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16大洋洲和南极洲 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2.39MB
约59页
文档ID:590605806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316大洋洲和南极洲 讲与练课件 湘教版_第1页
1/59

•第六讲 大洋洲和南极洲 •要点一  大洋洲    •1.位置和范围•指赤道南北和西南太平洋上的岛屿和大陆,介于亚洲、南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分为四部分:(1)澳大利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2)美拉尼西亚群岛;(3)密克罗尼西亚群岛;(4)波利尼西亚群岛大洋洲在国际交通和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与它们所处的海陆位置和领土组成密切相关 位位置置纬度位置纬度位置赤道穿过三大群岛,大部分位于赤道穿过三大群岛,大部分位于23°26′′N~~40°S之间之间五带位置五带位置跨热带和温带,大部分位于热带跨热带和温带,大部分位于热带半球位置半球位置既兼跨南北半球,又兼跨东西半球既兼跨南北半球,又兼跨东西半球经度位置经度位置160°E和和180°经线穿过三大群岛,兼跨东西两种经度和东西时区,国经线穿过三大群岛,兼跨东西两种经度和东西时区,国际日界线穿过东部海域际日界线穿过东部海域海陆位置海陆位置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与南北美洲隔海介于亚洲和南极洲之间,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与南北美洲隔海相望相望交通战略位交通战略位置置大洋洲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舰船、飞机往来所需淡水,大洋洲已成为亚洲、非洲与南北美洲之间舰船、飞机往来所需淡水,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燃料和食物的供应站,又是海底电缆的交会处范范围围自然区域自然区域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太平洋三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南北二岛、新几内亚岛、太平洋三大群岛等大群岛等1万多个岛屿万多个岛屿政区范围政区范围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15个国家,此外还有美国的海外州夏威夷个国家,此外还有美国的海外州夏威夷州和印度尼西亚位于新几内亚岛上的部分领土州和印度尼西亚位于新几内亚岛上的部分领土 •2.澳大利亚气候、自然带的分布及成因•(1)分布特征•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呈半环状递减,自然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带、荒漠带。

•(2)形成原因地区地区气候类型气候类型自然带自然带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东北沿海东北沿海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多;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增湿北部北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夏季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夏季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影响,为干季影响,为干季内陆和西内陆和西北沿海 北沿海 热带沙热带沙漠气候漠气候热带荒漠带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的东南信风控制,全年少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雨,西北沿海又受西澳大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利亚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影响影响 地区地区气候类型气候类型自然带自然带形成原因形成原因东部沿海东部沿海亚热带湿亚热带湿润气候 润气候 亚热带常绿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阔叶林带 海陆热力性质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东澳大利异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湿作用的影响南部和西南部和西南沿海 南沿海 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硬叶林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和西风带交替控制控制东南沿海和塔东南沿海和塔斯马尼亚岛 斯马尼亚岛 温带海洋温带海洋性气候 性气候 温带落叶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阔叶林带终年受西风影响终年受西风影响 •3.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澳大利亚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经过长期的生产经营,形成了四大农牧业区。

农牧业区农牧业区位置和气候位置和气候生产条件生产条件生产特点生产特点粗放牧羊带粗放牧羊带东部和西部的高原和东部和西部的高原和平原;热带草原平原;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草气候、亚热带草原气候区原气候区地形单一、平缓,气地形单一、平缓,气候温和,草场稀疏,候温和,草场稀疏,地下水丰富地下水丰富粗放经营,大牧场,粗放经营,大牧场,出产羊毛和牛肉出产羊毛和牛肉粗放牧牛带粗放牧牛带热带草原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绵羊与小麦混合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经营带东南部和西南部热带东南部和西南部热带草原和地中海气草原和地中海气候区候区地势较平坦,灌溉条地势较平坦,灌溉条件好,地广人稀,件好,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市机械化水平高,市场固定而广阔,交场固定而广阔,交通发达便利,政府通发达便利,政府扶持、鼓励扶持、鼓励生产规模大,机械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混合化水平高,混合经营,形成良性经营,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对市生态系统,对市场的适应性强,场的适应性强,生产活动相互交生产活动相互交错错羊、牛与经济作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物混合经营带带东南部和西南部亚热东南部和西南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区带和热带气候区 •特别提醒•(1)澳大利亚140°E以西的南北部降水季节差异及成因(重、难点)•北部降水以夏雨为主,夏季主要受来自海洋上西北季风的影响,水汽充足,降水较多。

