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伪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证伪主义(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批判理性主义(证伪主义)波普(尔) 批判理性主义是20世纪科学哲学发展的第二种形态。与逻辑实证主义有着许多共同特征:都属于科学哲学中的逻辑主义;都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奥地利;来意产生的自然科学背景大体相同。 当时,作为现代自然科学前沿科学的现代物理学有了迅猛的发展,相对论、量子力学等的建立,彻底否定了原子不可再分的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观点,给人们的思想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它向人们展示科学真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通过发现新理论、否定旧理论,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辨证过程,从而粉粹了长期通知科学家头脑的那种把科学真理奉为绝对真理的绝对主义观点。总之,现代物理学的突破性进展,以及现代自然科学、其它科学
2、的发展,不仅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复杂辨证的图景,而且还解释了科学前进运动中的否定性的辨证性质。 两流派的许多基本观点很相似,但有些观点则针锋相对。20世纪50年代前,批判理性主义的影响不如逻辑实证主义,但自5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开始衰落后,由于其一些观点,如强调证伪或否定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强调科学哲学应探讨科学发展的模式等颇能适合当时自然科学发展的情势,于是取代逻辑实证主义流行一时。不过,因为它本质上是逻辑主义和分析主义的,多数观点与逻辑实证主义一致,有悖于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以流行不久就栓落下去,并未一种行的科学哲学思想历史主义所代替。卡尔卡尔波普尔波普尔(1902-1
3、994),于1902年7月28日生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裔中产阶级家庭,毕业于维也纳大学。早年对弗洛伊德心理学、爱因斯坦相对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都很感兴趣。1928年,他获授哲学博士学位,1930年至1936年间在中学任教。1937年,纳粹主义势力抬头,波普尔移民至新西兰。他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即基督堂市)的坎特伯雷大学任哲学讲师。1946年迁居英国,在伦敦经济学院讲解逻辑和科学方法论,1949年获得教授职衔。1965年,他经女皇伊丽莎白二世获封爵位,1976年当选皇家科学院院士。1969年从教坛退休后,他仍活跃于知识界。1982年,波普尔获颁荣誉侍从勋章。1994年9月17日逝于英国伦敦
4、。著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客观知识等。 波普的哲学体系,大致分为科学哲学、本体论、社会史哲学三部分。反归纳法(的经验证伪原则)反归纳法(的经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科学的认识论与科学的方法论是同一的,而其科波普尔认为科学的认识论与科学的方法论是同一的,而其科学方法论的核心就是反归纳法,以及建立在反归纳法基础上的学方法论的核心就是反归纳法,以及建立在反归纳法基础上的经验证伪主义。经验证伪主义。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波普尔是一个激烈的反归纳主义者,他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他的经验证伪原则就建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立在对归纳主义批判的基础上。波普尔把科学哲学叫做“
5、科学科学发现的逻辑发现的逻辑”,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即分析经验科学的方法。他指出经验科学的特征在于它的方法在于它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波但这种方法并不是经验主义所主张的归纳法。波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普尔认为归纳法是根本不存在的,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从单称陈述中归纳出普遍陈述,这是不可能的。他举了三个例子这是不可能的。他举了三个例子:(1)过去太阳每过去太阳每24小时内升落小时内升落一次一次,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戴河发现现在已被马赛人在比戴河发现“半夜的太阳半夜的太阳”而推翻了。而推翻了。(2)“几人必死几人必死”或或“每一代生物要死每
6、一代生物要死”,已被细菌已被细菌(癌细胞癌细胞)自自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身分裂繁殖而不死所否定了。(3)“面包给人以营养面包给人以营养”,但由于但由于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被反驳了。上述三例说明归纳只法国农村发生麦角中毒事件而被反驳了。上述三例说明归纳只能告诉人们过去能告诉人们过去,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不能告诉人们未来。他认为归纳原理是没有根据的据的,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归纳主义用归纳法它本身就是用过去推导出未来的原理。归纳主义用归纳法来证明这个原理来证明这个原理,实际实际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即用上就是用自身尚待证明的论据论证其自身
7、,即用“过去能推论过去能推论出未来出未来”来证明来证明“过去能推出未来过去能推出未来”,这是一种循环论证,在,这是一种循环论证,在逻辑上是错误的。波普尔不仅反对归纳法能保证我们获得必然逻辑上是错误的。波普尔不仅反对归纳法能保证我们获得必然性知识的传统归纳主义观点性知识的传统归纳主义观点,而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而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归纳法具有或然性的见解。其理由是纳法具有或然性的见解。其理由是:(1)过去重复过去重复,不能保证今不能保证今后或然重复后或然重复,也许今后不再重复了。地球因其自转每天日出东也许今后不再重复了。地球因其自转每天日出东方方,将来某一天将来某一天,地球毁灭了地球毁
8、灭了,也就不再重复了。也就不再重复了。(2)从数学观点从数学观点看看,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无论过去重复多少次,它只是一个有限数它只是一个有限数,而未来是无限的而未来是无限的,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一个有限数与无限数之比其所得概率只能是零,有限不能代表有限不能代表无限。无限。根据上述理由根据上述理由,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波普尔认为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既不能既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给人们以未来的必然性知识,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也不能给人们以未来的或然性知识识,人们应把它拒斥于科学研究领域之外。应该看到人们应把它拒斥于科学研究领域之外。应该看到,波普尔对波普
