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模拟练习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共35分)1. 字音辨真假(4分)下列每组词语中,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找出并改正A. 狞笑(nìng) B. 搀扶(chān) C. 跌撞(diē) D. 吞没(mò) (错误:_____,改正:_____)A. 流淌(tǎng) B. 喃喃(nán) C. 自作自受(zuō) D. 皱眉(zhòu) (错误:_____,改正:_____)2. 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 páo xiào( )的洪水冲毁了村庄,老支书sǎng( )子都喊哑了,脸上布满zhòu( )纹,却依然坚守在桥头• 桑娜感到xīn jīng ròu tiào( ),因为丈夫出海未归,她tǎn tè bù ān( )地等待消息3. 词语辨析与运用(8分)(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4分)- 老人( )地站在路口,望着远方沉思 / 沉默)- 桑娜( )地将西蒙的孩子抱回家中果断 / 犹豫)(2)将画线部分替换为成语(4分)- 洪水来势凶猛,不可抵挡 )- 桑娜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
)4. 句子练习(9分)(1)将直接引语改为转述句(2分)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环境描写表现“紧张的气氛”(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修改病句(4分)- 读了《穷人》这篇课文,使我很受感动 市场上摆满了茄子、苹果、西瓜和蔬菜5. 课文内容与文学常识(8分)(1)《桥》一文中,老汉两次“吼道”的原因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色的鱼钩》赞扬了老班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质3)《回乡偶书》中表现诗人离乡已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共35分)(一)课内阅读《穷人》节选(17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1. 第一段中,“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桑娜怎样的品质?(3分)2. 第二段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2分)A. 表示列举的省略 B. 表示语意跳跃 C. 表示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D. 表示说话断断续续3. 桑娜的心理变化经历了哪些阶段?请简要概括4分)4. 文中“温暖而舒适”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5. 结合全文,你认为桑娜和渔夫是“穷人”吗?请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4分)(二)课外阅读《烛心》(18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②“笃、笃、笃”,小莉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不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明天说不定还来借什么不,不行!”小莉的脑子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红红的蜡烛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莉一下子惊呆了,继而无力地倚着门,双手捂面,不敢与孩子对视……1. 第④段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表现了小莉怎样的心理?(4分)2. 小莉的心理变化过程是( )(3分)A. 反感—猜疑—拒绝—惊讶—愧疚B. 猜疑—反感—拒绝—愧疚—惊讶C. 反感—拒绝—猜疑—惊讶—愧疚D. 猜疑—反感—拒绝—惊讶—愧疚3. 本文设置的悬念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4. 文章结尾,小莉为什么“不敢与孩子对视”?(3分)5. 请根据文章内容,续写小莉接下来的心理活动或 actions(行动)4分)三、口语交际(5分)情境: 学校举办“经典书籍推荐会”,你需要推荐一本本单元相关的书籍(如《童年》、《爱的教育》等)请简要写出你的推荐理由(至少两点),吸引同学们去阅读四、习作(25分)题目: 《那一刻,我选择了__________》要求:1. 补全题目,写一件你生活中真实或虚构的事情2. 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写出内心的真实感受。
3. 适当运用环境描写衬托心情4. 字数不少于450字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积累与运用(35分)1. 字音辨真假(4分,每空1分)– 第一组:A(níng) – 第二组:C(zuò)2. 根据拼音写词语(6分,每词1.5分)咆哮 嗓 皱 心惊肉跳 忐忑不安3. 词语辨析与运用(8分)(1)选词填空(4分,每空2分)沉默;果断(2)替换成语(4分,每词2分)势不可当;自作自受4. 句子练习(9分)(1)老汉沙哑地喊话,让大家都助排成一队,不要挤2分)(2)示例:窗外,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抽打着玻璃窗,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3分)(3)①读了《穷人》这篇课文,我很受感动或:《穷人》这篇课文使我很受感动②市场上摆满了茄子、苹果、西瓜等蔬菜4分,每题2分)5. 课文内容与文学常识(8分,每空1分)(1)①看到党员没有站在队伍最后面感到愤怒 ②希望儿子快点脱离危险(2)忠于革命、舍己为人(3)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二、阅读理解(35分)(一)课内阅读(17分)1. 表现了桑娜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品质3分)2. C(2分)3. 担忧(丈夫回来责骂)→紧张(丈夫是否回来)→自责(给丈夫增加负担)→坚定(愿意挨揍也要收养孩子)。
4分,每点1分)4. 烘托了桑娜勤劳持家的形象,同时与外界的寒冷黑暗形成对比,反衬出小屋的“温暖而舒适”来自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责任4分)5. 物质上他们是穷人,生活艰难;精神上他们是“富人”,因为他们拥有善良、乐于助人、有责任感等高贵的品质4分,每方面2分)(二)课外阅读(18分)1. 心理描写(1分)表现了小莉的猜疑、反感、冷漠和不愿意帮助邻居的心理(3分)2. D(3分)3. 悬念是小男孩来敲门借蜡烛(2分)好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更有波澜,为后文邻居主动送蜡烛做铺垫,形成反差(2分)4. 因为她为自己错误地猜测邻居、拒绝帮助并准备关门而感到羞愧和愧疚(3分)5. 示例:小莉的脸顿时烧得通红,她庆幸黑暗中孩子看不到她的窘迫她连忙接过蜡烛,声音有些哽咽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也谢谢你的妈妈……”她转身拿出一些零食塞到小男孩手里,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反思4分,符合语境和人物心理即可)三、口语交际(5分)示例: 我推荐《童年》这本书首先,它能让我们了解阿廖沙在苦难中依然保持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非常激励人(2分)其次,书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生(2分)。
语言通顺、表达清晰(1分)四、习作(25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