南部以冬雨为主,冬季西风带北移至此,多锋面雨及气旋活动 •(2)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分析澳大利亚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原始性的原因:•①从地理位置看:该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早,四面临海;②从自然条件看:地形平坦,自然条件单一,动植物进化缓慢•(3)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①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②大自流井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④无大型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4)针对墨累—达令盆地降水不足的现状,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应对措施为:•①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农林牧相结合的土地利用结构;③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发展耐旱作物 •(5)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上游修水库大量用于灌溉,对该河流下游地区有何影响?•①入海泥沙及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水质下降,引发土地盐碱化,三角洲地区被波浪侵蚀,面积减少②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③一些鱼类可能发生绝迹现象 •(6)大洋洲典型经纬线地形剖面图23°26′′S纬线纬线140°E经线经线 •要点二  两极地区    •1.南北极地区的比较 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南极地区位置位置位于北极圈内,四周被亚洲、位于北极圈内,四周被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环抱,是世欧洲和北美洲环抱,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跨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跨经度最广的大洋,全部位经度最广的大洋,全部位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于北半球,跨东西半球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是世界上纬大西洋、印度洋包围,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球自然地自然地理特征理特征以海洋为主,有极昼、极夜现以海洋为主,有极昼、极夜现象,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象,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地区,典型动物为北极熊,地区,典型动物为北极熊,北极狐北极狐以陆地为主,为冰雪高原,是世界上平以陆地为主,为冰雪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极昼、极夜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极昼、极夜现象,世界上年均温最低的地区,现象,世界上年均温最低的地区,典型动物是企鹅典型动物是企鹅我国的我国的科考站科考站黄河站黄河站(北极圈内北极圈内)长城站长城站(南极圈外南极圈外)、中山站、中山站(南极圈内南极圈内)、昆仑站、昆仑站(南极圈内南极圈内)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空洞 •2.南极洲的气候特征及成因•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

•(1)纬度高——南极洲地处高纬地区,加之地表冰雪覆盖,反射率大,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2)海拔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了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3)气压高——酷寒使南极大陆形成了强大的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逆时针方向的强大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的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4)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漂流,形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这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可见,南极洲酷寒、干燥、烈风的气候特征是由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各要素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3.南极洲的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北极地区项目项目特点特点自然自然环环境境浮冰浮冰世世界界洋面洋面常年不化的冰盖占总面积的常年不化的冰盖占总面积的2/3海面海面从东向西漂流的浮冰和冰山;巴伦支海常年不封冻从东向西漂流的浮冰和冰山;巴伦支海常年不封冻(北大西洋暖北大西洋暖流分支影响流分支影响)岛屿岛屿冰川和冰盖遍布冰川和冰盖遍布沿岸沿岸永久冻土带深达数百米永久冻土带深达数百米气气候候特点特点寒冷、多风、易变寒冷、多风、易变(寒冷程度低于南极洲寒冷程度低于南极洲)成因成因纬度高,受热少纬度高,受热少资资源源植物植物地衣、苔藓、藻类等地衣、苔藓、藻类等(比南极地区茂盛比南极地区茂盛)动物动物北极熊、海象、海豹、鲸、鲱鱼、鳕鱼、雪兔、北极狐北极熊、海象、海豹、鲸、鲱鱼、鳕鱼、雪兔、北极狐矿产矿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有色金属 项目项目特点特点战略战略地位地位航运航运东西半球的最短航线东西半球的最短航线军事军事核潜艇的隐身地核潜艇的隐身地(3米厚的浮冰防止电磁波穿越;浮冰层破裂噪声影响米厚的浮冰防止电磁波穿越;浮冰层破裂噪声影响声呐探测;电离层扰动频繁,影响雷达探测声呐探测;电离层扰动频繁,影响雷达探测)环境变化环境变化臭氧层含量逐年减少;冰层面积和厚度影响海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臭氧层含量逐年减少;冰层面积和厚度影响海面与大气的热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北极极涡的变化和发展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北极极涡的变化和发展科学考察科学考察4~~10月的极昼时期,月的极昼时期,2004年我国建立黄河站年我国建立黄河站 •特别提醒•(1)南极洲气温最低的原因(重点)•①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少;②海拔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③冰雪覆盖,冰雪反射率大;④极地东风加剧了严寒程度;⑤地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气温低。