9、尔对归纳主义的批判基本上是正确的归纳主义的批判基本上是正确的,因为离开演绎因为离开演绎,纯粹的归纳的纯粹的归纳的确无法提供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确无法提供给人们以必然性的知识,但以此来否定归纳法的作但以此来否定归纳法的作用用,这就割裂了辩证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内在联系这就割裂了辩证思维中的归纳与演绎的内在联系,从一个极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v波普尔的反归纳法主张如用于批判归纳主义是正确的,也击中了归纳主义的要害,即归纳主义不能保证逻辑的必然性,离开了演绎法,单纯的归纳法确实不能给人以普遍性知识,但他用以否定归纳法则是错误的,因为归纳法是认识真理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不能
10、因为归纳法本身的局限性而彻底否认归纳发法,正确的途径应是考虑如何弥补归纳法的局限性。经验证伪原则经验证伪原则 既然归纳法不是科学的方法,那么经验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波普尔认为是假说、演绎法。科学的任务在于建构假说或理论系统,然后用观察与事实来检验它们。这种检验不是为了证实理论以提高假说的概率,而是提高假说的可检验性,增加经验内容。波普尔正是在反归纳法的基础上,针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提出了著名的“经验证伪原则”。波普尔认为,科学的理论或命题不可能被经验证实,只能被经验证伪。这是因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普遍有效性,因而任何科学命题的陈述都必然是普遍命题或全称命题。如“任何两物摩擦都会生
11、热”等等。但是从经验中所观察到的事实都是个别的陈述或单称的命题,由于个别是不能通过归纳法上升为一般的,因而经验不能通过证实个别而证实一般。就像人们能通过观察而证实“这只天鹅是白的”,但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一样。所以“理论要得到经验的证实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波普尔否定了归纳法也就否定了经验对科学理论在经验上的可证实性。波普尔继续指出:经验虽不能通过个别命题而证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但可以通过证伪个别命题而证伪科学的普遍性理论。因为任何个别只要与一般概括不相符,就可以推翻全称命题。例如,经验虽不能证实“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这个全称的普遍性命题,但却能通过证伪“这只天鹅是白的”或“那只天鹅是白
12、的”,而证伪“所有天鹅都是白的”。证实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归纳法不能保证前提的真性定会传递到结论上去;证伪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是一种演绎推理,是一种否定后件的推理,结论的假必定会传递到前提上去。 它所采用的是演绎法,用符号来表示就是:如果t,那么p;由于非p,所以非t。波普尔反对逻辑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强调普遍性命题的经验证实和经验证伪之间的不对称性,这是有道理的。但在证实与证伪问题上,他夸大了证实的相对性,证伪的绝对性。事实上,同一理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被实践证伪,而在另一条件下,又可能被证实。理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地被证伪和证实才能从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 科学与非科学
13、划界标准科学与非科学划界标准 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波普尔从其经验证伪原则出发,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提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不同的划界标准(判据判据)。他所说的划界。他所说的划界,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与形而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划界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上学的划界标准就是经验证实原则:即任何命题即任何命题,凡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的凡能被经验证实或否证的,就是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否则否则,就是属于就是属于“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波普尔则与之相反。波普尔则与之相反,认为科学命题根本不认为科学命题根本不能证实能证实,只能被证伪。所
14、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经验证实原则只能被证伪。所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不是经验证实原则,而是经验而是经验证伪原则。他说证伪原则。他说:“一个命题是科学的一个命题是科学的,是因为它是可检验的是因为它是可检验的,或可被经验证伪的或可被经验证伪的,反之反之,就属于形而上学一方。波普尔在这里所说的可证伪指逻辑上的可证伪就属于形而上学一方。波普尔在这里所说的可证伪指逻辑上的可证伪,即凡即凡是逻辑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或理论是逻辑上可以被经验证伪的命题或理论,都是科学的理论。这其中既包括历史上都是科学的理论。这其中既包括历史上已被经验证伪的理论或命题已被经验证伪的理论或命题,如地心说、燃素说等等如
15、地心说、燃素说等等,也包括迄今未被证伪的也包括迄今未被证伪的,但但在逻辑上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在逻辑上将来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绝对正确的理论或命题绝对正确的理论或命题,他认为都是非科学的他认为都是非科学的命题或理论。命题或理论。据此划界标准据此划界标准,波普认为下列几类命题都是非科学的。波普认为下列几类命题都是非科学的。1.重言式命题和数字命题如重言式命题和数字命题如“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人单身汉是没有结婚的男人”,这只是同义词的更这只是同义词的更换换;而而“2+2=4”,这属于同义反复,这属于同义反复,它们都不表述任何经验内容它们都不表述任何经验内容,是不能被证伪的是不能被证伪的,在逻辑上
