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鄂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大单元教学设计第 一 单元单元(主题)单元主题:食物与消化(一)指导思想《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要激发学习动机,加强探究实践,倡导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科学活动,创设愉快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在动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 位,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设计 适宜的探究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积极思维倡导以探究和实践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以及技术与工程实践的过程;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方法进行总结、反思、应用和迁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二)理论依据基于此,我在认真分析《食物与消化》单元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前认知设计了多个科学实践活动,通过合作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探究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和想象力;重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求善求美教育与求真教育的结合,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伦理精神和热爱科学的品质背景分析课标要求核心概念5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5.2地球上存在动 物、植物、微生物 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内容要求:④说出植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列举当地的植物资 源,尤其是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植物学习内容5.5人体由多个系 统组成内容要求:⑦描述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器官,列举保护这些器 官的方法核心概念6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学习内容:6.2人和动物通过 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内容要求:③说出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消化 吸收过程学业要求:能描 述常见植物的共同特征;能描述人体用于呼吸的器官、用于摄取 养分的器官认同保护人体具有呼吸功能和摄取养分功能器官的重要性认识到人依靠摄取食物维持生命活动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19.简单鉴别食物的营养成分,如淀粉、脂肪等内容分析本单元是综合性内容,涉及物质科学与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建立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人体消化器官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概念如下图:以认识各种各样的食物引入,知道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获取食物学习和运用实验的方法——鉴别食物中主要含有哪种营养物质:淀粉、脂肪、蛋白质认识人的消化器官及作用,了解如何保护消化器官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调查发现能力,所以能完成课前调查表;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探究食物从哪里来及分类学生们都爱活动,课堂以活动为主,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积极思维探究科学知识。
学生对于一般常见的食物能说出来它的名字,但是书写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常见食物的来源能区分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但是再进一步细分学生就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对于小麦和水稻,傻傻分不清楚 通过课前交流,大部分学生知道食物中含有营养成分,但不知道具体的食物究竟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对于个别常见的食物,有的知道含有某某成分,但很有限他们吃食物仅凭爱好,什么食物好吃就多吃,不好吃的干脆不吃,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建立起食物种类多样性与营养需求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不明白或者不想明白只有全面摄取营养,才能健康成长的道理通过课前访谈,了解到人体的消化系统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既陌生有熟悉,他们零星知道某个消化器官,但不能全面的、完整的知道究竟有哪些器官及其作用除了口腔以外其他的器官都在人体内部,学生无法进行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消化器官有所了解,但大多是模糊的、零碎的,不成体系这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多种多样的食物》、《食物的营养》和《食物的消化》之后要学习的内容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常吃的多种多样的食物,会根据食物来源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通过在纸上按压、在食物上滴碘酒和在火上烧等实验知道了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并根据营养成分给食物做出分类;通过吃一口馒头体会食物从口腔进入体内并对照人体消化器官知道了食物在人体内的“旅行”。
有了这些基础,就很容易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从而设计出合理的一日食谱,并针对自己的饮食习惯改善自己的膳食结构通过这一活动,能使学生懂得营养全面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自身健康负有责任,同时,也能进一步认识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教学目标(一)科学观念1.知道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能鉴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认识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消化器官,描述食物进人人体后经历了哪些消化器官3.能列举一些良好饮食习惯和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二)科学思维1.基于课前调查,分析一天中吃的食物,根据食物来源给食物分类2.基于实验,分析食物中的营养成分3.观察人体消化器官模型,推理消化器官的功能4.基于调查,归纳概括保护消化器官的方法三)探究实践1.能在教师引导下,针对人类的食物与消化过程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2. 能在教师引导下,对食物及消化问题作出假设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3.能在教师引导下,用恰当方法观察并描述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的过程4.能在教师引导下,用比较科学的词汇、统计图表等记录整理信息5.能在教师引导下,就食物与消化问题与同学开展讨论和交流四)态度责任1.了解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会根据需求的增加不断改进对食物的加工和制造的方。
