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市级示范高中智学联盟2024年秋季高二年级12月联考语文试题命题学校:蕲春实验高中 命题人:江艳芳 审题人:熊金枝 二审:鄂州二中 胡吉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这里有两个要点必须着重指明。第一个,在前面已经说过的,这里再重复说一说,就是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的问题。如果以为理
2、性认识可以不从感性认识得来,他就是一个唯心论者。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从认识过程的秩序说来,感觉经验是第一的东西,我们强调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在于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开始从客观外界得到感觉经验。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第二是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
3、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这种理论的错误,在于不知道感觉材料固然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我这里不来说经验只是所谓内省体验的那种唯心的经验论),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这种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这种改造过的认识,不是更空虚了更不可靠了的认识,相
4、反,只要是在认识过程中根据于实践基础而科学地改造过的东西,正如列宁所说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东西。庸俗的事务主义家不是这样,他们尊重经验而看轻理论,因而不能通观客观过程的全体,缺乏明确的方针,没有远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见。这种人如果指导革命,就会引导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对于唯物的唯理论和经验论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但在认识论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对于一个
5、小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认识)是如此,对于一个大的认识过程(例如对于一个社会或一个革命的认识)也是如此。(摘编自毛泽东实践论)材料二: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
6、基本原理。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
7、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门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
8、,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摘编自光明日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只有在实践中感知的材料十分丰富并合于实际,才有可能据此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B. 材料一“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运用比喻手法揭示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强调理性认识不从感性认识中来就无法立足。C. 材料一中“闭目塞听”“根本绝缘”等词语,凸显这类人是不会形成理性认识的,突出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D. 材料二认为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2. 根
9、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历许多事情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一步,对这些经历的材料进行整理和改造属于认识过程的第二步。B. 实践论既有针砭的力度,又有理论的高度,使得文章既有鲜明的现实批判性,又有重要的思想指导性。C. “纸上谈兵”“刻舟求剑”“盲人摸象”都体现了脱离实践造成的认识偏差。D. 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被证实是真理的过程,充分地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 下列选项最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一项是( )A.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B.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C.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D. 纸上得来终
10、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 材料一批驳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它们的表现形式分别是什么?作者反驳这两种错误形式后提出了什么观点?5. 今年6月13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名单公布,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17岁中专生姜萍,在预赛中取得93分好成绩,全球排名第12,成为该赛事首位打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入围决赛的多是知名高校学子,姜萍的成绩引发全网关注,众多网友纷纷质疑姜萍。那么,可以质疑姜萍的实力吗?请根据材料内容给出理由。【答案】1. C 2. C 3. B 4. (1)唯理论的表现形式: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经验论的表现形
11、式: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2)反驳后提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即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5. 示例一:不可质疑姜萍实力。从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看,认识应从感性到理性,不能仅凭其中专生身份就质疑,要全面深入了解后理性判断。从真理检验标准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她预赛的好成绩就是能力的实践体现,应以实践结果客观看待此事。示例二:可以质疑姜萍实力。 感觉材料是客观外界某些真实性的反映,但它们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东西,所以从感性认识局限看,因姜萍中专生身份,其教育资源差,预赛成绩可能是偶然,未必有真扎实功底。 人应该
12、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预赛只是部分检验,仅凭预赛成绩能否证明其具备稳定实力,还需更多实践场景验证。【解析】【导语】材料一着重分析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强调感性是理性的基础,理性又是感性的升华,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材料二则探讨真理如何被检验,强调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举例说明科学史中的验证过程。两则材料均体现了实践在认识与验证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凸显这类人是不会形成理性认识的,突出了理性认识的重要性”错误。根据材料一“一个闭目塞听、同客观外界根本绝缘的人,是无所谓认识的。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
13、唯物论”可知,此处突出的是社会实践在认识过程中让人获得感觉经验的重要性,也就是感性认识产生的基础作用,而非突出理性认识的重要性。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C.“都体现了脱离实践造成的认识偏差”错误。“盲人摸象”侧重以局部认识去推断整体,是片面的认识,并非主要体现脱离实践造成的认识偏差。 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A.强调实践对知识掌握的重要性,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B.忽视实践对认识的基础性作用,不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C.体现认识与实
14、践相互促进,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D.突出实践深化认识的作用,符合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1)根据材料一“哲学史上有所谓唯理论一派,就是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这一派的错误在于颠倒了事实”可概括出,只承认理性的实在性,不承认经验的实在性,以为只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觉的经验是靠不住的。根据材料一“如果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这便是重复了历史上的经验论的错误”可概括出,以为认识可以停顿在低级的感性阶段,以为只有感性认识可靠,而
15、理性认识是靠不住的。(2)根据材料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可概括出,反驳后提出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即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问题,提出见解的能力。示例一:首先表明观点“不可质疑姜萍实力”。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强调“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对于姜萍取得预赛全球排名第12并入围决赛这一事件,不能仅仅停留在最初感性的、表面的认识阶段,即不能仅凭其是中专在读生这一外在身份(片面的感觉材料)就去质疑她的实力。而应该经过深入思考,去全面、深刻地认识这一情况,“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进而理性地判断她的真实实力,而不是贸然质疑。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姜萍是否具备相应的数学实力这一问题,“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标准”,而应该看她过往在数学学习以及这次竞赛预赛中的实践表现。她在预赛中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这一实践成果是实实在在反映其具备较强数学能力的有力证据,所以不能无端质疑她的实力,而是要以实践结果为依据来客观认识她的能力情况。示例二:首先表明观点“可以质疑姜萍实力”。 在人们对姜萍实力的认识上,最初大家所了解到的只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