16、是永真的在逻辑上是永真的,因而都是非科学的。因而都是非科学的。2.在逻辑上列尽了各种可能的命题如在逻辑上列尽了各种可能的命题如“明天这里将下雨或不下雨明天这里将下雨或不下雨”,这种命题这种命题穷尽了事物的情况穷尽了事物的情况,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命题。是不可能被证伪的命题。 3.形而上学命题和宗教神话如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形而上学命题和宗教神话如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它们讨论的是经它们讨论的是经验之外的问题验之外的问题,无法用经验证实或证伪无法用经验证实或证伪,因而也是非科学的命题。宗教神因而也是非科学的命题。宗教神话也与形而上学命题一样话也与形而上学命题一样,属于经验之外的非科学命题。属于经验之外的
17、非科学命题。4.伪科学它们虽讨论经验问题伪科学它们虽讨论经验问题,但用词含义不清但用词含义不清,论断模棱两可论断模棱两可,无法无法用经验证伪用经验证伪,因而是非科学的因而是非科学的,如占星术、相面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如占星术、相面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等等。等等。5.“证伪原则证伪原则”划界标准本身是经验无法证伪的划界标准本身是经验无法证伪的,因而也属形而上学因而也属形而上学波普尔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不是绝对的波普尔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是相对的,它们可以相互转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化。化。化。有些形而上学理论有些形而上学理论,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变化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变化,
18、可以转变成科学的理论可以转变成科学的理论,如如古代的原子说和进化论等。波普尔在持经验证伪这个划界标准的同时古代的原子说和进化论等。波普尔在持经验证伪这个划界标准的同时,看看到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界限是可以变动的到了科学与非科学之间界限是可以变动的,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他又把正这有合理之处。但是他又把正确的科学理论确的科学理论(如日心说如日心说)与虚假的理论与虚假的理论(如地心说如地心说)混为一谈混为一谈;把本来属于把本来属于科学的理论如数学科学的理论如数学,却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却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这说明他的划界标准是不科这说明他的划界标准是不科学的。波普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形而上学命题没有意
19、义应予排斥学的。波普尔也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关于形而上学命题没有意义应予排斥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把划界问题与意义问题等同起来的观点。逻辑实证主义把划界问题与意义问题等同起来,把证实原则既作把证实原则既作做划界标准做划界标准,又作做意义标准又作做意义标准,认为只有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科学命题才认为只有被经验证实或证伪的科学命题才有意义。有意义。 波普尔认为划界问题与意义问题是两个不尽相同的问题波普尔认为划界问题与意义问题是两个不尽相同的问题,不能混淆。不能混淆。科学命题固然有意义科学命题固然有意义,然而形而上学命题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任何科学然而形而上学命题也并非没有意义。因为任何科学家都必须有一定的
20、本体论观点即形而上学观点来作为方法论的指导。他家都必须有一定的本体论观点即形而上学观点来作为方法论的指导。他认为认为,“把形而上学简单的说成是没有无意义的废话是浅薄的把形而上学简单的说成是没有无意义的废话是浅薄的”。如果没。如果没有任何纯思辨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朦胧的形而上学的信仰有任何纯思辨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朦胧的形而上学的信仰,科学发现是不科学发现是不可能的。在对待可能的。在对待“形而上学形而上学”问题上问题上,波普尔自称是一个实在论者。他坚波普尔自称是一个实在论者。他坚持实在论的观点持实在论的观点,即承认肯定经验之外物质世界存在的观点是有积极意义即承认肯定经验之外物质世界存在的观点是有积极
21、意义的。这是因为的。这是因为,他认为他认为,实在论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实在论观点具有积极意义。首先首先,实在论对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科学的任务在于寻求客观真理实在论对科学研究有指导意义。科学的任务在于寻求客观真理,如如果否定客观世界存在果否定客观世界存在,科学研究就变成主观游戏科学研究就变成主观游戏,科学家就不会有积极、科学家就不会有积极、严肃和认真的科学态度了。严肃和认真的科学态度了。其次其次,实在论对于人生态度有积极意义。如果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实在论对于人生态度有积极意义。如果否定客观世界的存在,人生人生在世在世,就成一场空梦就成一场空梦,那还有什么人会抱积极的态度呢那还有什么人会抱积极的态
22、度呢?最后最后,实在论对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有积极意义。他认为实在论对社会关系和伦理关系有积极意义。他认为,如果否认我之如果否认我之外还有他人存在外还有他人存在,就不会有人去关怀他人的苦乐就不会有人去关怀他人的苦乐,也就没有什么伦理道德也就没有什么伦理道德可言了。可言了。波普尔虽然拥护实在论波普尔虽然拥护实在论,但他反复声明但他反复声明,他所拥护的是他所拥护的是“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的实在论实在论”,即认为这种实在论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或认识论根据的即认为这种实在论是没有任何科学根据或认识论根据的,它仅它仅有一种必需的假设有一种必需的假设,因此没有认真讨论它的必要。因此没有认真讨论它的必要。事实上,
23、波普的事实上,波普的“形而上学实在论形而上学实在论”是一种是一种“羞答答的唯物主义羞答答的唯物主义”。v波普说:“我始终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者。”它要求人们不要“过分认真”的去讨论这类问题。他说:“我在一生中只相信哲学家所称的外部世界的存在。但是我也尊重相反意见,认为没有价值去认真的对待它。”“我从来不认为我应该去讨论物质。”v“当我们周围正在遭到毁灭性灾难的时候,哲学家喋喋不休的争论世界是否存在的问题,这是最大的哲学丑闻。”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是大胆的猜测 (一一)理论先于观察理论先于观察 波普尔否认理论来源于经验的观察波普尔否认理论来源于经验的观察,坚持坚持“理论先于观察理论先于观察”。
