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7348574 上传时间:2024-07-2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5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总结.发展心理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总结一、基础概要研究对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个体的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发展 ( 习题 2,0412-3-75 )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 习题 3,0511-2-51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 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2、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青春发育期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0 展的基本特征;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和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

3、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遗传和环境的关系;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历史一、儿童心理学诞生的准备阶段二、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时间为1882 年。科学儿童心理学建立的标志是普莱尔于 1882 年出版儿童心理一书。三、儿童心理学的发展四、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演变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是1957 年美国的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作为章的名称。研究方式一、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

4、,以了解随年龄增长被试组间的心理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横断研究 。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是 横断研究 。横断研究的优点在于:可以同时研究较大样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大量资料;可以找到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可以使研究工作降低成本。横断研究的缺点在于:难以得出个体心理连续变化的过程;难以了解心理变化中各事件的因果关系;研究结果中出现的组间差异可能有不属于心理发展的因素。二、纵向研究在较长的时间系列内对被试个体或同一被试组群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查,以了解心理随时间进程而发生的连续变化。这种研究方式叫纵向研究 。纵向研究的优点在于:便于了解个体心理发展连续变化的过程;便于揭示量变、质变现象,了解心理发展过程中比较稳

5、定和比较迅速的变化时期;比较容易发现心理发展中各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纵向研究的缺点在于:样本少而且在追踪过程中容易流失样本;由于时间较长,会因环境变迁而出现某些新的变量;同一测量方法反复应用会导致重复效应;成本较高,耗费人力和时间。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相结合的交叉设计,其特点包括兼有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两方面的优点。理论问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单因素论1遗传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而已。2环境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6、的代表人物是华生。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二)二因素论属于二因素论的观点有: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加;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可以相乘;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是各自发挥作用的。在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上持二因素论的代表人物是:施太伦;吴伟士。(三)相互作用论属于相互作用论的观点有:在心理发展中, 遗传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受到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各主要学派的心理发展理论代表人物心理发展理论主要观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7、心理起源于动作;图示 ;认知结构发展4 个概念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4 个基本因素 ;儿童心理发展4 个阶段 ;儿童道德发展3 个阶段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人格发展 8 个阶段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观察学习;主体的自我调节作用维果斯基文化 - 历 史 发 展 理论心理的实质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观( 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4 个标志 );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道德两难故事法;道德发展3 种水平 6 个阶段(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2皮亚杰的心理发展建构说动作或

8、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图式 。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两种形式进行的:同化;顺应。主体将环境刺激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原有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叫同化。主体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新的刺激,就要按新刺激的要求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或创造新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的需要。这个过程叫顺应 。同化只是数量上的变化( 量变) ,认知结构 ( 图式 )不变;顺应则是质的变化,认知结构( 图式) 改变( 质变)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4心理发展阶段说儿童的心理发展4 个阶段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4 个阶段。

9、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0412-3-143 ):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只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客体永久性是指 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 前运算阶段 (26、7 岁):泛灵论是指 儿童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属于皮亚杰划分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有:前运算阶段;后运算阶段( 教材中并没有提到“后运算阶段”)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未掌握守恒。自我中心是指: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 具体

10、运算阶段 (6、7岁 11、12 岁,0406-3-108 ):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获得了守恒概念;思维具有可逆性;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形式运算阶段 (11、12 岁14、15 岁):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凭借演绎推理等形式解决抽象问题;其认知活动达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抽象逻辑思维是 形式运算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 (0412-3-144) 。儿童道德认知发展3 个阶段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划分为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判断阶段、自律道德判断阶段(没有“后道德判断阶段”) 。 前道德判断阶段 (45 岁):处于前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尚不能进行道德

11、判断。儿童直接接收行为的结果,还不能做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属于前道德判断阶段 (0412-3-146)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1 页,共 6 页 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 岁 8、9岁):处于他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进行道德判断时不考虑行为者的主要动机;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 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 岁以后 ):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和道德发展阶段说分类发展阶段年龄成长期特点习题心

12、理发展感知运动02 婴儿获得客体永久性 /对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26/27 前运算26/7 学前泛灵论 / 自我中心 / 思维不可逆 / 未掌握守恒28/29 具体运算6/711/12 小学获得守恒 / 思维可逆 /可逻辑运算237 形式运算11/12-14/15 中学能假设 / 能用演绎推理解决抽象问题/ 抽象逻辑思维30/238 道德发展前道德判断45 学前不能判断,直接接受行为结果31 他律道德判断4/58/9 小学低年受自身外价值支配/ 依据物质后果 / 不考虑行为者动机239 自律道德判断8/9 以后小学高年受自己主观价值标准支配/有相对自主权32 (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13、艾里克森划分人格发展阶段的标准是心理社会危机 。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分为8 个阶段(习题 33,0506-2-84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8 阶段论序号阶段年龄主要发展任务良好的人格特征习题1 婴儿前期02 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35,36 2 婴儿后期24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37,38 3 幼儿期47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39,40 4 童年期712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41,42 5 青少年期1218 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43,44 6 成年早期1825 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45,46 7 成年中期2550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4

