”“竹林”“嬉鬧之聲”所展現的情景4.小組交流,相互補充5.各小組在全班展示彙報交流成果,完整敘述古詩畫面6.有感情地朗讀《山居秋暝》三)畫面疊加,感受動靜描寫1.小組合作,對碎片化的畫面進行疊加,整合完成對“山居秋暝圖”的描繪2.有感情地朗讀,感悟詩中有畫三、對比閱讀,感悟詩人心境1.出示評價表自學《楓橋夜泊》2.借助思維導圖,對比學習《山居秋暝》與《楓橋夜泊》的異同。
3.交流討論,師生評價4.總結發現:詩人是選擇不同景物、不同時空,或選擇相同景物卻從不同角度來表達自己獨特心情的5.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楓橋夜泊》四、朗讀背誦,佈置課後作業1.寫一寫:讀《長相思》,試著想像上闋或下闋的畫面,寫在作業本上2.背一背:在你積累的古詩中,選出三首有動靜描寫的古詩,背給你的父母聽3.說一說:下面兩句詩中都有月亮這一景物,有什麼不同嗎?和你的同桌說一說①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②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第2課時◆課時目標1.讀准破音字“更”,會寫2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能說出《長相思》的意思,試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難點)一、吟誦對比,瞭解詞之特點1.出示《靜夜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古詩畫面,指導學生根據畫面吟誦2.導入:剛才吟誦的兩首古詩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愛用詩詞來表達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長相思》出示課題,齊讀)3.《長相思》是一首詞,剛才吟誦的兩首是古詩仔細看,詞和詩有什麼不一樣?你們有什麼發現?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相機指點:(1)古詩每行字數相同詞的字數,長長短短,參差錯落,因此詞有個別名叫“長短句”。
2)詞通常會分兩段,第一段叫作“上闋”或“上片”,第二段叫作“下闋”或“下片”當然,也有的不分,如《憶江南》3)詞有詞牌名;詩沒有,詩只有題目《長相思》就是詞牌名這首詞只有詞牌名,沒有題目,為了區分,通常把第一句的內容作為題目,記作——《長相思·山一程》生齊讀)4.我們瞭解了詞的這麼多特點,很好!在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詞是一種非常獨特的文學樣式現在,讓我們走進清朝著名詞人納蘭性德的詞——《長相思》(齊讀)思”是什麼意思?“相思”呢?“長相思”又是怎樣的思念呢?5.指導學生讀課題,讀出“長”的味道,“相思”的感覺二、多重誦讀,感知詞之音律1.自主讀這首詞,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破音字,多讀幾遍,把它讀正確,讀通順2.指名讀整首詞出示: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相機指導破音字“更”和生字“聒”的讀音3.“更”在這兒為什麼讀第一聲?“更”和什麼有關?(“更”是古時候一個記時間的單位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約兩個小時4.時間長不長?誰來讀一讀?把這種長的感覺讀出來指導讀,指名讀,齊讀5.《長相思》是一首詞詞也可以稱作是一種特殊的詩有的詞像詩一樣特別講究押韻請再讀一讀,看看這首詞哪些地方押韻?試著把押韻的字圈出來。
點撥:這個“行”也是押韻的,這是古音和今音的差別在古人的語言習慣中,“行”韻,和“eng”韻是可以互通的也就是說,它們押的是同一個韻6.師生合作讀老師和你們合作來讀,老師讀前面部分,你們就讀押韻的字,注意讀時把韻腳拖長了,讀出押韻的味道來7.師範讀指導,再齊讀最後三個字更要注意,有一種似停非停的感覺,這叫餘音繞梁、餘味無窮8.師小結:讀詞,不僅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詞的味道詞的味道首先體現在聲音的停連、快慢、長短、高低等節奏韻律的變化上連起來讀讀,注意讀出節奏和味道齊讀)三、移情想像,感悟詞之意境1.讀到這兒,你們知道這首詞大概講了什麼嗎?默讀這首詞,讀的時候,仔細看看書上的插圖,借助注釋,先自己思考,再小組交流2.學生自己理清大意後,小組交流,教師指名交流3.《長相思》很短,這麼短小的一首詞究竟能帶給我們怎樣的想像與回味呢?讓我們一起隨著納蘭性德走進他的生活、他的世界聽老師讀,邊聽邊想像: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師配樂讀)4.學習上闋:(1)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2)在這萬水千山的長途跋涉中,他們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指名說)(3)真是困難重重!上闋講了他們在幹什麼呢?用詞中的一個字來說。
