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6046969 上传时间:2018-06-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与实践(论文第5稿)(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高职院校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赵居礼 刘向红 贺天柱(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摘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论述了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方面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路、七项新举措、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的新途径以及改革后所取得的初步成效。【关键词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机制 体制 创新引言引言2006 年以来,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立项建设百所高职院校,探索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

2、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开展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跨区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通过一系列改革,示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据统计,截至 2009 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 1215 所,招生数达 313.4 万人,在校生 964.8 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尽管高职教育取得了很多成绩,但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高职院校面向市场的办学机制、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的内涵不够丰富等,这就导致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出现“一头冷一头热”现象。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这一现象,在国家示范院校

3、建设过程中,积极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探索校企合作新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效。一、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一、体制机制创新举措(一)思路(一)思路以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平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宏观调控、理事会主导,职业院校、科研院所、咨询机构、企业广2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在陕西省政府引导、机械行业指导下,30 多家省内著名企业深度参与共建高职院校,形成利益相关方“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通过资源配置等政策措施调动行业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探索“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新型办学之路。(二)具体措施(二

4、)具体措施1.牵头组建牵头组建“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使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院于 2009 年 7 月 9 日牵头组建了包括 29 家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在内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 。集团成立后,依托产业,联合企业,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继续发展和扩大集团理事成员单位。先后在我院召开了集团第一届、第二届理事大会,新增企业成员单位 6 家,目前该集团成员单位 35 家。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 、 “职业性“和”开放性”特点,职教集团和企业在各方

5、面开展了全方位的合作。在省教育厅和省机械行业协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下,在集团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单位的共同努力下, “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积极主动与企业、行业沟通,实现职业资格和培训考核鉴定以及实训室、实训基地等短缺资源的共享,成员企业为成员校学生实习、实训及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提供支持,建立新型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在企业生产允许的情况下,成员企业尽可能为成员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和专业教师社会实践岗位,成员企业及时向成员院校反馈对毕业生的需求信息,配合院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成员院校为成员企业提供企业文化宣传、员工培训、人力资源及科研开发支持。仅 2010 年,学院在集团内部企业顶岗

6、实习的学生就达 1000 余人。在职工培训方面,陕工职院在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举办“宝鸡众喜水泥有限公司职工培训班” ,在学院为维美德西安造纸机械有限公司、陕西柴油机重工有限公司、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 100 余名职工进行了 1-2 月的技能培训,学院先后有 40 位教师到 12 家企业见习锻炼。成功举办了“2010 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仅陕工职院今年的毕业生在集团内部企业就业已达 315 人,职3教集团已成为“合作就业”和提高集团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基地。此外,还为陕西中职和高职院校培训师资 511 人,发挥了示范建设的引领作用。职教集团在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

7、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赢得了省教育厅、机械行业协会领导的充分肯定。2.依托依托“校中厂校中厂” ,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新模式,探索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新模式依托国内同类院校中规模最大、工种最全、有各种生产设备 460 台的校办工厂-咸阳机床厂,拥有与学院专业结构、人才培养规格相匹配的产品系列和实训岗位群,可一次提供 25 个工种、300 个实训岗位,学生顶岗实习接纳能力为 600 人/天,构建“校厂一体”的能力培养平台,营造“产教并举”的能力培养环境,实行“双向互动”的管理方式,进一步优化“校厂一体、产教并举”的办学模式,将与学院有一定关联度的中

8、职纳入职教集团,实现中、高职的纵向衔接,并将咨询服务机构引入,形成学院“前校后厂、校企一体,贴近区域、多元发展”的办学格局。通过校企共建、中职高职衔接、省内区域联动、城乡结合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企业与企业、学校与地方政府的联系,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的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形成具有特色的发展新模式“陕工职院模式”,即:“校厂一体、产教并举、中高衔接、区域联动”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利用校办工厂的优势,学院搭建了企业文化融入学院的平台,使学生在校园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学院在校内设立“企业文化长廊”和“优秀校友风采展” ,展出 55

