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2989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雷电颂教案主备人:李瑞斌 辅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重点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表达思想感情,增强气势。难点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意。教学设想 听一读一赏一读:让学生在回环往复的读书中,体悟、理解。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查字典疏通文字,了解文章的大意。提供参考书籍及相关网站,让学生走进戏剧,走进郭沫若,走进屈原。课时分配: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郭沫若、屈原的相关资料,播放出现在屈原第五幕

2、第二场。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自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是全剧高潮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播放雷电颂朗读,要求学生注意不同句子、不同语段所使用的语气、语调、语速,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点评论。要求: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小组互检,矫正补缺) 伫立(zh) 睥睨(p n) 咆哮(xio) 波澜(ln

3、) 污秽(hu) 犀利(x) 劈开(p) 稽首(q) 驰骋(chng) 虐待(n) 鞭挞 迸射解释下列词语。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污秽:不干净。犀利:(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播弄:摆布。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雷霆:雷暴;霹雳。踌躇:犹豫。鞭挞:鞭打。比喻抨击。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忏悔: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2、学生自读课文,根据刚刚听到的录音,仔细揣摩语气、语调、语速,假设自己就是屈原,自由朗读全文。 参考:激情澎湃,气势雄浑。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

4、白。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文章语言,体会文章气势。3、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雷电颂这段独白,大致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文章按自然力声威的发展,和屈原的感情脉络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从“风!”“烧毁了吧!”)诗人呼唤与歌颂风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了对黑暗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和向往。第二部分(从“把你这”到文末)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第一层(13段),呼唤风暴怒吼,由衷赞美“无边无际的伟大的力”。 第二层(46段),呼唤风、雷、电,表达憎恨黑暗、渴求自

5、由的强烈愿望。 第三层(78段),赞颂闪电的光明与火花,并决心与之一起烧毁一切黑暗势力。 第四层(912段),义正辞严地诘责“土偶木梗”,表示与污秽、邪恶,势不两立。 第五层(13段),表现屈原的坚强意志与必胜的信心。 这是一首结构严谨的散文诗。全诗五个层次先分后合,紧密相连,由风,及雷,及电;由诅咒黑暗,再到追求光明;由歌颂火进射出光明,再到烧毁一切偶像。环环相扣,步步深入,一气呵成,使诗人的满腔怒火和对光明的渴望追求得以充分表现。四、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 2、 背诵前6段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二、合作探究 雷电颂艺术上有什么特色?想像瑰丽奇特,闪耀着革命浪漫主义的光辉。作者进

6、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像,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急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借助他们的神力,使诗人具有了毁灭诸神、摧毁一切黑暗的力量。这样,就使历史中的屈原的形象显得更加神采飞扬,光辉夺目,全文雄浑壮阔,气势磅礴,洋溢着高昂的革命浪漫主义的激情。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难以言明的思想情感表达得更加含蓄、深沉、凝练。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象征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

7、地表达出来,而且化“抽象”为“具体”,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本文中一些物象的象征义:a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b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屈原涉江篇云“带长铗之陆离兮”。有形的长剑,是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类似英国作家笛福长篇小说鲁滨逊飘流记所描写的海中荒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e“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河伯神像,其二是指在九歌中扮演河伯的一位演员。运用多种修辞

8、方法,增强语句的气势和情感色彩,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以火一般的激情直接感染观众。本文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方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等等,这些语句,热切地呼告和歌颂风、雷、电;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等语句,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其次,运用了反复、排比等方法,也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有力地表达了爱憎的感情,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琅琅上口,铿锵有力。5关于雷电颂的舞台说明。舞台说明为舞台上的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作了一个必要的交代

9、,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作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理的爱国者、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他手足戴着刑具,颈上系有长链,“玄衣”、“披发”,但他大义凛然,伫立睥睨,目含怒火,坚贞不屈,满腔愤怒,即刻就要喷涌而出!自然景象是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这个典型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三、拓展阅读: 1、醉 读雷电颂有感 一双戴着镣铐的伸向长空的手 是在寻求光明 同时也奉献自己一生的精力 在别人眼中 也许是一种痴狂 独自叫嚷着要烧毁,烧毁 嘶哑的怒吼着要炸裂,炸裂 胸中涌动的是怎样的一种激情 却被铁

10、的桎梏锁在黑暗的牢笼 你的火 把那铁镣烧红 黑暗中血一样的暗红在不停地闪动 日复一日地对光明的渴望和寻求 却被扼住在这黑暗的年代 心中纵有铁马金戈却脱不去身体的悲哀 终究是个凡人 一个人的力量怎么能达碎千年的禁锢 雷鸣,电闪,风的狂吼 咆哮,炸毁,力的崩裂 地洞山摇的伟力穿透云层 天上的神灵也不敢吭声 其实你也是神灵,却化成肉体凡胎 全部的血和肉奉献给无边的信仰 黑暗中只有你才能见到远方的光明 从不喝酒却在一间孤独的大殿中如醉如痴 仰望穹隆在九歌诸神面前似癫似狂 你心中的无形的长剑正划破天宇 黑暗中那是唯一的电光 还有雷 炸裂滚动着惊天的巨响和风一同在云中 咆哮 也许有铜和铁的颜色 兵戈的交锋

11、并非都在视野之中 当世上的人都喝了酒 没喝酒的你胸中象铁一样沉重 醉在神堂 跌跌撞撞地在大堂中奔走 镣铐的沉重又给你搏斗的力量 当你的音乐和诗在风中流淌 雷电都化成利剑 可悲痛却刺穿你的胸膛 你不能感受到肉体的疼痛 以为你醉了 醉得辨不清方向和黑白 你醉得只知道追求光明 哪怕遥远得不可捉摸 你连性命也不顾及 滚滚的汨罗江水沸腾着 那水中涌动着暗红的血色的死亡 你,真的醉了 谈谈你读了雷电颂后是否和本诗的作者有类似的感受?尝试着也将其写下来。四、练习说明 一、课文在形式上并不押韵,但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力,试反复朗读课文,背诵前六段;说说抒情主人公通过呼唤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设题意图:由于这篇独白是一篇抒情意味非常浓厚的散文诗,所以要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吟读中把握诗情、诗味和诗理以及作品内蕴的深刻的思想内涵,着重体会抒情主人公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二、课文运用了象征手法,说说风、雷、电等形象象征了什么。再举例说说课文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设题意图:理解作品是如何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表达效果的。“风雷电”的形象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