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民居安防工程采购项目采购需求一、技术要求一)、项目概述:1.系统的整体技术要求古民居安防系统应根据现状及相关要求可采取的防护措施,使用视 频监控设备、式电子巡查设备,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的采用入侵报警探测器或紧急 对讲设备,并将上述前端设备通过安防专网集成到统一的安防综合管理平台之上本工程系统组成: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电子巡查子系统、网络对讲系统、出 入口控制系统、安防专网、供电与备用电源系统、防雷接地系统、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监控 中心建设等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各项系统要求:(1)在防护设计时应根据保护对象相应的风险设置防护手段;(2)各子系统既能相互协调联动又能不间断的独立可靠运行;(3)系统选用的设备必须经具有资质的检验、认证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有强制性标 准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4)系统在设备器材选型、布点、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等方面,应与文物建筑的整体 环境风貌相协调,不得对文物建筑造成损害;(5)应充分考虑安全防范系统的自身防护,所有传输通道应在可监控范围内,传输线 缆也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6)系统应实现监控中心与 110 接警中心报警联网;(7)系统设计应考虑后续安防系统扩展需求。
2.各子系统的技术要求2.1 入侵报警系统2.1.1 系统要求(1)入侵报警系统需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通过通讯接口与视频监控、电子巡查等 系统设备进行联动;(2)入侵报警发生时,系统应能将事件的相关数据信息记录下来,并能快速进行检索, 事件数据信息应包括系统开机、关机、报警、故障、操作日志等;(3)系统应具备存储编程设置、事件数据等信息,在电源中断或关机后,以上数据均 能保持;(4)报警主机应采用总线制结构,防区总容量的配置应在满足实际使用防区数量的基 础上,留有 20%的余量;能独立显示每个分区工作状态,独立撤布防,独立自动撤布防工作;(5)系统应具备自诊断、防破坏报警、故障检测等功能,当上述情形出现时,系统应 能清楚、明显的指示;(6)系统应能及时准确地探测入侵行为,当某一个区域发生报警时,报警系统应能在 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快速定位,发出声光提示报警具体位置,同时将与其相关的一幅或多幅图 像自动切换到屏幕墙上,声音复核子系统自动对该区域的声音进行复核;(7)系统不得有漏报警,系统日误报数应控制在探测总量的 1‰以内;(8)设备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系统的安全等级多个报警系统共享部件的安全等级应 与各系统中最高的安全等级一致。
2.2.2 防区设置要求(1)防护对象本工程的防护对象为文物建筑本体,即棠樾石牌坊群的 7 座牌坊、1 座路亭、3 座祠堂 以及棠樾古民居的 14 座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形式、内部结构、建筑功能,游览开放情况以及实际面临风险等因素 综合考虑,选择合理、合适的报警设备设备安装时应充分考虑安装位置及安装方式,避免 对文物建筑本体的破坏2)禁区监控中心设置为禁区,根据建筑布局情况设置相应数量的报警设施并应按要求加强相 应的物防措施设计单位应在设计时保证相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根据系统最终建设的实际需要,优化 防护策略,避免过度防护,配置较先进的系统设备,系统应具有可扩展性2.2 视频监控系统2.2.1 系统要求(1)采用数字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2)应具有音视频记录、显示切换、镜头云台控制等设备;存储采用数字高清存储方 式;存储记录时间每路每天 24 小时不少于 30 天;另在棠樾村主要通道(女祠)、古村落 主要通道(男祠)、古村落主要通道(牌坊群)、古村落主要通道(保艾堂)、古村落主要 通道(存养山房)的 5 处重要出入口,每路每天 24 小时录像资料不少于90 天3)系统的音视频输入容量在满足实际使用的基础上预留不少于 10%的余量;(4)系统应具备视频存储、控制管理等主要设备的设置信息,在电源中断或关机后, 以上数据均能保持;(5)系统应能与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联动,当入侵报警发生时,系统能将一幅或多幅 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自动切换到屏幕墙指定的显示器上,同时能调用球机的预置位到指定 的位置;当警情经复核并手动解除后,球机自动归位;(6)视频图像实时查看延时时间应小于 0.5s;(7)视频记录时间应与报警事件的发生时间相一致;(8)不论白天或夜晚,所采集的视频图像都要求清晰、稳定;(9)重要区域设置的摄像机,应能获取场景的最佳监视范围的清晰画面。
2.2.2 监控点设置要求(1)在工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安装位置、安装方式及设备颜色等因素,最大限度的 减少器材设备对文物环境的影响;(2)视频的设置应针对文物本体进行视频监控,有人居住的文物建筑在设置监控点时 应避免对住户隐私造成侵犯;(3)牌坊群区域设置的摄像机,可考虑使用球机机动灵活的进行监控,减少设备数量 的同时尽可能的扩大监控范围;(4)监控中心及设备间内应设置半球摄像机,其他文物建筑内部如需安装摄像机应根 据建筑布局情况设置半球和枪机;(5)视频监控点设置应合理,设计单位应在保证满足视频监控要求的前提下,考虑系 统的可扩展性2.3 电子巡查系统为了对各文物本体日常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和有效的管理,实现人防和技防的完美 结合,通过式电子巡查系统,每日在规定时间段安排安保人员进行全面巡查,从而在现 场及时了解各文物本体的安全隐患系统可根据使用管理单位的管理策略方便、灵活制定巡更方案、安排巡查线路系统应 对未按巡检轨迹要求的情况、定时未巡、错巡漏巡等情况进行报警上级管理部门应能对巡 查系统能进行远程监管,对于巡查系统的各类异常情况,可通过电脑、等客户端进行接 收,并具备短信推送的功能。
