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古诗文阅读】考点27主观简答(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通关【古诗文阅读】考点27主观简答(含答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27 主观简答1. 考点分布年份卷别选材聚焦2024新课标I14王夫之强调李陵“大节丧,则余无可浣也”,材料一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持王夫之的观点?请简要概括。新课标II14王充认为,“太子敬厚四皓,以消高帝之议”犹如“魏文式段干木之闾,却强秦之兵”,请根据材料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2023新课标I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新课标II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2022新高考I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新高考II14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2021新高考I
2、14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新高考II14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2020新高考I14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新高考II14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2.命题规律及备考策略【命题规律】题型上,主观题。与断句、文意理解、翻译等题目在“是什么”层面的考查相比,文言文文本探究简答题侧重从“为什么”等角度进行考查,指向对文本深层次、多角度的理解、探究能力。这类考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概括以及合理的推
3、断,从而把握人或事物的本质。【备考策略】1. 归纳整理:整理归纳课内外文言文的重点句子和词汇,掌握其含义和用法。2. 专题研究: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尝试进行专题研究,发现其中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3. 仿真练习:通过做历年高考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考点精讲01 概括归纳方法指导筛选整合信息时,有时需要从某段、某几段乃至全文中筛选相关的信息,进行归纳重组,这时就需要掌握归纳分析的方法。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方式:同质相合。所谓同质,是指本质相同,类别一致。在筛选文中信息时,有时有用的信息分散在文本各处,就要把符合标准的信息挑选出来,再按照不同的方面、轻重、缓急、主次等重新分类,整
4、合起来。异质相析。所谓异质,是指本质不同,类别不一。在筛选文中信息时,有时有关的与无关的信息混杂在一段甚至一句中,就要把无关的信息剥离出来,摘取有关的信息,再与其他相关信息整合。具体方法:摘录法:选摘原文词句来作答。提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在文章或文段中并无明显的关键句,考生要通过阅读文章,把握和提炼大意,且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答题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理解文句含意,筛选关键信息。第三步,规范作答分点整合概括,表达简洁准确。(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
5、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
6、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
7、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子鲋:即孔鲋,孔子八世孙。(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14)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2024湖北襄阳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是曰】管子曰:“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古语曰:“与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与亡国同行者,不可存也。”【非曰】吕氏春秋曰:“夫人以食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矣;有以乘舟死者,欲禁天下之船,悖矣;有以用兵丧
8、其国者,欲偃天下之兵,悖矣。”材料二:【是曰】韩宣王谓摎留曰:“吾欲两用公仲、公叔,其可乎?”对曰:“不可。简公两用田成、阚止而简公弑,魏两用犀首、张仪而西河之外亡。今王两用之,其多力者,内树其党;其力寡者,又藉于外权。群臣或内树其党,以擅主命;或外为势交,以裂其地,则王之国危矣。”又曰:“公孙衍为魏将,与魏相田繻不善。季文子为衍说魏王曰:独不见夫服牛骖骥乎?不可百步。今王以衍为可使将故用之也而听相之计是服牛骖骥之道。牛马俱死而不成其功,则王之国伤矣。愿王察之。”【非曰】傅子曰:“天地至神,不能同道而生万物;圣人至明,不能一检而治百姓。故以异致同者,天地之道也;因物制宜者,圣人之治也。既得其道
9、,虽有相害之物,不伤乎治体矣。水火之性,相灭也,善用之者,陈鼎釜乎其间,爨之煮之,而能两尽其用,不相害也。天下之物,为水火者多矣。何忧乎相害?何患乎不尽其用也?”材料三:班固云:“昔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诸家之术,蜂起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能相生也。”易曰:“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此之谓也。(以上材料均节选自正反经是非)【注】服牛骖骥:指牛和马共同拉一辆车,其中牛居中驾辕,马在车辕两旁拉车。摎留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请简要概括。 考点精讲02 探寻原因分析原因“三注意”(1)分清因果,理顺逻辑关系。针对此类考题,
10、我们可以先从题干中找出“果”,由果溯因,找出文中与“果”相关的内容,然后进行分析。形成答案后,可以用因果法检查原因和结果是否合乎逻辑。(2)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原因。原因可以分为主观、客观原因,主要、次要原因,外因、内因。外因如国家局势、地方势力、当地风俗、地理位置、气候环境等;内因如人物的天赋特点、性格特征、能力修养、努力程度等。一定要多维度思考,尽可能找全原因。(3)组织答案时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转述。答题时不能只是翻译或复述原文语句,必须根据找到的原文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转述。解题思路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答题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理解文句含意,筛选关键信息。第三步,规
11、范作答,多角度思考,分点整合概括。(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二: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
12、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2023年新课标全国卷14)材料二中,李靖认为淝水之战苻坚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2024湖南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
13、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归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