行)他們的行軍給你們帶來怎樣的感受?(4)指導多名學生朗讀,再齊讀5.學習下闋:(1)夜深了,營帳裡的燈為何久久不息?來看下闋,你的眼前又出現了怎樣的畫面?你仿佛又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呢?點撥:在這個難以入眠的深夜,故園所有溫馨美好的畫面又歷歷在目在納蘭性德的心中,在納蘭性德的記憶裡,他的故鄉,又是怎樣的畫面、怎樣的情景呢?(教師配樂描述:那可能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也可能是在暖暖的燈光下,一家人……也可能是幾個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還可能是……)(2)學生自由想像描述,再全班交流6.故園的生活真是其樂融融!(教師引讀)然而,這裡沒有春暖花開,楊柳依依,這裡只有——(女生齊讀);這裡沒有朋友的情投意合,相互暢談,這裡只有——(男生齊讀);這裡沒有家人的互相依偎,親切關懷,這裡只有——(齊讀)讀著讀著,你讀出了詞人怎樣的內心?7.上闋講了“行之難”,下闋又講了什麼呢?試著也用三個字概括思之切)8.讀到這兒,你們覺得詞中哪個字深深地刺痛了你的心?(碎)9.師小結:是啊,此時此刻,故園美好的畫面破碎了,溫馨的情景破碎了,納蘭性德那一顆思鄉的心也碎了!於是,這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一聲歎息詞人情不自禁地吟道:山一程——(生接讀),風一更——(生接讀)。
四、知人論世,體察詞之內涵1.讀到這兒,同學們心裡有沒有產生疑問?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2.要想解答,還需瞭解詞人和寫作背景出示:納蘭性德,清代詞人,善騎射,好讀書,尤好填詞,被譽為“清初第一大詞人”同時,他又是康熙皇帝的御前一品侍衛,壯志淩雲,渴望建功立業創作《長相思》時,他正跟著康熙皇帝一起去塞北出巡,祭祀祖先 3.找到答案了嗎?如果現在你就是納蘭性德,我想問你,你既然如此思念故園,為什麼還要那麼艱難地去行軍呢?為什麼不回家鄉?4.納蘭性德建功立業的壯志和理想、思念家鄉的孤獨和寂寞交織在一起,化作了這長長的相思——(齊誦《長相思》)5.納蘭性德的這首《長相思》,雖然只有區區三十六個字,卻被譽為“古今思鄉詩詞中的經典”詞原本就是用來唱的,最後,讓我們隨著吟唱再次感受《長相思》——(播放歌曲《長相思》)6.長相思啊,長相思!請永遠記住這首千古絕唱——(齊背誦)[教學板書]21 古詩詞三首[教學反思]對《山居秋暝》和《楓橋夜泊》這兩首詩的學習,我先讓學生自主學習、交流,初步理解詩歌大意再想像畫面,體會詩中的動靜描寫,具體為:1.感悟詩歌的意境,體會靜態、動態的描寫關鍵在於引導學生想像,為此我提供支架使學生想像逐步深入,感悟詩中景物的鮮活。
2.以想像為突破口,説明學生從無畫面到有畫面;從零散畫面到完整畫面在畫面中感受到景象之美,動靜之妙,中國詩詞之偉大最後,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使兩首古詩的對比變得直觀、可視,很好地展現並且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本次教學反思我重點說一下《長相思》這首詞,在本首詞的教授過程中,首先,我通過吟誦古詩與詞,並作比較,讓學生初步瞭解“詞”這種文學樣式,掌握詞的一些基本知識、基本特點,並通過誦讀感受詞的音律之美緊接著,在引導學生初步理解大意的基礎上,抓住“詞之言長”的特點,引領學生想像上闋“行之難”、下闋“思之切”的生動、真切、細膩、鮮活的畫面,感受詞人身在異鄉、夢回故園的意境之後,我又以描摹性語言再次啟動想像,想像的“故園”情景與前面的“行軍”場景形成強烈反差,給學生心靈以強有力的震撼,使他們更深刻地體會到詞人深深的思鄉之情最後,讓學生質疑,引起他們對詞人心靈的叩問,適時補充詞人生平資料,讓學生主動置換角色,與詞人進行心靈對話,進而讀懂詞人那顆破碎的思鄉之心,以及為家、為國而別離故園的高遠境界,真正實現“文本、作者、讀者”之間的有效交流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这学期本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8人,男生27人。
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兴趣比较浓,主动性较强但是,还有部分孩子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课堂上思维不够活跃,学习习惯不够好,心浮气躁这部分学生上课时忙着各说各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对最基础的知识点不放在眼里,协作精神和集体观念不够强,缺乏最基本的纪律观念……看来,教学的着眼点不应仅仅停留在语文教学上,更不能仅仅看孩子们的成绩,而应该从他们的学习习惯抓起,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另外,本班大部分学生喜欢读课外书,对阅读很有兴趣,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在词汇的运用、口头表达、与人交往合作、自主学习及习作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有待进一步地提高本学期,根据学生的特点,我认为应从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语文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要鼓励学生努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更进一步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结构五年级上册教材共编排了8个单元,包括21篇精读课文、6篇略读课文和2篇习作例文8个单元中,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