14、7,48 成年后期50 以后获得完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49,50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新行为主义的代表性理论。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中,三元交互决定论的三元是指:环境影响;行为;人的内部因素。观察学习是指 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四)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和心理发展观1文化 - 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的文化一历史发展理论认为心理的实质就是社会文化历史通过语言符号的中介而不断内化的结果。2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认为心理发展就是由低级心理向高级心理转化的过程。维果斯基认为低级心理机能转化到高级心理机能的标志有

15、: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形成新质的心理结构;心理活动的个性化。3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0308-3-80)“最近发展区”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境下,儿童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应该是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学习的最佳期限学习的最佳期限是指心理机能正在开始又尚未形成之时。(五)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习题 58,0511-3-60 )。柯尔伯格将人的道德发展划分为3 种水平和 6 个阶段 。1前习俗水平第

16、一阶段: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个体特征是对成人或规则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第二阶段: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表现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开始比较行为和个人的关系;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 好孩子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第四阶段: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 社会

17、契约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第六阶段: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的特征是认为除了法律以外,还有诸如生命的价值、全人类的正义( 、个人的尊严 ) 等更高的道德原则。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认为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不能改变一个人道德发展的顺序。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3 水平 6 阶段理论水平阶段定向阶段特征习题前习俗水平1 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对成人和规则采取服从态度,以免受到惩罚602 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开始比较行

18、为和个人的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242 习俗水平3 好孩子定向考虑到为自己塑造一个社会赞同的形象61 4 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62 后习俗水平5 社会契约定向认识到法律不再是死板的、一成不变的条文63 6 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除法律外, 还有如生命的价值、 人类的正义等更高的道德原则64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2 页,共 6 页二、各阶段发展要点年龄段与主要特点认知发展和变化 特点社会性发展和变化 特点记忆发展思维发展其他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其他发展婴儿期03 动作发展 ,感知觉发展 ,第一发

19、展加速期半岁后出现 “认生”,1 岁后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初步成熟感知运动阶段, 直觉行动思维( 直观性、行动性、间接性、概括性、狭隘性 ) 感知觉重点发展, 言语发展主体我和客体我两阶段;能用适当人称代词称呼自己和他人情绪发展 (笑、哭、恐惧 ) ;气质发展 ( 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 ;社会性依恋幼儿期36 游戏及其发展 ,言语发展关键期 ,第一反抗期:自主欲求提高先快后慢 , 无意识记忆和形象记忆主导 , 逐渐采用记忆策略(视觉复述 , 特征定位 )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易变性、 符号功能 ), 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言语重点发展自我评价能力发展( 简单笼统较具体评价 ) ;自

20、控能力发展 ( 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 道德行为发展;性别角色社会化;同伴关系发展, 第一反抗期 ( 对父母的反抗行为 ) 童年期712 学习及其发展,记忆发展,思维发展,同伴关系发展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有意识记忆超过无意识记忆, 意义记忆主导 , 记忆策略有复述和组织 , 元记忆知识思维质变 , 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发展, 新思维结构形成, 掌握逻辑推理规则自我描述 ( 较具体外部特征较抽象内部心理特征 ) ;自我评价 (独立性增长批判性提高) ;自我评价内容扩大深化 ( 身体自我活动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自我评价稳定性越来越高亲子关

21、系发展 ( 父母控制共同控制儿童控制) ;同伴关系发展 ( 伙伴集团形成 , 依从集合平行集合整合集合);友谊发展;欺负被欺负青春期11/1215/16 身心发展不平衡,第二发展加速期 ,第二反抗期: 争取行动和人格独立记忆广度达峰值, 超出成人 ,记忆最佳时期 , 有效运用各种记忆策略形式运算阶段, 建立和检验假设,思维形式与内容分离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关心自己人格和情绪特征 , 关注外貌体征, 反复思考“我”的问题, 注重学习能力和成绩情绪变化 ( 不能自控波动 , 青春期躁动 ) ;第二反抗期: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 ( 硬抵抗 , 软抵抗 , 反抗迁移 ) ;人际关系发展(同伴关系 ,