24、其根据在于。其根据在于:首首先先,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理论观点、这种目的性和选择性是由科学家理论观点、兴趣和期望等决定的。他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经验事实是无限复杂多样的兴趣和期望等决定的。他认为我们所面对的经验事实是无限复杂多样的,观察只观察只能在其中选择十分有限的部分。如果你什么都想观察能在其中选择十分有限的部分。如果你什么都想观察,其结果是什么都没有观察其结果是什么都没有观察到。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为指导。他以自己为例说到。因此必须依据一定的理论、观点为指导。他以自己为例说:我坐在书房里我坐在书房里,看看到书桌上的笔墨和
25、纸张到书桌上的笔墨和纸张,斜射进书房的阳光斜射进书房的阳光,窗外大街上络绎不绝的汽车窗外大街上络绎不绝的汽车,报童的报童的吆喝声由远而近吆喝声由远而近我内心思绪万千我内心思绪万千,我该记录什么才好呢我该记录什么才好呢?观察需要选择。他认观察需要选择。他认为为“我们的观察不是随机摄影我们的观察不是随机摄影,更像是一个有选择的作画过程更像是一个有选择的作画过程”。其次。其次,在观察中在观察中必须有所理解必须有所理解,无理解的观察只是熟视无睹无理解的观察只是熟视无睹,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理论观点指导下而理解必须在一定的理论观点指导下进行进行,这就会影响观察的结果。他用格式塔心理学的鸭兔图实验为例证明这
26、就会影响观察的结果。他用格式塔心理学的鸭兔图实验为例证明,对同一对同一张鸭兔图张鸭兔图,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预想去观察一切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所以人们总是按照一定的预想去观察一切事物的。物的。总之总之,波普尔追随康德关于波普尔追随康德关于“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理性给自然界立法”的先验论观点的先验论观点,认为普遍性认为普遍性和规律性不是来自自然界和规律性不是来自自然界,恰恰相反恰恰相反,它是人给予自然界的。但不同的是它是人给予自然界的。但不同的是,他认为他认为对理性应持批判态度对理性应持批判态度,并自称是并自称是“批判的理性主义者批判的理性主义者”。(二二)科学始于问题科
27、学始于问题波普尔认为波普尔认为,从知识的来源上说从知识的来源上说,理论先于观察理论先于观察,但从科学的发展来说但从科学的发展来说则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则科学始于问题。这是因为理论是一种对自然界的普遍性的猜测,而猜测而猜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又是什么呢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又是什么呢?问题就是理论与观察事实不一致。问题就是理论与观察事实不一致。首先是新的观察与旧的理论不一致首先是新的观察与旧的理论不一致;其次其次,是理论与理论的不一致是理论与理论的不一致;再次再次,是同一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正是这些问题或不一致是同一理论内部的不一致。正是这些问题或不一致,引导人
28、们去进行科学引导人们去进行科学探索探索,对它们作出猜测对它们作出猜测,于是就有了理论。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于是就有了理论。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由此他否定了科学始于观察的传统观念由此他否定了科学始于观察的传统观念,断言断言“理论开始于问题理论开始于问题”。 (三三)理论出自灵感理论出自灵感 理论始于问题理论始于问题,而理论又是如何提出来的呢而理论又是如何提出来的呢?波普尔认为它来自于科波普尔认为它来自于科学家的灵感学家的灵感,即灵感对问题所作出的普遍性的猜测。科学家在创立理论时即灵感对问题所作出的普遍性的猜测。科学家在创立理论时的依据是多方面的的依据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前人的知识无论是
29、前人的知识,还是当下的经验还是当下的经验,都是参考性的都是参考性的,理论的真正提出必须依赖科学家的一种莫名其妙的灵感。他说许多伟大理论的真正提出必须依赖科学家的一种莫名其妙的灵感。他说许多伟大的科学家的科学家,如爱因斯坦都承认这种灵感。如爱因斯坦都承认这种灵感。波普尔认为波普尔认为“灵感灵感”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或非逻辑的东西是一种莫名其妙的非理性的或非逻辑的东西,无无法用逻辑来说明法用逻辑来说明,它突如其来它突如其来,神秘莫测。他把灵感与柏格森的神秘莫测。他把灵感与柏格森的“创造性创造性直觉直觉”等同起来等同起来,说这种非理性就是柏格森的说这种非理性就是柏格森的“创造性直觉创造性直觉”。
30、 (四四)理论是大胆的猜测理论是大胆的猜测波普尔认为理论的实质是一种猜测波普尔认为理论的实质是一种猜测,是一种在先天期望是一种在先天期望推动下对自然界作出的普遍性猜测推动下对自然界作出的普遍性猜测;由于它仅是一种大胆的由于它仅是一种大胆的猜测猜测,因而总是不正确的因而总是不正确的,总有一天会被证伪的总有一天会被证伪的,被新的猜测被新的猜测所代替所代替,因此仅是暂时性的假设。像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因此仅是暂时性的假设。像牛顿、爱因斯坦的理论都是如此。波普尔由于不懂得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成分都是如此。波普尔由于不懂得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成分,从而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从而否定了真理的绝对性。科学知识
31、增长的理论科学知识增长的理论 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猜测波普尔认为科学理论的本质在于猜测,而最终无一幸免地要被证伪。人们不禁而最终无一幸免地要被证伪。人们不禁要问要问:如何来说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如何来说明科学理论的真理性?科学还有进步可言吗科学还有进步可言吗?如果有如果有,那么进步的标那么进步的标志是什么志是什么?科学进步和发展的模式又是什么科学进步和发展的模式又是什么?对此波普尔提出了对此波普尔提出了“可证伪度可证伪度”作为作为衡量理论进步的标准。衡量理论进步的标准。(一一)可证伪度可证伪度波普尔认为波普尔认为,任何理论都是可证伪的任何理论都是可证伪的,因而都具有可证伪性。这种因而都具
32、有可证伪性。这种“可证伪性可证伪性”的程度就是可证伪度的程度就是可证伪度,它就是衡量理论进步的理论标准。由于每一个理论的可它就是衡量理论进步的理论标准。由于每一个理论的可证伪程度是不一样的证伪程度是不一样的,有的理论易被证伪有的理论易被证伪,它的可证伪程度就高它的可证伪程度就高;反之反之,则低。那么则低。那么,又如何判别理论的可证伪度呢又如何判别理论的可证伪度呢?可从两方面进行。其一可从两方面进行。其一,从信息内容的普遍性上比从信息内容的普遍性上比较。如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较。如理论表述的内容愈普遍,那么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试比较这样两个陈述那么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试比较这样两个陈述:A.所有
