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古建筑群安全防范工程采购项目采购需求书

尘**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00.46KB
约23页
文档ID:612156332
古建筑群安全防范工程采购项目采购需求书_第1页
1/23

古建筑群安全防范工程采购项目采购需求一、技术要求一)、项目概述:1、系统的整体技术要求古建筑群安全防范工程是基于网络传输的、数字化的、集中管理的综合安防管理系 统,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结合许村古建筑群的实际情况,本系统需要建设以下项目内容: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含声音复核功能)、网络对讲系统、式电子 巡查系统、安防专网系统、备用电源与防雷接地系统、安全防范管理平台、监控中心建设等 以上项目的建立,为许村古建筑群构建一个现代化的安全防范系统工程,运用现代科学手段, 与建筑实体防护有机地结合,在科学的管理下,发挥全天候的防范效果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各项系统要求:(1)安全防范系统的各个子系统和安全防范管理平台既能够相互协调联动又能够不间 断的独立可靠运行2)系统选用的设备必须具有资质的检验、认证机构检验或认证合格,有强制性标准 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3)系统不得有漏报警,系统误报率应控制在探测总量的 1‰以内4)系统在设备器材选型、布点、安装位置、安装方式等方面,应与文物的整体环境 风貌相协调,不应引入安全隐患,不得对文物造成损害5)应充分考虑安全防范系统的自身防护,传输线缆也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6)系统应实现监控中心与 110 接警中心报警联网7)系统设计应考虑后续安防系统扩展需求2、各子系统的技术要求2.1 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2.1.1 系统要求(1)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需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通过通讯接口与视频监控系统设 (2)入侵报警发生时,系统应能将事件的相关数据信息记录下来,并能快速进行检索, 事件数据信息应包括系统开机、关机、报警、故障、操作日志等3)系统应具备存储编程设置、事件数据等信息,在电源中断或关机后,以上数据均 能保持4)报警主机应采用总线制结构,防区总容量的配置应在满足实际使用防区数量的基 础上,留有 20%的余量;能独立显示每个分区工作状态,独立撤布防,独立自动撤布防工作5)系统应具备自诊断、防破坏报警、故障检测等功能,当上述情形出现时,系统应 能清楚、明显的指示6)系统应能及时准确地探测入侵行为,当某一个区域发生报警时,报警系统应能在 系统的电子地图上快速定位,发出声光提示报警具体位置,同时将与其相关的一幅或多幅图 像自动切换到屏幕墙上,并能够自动对该区域的声音进行复核7)系统不得有漏报警,系统日误报数应控制在探测总量的 1‰以内8)设备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系统的安全等级。

多个报警系统共享部件的安全等级应 与各系统中最高的安全等级一致2.1.2 系统技术指标①漏报警= 0 ; ②误报警≤1‰;③报警响应时间: ≤ 2 s;④系统联动响应时间≤4s;⑤处警响应时间≤3min;⑥防盗报警控制器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不小于 10000 小时2.1.3 报警防区设置要求针对许村古建筑群中无人居住且非私有住宅的祠堂、宅第、廊桥、牌坊等国保单体建筑 的入口及大观亭内设置空间探测器进行空间报警防护,一旦有人非法入侵可立刻进行报警, 并联动图像复核针对古建筑群国保单体建筑内展陈的文物应设置空间探测器进行重点防护,并设置专门 的摄像机进行图像复核安防监控中心作为禁区应重点防护,设置相应的报警探测器进行技术防护许村古建筑群的入侵和紧急报警系统:报警防区数量不少于 25 个,设计单位应在设计 时保证上述最低防护要求的前提下,优化防护策略,选择先进的软硬件设备,做出相应合理 的预留2.2 视频监控子系统2.2.1 系统要求(1)系统采用数字高清网络视频监控系统,遵循国家最新标准等相关规定2)应配置系统集中管理软件,对相关设备进行统一集中的管理和控制3)存储采用 NVR 网络硬盘录像机,存储图像分辨率不低于 1080P。