22、与父母关系 , 与教师关系 ) 青年期17/1835 身心成熟 ,进入社会 ,生活空间扩大 ,恋爱结婚 ,自然科学创造力高峰流体智力缓慢晶体智力缓慢辩证的 , 相对的 , 实用的 , 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自然科学领域创造进入高峰发现自我 , 关心自我存在, 自我意识修正 ( 成败经验他人评价), 自我接纳与自我否定人生观和价值观确立;亲密感建立;社会关系变化( 婚姻家庭朋友关系 );职业适应;人格变化日益成熟中年期3560/4065 更年期 ,人文科学创造力高峰 ,工作满意度高峰 ,人际关系复杂记忆侧重点或结构变化, 表面细节记忆下降 , 意义或主体记忆没下降创造力发展 , 人文科学领域

23、创造进入高峰感知觉变化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积极的、满意的变化人格较为成熟 ( 内省明显 , 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职业发展 ,达人生最高峰;人际关系最复杂( 与领导同事父母子女朋友的关系) 老年期60 老年丧失期观与毕生发展观,感知觉退行性变化 ,退休生活 ,更智慧记忆下降 , 记忆加工变慢, 记忆容量变小比青年人更智慧, 有不同寻常的洞察力感知觉退行性变化明显退休前后生活变化 ( 期待退休适应稳定) ;人际关系变化 (夫妻与子女与朋友的关系) ;人格变化 ( 回忆往事 ) ;死亡来临 (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卫生婴儿期动作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

24、射;婴儿动作发展受生物成熟的程序化制约;婴儿动作发展受环境的影响;没有动作, 婴儿心理就无从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或前提;婴儿动作是心理发展的外部表现;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空间认知的发展;婴儿动作发展促进了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从整体动作向分化动作发展;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头尾原则;近远原则;大小原则(没有“上下原则” , 没有“顺序原则”) 。三、婴儿主要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独立行走。(一)手的抓握动作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重点包括:五指分化;手眼协调。手的抓握动作发展的

25、意义有:抓握动作是婴儿主动探索和认识周围事物的表现;为知觉发展奠定基础;开始操作工具 ,使动作具有间接性。一、感知觉发展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感觉 (应为“感知觉” )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是主动的、有选择性的心理过程。(一)研究方法的突破习惯化范式包括:习惯化;去习惯化。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 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应。这是习惯化 。在习惯化形成之后, 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 反应又会增强。这是去习惯化 。优先注视范式 也称 刺激偏爱程序 。优先注视范式的指标是注视时间 。婴儿偏爱注视 正常的人脸 。(二)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视觉追踪;颜

26、色视觉;对光的察觉;视敏度)(三)听觉的发展 (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视听协调能力)(四)味觉、嗅觉和肤觉的发展(五)空间知觉的发展1形状知觉2深度知觉: 视崖是一种研究婴儿深度知觉 的装置。产生深度知觉的年龄是6 个月 。3方位知觉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关键时期是婴儿期 。二、记忆的发展出现“认生”现象的年龄大致在6 个月 12 个月。三、思维的发展婴儿期思维的典型特征是直觉行动思维 。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婴儿直觉行动思维的主要特点包括:直观性和行动性;间接性和概括性;缺乏对行动结果的预见性和计划性;思维的狭隘性;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 开始出

27、现形象性特点。四、言语的发展(一)言语发展的理论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社会行为技能 ,以适应社会生活 , 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发展过程, 叫社会化 。一、情绪的发展(一)笑的发展婴儿期笑的发展按顺序分为自发性微笑、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等阶段。1自发性微笑婴儿出生一两天后就有笑的反应,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自发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 周至 4 个月的婴儿对熟人与陌生人都可以报以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 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有更多的微笑, 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二)哭

28、的发展(三)恐惧的发展婴儿恐惧可分为本能的恐惧、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怕生、预测性恐惧 。由想象引起的恐惧, 如害怕黑暗 , 害怕“狼外婆” , 属于预测性恐惧 。二、气质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的气质类型分为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三、社会性依恋依恋 是指婴儿与主要抚养者( 通常是母亲 ) 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将婴儿依恋发展划分为无差别的社会反应、有差别的社会反应、特殊情感联结 三个阶段 (习题 102, 0406-3-113 )。一、保证婴儿充足的营养和睡眠二、关注婴儿的情感 需 要 ,建 立安全型的母婴依恋母亲教养行为的衡量指标包括: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

29、刺激( 没有“亲密度”)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 气 质 特 点 ,积极对待婴儿迟缓型婴儿教养的关键在于 让这些孩子按照自己的速度和特点去适应环境 。四、促进婴儿的认知活动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3 页,共 6 页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卫生(二)独立行走独立行走的意义有:婴儿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主动 , 使活动具有一定的主动性;主动行走可以扩大认知范围;增加了与周围人的交往机会。正确的说法是成熟是训练的前提条件, 训练对成熟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的作用。1后天学习理论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儿童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言语发展