33、天体运行的轨道是环状的所有天体运行的轨道是环状的;B.所有行星的运行轨道是环状的。所有行星的运行轨道是环状的。A命题讲的命题讲的是一切天体是一切天体,B命题陈述的是其中的部分命题陈述的是其中的部分,那么命题那么命题A比命题比命题B易被证伪易被证伪,命题命题A的可的可证伪度就高。又试比较这样两个命题证伪度就高。又试比较这样两个命题:A.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是环状的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是环状的;B.所有天所有天体的运行轨道是椭圆的。由于体的运行轨道是椭圆的。由于“椭圆椭圆”的规定比的规定比“环状环状”的规定要精确的规定要精确,因而因而B的的可证伪度就较高。概言之可证伪度就较高。概言之,一个理论的经验内
34、容愈丰富一个理论的经验内容愈丰富,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可它的可证伪度就愈高。可证伪度与理论所证伪度与理论所表述的经验内容的普遍性和精确性相关。表述的经验内容的普遍性和精确性相关。但可证伪度只是检验理论是但可证伪度只是检验理论是否进步的理论标准否进步的理论标准,理论可证伪度高理论可证伪度高,只表明它的进步性可能高只表明它的进步性可能高,至于是否至于是否真正的进步真正的进步,还要看它是否能经受经验的实际检验。只有经受了经验的检还要看它是否能经受经验的实际检验。只有经受了经验的检验验,得到了经验的验证得到了经验的验证,它才是一个真正进步的理论。经验检验就是事实方它才是一个真正进步的理论。经验检验就是
35、事实方面的标准。波普尔进一步指出面的标准。波普尔进一步指出“验证验证”与与“证实证实”两个特性完全不同的概两个特性完全不同的概念。念。“证实证实”,就是在内容方面证明理论是真理就是在内容方面证明理论是真理,在时间上证明它永远正确在时间上证明它永远正确,不再被证伪了。不再被证伪了。“验证验证”则不同则不同,它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它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也不证明它永远也不证明它永远正确正确,而只是证明它暂时经受了经验的检验。一个理论而只是证明它暂时经受了经验的检验。一个理论,今天被验证了今天被验证了,明明天则可能被证伪天则可能被证伪,而且今后总有一天它要被证伪。因而任何理论都不能被而且今后总有一天它要
36、被证伪。因而任何理论都不能被经验证实经验证实,而只能被经验暂时地而只能被经验暂时地“验证验证”。(二二)逼真性逼真性既然既然“验证验证”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并不证明理论是真理,那么它证明了理论什么呢那么它证明了理论什么呢?对于对于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波普尔观点前后不一致。早期波普尔观点前后不一致。早期,波普尔把理论内容的不断增加看波普尔把理论内容的不断增加看做科学的目的。因为做科学的目的。因为,他认为如果科学家有时得到真理他认为如果科学家有时得到真理,纯属偶然纯属偶然,并且他并且他也不知道也不知道,这理论是真的。经验对理论的验证这理论是真的。经验对理论的验证,只证明了理论的只证明了理论的“确实性确
37、实性”。至于这种至于这种“确实性确实性”与真理是什么关系与真理是什么关系,他却闪烁其词。到了他却闪烁其词。到了20世纪世纪60年年代代,他提出了他提出了“逼真性逼真性”概念概念,明确肯定了明确肯定了“验证验证”证明理论的一种证明理论的一种“真实真实性性”或或“逼真性逼真性”。波普尔是实在论者。波普尔是实在论者,他承认客观真理他承认客观真理,认为科学的任务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寻求真理。但他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在于寻求真理。但他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否认科学能认识真理。因为在否认科学能认识真理。因为在他看来他看来,客观世界存在于人的经验之外客观世界存在于人的经验之外,是不可能被经验到或认识到的。是不可能
38、被经验到或认识到的。波普尔认为尽管科学不能认识真理波普尔认为尽管科学不能认识真理,却能够探索真理。因为却能够探索真理。因为,对于客观世界对于客观世界,人们虽不能反映它却能猜测它人们虽不能反映它却能猜测它,即根据问题对即根据问题对它作出探索性的猜测。既然科学理论只是猜测世界它作出探索性的猜测。既然科学理论只是猜测世界,而不是而不是反映世界反映世界,迟早要被经验证伪迟早要被经验证伪,那么科学与真理是否就绝对无那么科学与真理是否就绝对无关呢关呢?波普尔认为不是波普尔认为不是,因为它能通过不断地猜测而逼近真理。因为它能通过不断地猜测而逼近真理。猜测猜测,证伪证伪;再猜测再猜测,再证伪再证伪这就是科学接
39、近真理的道路。这就是科学接近真理的道路。波普尔把科学理论具有逼近真理的性质称之为波普尔把科学理论具有逼近真理的性质称之为“逼真性逼真性”,而把逼真性的程度称为而把逼真性的程度称为“逼真度逼真度”。他认为不同的理论具有。他认为不同的理论具有不同的逼真度。理论愈是进步不同的逼真度。理论愈是进步,其逼真度愈高。科学发展的其逼真度愈高。科学发展的历程就是理论逼真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历程就是理论逼真度不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没有终点这个过程是没有终点目标的。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最大逼真度目标的。波普尔认为科学的最大逼真度“仅仅是一个遥远而仅仅是一个遥远而不可达的理想不可达的理想”。这是因为理论是猜测自然。这是
40、因为理论是猜测自然,而不是反映自而不是反映自然然,不可能绝对正确不可能绝对正确;世界是无限的世界是无限的,科学的发展是没有终极科学的发展是没有终极的。的。总之总之,在波普尔的真理论中在波普尔的真理论中,既有许多合理之处既有许多合理之处,同时又同时又有许多前后矛盾、思想混乱的地方有许多前后矛盾、思想混乱的地方,其错误根源在于其认识其错误根源在于其认识的主观经验主义。的主观经验主义。 科学的发展的模式科学的发展的模式 波普尔认为波普尔认为,人类知识增长表现为科学的进步人类知识增长表现为科学的进步,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不断替代旧这是一个新的理论不断替代旧理论的过程理论的过程,而不单单表现为知识内容在数量
41、上的累加。他说而不单单表现为知识内容在数量上的累加。他说,通常人们喜欢把人通常人们喜欢把人类知识比做一座宏伟的高楼大厦类知识比做一座宏伟的高楼大厦,知识的增长犹如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进行添砖知识的增长犹如在一个坚实的地基上进行添砖加瓦的累进式建构。但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因为人类知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加瓦的累进式建构。但这是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因为人类知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基础的基础的,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以现存知识为基础的构造知识的增长也不是以现存知识为基础的构造,而是对现存知识的破除而是对现存知识的破除;并并且且,破除旧知识与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为同一过程破除旧知识与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体现为同一过程,这
