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病的中医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痹病的中医护理(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痹病中医护理浅析痹病中医护理 一、定义一、定义 痹病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按病证特点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病变常累及肢体、肌肉、关节,甚至影响脏腑。治疗 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骨伤科护理路径项痹、腰痛、膝痹等均参考本病辩证施护。李中梓提出;“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治则,叶天士对痹久不愈,邪入于络,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转归与预后 前人根据邪气侵人体深浅不同而预测了病证的转归与预后,伤及脏腑则病重,伤及筋骨则痛久,伤及皮肤则病易愈,即所谓“
2、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痛久,其留连皮肤者易已。” 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 由于居处、劳动环境寒冷潮湿,或贪凉露宿、睡卧当风,或暴雨浇淋,或长期下水作业,出入于冷库,或阴雨潮湿季节感受风寒湿邪。白黄腻苔。2.正气不足 劳欲过度,精气亏损,卫外不固;激烈活动后体力下降,防御功能降低,汗出腠理疏松,外邪乘袭。如:久病体虚,老年体弱,肝肾不足等,恣食甘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湿热痰浊内生;或跌仆外伤,损及肢体筋脉,气血经脉痹阻,舌质红,少苔。 病因病机分型与治疗行痹 症状表现: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屈伸不利,或见恶风发热等,苔薄白,脉浮。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
3、畅,不通则痛;行痹以风邪为主,风性善行,故疼痛游走不定;外邪束表,营卫不合,则见恶风发热。治疗选择祛风除湿,养血活血,散寒宣肺,以祛邪外出。分型与治疗 痛痹症状表现:肢体关节疼痛较剧,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痛痹感受寒邪较重,寒主收引,邪留经脉,因寒为阴邪,故痛处不红,苔白滑,脉弦紧,为寒湿之象。温经散寒除湿而缓急止痛。分型与治疗 着痹症状表现:肢体关节重着酸痛,痛有定处,下肢为甚,或有肿胀,肌肤麻木,阴雨天气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治法:除湿通络(脉),祛风散寒。着痹以感受湿邪为重,湿性重浊粘腻,留滞关节,则见肢体关节重着酸痛,或有肿胀
4、;肌肤络脉被湿邪阻滞,营血运行不畅,故见肌肤麻木,遇天气阴雨加重;舌苔白腻,脉濡缓,均为湿邪偏盛的表现。治疗选用薏苡仁汤健脾除湿,温经散寒,养血活血。分型与治疗 风湿热痹症状表现: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近,得冷则舒,得热则甚,屈伸不利,多兼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闷,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感受风湿热邪,邪气雍滞经络,流注关节,气血不通,导致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近,得冷则舒,得热则甚;湿热壅盛,营卫郁滞,故有发热,恶风、汗出等均为湿热内盛的表现。选用白虎桂枝汤,达到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的目的。 护理(一)病情观察1.观察病证特点辨别虚实 痹病多以新病为实,久病为
5、虚,实证起病急,病程短,蒸汽盛而抗邪力强,故关节的疼痛剧烈,脉实而有力;虚证多病程长,发病缓,常表现为痛势绵绵,痛势较缓,关节漫肿,脉虚而无力。护理(一)病情观察2. 风寒湿痹与风热湿痹的临床表现有所不同,风湿热痹以关节红肿灼热疼痛为特点;风寒湿痹虽关节疼痛,但无局部红肿灼热,其以关节酸痛,游走不定者为行痹,痛有定处,痛处不温,疼痛剧烈,遇寒加重,得热减轻者为痛痹;肢体关节肿胀为重着、酸痛,痛有定处,肌肤不仁者为着痹。护理(一)病情观察3.观察诱发因素 痹病发生多与感受外邪有关,如患者居所潮湿阴冷,工作需要经常冒雨涉水、极易感受风寒湿邪,而发生寒痹、痛痹和着痹。若患者居处炎热,则易感受风湿热邪
6、而成风湿热痹。此外患有慢性咽痛或是反复发作的乳蛾也常是痹病诱发因素。护理(一)病情观察4.观察病证变化 观察体温与关节疼痛发作的关系,若患者每遇体温升高则关节痛作,应注意记录其体温变化,同时观察病久可能有伤及脏腑的情况,观察尿量、脉动的变化,以及伴发胸闷,心悸,水肿等症状,应考虑可能病久累及脏腑,及时报告医生,以防发生变化。病程较长着注意观察关节肿痛及畸形的变化,关节活动的受限程度。(二)辩证施护生活起居 1)痹病患者的生活起居甚为重要。居室宜通风,阳光充足,行痹患者尤应避免风邪侵袭,痛痹者病室温度宜高些,着痹者病室湿度适当降低,对于风湿热痹者既要降低室温,还需要保持室内空气干燥与凉爽。所有的
7、痹病患者的居室和工作环境应尽量避免阴暗、潮湿。 (二)辩证施护生活起居 2).痛痹患者特别注意保暖,可在疼痛处加用护套,阴雨寒湿天气,慎重外出活动。 着痹患者除了注意局部保暖外,还要防止外感风寒而加重病情,夏季不可贪凉。患者多因感受湿邪,邪闭经脉,以至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关节肌肉萎缩,故意鼓励患者适当多活动,以利于气血流通。 辩证施护 给药护理 (1)痹病患者,治疗上常用附子,川乌等毒副作用较强的药,服药后若有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脉迟等,常为中毒症状,应急时通知医生或停止服用。若是采用西药抗风湿治疗时,叮嘱患者严格遵照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应告诉患者服药后可