•(2)南极大陆分布的煤炭可作为大陆飘移学说的有力证据,为什么?•煤炭为地质时期森林转化而成,南极大陆现在的位置不能生长森林,所以南极大陆是由较低纬度漂移到现在位置的•(3)南北两极地区相比,南极平均气温更低,为什么?•①南极以大陆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 ②南极海拔高于北极 ③南极地区寒流环绕,北极周围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大 ④南极地区极昼天数短于北极地区 ⑤南极地区冰川覆盖面积较北极大,冰雪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 •(4)科考队员在南极地区考察期间,面临哪些恶劣的自然现象?并说明成因•低温、大风、缺氧该地纬度高,地势高,造成气温低,氧气含量低;由于该地纬度高,地势高,气温低,形成强大的冷高压,造成气压差大,风力大•(5)北冰洋沿岸国家争夺北极主权,扩大北冰洋的领海范围,原因是什么?•①北冰洋海域有丰富的海洋资源;②北冰洋地理位置重要,是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便捷通道 •(6)2月份是我国赴南极科考最佳时机的原因为:•①2月份赴南极科考可利用南极地区的极昼和温暖期;②避开南极烈风和紫外线(臭氧空洞最严重)强的季节 •(7)我国赴南极科考需克服的困难为:•①克服南半球西风带的狂风巨浪;②躲避南极大陆边缘的冰与冰川。

•(8)俄罗斯南极科考站采用高脚式建筑代替穹顶式建筑的原因为:南极地区的烈风和暴雪是科考站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穹顶式建筑主要考虑烈风的影响,忽略了暴雪的堆积,高脚式建筑不但减少了烈风和暴雪对科考站的影响,而且还减少了室内热量的损失 •(9)南极洲典型经纬线地形剖面图80°S纬线纬线 •典例1 (2010·黑龙江)初级产业产品的外销为澳大利亚重要外汇来源之一,近五年来由于降水极少,该国已面临“百年大旱”权威人士提出“若再没有足够的雨水,将停止大部分农地的灌溉”据此回答(1)~(2)题 •(1)“停止农地灌溉”的措施一旦执行,受影响最大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2)停止农地灌溉最可能带来的国际性问题是(  )•A.铁矿石和煤炭价格上涨•B.牛羊肉和稻米价格上涨•C.乳品和原油价格上涨•D.羊毛和小麦价格上涨 •【剖析】 本题组考查澳大利亚农业区的分布,以及其农业对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难度不大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的商品粮生产国之一和最大的羊毛生产国甲区域是澳大利亚重要的混合农业区,主要发展小麦种植和牧羊;同时该区域水资源缺乏,严重依赖灌溉,所以灌溉停止会严重影响该区域农业生产。

•【答案】 (1)A (2)D •典例2 (2010·甘肃诊断)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它位于80°2′S,77°06′E,海拔4 087米,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根据材料和“我国南极考察站分布图”回答(1)~(2)题 •(1)这里被学者称为“不可接近之极”,最主要原因是(  )•A.多暴风雪     B.高寒缺氧•C.降水稀少 D.日照强烈•(2)关于我国三个南极考察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我国最东端的西南方•B.都有极昼极夜现象•C.距海口最近的是中山站•D.长城站位于昆仑站的东南方 •【剖析】 本题组提供我国南极三个考察站位置图,考查南极自然特征,以及方位判读能力,属于基本能力考查题我国昆仑站纬度高、地势高而气候条件恶劣,使其成为“不可接近之极”;注意分清东西经度位置,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则中山站位于90°E附近,离海口最近•【答案】 (1)B (2)C •典例3 (2010·无锡4月)读下列四国地形剖面示意图,图示四个国家中,有三个面积居于世界前六位,另一个是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国家依次是(  )•A.①日本 ②澳大利亚 ③美国 ④巴西•B.①俄罗斯 ②加拿大 ③澳大利亚 ④日本•C.①俄罗斯 ②澳大利亚 ③印度 ④美国•D.①孟加拉国 ②巴西 ③印度 ④美国 •(2)关于图中a、b、c、d四条山脉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山脉位于两大洲的分界线上•B.b山脉是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地•C.c山脉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d山脉位于两大板块交界处 •【剖析】 本题组全面考查了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是一组经典图形、核心知识考查题根据题中信息“面积居于世界前六位”(依次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人口超过1亿的亚洲国家”(中国、印度、日本、孟加拉国、印尼、巴基斯坦);再结合四个国家地形剖面图特征,可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美国图中a、b、c、d四条山脉分别是乌拉尔山、大分水岭、西高止山和阿巴拉契亚山 •【答案】 (1)C (2)A •典例4 (2010·山东德州模拟)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甲、乙两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国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属于现代型•B.两国都有大牧场放牧业•C.两国都是世界著名的粮食出口国•D.两国工业都集中分布在东北部 •(2)造成两国阴影区气候分布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受地形的影响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受洋流的影响 D.国土面积•(3)1月份丙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剖析】 甲是澳大利亚,其工业和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两阴影区都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沿岸都有暖流经过,但受到地形影响,澳大利亚东岸阴影区呈南北狭长分布,而美国南部有中央大平原,因此阴影区分布较为广阔1月份,北半球为冬季,丙地区被东北信风控制•【答案】 (1)D (2)A (3)C •例1 (2007·全国Ⅰ)读下图,回答(1)~(3)题 •(1)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T   B.Q  •C.R   D.S•(2)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T B.Q •C.R D.S •(3)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 •【剖析】 本题组以澳大利亚区域图为背景,结合创新的气温、降水变化图,考查气候分布、特征等知识,以及判读统计图表的能力•第(1)题澳大利亚大陆周围的洋流分布,应是东部为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部为西澳大利亚寒流,南部为西风漂流故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R第(2)题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主要特征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故Q地应为地中海气候 •而T为热带草原气候,R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S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第(3)题P地位于澳大利亚内陆地区、南回归线附近受副高控制,应为热带沙漠气候,主要特征是全年炎热干燥,只有①地符合②地冬不冷夏不热,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应为亚热带湿润气候④为热带季风气候•【答案】 (1)C (2)B (3)A •例2 (2010·重庆卷)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文化受到广泛的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孔子学院是以传播中国语言文化为基本任务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图1是A国孔子学院(堂)分布图,图2是A国局部地区河流分布示意图 •(1)图1中,孔子学院(堂)集中分布在A国的________地区分析形成该分布特点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2)A国孔子学院(堂)拟在图2所示区域的某条河流举办活动以弘扬中国文化,概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 •【剖析】 (1)据图利用空间定位可知该国为澳大利亚,孔子学院(堂)主要分布在该国东南沿海地区澳大利亚东南部经济发达,城市集中,交通便利,教育繁荣有利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2)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从水位、流量、流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考虑水位流量与降水有关;流速大小与地形有关;含沙量与上游植被覆盖度有关;有无结冰期与气候有关 •据图判断该河流地处澳大利亚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西侧为大分水岭,所以流量较大,流速较快;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植被较丰富,含沙量小;最冷月气温在0℃以上,无结冰期。