每路每天 24 小时 录像资料不少于 30 天;另在古村落景区入口处(薇省坊)、古村落中间入口(大郡伯第坊)、 古村落中间入口(廊桥)、古村落入口(观察第)的 4 处重要出入口,每路每天 24 小时录 像资料不少于 90 天4)系统应能实时显示系统内的所有视频图像,系统图像质量应满足安全管理要求 声音的展示应满足辨识需要显示的图像和展示的声音应具有原始完整性5)系统应具备视频存储、控制管理等主要设备的设置信息,在电源中断或关机后, 以上数据均能保持系统具有视频丢失、遮挡、干扰等异常情况的报警和系统自诊断功能6)系统可设置多台摄像机协同工作系统应能与入侵报警系统联动,当入侵报警发 生时,系统能将一幅或多幅与报警区域相关的图像自动切换到屏幕墙指定的显示屏上,同时 能调用球机的预置位到指定的位置;当警情经复核并手动解除后,球机自动归位7)应能通过手动或编程实现图像切换功能,图像信号应能在指定的显示设备上进行 固定显示或时序显示8)应能对系统设备、网络进行管理,收集、监测网络内设备的运行情况;应能实现 所有视频设备时钟同步视频记录时间应与报警事件的发生时间相一致9)应具有对存储系统配置参数、系统管理日志、用户管理数据、报警文件等重要信 息的自动备份功能;并应支持与对应图像数据的同步更新。

10)应提供 RS232 或 RS485 数据通道,可用于支持常用控制协议严格按照国标要求 对所有视频图像画面叠加标注11)前端监控点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必须配备防雷和接地装置,以保护摄像机的电 源和数据信号线路12)对重要区域进行图像复核及声音复核,结合报警系统对监视区异常情况图像和声 音进行复合、取证2.2.2 系统技术指标①系统设备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不小于 5000 小时;②系统验收后的首次故障时间应大于3个月;③编解码标准 H.264/265,视频主观清晰度应达到4 级以上,峰值信噪比(PSNR)不应 低于 32dB,系统清晰度高于 A 级,图像画面的灰度应≥8 级,视音频记录失步应≤1s;④视频帧率不低于 25 帧/秒2.2.3 摄像机点位设置要求在薇省坊、三朝典翰坊、双寿承恩坊、大郡伯第坊、五马坊、双节孝坊等室外石牌坊区 域立杆设置不少于 6 台网络红外枪机,对石牌坊进行 24 小时的实时监控,在薇省坊区域的 许村入口广场及大郡伯第坊区域的广场区域设置不少于 2 台网络红外球机,对这些公共区域 进行视频图像监控在祠堂、宅第、廊桥、亭入口处设置网络红外枪机,对进出入这些区域的人员进行 24 小时实时监控。

这些区域的摄像机不少于 9 台在大宅祠的王宗哲和董其昌的碑帖区域以及观察第的砖雕、木雕展示区域设置不少于4 台网络红外枪机对这些重点防护对象进行 24 小时实时的视频监控在大观亭上楼梯区域设置专门的摄像机进行视频监控,摄像机数量不少于 1 台监控中心和设备间为禁区,在监控中心及设备间内设置网络半球摄像机进行实时的视频 监控许村古建筑群的视频监控系统:网络摄像机数量不少于 28 台,其中球机不少于 2 台, 设计单位应在保证上述最低复核和监控要求的前提下,做出相应合理的预留2.3 式电子巡查系统(1)系统要求必须定时的安排保卫人员对许村古建筑群的 15 处单体建筑进行巡查,从而 在现场及时了解各处的安全隐患在上述区域设置电子巡查系统的巡更点,当巡查员不能在规 定时间内完成巡查任务或更改巡查路线均会产生报警;巡查员成功或不成功地执行巡查任务均 会产生详尽的巡查记录2)系统通过软件设定修改巡查点、巡查警员及巡查计划(含到达各巡查点的时间及时 间段,以及巡查路线)3)电子巡查系统须与管理单位确定巡更策略和方式,根据许村古建筑群的安全管理策 略,在其指导下制定巡更方案、安排巡查线路4)可对许村古建筑群的巡查人员实现监管,通过巡查目标、巡查人员、巡查规则的设 置,查看巡查所辖巡查目标的巡查记录、隐患记录、隐患拍照记录,及时了解巡查人员的巡查情况、文物的现状和变化情况。