42、不能用拆旧房盖新房来比这不能用拆旧房盖新房来比喻。正因为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与传统观念不同喻。正因为波普尔关于科学知识增长的模式与传统观念不同,所以他把科学知识所以他把科学知识增长问题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增长问题作为其主要研究对象。在对科学的界限以及性质作了证伪主义说明之后,波普尔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波普尔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的“四段式四段式”模式。模式。(一一)科学发展科学发展“四段式四段式”模式模式波普尔把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波普尔把科学的增长过程概括为:(1)科学始于问题科学始于问题;(2)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家针对问题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
43、各种大胆的猜测,即理论即理论;(3)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各种理论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和批判,并接受观察和并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实验的检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4)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证伪,又出现新问题又出现新问题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以上四个环节、循环往复,无止无境。可用公式表示为无止无境。可用公式表示为:PTTEEP这里这里“P”表示问题表示问题,“TT”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表示各种相互竞争的理论,“EE”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表示通过批判和检验以清除错误,P表示新的问题。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
44、表示新的问题。这就是波普尔著名的科学发展“四段式四段式”动态模式。动态模式。(二二)试错法试错法波普尔指出波普尔指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从上述四段式中可以看出,科学最根本的性质就是猜想科学最根本的性质就是猜想与反驳与反驳,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试错法试错法”,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波普即尝试与清除错误的方法。波普提出认为,科学的试错法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提出认为,科学的试错法要取得成功,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提出各种提出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理论(假设);各样不同类型的理论(假设);(2)各种理论提供足够丰富的猜测内容;各种理论提供足够丰富的猜测内容;(3)经受经验足
45、够严格的检验。有时,他又把这三条简化为两条,即:经受经验足够严格的检验。有时,他又把这三条简化为两条,即:(1)充分大胆的尝试;充分大胆的尝试;(2)尽量严格的检验。因此,他有时又把他的整个尽量严格的检验。因此,他有时又把他的整个科学方法论归纳为一句格言:科学方法论归纳为一句格言:“大胆尝试,严格检验大胆尝试,严格检验”。这句格言是他。这句格言是他的整个科学方法论的简练概括。的整个科学方法论的简练概括。(三三)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学习波普尔从其试错理论出发波普尔从其试错理论出发,认为要在科学中实行认为要在科学中实行“大胆尝试、严格大胆尝试、严格检验检验”,就必须提倡三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包括就
46、必须提倡三种科学精神。这种精神包括:第一第一,敢于犯错误的精敢于犯错误的精神。他认为真理和错误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神。他认为真理和错误不可避免地纠缠在一起,科学只能在不断清除错误科学只能在不断清除错误中前进。为此中前进。为此,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他提出一个著名的口号:“从错误中学习。从错误中学习。”认为致力于认为致力于科学研究事业的人应不怕犯错误。科学是试验性的事业科学研究事业的人应不怕犯错误。科学是试验性的事业,错误是在所难免错误是在所难免的的,要使自己在连续的失败中成为一个特定问题的专家。第二要使自己在连续的失败中成为一个特定问题的专家。第二,批判精神。批判精神。波普尔认为波普尔认为,科学
47、是在竞争中发展的科学是在竞争中发展的,只有批判才能前进。只有批判才能前进。“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是批判的方法”,“批判是任何理智发展的主要动力批判是任何理智发展的主要动力”。他不仅勉励科学。他不仅勉励科学家要敢于批判他人、敢于批判权威家要敢于批判他人、敢于批判权威,而且也要求科学家们敢于进行自我批而且也要求科学家们敢于进行自我批判。第三判。第三,否定精神。只有敢于否定旧理论否定精神。只有敢于否定旧理论,才能创立新理论才能创立新理论,不破旧不能不破旧不能立新。这种否定不仅仅是对准别人立新。这种否定不仅仅是对准别人,更应勇于否定自己。他勉励科学家更应勇于否定自己。他勉励科学家,在建构理
48、论之初在建构理论之初,就应当想方设法去否定它就应当想方设法去否定它,例如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典例如爱因斯坦就是这样的典范。范。 v波普将他的试错法与辩证法作了比较。v他认为他的“四段论”试错法与“三段论”辩证法形式虽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上有重大区别:1.他的四段论只是科学发展模式,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三段论(“三段论”逻辑公式定律是正题反题合题。)则是整个自然发展的模式。后者将思想的模式“强加”于自然界,变成了一种“神话”。2.他的四段式认为,矛盾仅是理论中的不一致,即思想爱你更混乱或逻辑混乱,是阻碍科学发展的东西,只有清除它,科学才能得以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客观存在的,是一切事物
49、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从而把矛盾“神圣化”和“客观化”了。3.他的试错法肯定形式逻辑,否定辩证逻辑,而马克思肯定辩证逻辑,违背形式逻辑。他认为,肯定辩证逻辑就是在科学中容许思想混乱。因而他认为,只有他的试错法才是唯一科学的方法,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则是一种“错误的学说”和“危机的方法”。这说明波普的思想中虽有一定的辩证法因素,但是不自觉的,其基本观点是形而上学的。“三个世界三个世界”的理论的理论 与其科学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是与其科学哲学思想密切相关的是“三个世界三个世界”理论,理论,这一理论建立在他的现实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他认为,这一理论建立在他的现实进化论思想的基础上。他认为,宇宙的发展经历着一
