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摘自《南京条约》)该条款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B.贸易主权C.关税自主权D.领土主权2、 史学家邹廷霞在《中国近代史简编》中写道:“他们一到北京城外,首先闯进圆明园,疯狂进行抢劫,凡是能够搬动的东西通通抢走,拿不走的,则肆意破坏践踏;……为了消灭罪证,额尔金下令将圆明园放火烧毁……”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 )A.八国联军B.英法联军C.英国军队D.俄国军队3、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或写成)的重要文献;其共同点是( )A.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B.都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理想生活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影响D.都脱离社会现实导致未能施行4、 19世纪末,以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为由,提出“门户开放”照会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5、 正确构建思维导图,要求所列要素与史实相符;下列选项中数字与内容的对应能体现这一要求的是( ) A.①邓世昌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百团大战B.①张自忠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百团大战C.①邓世昌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淞沪会战D.①张自忠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③淞沪会战6、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中与辛亥革命有关的是( )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萍浏醴起义7、 下表是民国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则日记,据此可知此日( )十三日 礼拜 今日称元旦 晴风今日为西历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号;饭后出城,见寒溪学堂贴有新联,彩旗飘飘是为新历元旦;路人观者叹息,谓随洋人过年,行洋礼矣;A.清朝末代皇帝下诏退位B.袁世凯举行登基大典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日本制定“二十一条”8、 1912年3月,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是( )A.李鸿章B.康有为C.孙中山D.袁世凯9、 《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中写道:“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据此可知,作者的主张是(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B.改良制度,救亡图存C.民主共和,推翻帝制D.民主科学,革新思想10、 五四运动后期,工人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 )A.武汉B.上海C.南京D.广州11、 蒋先云,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1927年随第七十七团开赴河南与奉军交火,不幸中弹,但仍三倒三起,继续指挥战斗,直到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刻;与蒋先云参加的战争有关的歌曲是( )A.“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C.“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2、 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使中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在逆境中看到了奋起的力量;它连同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文中的“它”指的是( )A.南昌起义B.武昌起义C.秋收起义D.八七会议13、 《红星照耀中国》书中写到:“长征的统计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军上,十八天用在夜间行军上;”书中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艰难险阻,使红军摆脱困境的一个重要史事是(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B.遵义会议的召开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D.长征的胜利结束14、 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要求(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B.停止内战,联共抗日C.“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D.民主统一,和平建国15、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教师宋庚一,于2021年12月14日下午,在给学生上课教学期间,发表极其错误的言论,质疑南京大屠杀人数;说什么小说杜撰,真实数字存在疑点,说什么30万人是没有数据支持的;引起舆论的一片哗然;下列选项中可以作为揭露南京大屠杀真相的直接证据是( )①1995年拍摄的电影《南京1937》②美国牧师约翰•马吉1937年拍摄的长度达105分钟的南京大屠杀电影胶片③时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约翰•拉贝在1937年详细记录的日军暴行④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夏淑琴全家9口人被杀7口,她被刺伤后从死人堆里爬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抗日军队由国共两党共同领导B.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C.肯定了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抗战D.国共两党是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17、 下图为抗日根据地的新年年画;它生动反映了民兵的英雄气概,深受百姓欢迎;该作品A.呼吁国共合作抗日B.动员人民参加北伐C.动员百姓开展土地革命D.激励人民反抗日本侵略18、 抗战胜利后哪个地方回到祖国怀抱( )A.南京B.上海C.延安D.台湾19、 下图为1945年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重庆合影,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争取国内民主和平B.合作创办黄埔军校C.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D.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20、 下图所示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注重调动农民的积极性B.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C.建立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D.不断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21、 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它就是A.康有为B.张謇C.詹天佑D.梁启超22、 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年)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都可穿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C.轮船招商局在广播上做广告D.公司职员坐公共汽车上班二、综合题23、 读下图《北伐战争》形势图,在答题卡上填出:(1)北伐战争出发地:广州(2)南京国民政府所在地:南京(3)指出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24、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有识之士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用(自强运动)这标语概括1860至1870年代中国大效西方,其名称已表现着防御性的动机……有了这些活动,自强运动表示着一种意志简单的目的:中国希望借西方之科技以充实军事力量而已;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轮船与枪炮,所以他们设立的是船坞与兵工厂……这有限目标始终无法获得,原因不能解释;——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 洋务派先后提出了两个口号,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建成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兴办轮船、铁路、电报、邮政、采矿、纺织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材料三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 我国实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的强大,指日可待;——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1〕根据材料一分析,“自强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用材料中原话回答)“这有限目标始终无法获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写出洋务派所提出的口号;〔3〕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4〕根据材料四,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25、 学校开展“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解释一一对外贸易】材料一:1850-1869年上海海关中国进出口货物比例年份进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比例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出口比例18506%2%18604%6%186930%13%——摘编自姚贤镐等《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史料实证一一屈辱与抗争】材料二:图1历史画《甲午海战》注:于新生教授于2012年创作,以“致远”舰撞击敌舰“吉野”的一幕进行构思;图2“丹东一号”沉船上发现的带有致远铭文的瓷盘注:2015年“丹东一号”被确认为沉没的致远舰;材料三: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做担保;——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当时的中国,经过这种大乱以后,已经极其残破了,户部银库也被八国联军抢了;这么多银子,怎么赔?这真的是一个非常沉重的负担;——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简述1850-1869年上海海关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简述作为研究邓世昌和黄海海战最可信的一则史料(写图片序号即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选择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概括《辛丑条约》赔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丑条约》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