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七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有位考古学家说:“北京人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用劣质的石材造出了超越时代的高级工具,”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是( )A.打制石器B.磨制石器C.青铜器D.铁器2、 每年的除夕、春节、清明等传统节日,前往炎帝陵、黄帝陵祭拜的民众络绎不绝;这主要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A.推行了禅让制B.共同被尊为人文初祖C.主持治水有功D.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3、 夏启实施王位世袭的故事,虽然是权力的争斗,但是却在无形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进而产生了“国家”的雏形,成就了奴隶社会“家天下”的时代;据此可知,世袭制的出现( )A.造成社会公平丧失B.顺应历史的发展C.开创地方行政模式D.推动文明的出现4、 文字是研究古代社会生活的绝好材料,是文化的活化石;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5、 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原始居民可能( )A.种植粮食作物B.制造陶器C.发明舟车D.铸造青铜器6、 小丽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了,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思想家的主张最接近(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7、 下图比亚迪王朝系列车标的设计都是借鉴了汉字小篆的写法,再结合现代简化字的笔画架构而成,既体现了汉字的传统文化元素,又兼顾普通消费者易识别的目的;小篆作为全国通用字体开始于( )A.商朝B.秦朝C.西汉D.战国8、 你喜欢下象棋吗?中国象棋的中央有一条楚河汉界,这与历史上哪一事件有关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9、 《汉书》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 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上述材料反映的盛世景象为 ( )A.文景之治B.大汉盛世C.昭宣中兴D.孝景盛世10、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推行“推恩令”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1、 刘秀的治国措施和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相同点是( )A.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B.严惩贪官污吏C.减轻刑罚D.让士兵还乡务农12、 贾谊的《过秦论》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国人暴动13、 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祠联中“东和北拒”的著名战役是A.牧野之战B.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4、 西晋最终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263年B.266年C.316年D.280年15、 下表是北魏孝文帝将鲜卑贵族改为汉姓的情况,据下表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丘穆陵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勿忸于纥奚嵇贺赖贺尉迟尉拓跋元A.加速姓氏改革,便于统治B.方便鲜卑与汉的联系C.弱化胡汉界限,强化等级D.促进对汉文化的认同16、 我市某校为美化校园,设计了一个古代文化名人长廊,现尚缺一座农学方面的人物塑像,下列人物中,其原型比较合适的是( )A.祖冲之B.贾思勰C.顾恺之D.袁隆平17、 有部历史剧,以与主人公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为主线,再现主人公波澜壮阔的一生;这部历史剧的主人公应该是( )A.秦始皇B.汉武帝C.光武帝D.晋武帝18、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金属货币的使用C.分封制的瓦解D.春秋诸侯争霸19、 石器是已知人类最早使用的工具,根据制造方式的不同分为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下列使用打制石器的古人类是( )①元谋人②北京人③山顶洞人④半坡人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0、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的更替情况,其中□中的朝代应是( )A.秦、西晋B.战国、秦C.东汉、西晋D.秦、隋二、综合题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孙鞅(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材料二 公元前356年,秦国颁布新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材料一中“公孙鞅”指的是谁?支持变法的秦国国君是谁?〔2〕材料二中哪项措施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3〕请简要说明,变法对秦国产生了什么作用?〔4〕你认为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为什么?(请先判断,再说明理由)〔5〕商鞅变法改变了秦国,邓小平主导的改革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现在人们对习近平寄于厚望;早日实现中国梦;请你简要谈谈改革与国家强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 ,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锄类工具)、斤,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国语齐语》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 夯实基础:(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与西周哪一制度有关?据材料一,分析秦朝是通过哪一制度破解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这一困局的?(2)材料二的这段史料说明春秋后期农业生产中出现什么新现象?提高能力:(3)材料三对这次改革的哪些措施予以肯定?(提示:从材料内容分析,举两例)(4)结合上述材料,推动社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每个材料中梳理一个因素)(5)你认为当今的中国应该坚持怎样的国策?23、 劳动传承智慧劳动开创伟业劳动成就梦想材料 科技著作时期成书过程A____南北朝贾思勰任太守时亲自参与耕作,还广泛搜集前人文献,引用其中200多种,但不盲从经典,注重记录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新工具《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大量引用古代农业文献,还试种甘薯等取得成功,根据自己的经验推广,并在书中加入此类独特研究成果B____明朝宋应星全面总结古代多个部门的科技成果,亲自考察瓷、蔗糖等制作工艺并录入书中,还用先进的研究方法对技术数据进行定量描述从以下著作中选取正确内容填入材料相应的位置;(填序号)依据材料,概括三部著作成书过程的共同点;①《伤寒杂病论》 ②《齐民要术》 ③《本草纲目》 ④《天工开物》24、 仔细阅读下列表格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学派基本主张学派基本主张A“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儒家“夫仁政,必自经界始”B“兼相爱,交相利”兵家“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C以法治国〔1〕请根据材料一表格中的基本主张分别写出ABC对应的学派名称;材料二:“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材料三: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已在16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50所孔子学院和1172个中小学孔子课堂;〔2〕读材料二思考,孔子作为春秋战国之际的大思想家,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3〕结合材料三,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25、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疆域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如何管理国家、维护统一,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就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材料三 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1〕材料一中的“新皇帝”是谁?他在“若干行政区”实行什么制度加强管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皇帝”实行这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概括该皇帝在经济、文化方面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3〕根据材料三,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历史功绩;〔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的认识?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