巡查点数不少于 30 个2.4 网络对讲系统因文物本体建筑数量较多在村落内相对比较分散,可根据实际使用的要求,考虑在适当 的部位安装网络对讲设备,便于发生异常情况时现场与监控中心的实时通讯在有人居住的 私宅内使用的网络对讲应使用非可视对讲,避免对住户隐私造成侵犯在监控中心入口门处应设置网络可视对讲,另外再配备无线商用对讲机,供安保人员内 部通讯使用2.5 出入口控制系统2.5.1 系统功能要求在监控中心及其设备间设置出入口控制装置,人员必须经过授权方可进出系统具备严 格的身份识别功能,对通行对象进入时间,出来时间进行有效的管理、记录和存储功能系 统的识别装置和执行机构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方式采用进、出门刷卡方式,对非法进入时 系统发出报警信息系统应能独立运行,能对进出人员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打印、存储, 并具有防篡改和防销毁等功能2.5.2 系统技术指标对出入人员及时间有登记和存储;系统应有校时功能,系统校时的计时精度应小于 5 s/ d ;当电池作为主电源时,其容量应保证正常开启 1 万次以上,备用电源应保证连续工作 48h2.6 供电与备用电源系统(1)系统供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2) 电源是确保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要求备用电源应是一个独立的供电系 统,设置专用配电箱总电源和分支电源应有过压、过流保护装置,电源的容量设计,应在实际使用容量的基础上放有 50%的余量,应有良好的通风散热, 以确保电源的安全供电3)备用电源供电应满足系统不间断连续工作 8 小时,并具备自动充电、 自动切换等 功能4)采用集中供电,整个安防系统设备的供电由监控中心通过备用电源系统统一供电2.7 防雷接地系统(1)系统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安装电涌保护;(2) 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做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采用铜质线,其截 面积≥16mm2;(3)监控中心内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裸铜线,其截面积 ≥35mm2;(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等电位接地,系统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4 Ω , 接地导线截 面积应大于 25mm2;摄像机及立杆在室外安装时宜有防雷措施2.8 安防专网(1)为了保证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准确,根据体量大小,本系统可采用二层网络架构, 主干全光网交换, 以保证信号的传输质量;(2)传输线路应设置维修测试点,关键线路或隐蔽线路应有备份线;(3)电源线缆的线径应与传输距离和承受的负载相适应,以确保前端设备的正常供电;(4)所有线缆必须穿管防护,隐蔽敷设。
管路包含室外道路和室内(建筑单体)的预 埋管路、布线施工,室内管路应注意安装方式不得对文物造成不可逆的破坏;(5)网络扩展能力:交换容量应具备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扩充 2 到 4 倍容量的能力,以 适应 IP 类业务急速增长的需求;设备端口的类型、数量及密度应能满足网络扩容时设备间 互联互通的需要;网络带宽也应具备随交换容量增加而扩展的能力;网络体系、路由协议的 规划和设备的 CPU/NP 路由处理能力;(6)传输线缆敷设应充分考虑需预留的需求,以便于扩容2.9 安防综合管理平台(1)安防综合管理平台由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构成,实现对系统的管理和 监控;应用软件应先进、成熟,操作简化,不应出现死机现象;如果安防综合管理平台一旦 发生故障,各系统应能单独运行;如果某系统出现故障,不应影响其他系统正常工作;(2)平台应具有与其他子系统集成的接口和能力;通讯协议和接口应符合国家现行有 关标准的规定;系统具有对其他子系统校时功能;(3)平台有相应的信息处理和控制/管理能力;有相应容量的数据库4)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其管理主机宜采用双机热备份配置,综合统一运行报警、视 频监控、网络对讲等各系统,并具有记录系统运行情况、报警信息和统计报表的打印功能。
5)在接入规模上,可支持视频监控点不少于 100 台、报警防区数不少于 200 个、门 禁控制点不少于 50 个的接入需求,并且可通过级联可达到接入更高的资源的规模6)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应实时反映报警系统各设备状态和显示各种事件信息,应能对 所有防区、分区管理与控制:独立撤、布防、旁路和取消旁路、输出设备的控制等;支持防区报警后多重联动预案设置;具有日志事件记录功能,并可根据日志查询关联的录像与信息7)电子地图采用位图显示方式,兼容 JPG、BMP、GIF 等图片格式, 支持多级多层地 图管理;通过在电子地图上任意放置的系统设备图标(如防区、摄像机、网络对讲等)的形 式或状态不同变化,实时反映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并可以通过点击弹出菜单或直接双击完成 对设备的各种操作控制,如对防区布防、撤防、显示对应的图像等;动态显示各巡更点 的位置和巡更设备的状态,巡更触发时能自动显示当前巡更位置,出现异常巡更时发出警示 报警、图像联动、语音提示8)提供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功能,支持视频诊断,支持对网络设备、视频设备的 检测,支持设备的故障定位9)在实行统一集中的管理的前提下,可按景区开放的具体情况进行各自不同的管理 策略分类管理。
管理平台应将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网络对讲系统等进行接入并整合、综合联 动,实现各系统间相互关联、报警联动、统一管理、统一界面如探测报警设备发生入侵报 警时,平台可以联动报警及附近区域的摄像机进行图像跟踪及复核2.10 监控中心建设安防监控中心位于景区入口东南角的建筑院内,面积约 30 平米监控中心设为禁区, 内部设置独立的设备间和专用空调设备,设备间设门禁设计时应根据其面积合理布局,满 足良好的工作环境,应有保证自身安全的防护措施,并应设置紧急报警装置,实现与公安 110 报警联网监控室配备用于视频显示的监控专用显示设备、用于系统控制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