50、个先是进化的过程:最初,在大恒星宇宙的发展经历着一个先是进化的过程:最初,在大恒星中出现重原子核;而后在空间某处突然出现有机分子;再中出现重原子核;而后在空间某处突然出现有机分子;再后突然出现了生命;而后突然产生意识;再后突然产生人后突然出现了生命;而后突然产生意识;再后突然产生人类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理论、技术产品等。类的精神产品,如文学艺术作品和科学理论、技术产品等。他认为:推动宇宙多层次进化的不是宇宙之外的他认为:推动宇宙多层次进化的不是宇宙之外的”造物主造物主“,而是物质的宇宙自身的创造力。他还对精神或意识的,而是物质的宇宙自身的创造力。他还对精神或意识的产生作了猜测性的假
51、设。认为:产生作了猜测性的假设。认为:”生命或生命物质来源于生命或生命物质来源于非生命物质非生命物质“,意识的产生可能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出,意识的产生可能经历了几个阶段:首先出现的是各种警告信号,即感觉;其次出现想象,再后出现现的是各种警告信号,即感觉;其次出现想象,再后出现意识;最后出现了语言以及与它相联系的各种精神产品:意识;最后出现了语言以及与它相联系的各种精神产品: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v波普尔在波普尔在客观知识客观知识中,系统提出中,系统提出“三个世界三个世界”理论理论波普尔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波普尔把世界上所有的现象,根据共存方式划根据共存方式划分为三大类
52、别分为三大类别,即三个世界。即三个世界。“世界世界1”,又称第一世又称第一世界界,是物理世界是物理世界,是由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及其各种是由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及其各种现象构成。如物质和能量现象构成。如物质和能量,从宏观天体到微观基本粒从宏观天体到微观基本粒子子,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的躯体、头脑等。一切生物有机体包括动物和人的躯体、头脑等。“世界世界2”,又称第二世界又称第二世界,是人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是人精神的或心理的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主观经验心理素质、主观经验,即主观世界。即主观世界。除此之外除此之外,波普尔指出波普尔指出,还有第三世界还有第三世界,即思想内容的即
53、思想内容的世界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他称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他称这个世界为为“世界世界3”。包括一切可见诸于客观物质的精神内。包括一切可见诸于客观物质的精神内容容,或体现人的意识的人造产品和文化产品或体现人的意识的人造产品和文化产品,如语言、如语言、文学艺术文学艺术,科研过程中的问题、猜测、反驳、理论、科研过程中的问题、猜测、反驳、理论、证据证据,以及技术装备、图书、房屋等。以及技术装备、图书、房屋等。v v“世界世界3”的特征的特征v在上述三个世界中在上述三个世界中,波普尔特别强调波普尔特别强调“世界世界3”的客观实在性与独立自主的客观实在性与独立自主性。首先性。
54、首先,“世界世界3”不同于不同于“世界世界2”。“世界世界2”指的是心理和思想的状态和指的是心理和思想的状态和过程过程,是主观的是主观的;而而“世界世界3”则是思想内容则是思想内容,它是客观的。虽没有客观的意识、它是客观的。虽没有客观的意识、精神精神,但确有客观的知识但确有客观的知识,因为它的存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例如书因为它的存在不受人的主观意志所支配。例如书,即使没人去读即使没人去读,仍不失为一本书。波普尔认为只有把客观知识的世界和属个仍不失为一本书。波普尔认为只有把客观知识的世界和属个人的主观世界区别出来人的主观世界区别出来,才会有知识自身的积累和发展才会有知识自身的积累和发展,知
55、识才能成为全人类知识才能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仅存在发明家的头脑里。其次而不至于仅存在发明家的头脑里。其次,“世界世界3”也不同于也不同于“世界世界1”。“世界世界3”有物质载体有物质载体,已客观化于已客观化于“世界世界1”中。如语言被物化在声中。如语言被物化在声波和书写符号之中波和书写符号之中;理论和文学被物化在笔墨纸张中理论和文学被物化在笔墨纸张中;艺术品被物化在特定材艺术品被物化在特定材料料(绘画的画布、雕塑的石膏、泥土等绘画的画布、雕塑的石膏、泥土等)之中之中;技术被物化在设备之中。尽管技术被物化在设备之中。尽管没有没有“世界世界1”的材料的材料,人工产品和文化产品就
56、无法制造出来人工产品和文化产品就无法制造出来,但是但是,若没有人若没有人的知识在这些物质材料中充当价值和灵魂的知识在这些物质材料中充当价值和灵魂,这些材料只能是一堆无用的废料这些材料只能是一堆无用的废料,所以所以“世界世界3”是物质材料的思想内容。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思想内是物质材料的思想内容。不管人们是否认识到了这些思想内容容,它们都自主存在着。它们都自主存在着。“世界世界3”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而且具有自己的生而且具有自己的生命命,“而一旦理论存在着而一旦理论存在着,它们就开始有一个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就开始有一个它们自己的生命:它们产生以前它们产生以前不能预见到的推论
57、不能预见到的推论,它们产生新的问题它们产生新的问题”。比如。比如,数字序列是人创造的数字序列是人创造的,但是但是奇数、偶数却不是人创造的奇数、偶数却不是人创造的,它们只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后果它们只是人的创造活动的一个后果,即使人们没即使人们没有意识到它们有意识到它们,它们也自主地存在于数列之中。此外它们也自主地存在于数列之中。此外,“世界世界3”还包括那些还包括那些尚未被具体化的潜在对象尚未被具体化的潜在对象,如不可能有比如不可能有比2大的偶数大的偶数,没有比没有比3、5、7大的三大的三联奇数等。这些问题在人们尚未发现以前就存在着。联奇数等。这些问题在人们尚未发现以前就存在着。v三个世界的联
58、系三个世界的联系v波普尔认为三个世界的自主性波普尔认为三个世界的自主性,并不表明它们之间彼此并不表明它们之间彼此隔绝隔绝,相反相反,它们之间存在联合并相互作用。首先它们之间存在联合并相互作用。首先,从发从发生学的角度看生学的角度看,先有先有“世界世界1”,继而从中产生继而从中产生“世界世界2”;最后最后,再从再从“世界世界2”中产生了中产生了“世界世界3”。其次。其次,三个世三个世界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首先界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首先,“第一世界第一世界”与与“第二世第二世界界”是相互作用的。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精力是相互作用的。如衣食能给人以温饱和充沛精力,这是这是“第一世界第一世界”作用于作
59、用于“第二世界第二世界”。人的坚强意。人的坚强意志能克服各种客观困难志能克服各种客观困难,这是这是“第二世界第二世界”作用于作用于“第第一世界一世界”。其次。其次,“第二世界第二世界”与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也是相也是相互作用的。如音乐家因情感激动而写出优美的乐章互作用的。如音乐家因情感激动而写出优美的乐章,是是“第二世界第二世界”作用于作用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优美的音乐能激发优美的音乐能激发听众的内心感情听众的内心感情,是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作用于作用于“第二世界第二世界”等等。等等。v他认为肯定他认为肯定“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对对“第二世界第二世界”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反馈作用是十分重要