2.知道保护人体消化器官的重要性3.能以事实为依据,并在证据面前调整自己的观点4.能在教师指导下,尝试运用创新的方法进行探究,体会创新的乐趣5.能在合作、交流中接纳他人的观点,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1.知道人的生命活动需要营养物质,能鉴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2.认识人体用于摄取养分的消化器官,描述食物进人人体后经历了哪些消化器官教学难点1.能在教师引导下,用恰当方法观察并描述食物的营养成分及消化的过程2.能在教师引导下,对食物及消化问题作出假设并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整体教学框架(流程图)人的饮食可以根据营养平衡膳食宝塔来制定,食物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保护消化器官有重要作用(第5课)食物进入口腔后,要经历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等消化器官食物的营养物质需要消化器官的消化,才能被人体利用(第3课)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用简单的食物分别鉴别食物中含有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第2课)一天中人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食物的种类是多样性的(第1课)作业设计规划及作业内容1.做一份手抄报,介绍人体的消化器官2.设计一顿营养餐,说明里面包含的营养成分选做:利用身边的材料做消化器官模型课时备课课题多种多样的食物 月 日(星期 )课型新授课第 课时(共 课时)教材分析本节课为本单元的第一课,作为单元主题引入,引导学生关注到食物营养的话题,为本单元学习相关内容做铺垫。
帮助孩子发现食物的种类和多样性,为学生奠定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对食物并不陌生,但是对于食物的知识是零散的,甚至不能完全正确地说出食物的名称;学生对于食物的营养成分、饮食健康及消化过程的认识比较片面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图片,说出生活中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列举出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哪些能根据食物特点辨别出食物的来源:它们是来自物还是来自动物,并能根据食物的来源给食物进行分类科学思维:基于课前调查,分析一天中吃的食物,根据食物来源给食物分类探究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恰当的方式记录、整理、分析一日三餐分别吃过食物的信息态度责任: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接纳他人的观点,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在活动中,了解食物对人类的重要性,意识到人类根据需求的增加不断改进对食物加工、制造的方法教学重点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和图片,说出生活中的食物种类非常丰富,列举出我们经常吃的食物有哪些能根据食物特点辨别出食物的来源:它们是来自物还是来自动物,并能根据食物的来源给食物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用恰当的方式记录、整理、分析一日三餐分别吃过食物的信息板书设计1、 多种多样的食物来自动物鸡蛋牛肉牛奶西红柿 多种多样来自植物白菜米饭馒头……教学过程:(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含时间分配教学过程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一提出和聚焦问题5分钟1.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
平时我们经常吃哪些食物?学生回忆生活实际,说出平时吃的食物都有哪些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关于食物的前概念,还可以关注学生对食物摄取的偏好是否挑食,为以后学习食物中的营养作引导2.聚焦到科学实践活动的问题·食物种类多不多?·我们每天大概吃多少种食物呢?学生交流每天吃的食物以及种类,贴近生活,易于理解二、尝试探究:25分钟(一)调查一天中吃了哪些食物1.课前布置学生把前一天的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别吃过哪些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昨天我们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别吃过哪些食物?【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的学习,易于接受:记录早餐、午餐和晚餐分别吃过哪些食物是学生的真实情况,不要用统一的图片代替记得将你回忆到的记录下来根据记录讨论:我们一天中吃了几种食物?请注意,要记录食物名称,不是记录菜名预设:学生记录时可能会说混合物,比如面条,提醒学生说出面条里都有哪些食材?学生在记录过程中,水和零食也需要记录下来,并提示学生及时、如实地记录,养成良好的科学记录习惯2.小组讨论较多的食物是什么?让学生先统计自己的记录,再在小组内交流教师提示:怎样才能统计的比较准确呢?记得将你们的讨论结果记录下来在对记录结果进行统计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统计,如做标记等。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法,锻炼表达交流能力食物的来源指向分类标准中的植物类食物和动物类食物3.组织学生思考讨论这些食物是从哪里来的?米饭是从哪里来的呢?·牛肉是从哪里来的呢?·蔬菜是从哪里来的呢?三、表达交流、进行分类5分钟1.给食物分类组织学生根据讨论结果,按照食物的来源给记录中的食物分类·它们都是哪一类的,请你分一分?·按顺序进行分类并且及时记录下来?对记录中的食物进行分类,教师应提示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以免漏掉其中一种,简单讨论哪类食物数量多,为后面学生做铺垫2小组内交流一下,哪类食物的数量多?四有效迁移 5分钟1.鼓励学生猜测米饭是怎样来到餐桌上的·田地里的水稻秧苗,经过哪些生长和生产过程才能变成米饭?·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水稻的秘密吗?·课后大家可以查找资料了解育苗、插秧、收割、脱粒的具体方法,还可以了解一下袁隆平和杂交水稻的故事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查找资料的方向,供学生课后学习科学家袁隆平的故事值得学生深入了解一下2.引导学生思考·大米还可以加工成什么食品?·其他的食物又是怎么来的?大米经过加工还可以变成米粉,可以酿酒等这部分内容提示学生,人类具有对食物进行加工制造、从自然界获取资源的手段作业布置1. 2.你最喜欢哪种食物?它有哪些成分?这些成分是从哪里来的?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