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小****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9.38KB
约11页
文档ID:614505278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1/11

《在牛肚子里旅行》第1课时教案学科小学语文年级册别三年级上册共1课时教材统编版三年级上册授课类型新授课第1课时教材分析教材分析《在牛肚子里旅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属于“童话与想象”主题单元文章以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了一只小蟋蟀红头被牛吞进肚子里后,在牛的四个胃室中经历惊险旅程的故事通过生动的情节和科学知识的巧妙融合,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渗透了动物消化系统的生物学常识本课在整册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延续了低年级对童话故事的喜爱,又为后续学习科普类文本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和朗读能力,能初步理解简单叙事性文本,但对多层结构的复杂情节把握仍较薄弱他们好奇心强,喜爱动物题材,尤其对“身体内部旅行”这类奇幻设定充满兴趣然而,部分学生难以区分幻想与科学事实,容易将牛的反刍过程误解为“吐出来再吃进去”的循环教学中需借助情境创设、角色扮演和图文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建立科学认知,同时培养其逻辑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针对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设计分段任务与互动环节,增强参与感与专注度课时教学目标文化自信1. 感受童话故事中蕴含的奇妙想象力,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与生命观。

2. 在阅读中树立尊重生命、珍爱友情的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语言运用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部分,体会人物语气变化2. 学习运用“突然”“拼命”“焦急”等关键词语描述心理活动,提升语言表现力思维能力1. 能根据课文内容梳理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发展有序思维与空间推理能力2. 能结合插图与关键词推测牛胃结构及其功能,初步建立科学探究意识审美创造1. 通过角色扮演与情境再现,感受童话语言的趣味性与画面感2. 尝试用夸张、拟人手法描写“旅行”过程,创作个性化的故事情节片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的四次旅行路径,能按顺序复述关键情节2. 通过朗读体会红头的恐惧心理与青头的冷静智慧,把握人物情感变化难点1. 理解牛的反刍机制与四个胃室的功能,将童话情节与科学知识有机结合2. 在想象中构建“体内旅行”的动态画面,实现从文字到图像的转化能力教学方法与准备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情境探究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教具准备PPT课件、牛胃结构模型图、角色头饰、彩色磁贴、任务卡、录音设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5分钟】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一)、出示谜语,引发思考:1. 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身体不大,却有四间房;不吃饭,专吃草;一天三回转,最后才出口。

2. 引导提问: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有“四间房”?这些房间有什么特别用途?3. 预设学生回答:牛!因为牛有四个胃!老师点头肯定,并追问:“那这‘四间房’里会发生什么神奇的事呢?”4. 出示课题卡片:“今天我们要去牛的肚子里做一次冒险旅行——《在牛肚子里旅行》!”5. 板书课题,强调“旅”字写法:左边是“方”,右边是“衣”,像一个人穿着衣服出发的样子6. 进一步引导:“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一只小蟋蟀不小心掉进了牛的肚子,会发生什么?它能活着回来吗?”7. 利用PPT播放一段动画短片:一只小蟋蟀正躲在草丛中,突然一阵风把叶子吹起,它失足滑入牛嘴,被吞下……画面定格在“牛的嘴巴闭合”瞬间8. 提问:“接下来,这只小蟋蟀会去哪里?它还能见到朋友吗?”9. 激发期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红头是怎么完成这场惊心动魄的旅行的!”(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 明确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2. 提醒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眨”“呻吟”“悲哀”等词语;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3. 巡视指导,关注个别学生发音问题,如“呻吟”读作shēn yín,“悲哀”读作bēi āi。

4. 指名三人轮流朗读课文,每人一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判断是否读得准确5. 集体纠正易错字音,如“眨”读zhǎ,“呻吟”注意第二声;“悲哀”连读时要轻快6. 完成后提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谁的故事?发生了什么事?”7.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一只叫红头的小蟋蟀被牛吞进肚子里,经历了四次胃室旅行,最终在朋友青头的帮助下成功脱险8. 小结:“原来,这不是普通的旅行,而是一场穿越牛胃的生死之旅!”(三)、聚焦主角,认识人物:1. 出示两张人物卡片:一张画着红头(红色小蟋蟀),一张画着青头(绿色小蟋蟀)2. 提问:“谁能说说这两个小家伙是什么样子的?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3. 引导观察细节:红头个子小,眼睛大,表情紧张;青头个子稍大,眼神坚定,嘴角微扬4. 告知学生:红头是主人公,青头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聪明的伙伴5. 抛出问题:“你觉得红头这次旅行中最害怕的是什么?青头又是怎么帮他的?”6. 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深入学习,进入下一环节1. 听谜语,积极思考并举手回答2. 自由朗读课文,圈画生字词,标注段落3. 分组朗读,互相评价4. 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故事内容评价任务谜语猜测:☆☆☆朗读流畅:☆☆☆概括准确:☆☆☆设计意图通过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利用动画视频营造沉浸式情境,激活已有经验;初读扫除障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与整体感知能力;通过人物形象对比,建立情感联结,为后续深度探究铺垫。