60、的。一般人认为科学家可以根据本人的主观意愿任意创造出的。一般人认为科学家可以根据本人的主观意愿任意创造出“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对象的对象(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因此在研究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论因此在研究科学的认识和方法论时时,总是着重研究科学家的总是着重研究科学家的“第二世界第二世界”,即他们个人的内心心即他们个人的内心心理或认识活动理或认识活动,而忽视对而忽视对“第三世界第三世界”,即科学知识的自身发展即科学知识的自身发展的的“自主性自主性”,也即他所制定的也即他所制定的“PTTTTP”这个科学发展这个科学发展动态模式的研究。再次动态模式的研究。再次,“第一世界第一世界”与与“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也
61、是相互也是相互作用的。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作用的。不过它们不是直接地,而是间接地通过而是间接地通过“第二世界第二世界”的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他认为中介而相互作用的。他认为,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脑这方面最好的例子是脑(第一世界第一世界)与语言与语言(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的相互作用。它们通过“第二世界第二世界”(人的意人的意识识)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的中介而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促使了脑的进化结果不仅促使了脑的进化,而且也促进而且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了语言的发展。他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及科学知识的发展都人及科学知识的发展都是通过是通过“三个世界三个世界”的互相作用而
62、实现的。因此不承认的互相作用而实现的。因此不承认“三个三个世界世界”的的“实在性实在性”及其同等的相互关系及其同等的相互关系,就无法科学地理解和就无法科学地理解和研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研究人及其科学知识的产生与发展。波普关于波普关于 三个世界三个世界 的理论在西方学术的理论在西方学术界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争论。应该指出它在界曾引起广泛而热烈的争论。应该指出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世界是物质的,只有一个理论上是错误的。世界是物质的,只有一个世界:客观物质世界。但不可因此而否认意世界:客观物质世界。但不可因此而否认意识现象,不过它不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独立识现象,不过它不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独立世
63、界。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意识内容的客观世界。波普尔的错误在于把意识内容的客观性夸大为意识本身的客观性。波普尔看到了性夸大为意识本身的客观性。波普尔看到了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意识、科物质与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意识、科学等发展的规律,从而激发人们研究科学技学等发展的规律,从而激发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热情,寻找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术的热情,寻找其内在的发展规律。 由此可见由此可见,波普尔一反传统的科学静态累积的观点波普尔一反传统的科学静态累积的观点,从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强调科学的批判精神一个全新的角度强调科学的批判精神,试图从动态上描述试图从动态上描述科学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的过程,总结科学发现
64、的逻辑总结科学发现的逻辑,揭示科学发展的揭示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内在规律,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科学方法。这样就把逻辑强调从错误中学习的科学方法。这样就把逻辑实证主义开创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实证主义开创的科学方法论研究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丰丰富了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内容。富了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内容。波波普的证伪主义模式,抛弃了把科学发展看成是绝普的证伪主义模式,抛弃了把科学发展看成是绝对无误的证实及渐进式积累的观点,把人们的眼光引到对无误的证实及渐进式积累的观点,把人们的眼光引到对科学知识增长作动态考察的广度上和对这一过程的内对科学知识增长作动态考察的广度上和对这一过程的内在机制作逻辑说明的
65、深度上,同时为科学家们设计了一在机制作逻辑说明的深度上,同时为科学家们设计了一条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条富有批判精神的猜测、反驳、再猜测、再反驳的科学探索的逻辑之路。然而,波普尔的科学进步模式只看到探索的逻辑之路。然而,波普尔的科学进步模式只看到革命、突变、批判的一面,忽视了量变、渐进和继承的革命、突变、批判的一面,忽视了量变、渐进和继承的一面,他否认了科学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科学正常时期一面,他否认了科学理论的相对稳定性和科学正常时期的建设性活动的重要性。的建设性活动的重要性。 但是,波普尔用其证伪主义方法来取代实证主义方法,完全否定了后者的合理性,这是片面的。事实上,证明方法在科学研究上是不可或缺的。波普尔以证伪来否定证实,仍是用一种新的片面性去反对另一种片面性。此外,波普尔的关于科学发展模式理论也有明显的严重的缺陷:首先,是他对“获得知识的动态过程”的分析,局限于“知识增长的动态过程”,囿于主要用“理论”这个逻辑范畴来重建科学发展过程;片面夸大科学发展中淘汰、摒弃旧理论的一面,否定了科学知识发展中不断完善的一面。其次,新理论代替旧理论并不像波普尔所说的那样,是简单地抛弃旧理论,而且还包含着对旧理论的补充、修正和发展。这就忽视了科学发展在正常时期的建设性活动此外新旧理论更替之时,有时还与科学之外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波普尔没有注意到这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