•【答案】 (1)东南沿海 ①城市(人口)集中; ②教育繁荣; ③交通便利; ④经济发达; ⑤文化交流需求大 (2)①流量较大,流速较快; ②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 ③含沙量小; ④无结冰期 •例3 (2010·北京卷)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甲地降水特征及其形成原因•(2)指出乙、丙两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与乙区相比,说明丙区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澳大利亚是世界主要蔗糖生产和出口国,甘蔗种植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多雨的平原和河谷地带,所产蔗糖的75%以上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3)指出澳大利亚蔗糖加工业的主要分布地区,简述其区位因素•澳大利亚拥有艾尔斯巨石、大堡礁等10多处世界遗产 •(4)简述大堡礁相对于艾尔斯巨石的旅游资源开发优势•(5)说出澳大利亚东岸污染扩散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剖析】 (1)降水特征的描述应当从两个方面加以描述,一是年降水总量,二是降水季节变化具体可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判断甲地降水量特点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甲地所在的位置判断该地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可得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受西风控制2)根据所学知识不难得出乙、丙两区农业地域类型为现代混合农业。

丙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优势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出河流水资源丰富和地形平坦两方面 •(3)材料已给出甘蔗种植区分布在东部平原和河谷地带据此可得出蔗糖加工业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蔗糖加工业为原料指向型工业,并且东部地区城市分布多,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故可得其区位因素是接近原料地,靠近港口、市场4)旅游资源优势可以从资源独特性、区域资源组合状况、交通区位、客源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叙述结合图中所给的信息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题中由污染扩散趋向可知污染扩散特点为向南、向东扩散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可知其主要原因是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影响 •【答案】 (1)年降水量900毫米左右(较丰富),夏季(1月)少雨,冬季(7月)多雨;夏季(1月)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冬季(7月)受西风控制 (2)乙、丙两区同为现代混合农业(小麦—绵羊带或小麦—牧羊带);丙区有河流(水资源较丰富),平原范围广(地形较平坦) (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甘蔗种植区)接近原料地(原料指向),接近港口,接近市场 (4)资源:周边有其他旅游资源,空间组合好;区位及市场:交通便利,靠近国内外客源市场;基础设施:临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好。

 (5)东岸污染由近岸向大洋扩散(向东、向南扩散);东部海区主要受由低纬(西北)向高纬(东南)的洋流(暖流)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