5)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文物本体或周边有异常情况时,巡查人员可以第一时间利用巡查 进行拍照并上传到系统中,系统可以查看相关图片对文物巡查中的漏巡、漏点、超时等 隐患问题,能及时向客户终端推送隐患信息6)巡查系统应根据使用管理单位的管理策略灵活制定巡更方案,安排巡查线路;巡 查数据应实现本体存储;文物主管部门应能对巡查系统能进行远程监管,巡查系统应对未巡、 错巡、漏巡等违反巡查计划的情况进行报警,并通过电脑或等客户端向文物主管部门推 送报警信息7)巡查点数不少于 28 个2.4 网络对讲系统在许村古建筑群的祠堂、宅第、廊桥、亭内部设置网络对讲系统,确保监控中心机房与 这些区域及时畅通网络对讲分机数量不少于 10 台,另外再配备 6 部无线商用对讲机2.5 备用电源和防雷接地系统2.5.1 备用电源系统(1)系统供电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2) 电源是确保系统正常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要求备用电源应是一个独立的供电系 统,设置专用配电箱总电源和分支电源应有过压、过流保护装置,电源的容量设计,应在实 际使用容量的基础上放有 50%的余量,应有良好的通风散热, 以确保电源的安全供电3)备用电源供电应满足系统不间断连续工作8 小时,并具备自动充电、 自动切换等 功能。

4)采用集中供电,整个安防系统设备的供电由监控中心通过备用电源系统统一供电2.5.2 防雷及接地系统(1)系统电源线、信号线经过不同防雷区的界面处,安装电涌保护;(2) 电涌保护器接地端和防雷接地装置做等电位联结,等电位联结采用铜质线,其截 面积≥16mm2;(3)监控中心内设置接地汇集环或汇集排,汇集环或汇集排宜采用裸铜线,其截面积 ≥35mm2;(4)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应等电位接地,系统单独接地时,接地电阻≤4 Ω , 接地导线 截面积应大于 25mm2 ;摄像机在室外安装时宜有防雷措施2.6 安防专网子系统(1)为节约资金投入,充分利用现场原有消防系统布设的主干光缆和主干电源线等资源, 最大程度的避免破坏许村原有青石板道路,减少没有必要的工程浪费2)系统宜采用二层网络架构,核心层设置在安防监控中心,核心交换机至接入层交换 机之间采用光网交换交换容量满足目前系统使用及今后扩容要求,确保图像流畅,满足 1080P 及以上画质的传输延时不大于300ms3)接入层应确保每个摄像机到接入交换机的距离能够满足网络链路传输标准的要求; 接入带宽应留有足够的冗余4)传输线路应设置维修测试点,关键、隐蔽线路应有备份线。

5)电源线缆的线径应与传输距离和承受的负载相适应6)所有线缆必须穿金属管防护,隐蔽敷设7)管路包含室外道路和室内的预埋管路、布线施工施工单位须在不破坏建筑结构和 风格特征的前提下,隐蔽、安全、协调、美观实施,保证工程质量及进度8)传输系统应充分考虑需预留的需求,以便于扩容2.7 安全防范管理平台(1)系统的平台建设应是面向文博行业应用业务、全数字化、基于专用网络和高度集中 管理的安防综合管理平台,同时具备较强的统一设备接口的能力,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入侵报警、 视频主机、数字化图像系统,融合于统一的基于矢量电子地图应用的综合性管理专业联网平台 软件,并满足防护区范围内的组网和分级管理的需求2)综合管理平台由多媒体计算机及相应的应用软件构成,以“高内聚,松耦合 ”和模 块化的设计,保证系统符合信息技术发展并适应未来应用动态升级的需要;应用软件应先进、 成熟,操作简化,不应出现死机现象;如果安全管理系统一旦发生故障,报警系统及其他子系 统应能单独运行;如果某子系统出现。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