二、细读课文,梳理“旅行”路线【12分钟】一、研读第一阶段:进入牛嘴,误入第一胃(一)、聚焦第1-3自然段,理解“误入”过程:1. 教师引导:“红头原本在草堆里玩,突然发生了什么事?”2. 请一位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红头和青头正在草堆里玩,忽然,一只大黄牛走过来,张开大嘴,一口就把红头吞了下去3. 提问:“‘忽然’说明了什么?红头当时是什么反应?”4. 引导想象:如果你是红头,被突然吞下,你会怎么想?怎么喊?5. 示范朗读:“救命啊!救命啊!”要求声音颤抖,语速加快,体现惊恐6. 再次朗读,全班模仿,体会“惊慌失措”的情绪7. 继续提问:“红头掉进牛嘴里后,紧接着去了哪里?”8. 出示PPT:展示牛口部结构图,标注“食道”入口,解释:“食物从嘴里进入食道,然后到达第一个胃——瘤胃9. 介绍瘤胃功能:储存食物,发酵分解纤维素,产生气体10. 提问:“红头现在在哪里?他感觉怎么样?”11. 请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红头被吞进牛嘴里,接着就进入了牛的第一个胃——瘤胃12. 描述环境:“四周黑乎乎的,空气闷热,还有酸臭味,红头吓得直哆嗦13. 引导思考:“如果换作是你,你会怎么办?”14. 小结:“第一站:瘤胃——黑暗、闷热、危险!红头开始了第一次‘旅行’。

二)、研读第二阶段:穿越第二个胃——网胃1. 展示第二段文字:“红头刚想喘口气,突然感觉到身子一沉,被一股力量拉向深处2. 请学生找出关键词:“一沉”“拉向深处”3. 解释:这是牛的第二个胃——网胃,又称“蜂巢胃”,内壁布满蜂窝状结构,用来过滤异物4. 播放模拟音效:咕噜咕噜的声音,配合画面显示红头被卷入网状结构中5. 提问:“红头会不会被卡住?他能不能逃出去?”6.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不可能逃脱,因为网胃很密 只能等待被送往下一站7. 教师总结:“第二站:网胃——密网缠绕,无法挣脱,只能随波逐流8. 朗读第3自然段:“红头被拉进了网胃,就像被困在一个巨大的网兜里9. 强调“就像被困”这个比喻句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结构10. 设计互动: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被网兜困住”的动作,一人挣扎,一人扶住,模拟“被拉入”的情景11. 询问:“你们觉得红头此时的心情如何?”12. 预设答案:绝望、无助、害怕13. 小结:“红头已经走了两站,越来越绝望了二、研读第三阶段:进入第三个胃——瓣胃(一)、聚焦第4-5自然段,理解“磨碎”过程:1. 请学生默读第4自然段,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翻滚”“挤压”“摩擦”2. 提问:“这些词让你想到什么场景?”3. 解释瓣胃功能:像磨盘一样,将食物进一步磨碎。

4. 播放动画:红头在瓣胃中被不断翻滚、挤压,身体发出“吱呀”声5. 模拟声音:“呜……我快受不了啦!”6. 请学生模仿红头的叫声,体验痛苦7. 提问:“如果你是红头,你会怎么做?”8. 引导思考:“有没有办法自救?”9. 朗读第5自然段:“红头拼命挣扎,但一点用也没有10. 强调“拼命”这个词的力度——表示尽全力11. 设问:“这时,红头还能坚持多久?”12. 小结:“第三站:瓣胃——剧烈摩擦,身体疼痛,几乎崩溃13. 补充知识:牛的瓣胃每天要工作几十万次,非常高效14. 情感升华:“红头虽然痛苦,但他没有放弃希望三、研读第四阶段:重返食道,重见光明(一)、聚焦第6-8自然段,理解“反刍”机制:1. 请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过了很久,红头终于感到身体一轻,慢慢往上浮2. 提问:“身体一轻意味着什么?”3. 解释反刍现象:牛将食物从瘤胃返回口腔重新咀嚼,称为“反刍”4. 展示流程图:瘤胃 → 网胃 → 瓣胃 → 食道 → 口腔 → 再咀嚼 → 进入真胃5. 说明:“红头正是借着反刍的力量,被带出了牛嘴6. 朗读第7自然段:“红头终于从牛嘴里出来了,躺在草地上,浑身湿漉漉的,累极了7. 引导想象:阳光洒在身上,风吹过草地,红头第一次感受到自由。

8. 提问:“红头看到青头了吗?他们说了什么?”9.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最后一段对话:- “青头,你可吓死我了!”- “别怕,我一直在想办法救你!”10. 强调语气:红头疲惫中带着庆幸,青头温柔中带着自豪11. 总结:“第四站:食道出口——重获新生,重逢挚友!”1. 默读第1-3段,圈画关键词2. 模仿红头呼救,体会恐惧3. 观察牛胃结构图,理解各胃功能4. 上台表演“被困网胃”动作5. 模拟红头叫声,体验痛苦6. 分角色朗读结尾对话评价任务关键词提取:☆☆☆角色代入:☆☆☆路线复述:☆☆☆设计意图以“旅行路线”为主线,采用“分段解析+情境模拟+角色代入”方式,帮助学生理清复杂情节;通过多媒体辅助理解抽象生理结构,实现“科学+文学”双融合;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发展高阶思维能力三、合作探究,演绎“友情救援”【10分钟】一、小组合作,编写“救援剧本”(一)、分配任务,明确分工:1. 将全班分为六组,每组5-6人,分别代表“红头”“青头”“牛”“旁白”“观众”“导演”2. 发放任务卡,上面写着:“请你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3分钟的短剧,展现红头在牛肚子里的遭遇及青头如何智救他3. 提供剧本模板:- 场景一:草堆玩耍(背景音乐:鸟鸣)- 场景二:被吞入牛嘴(音效:咔嚓)- 场景三:在瘤胃中惊恐(灯光暗,配音:呜……)- 场景四:在网胃中挣扎(动作:扭动、拍打)- 场景五:瓣胃中求生(台词:“我要活下去!”)- 场景六:反刍出牛嘴,重逢(拥抱,欢呼)4. 要求:加入至少两个原创对话,使用“突然”“拼命”“焦急”等词。

5.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节奏与表情6. 提供道具:角色头饰、彩色磁贴(代表“胃室”)、简易话筒。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