9、家企业单位和省内外骨干企业的经营生产理念、产品介绍和35 名优秀校友的业绩。同时我们还一方面着力推进“企业专家进校园”活动,先后邀请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龙兴元董事长、陕西机械研究院杜芳平院长、中船重工第十二研究所赵峰彦书记等企业专家、领导来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增强职业意识。另外,经常性地举办“校友大讲堂” ,主动联系杰出校友回访母校,以鲜活生动的事例为在校学生现身说教,为其今后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走向成功提出有益建议。3.成立常设机构,领导校企合作有序进行成立常设机构,领导校企合作有序进行4成立校企合作工作领导小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担任组长,分管教学和就业工作的院

10、领导任副组长,校企合作处、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继续教育中心、科研处、示建办等部门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院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校企合作处。校企合作处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职能部门,教务处、科研处、继续教育中心是校企合作的配合与协调部门,各二级学院是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部门。校企合作处负责对职教集团之外的业务企业、辐射单位,采用松散性原则,吸引行业、企业、咨询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辅助集团教育、生产等工作,使学院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西北区域经济需求直接对接,形成集团化办学综合实力。学院长期与西安钟表研究所合作,联合培养精密计时仪器方向的学生近 500 名,初步形成“人才共育

11、、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4.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 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精神,积极探索学院与企业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提高对全国和陕西现代装备制造行业的服务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大力培养现代装备制造行业需要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学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校企合作工作的若干意见” 、 “校企合作管理办法” 、“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各有关

12、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并逐步建立与之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激励政策,同时建立和完善行业企业主动参与我院人才培养过程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我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设置、课程改革、实训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院级领导、相关处级领导,每年都要积极创造条件下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用人标准和技术需求;专业教师要定期或不定期下企业实践,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新进青年教师要在第一年下校办工厂锻炼,实践经验不足的年轻教师要下企业锻炼,提升工程实践能力。截至目前,共有 30 名新进青年教师在校办工5厂参加实践锻炼一年,

13、学院先后有 40 位教师到职教集团成员单位 12 家企业见习锻炼。5.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组建校企共同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指导专业建设,指导专业建设各二级学院牵头,企业参与组建各专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校企双方 810 人共同组成,其中企业专家不少于三分之一。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学年召开 23 次会议,交流人才培养和需求信息,审定和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主要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研究和指导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企业人员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事宜,研究落实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实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事宜,研究和指导专业特色教材开发事宜,咨询和指导专业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

14、事宜等。学院与陕西省机械研究院合作,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粉末冶金分会的协助下,联合开办全国首家高职高专目录外专业“粉末冶金技术专业” ,共同进行市场调研、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起了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形成完善的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该专业已经开始招收 90 名学生。此外,学院还加强校际合作,与中铁公司咸阳干部管理学院联合开办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等 3 个专业,累计培养学生近千名。全院已经和职教集团成员单位合作,共同开发了 10 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 5 个专业的岗位职业标准和核心课程标准,对专业建设起到

15、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成立成立“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组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组” ,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共同进行课程开发由校企双方教师和技术人员参与,组成课程开发组,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共同研究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共同开发和建设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共同拟定教学方案,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共同拟定考核规范和建立试题库(试卷库) 。课程内容要及时反映生产技术发展状况和生产技术规范的要求,实现教学内容和生产实际的统一,并兼顾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考核的要求。学院积极邀请姜大源、石伟平、马树超、陈东等知名专家来我院进行课程开发系列讲座,并

16、对辐射的 13 所兄弟院校全程免费开放。此外,和职业教育集6团成员单位共同开发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精品课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7.设立质量评价办公室,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设立质量评价办公室,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院专设“质量管理办公室” ,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企业一起采用走访调研、现场考察、师生座谈、问卷调查、社会反响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将学生就业水平、企业满意度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此外,还参与对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教学文件、教学实施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统计与分析,查找问题根源,寻求解决办法,以作出相应的判断,进行适时调控,形成闭环系统,使教学运行处于最优化状态。各二级学院在生产实习实训期间实行“双导师”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与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共同实施实践教学管理。校企双方的“导师”对每一位学生每天(或工作时间单元)的学习、操行等情况进行记录,检查认定学生实践记录,指导顶岗实习期间的技能操作,并按照相关要求做出评价。实习结束时,由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