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旭东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旭东中学高二生物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四条DNA分子,彼此间具有粘性末端的一组是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D 2. 施旺和施莱登提出的细胞学说揭示了(   ) A. 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B.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 C.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D.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 参考答案: A 【分析】 细胞学说是由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详解】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A正确;细胞学说提出了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而不是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B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未揭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后者是由魏尔肖提出,C错误;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细胞的区别,D错误。 3.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受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 B.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C.植物的花属于化学信息 D.“杯弓蛇影”、“红杏出墙”这两句成语中包含的信息传递属于物理信息 参考答案: C 4. 下图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字母代表能量,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是A B. 图中未利用的能量是指蚕粪便中的能量 C. 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用(E+F+G+H)/A表示 D. 因为桑基鱼塘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所以存在负反馈调节 参考答案: C 图中用于桑树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C,A错误;图中未利用的能量属于蚕同化的能量,而蚕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的能量,B错误;蚕同化的能量为E+F+G+H,所以第一、二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E+F+G+H)/A,C正确;桑基鱼塘动植物种类少,稳定性较低,离不开人的作用,D错误。 5. a和a′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由此类推,下列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精子是 A.ab′c   a′bc′ ab′c     a′bc′       B.a′bc   ab′c   abc  abc C.ab′c  a′bc    a′b′c   abc′         D.abc′   ab′c    ab′c  abc 参考答案: B 6. 在群落演替中,下列哪些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A.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发生变化 B.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越小,群落演替越快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参考答案: ABD 7. 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参考答案: C 8. 右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是光合作用 B.⑤过程有分解者参与 C.⑦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循环 参考答案: C 9. 体内能量代谢中ATP合成和利用过程如图所示,a、b代表生理过程,①、②代表物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过程和b过程都有[H]的生成和消耗 B.①和ATP组成的元素均含有C、H、O、N、P C.①和②的合成均需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 D.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 参考答案: A 10.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是细胞中的能源物质,它们含有大量的化学能,这些有机物中含有的能量用于生命活动需经过如图所示的过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可以全部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 B. 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需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 C. 图中显示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D. 呼吸作用的重要意义之一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参考答案: A 据图分析可知,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一部分用于合成ATP,A错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糖类、脂肪等有机物中的能量需要先转化成ATP中的能量才能用于生命活动,BC正确;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一部分用于合成ATP,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D正确。 11. 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保存该大鼠的血清(生物体内的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每一个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随后的实验中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不同浆细胞的培养液混合,将出现特异性免疫反应 B.将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同时加入一种培养液中,最多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C.向大鼠的血清中分别加入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只有一种细菌出现凝集现象 D.大鼠的血清与浆细胞的单独培养液混合后,前者含有的抗体与后者含有的抗原将发生免疫反应 参考答案: B 12. 下图是某种雄性动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部分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按照先后顺序把有关减数分裂的号码排列起来                  。 (2)此动物的正常体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3)在上述分裂图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此动物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增加一倍的是图                  。 (4)在上述图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图                    。 (5)上述分裂图中,每条染色体上只含一个DNA分子的是图                      。 参考答案: (1)①-③-⑧-⑩-④-⑥-⑨     (2)2       (3)⑤⑦    (4)①③⑧    (5)⑤⑥⑦⑨ 13. 下图是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神经元兴奋时,将④中的物质释放到⑤中的方式是胞吐 B.若刺激A点,图中电流计B将出现方向相反的2次偏转 C.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端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相接触形成突触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参考答案: D 14.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于1:1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于1:2:1 参考答案: C 略 15. 正常情况下,下列四个图若改变自变量或因变量,则曲线变化最大的是(  ) A.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 B.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血糖相对含量” C.图③将“染色体数目”改为“DNA数目” D.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 参考答案: C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酶的特性;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而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进食后血糖的含量升高,此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降低,而胰岛素的分泌量升高. 3、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解答】解:A、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并且都会达到饱和点,因此图①将“光照强度”改为“CO2浓度”,曲线变化不大,A错误; B、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逐渐降低丙维持稳定,所以若图②将“胰岛素相对含量”改为“血糖相对含量”,曲线变化不大,B错误; C、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是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因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染色体分开),而DNA的增加是在间期、且是“渐进式的”,所以若图③将“染色体数目”改为“DNA含量”,曲线变化较大,C正确; D、有氧呼吸过程中,温度会影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进而影响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CO2的量,此过程中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和温度对释放CO2量的影响相一致,所以若图④将“酶活性”改为“有氧呼吸释放CO2量”,曲线变化不大,D错误. 故选:C. 16. 如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理论上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参考答案: C. ①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①正确; ②在K值时,种群数量基本稳定,种群增长率为0,②错误; ③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若不考虑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大致等于死亡率,③正确; ④要想持续获得最高产量,捕获之后种群数量不得低于,④错误.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分析】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不变,种群增长率为0;在处,种群增长率最大,在种群达到值时开始捕捞,才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17. 如图为蛋白质合成的一个过程,下表为部分氨基酸的密码子表,据图和表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图中信息可推知DNA模板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为ACCCGATTTGGC     B.根据题目相关信息可判断:1为tRNA,它携带的氨基酸是精氨酸     C.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将它运输到核糖体上 参考答案: B 18. 下列生命过程中,没有发生细胞分化的是 A.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                    B.砍伐后的树桩上长出新枝条 C.蝌蚪尾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