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

上传人:j**** 文档编号:99582000 上传时间:2019-09-20 格式:PPT 页数:12 大小:9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文章语言美(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与朱元思书,吴 均,文章的3个自然段分别写什么? 这三段之间是什么关系(顺序)?,1、富春江的景色:,总,2、描写异水,3、描写奇山,分,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1、清澈,2、湍急,侧面描写,夸张、比喻,水色 水皆缥碧,水清 千丈见底,水中 游鱼细石,,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夸张,正面描写,静(详),动(略),直视无碍,秀美、壮阔,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奇山的?,1、视觉,2、听觉,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秀丽、高峻),以动写静,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2、,以声衬静,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泠泠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绝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拟人,对偶,“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作者发出什么感慨?,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感慨: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吴均体”: 短小精悍,诗中有画。,分,异水,奇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泉水激石,好鸟相鸣 蝉转不穷,猿叫无绝,总,奇 山 异 水,静态,清 澈,动态,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 急,视觉,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山之形,山之色,听觉,山之声,景,情,望峰息心,窥谷忘反,向往自然,厌弃尘俗,与朱元思书,吴 均,1根据提示填写句子。 课堂检测 (1)文章首段以“ ”总领全篇,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2)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 (3)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 (5)与朱元思书中,含蓄地否定世俗社会和官场生活,表达自己向往自然的高洁情怀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4、,争高直指,千百成峰,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能力拓展 2浙江省群众艺术馆准备在台北举办“富春江风情浙台摄影家作品联展”,作为带给台湾同胞的新年礼物,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假如你是浙江的一位摄影家,你的作品已获准参展,你将选择表现富春江哪些方面的内容的作品参展呢?请至少写出四个方面的主题内容。,示例:富春江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民俗传统和手工艺品等。,能力拓展 (2)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陶醉于富春江的优美景色,南朝吴均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唐朝韦庄称“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宋代苏轼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元代吴桓赞“

5、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如果现在要挑选一句作为富春江旅游推介的宣传语,你选哪一句?说说你的理由。,示例:我选吴均的“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不仅因为他是第一个从文学角度抒写富春江之美的人,后来的赞誉富春江的诗文都受到他的影响,而且这一句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富春江美景的特色,从宣传语的角度,这一句八个字,读来也铿锵有力。,作 业 本文构思别具一格,描写形神兼备,动静互见,虚实相生,行文骈散相间,短小精悍,诗中有画,实为一篇写景佳作,不仅给我们美的享受,还为我们学习景物描写提供了范本。 、学习本文,你感悟最深的最想习得的一种写景方法是什么? 提示:抓住景物特征;有一定的顺序;从多种层次、角度描写;运用修辞手法等。 、运用你学到的写景的一种或几种方法,完成100字左右的写景片断。 提示:选择一个写作对象,可以写家乡的风云雨雪、天空云彩、山水树木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