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231045607 上传时间:2021-12-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力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文文言文断句有用解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关怀! 语文文言文断句方法技巧 1.要给文言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弄通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假如想当然地断下去,就简洁发生错断。 2.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要给文言断句,常常需借助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历史、官职、科举、姓名等。如为下面一段文言断句: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日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用臣计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

2、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史记留侯世家) 这段文言中,涉及古代文化常识有历法、地理、历史、官职、姓名等, 如能借助这些常识来断句,当得意其便了。 3.依据互文、对偶、排比等断句 文言中常有对偶句、互文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4.依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多写得紧凑严密,行文中多使用前后相承句。 如师说中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里的“师”与“师”就是前后相承的,这之间就可断句。 5.依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把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定有关怀。 如谋攻的最终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

3、不行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明显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 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比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明显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 6.依据韵文的特点断句 有的文言文是韵文,韵文有确定的用韵规律。依据这个规律去断句,常常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7.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 文言对话常用“日”、“云”等字,依据这些有标志的词去断句,也能收到好的效果。 8.依据反复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常有些反复的句子结构,依据这个特点去断句,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扁鹊见蔡桓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文章就有很多反复句。 9.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文言行文

4、,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如句首就常用如下语气助词: 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常用如下语气助词:者、也、矣、乎、哉、耶、耳、而已、欤(与)等,借助这些文言虚词,就可关怀断句。 10.借助误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科”、“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依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文言文断句解题技巧 找虚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

5、、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消逝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特殊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 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这一语

6、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假如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特殊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依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日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找出这些虚词,本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察对话: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消逝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依据上下文推断对话双方,来断句。 例3、沛公曰孰与

7、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依总分: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论语?卷八) 熟读这句话,我们可发觉句中提到了“益者三乐”“损者三乐”这两个总说的句子,继而分别阐述各是哪三乐,也就是说这是一种总分关系,这样问题就好办了。 据修辞: 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比如: 顶真: 例5、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鸿门宴) 例6、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

8、呼万岁。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这两个例句中都有紧密相连的相同的词语,我们就可以依据顶真这一修辞来考虑句读。 对称: 例7、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难受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战国策?中山策) 例句中消逝了多个对称句。“与不期众少”与“怨不期深浅”:“其于当厄”与“其于难受”:“以一杯羊羹亡国”与“以一壶餐得士二人”,我们只要留意到了这些对称句,断句就迎刃而解了。 反复: 例8、“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 (邹忌讽齐王纳谏) 这几句在文章中间隔反复消逝,抓住这一特点,自然有助于断句。 辨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

9、定结构可以关怀我们断句。比如:“者,也”是典型的推断句式(有些省略“者” 或“也”的推断句,或表示推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供应关怀):“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例9、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句子中的“不乎”这一句式显而易见地帮我们做好了这一题。 例10、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祭十二郎文) 这个句子中的“其邪”句式很清楚地为我们解答了问题。 当然,这些所谓

10、的断句方法并不能孤立运用,而应当是多管齐下,综合运用,才能奏效。 例11、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这段话可断为十六句。其中借助语末助词“也”和“乎”可断五句;借助表示对话关系的“曰”可断三句;借助疑问语气词“何”可断两句;借助“子”放在句首作主语可断两句;借助前后相像的对偶句可断两句;借助先总后分再总的论述方式,又可断两句。至此可以断完十六句。 语文文言文断句技巧 一、明名词、代词: 文言文中,名词、代词常作主语和宾语,所以我们拿到一个文段后先找

11、出其中的人名、地名、事名、物名、朝代名、国名、官职名、谥号等,找出其中的代词,如人称(自、吾、尔、汝、余、我、予、彼),谦称(寡人、臣、妾、朕、孤),敬称(君、公、卿、子、先生、足下),再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接受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需要留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消逝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消逝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示例】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分析:上面语段中,人名“管宁”“华歆”反复消逝,应视为断句

12、的重要标志。再依据动词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答案】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宁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明动词: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示例】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分析】找出其中的动词“置、浣、沉、避、戏”,就能推断妇人、虎、二小儿分别做了什么事,就可以断开答案: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

13、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苏轼书孟德传后) 三、明虚词: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若夫、窃、请、敬”等前面可断句。 2、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3、句末语气词 ,“者、也、矣、欤、哉、耶、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4、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5、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 既而、俄而”等一般前后都可断句。 【示例】(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筑扞蔽也?筑犹齿之有唇也?筑唇亡则齿寒?筑今日亡赵?筑明日患及齐楚矣?筑且救赵?筑高义也?筑却秦师?筑显名也?筑不务为此而爱粟?筑为国计者过矣。”(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五) 【注】扞蔽屏障。 【分析】这一语段中,位于句首的虚词有“夫、犹、且”;位于句末的虚词有“也、也、矣、也、也、矣”。找出这些虚词,这一语段的断句就差不多都解决了。 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