8、能出现的副作用,如体重增加、身体肥胖、面部易出现座疮等,同时注意监测血压等变化。(二)辩证施护生活起居3)静动结合:病之初期,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或兼发热者,须卧床休息,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以减轻患者由于疼痛造成的强迫体位而带来的疲劳。待病情稳定,疼痛减轻时,需鼓励患者下床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活动功能不良,也可以适当安排保健按摩等,以利于恢复关节功能,以免肌肉萎缩或关节畸形,造成久痹成萎辩证施护 给药护理(2)痹病尤其是风寒湿痹,常配合使用外用药物,如热敷,药熨,熏洗,或是药酒外涂,以温经痛络,促进血液运行通畅,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在使用外用药熏洗时要注意药液的温度,既要避免皮肤烫伤,
9、又要注意关节局部保暖。辩证施护膳食护理饮食宜营养丰富,以增强机体抵抗力,痛痹患者饮食宜温热,忌生冷。可多用姜、椒等温热性调料,以助散寒。醇酒性热,可酌情配合饮用具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作用的药酒,但应注意宜少量饮用。着痹患者饮食宜选用薏苡仁、扁豆、山药等具有健脾除湿的作用,温阳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等、忌生冷、粘腻之品。 辩证施护情志护理 病情反复病程长加之疼痛和全身不适,易情绪低沉,忧思重重。鼓励患者尽量活动,防止后遗症,增强自理能力。 辩证施护对症护理 (1)局部痛重者,止痛按摩针灸,上肢取肩髃 、曲池、尺泽、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取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2)痛痹可采用艾灸或隔姜灸以温通
10、经络,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着痹配合按摩、梅花针等疗法,可以预防和治疗肌肉萎缩,关节畸形,缓解症状。健康指导1.避免久处湿地,注意季节气候化感受邪气,保暖、防湿措施。衣被等应勤晒,以保持干燥;劳动或运动后避免汗出当风,不可立即用冷水洗浴;积极防外感病证,如感冒、咽痛及早治疗2日常饮食宜搭配合理,加强营养,平时加强体育锻炼,以调护正气,减少感邪机会,防止痹病的发生或复发。腰痛患者王焕发、农民、男、71岁,住院号1615106,2016年08月18日 09时22分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痛,行走负重后加重。1年前行脊柱MR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近1月腰痛加剧,活动严重受限,行走困难。专科检查:
11、腰椎生理弧度消失,L2-S1棘突压痛(+),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双下肢肌力级,感觉及末梢循环尚可。 4.DR检查示:L1前滑脱(I度),腰椎退行性改变。评估施护患者71岁、病史2年形体瘦,听力差,时有耳鸣,腰痛午后为重,形寒肢冷,喜饮热茶,舌质淡胖,辩证辨病依据:患者肝肾不足,腰府失荣,髓海不充,腰椎失稳,故腰痛,活动受限。证候诊断:肝肾亏虚(阳虚)中医护理:艾灸刮痧、拔罐、中药封包。取穴 肾俞、腰阳关、腰眼、秩边;四肢部循经刮痧。经验穴:后溪、太冲处压痛点、经外奇穴项痹患者:殷丽萍、女性、住院号:1612708 职 业:居民。年 龄:62岁,形体偏
12、胖。 发病节气:小暑。入院:2016.06.07。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酸痛乏力,曾予针灸理疗后缓解。2个月前原有症状加重,且出现右上肢麻木感。MR检查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护理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2年。“高血压”病史5年,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酸麻痛、无力。颈4、5、6棘突有压痛,颈部强迫体位,颈椎屈伸及旋转活动受限,压颈试验阳性,右上臂内侧皮肤感觉丧失,右上肢肌力级,握力减弱,双下肢肌力级,MR:颈椎退行性变性。评估施护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12年。“高血压”病史5年,形体偏胖,夜寐欠安,颈部疼痛伴右上肢酸麻痛、无力。舌质暗,苔白,脉细弦。辩证辨病依据:患者
13、老年女性,脏腑不足,脉络气血不畅,气滞血瘀,瘀而不通,颈髓失荣,故颈部不适伴上肢乏力。证候诊断:气滞血瘀 中医 护理:颈椎牵引,刮痧,拔罐、艾灸。取穴:风池、肩井、肩峰、外关。 膝痹 周建根,男,51岁,农民,入院日期:2016.08.05 住院号:1614367发病节气:大暑,患者近三周自感右膝关节刺痛加重,活动行走受限,自予药物(消炎止痛类)口服,效果不显。入院检查MRI:右膝股骨远端胫骨平台及髌骨局部骨髓水肿,关节腔少量积液,右膝半月板变性。评估施护 刻下:右膝关节疼痛如刺,痛有定处,屈伸不利,右膝肿胀,上下楼困难,肤色正常,肤温不高,纳少乏味,二便尚调,夜寐欠安,舌紫暗,苔白,脉涩。患者右膝髌韧带局部信号增高,考虑变性损伤筋骨懈堕,加之瘀血阻滞经络而致膝部经脉凝滞,气机不畅,络脉闭阻,而成膝痹。证候诊断:血瘀气滞 中医护理:膝关节制动,止痛活血祛瘀膏外敷,艾灸,磁疗、红外线治疗等。 中医施护体会辩证与辨经、标本缓急。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补虚泻实:虚则补其母。泻实则泻其子。扶正祛邪、调整阴阳、气血.取穴原则:不同症候取穴,表里、前后、健患侧、随证、近远取穴、经验穴、奇穴.。禁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