30、的后天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班杜拉。言语发展的后天学习理论的派别有:强化说;社会学习说。强化说运用 操作性条件反射 来解释言语的获得。社会学习说运用 选择性模仿 来解释言语的获得。2先天成熟理论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认为儿童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言语发展的先天成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创始人是乔姆斯基 。转换生成语法理论的主要概念有语言获得装置、普遍语法、个别语法。3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言语发展的环境和主体相互作用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语音的发展;词汇的发展;句法的发展)婴儿发音的发展顺序是简单发音阶段 , 多音节阶段 ,有意义的语音

31、 。基本上能掌握母语全部发音的年龄是3 岁左右 。婴儿期句法的发展顺序为单词句、双词句、电报句、完整句。(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将婴儿依恋划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等类型。不安全依恋包括: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四、自我意识的发展(主体我的发展;客体我的发展)自我意识 是指个人作为主体的我, 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威廉詹姆斯把自我划分为主体我和客体我 。哈特把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主体我;客体我。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表现为能用适当人称代词 ( 如我、你 )称呼自己和他人 。幼儿期幼儿的游戏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是游戏 。一、关于游戏的理论(一)精力过

32、剩论:精力过剩论认为儿童游戏是因为人有需要活动的倾向。(二)精神分析论:精神分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三)练习论:练习论认为儿童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技能的排演和练习。(四)重演论:重演论认为儿童游戏是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五)娱乐论:娱乐论认为儿童游戏是通过游戏获得愉快 。(六)认知论:认知论认为儿童游戏是儿童的认知水平的反映 。二、儿童游戏的发展(一)儿童游戏的特点幼儿游戏主要是一种象征性游戏 。象征性游戏的特征有: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具有想象的特点;具有概括性质。童年儿童游戏属于规则游戏 。(二)游戏的社会性发展体

33、现出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的游戏主要是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有:促进认知;体现创造性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体质;是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一、言语的发展幼儿期 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一)词汇的发展 ( 词汇量的增加;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神话;词类的扩展)4 岁幼儿所掌握的平均词汇量是1600 左右 。幼儿词汇中各类词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排列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二)语法结构的发展幼儿期语法结构的发展表现为: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三)口语表达能力的

34、发展幼儿期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一)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二)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幼儿记忆的特点有:无意识记占主导地位;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0412-3-167) :无意识记为主, 有意识记迅速发展;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形象记忆为主, 词的记忆开始发展。(三)记忆策略形成记 忆 策 略 是 指 人 们 为 了 有 效 地 记 忆 而 对 输 人 信 息采 取有 助 于 记 忆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 习 题121, 0506-2-77 )。儿童记忆策略的发展经历了没有

35、策略、经过诱导使用策略、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三个阶段(0412-3-78) 。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有:视觉复述;特征定位;复述策略 。三、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 (习题 122, 0406-3-115 )。(一)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 具体形象性;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具有符号功能;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 )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是易变性 。(二)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模式是从“是什么”转向“为什么”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表现为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

36、价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自我控制活动的类型包括:运动抑制;情绪抑制;认知活动抑制;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是指 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 学会等待 。二、道德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是指 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攻击行为是指 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工具型攻击是指 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抢夺、推搡等动作。敌意型攻击是指以人为指向的 ,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指责, 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关于儿童攻击行为, 正确的说法是 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工具型攻击为主。三、性别角色社会化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

37、结果。四、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系是指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 之间的人际关系。幼儿友谊多半建立在如下基础上:地理位置接近;喜爱共同的活动;拥有有趣的玩具。同伴关系的作用有: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了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五、第一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发生的时间大约是3 岁4 岁。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培养其独立性童年期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二、学习兴趣的发展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

38、逐渐对不同学科内容产生不同的兴趣;游戏因素在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 (广度 )的增加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在: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并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小学阶段的儿童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的发展表现为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有:复述;组织。属于记忆中的组织策略的有:归类;系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童年期自我描述的变化模式是从比较具

39、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 。(二)自我评价的特点童年期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步增加。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为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一、学会学习;二、培养良好的品行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4 页,共 6 页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卫生列化。儿童的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的过程叫复述 。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包含的项目, 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这种记忆策略叫 组织。(四)童年期元记忆的

40、特点元记忆 是指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1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弗拉维尔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有关自我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2记忆监控记忆监控 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 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 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二、思维的发展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一)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1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2不能摆脱形象性的思维逻辑310 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童年期思维的质变表现为从幼儿期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41、。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在小学四年级 。童年期思维的基本特点有: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二)思维形式的发展1概括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概括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依次为直观形象水平、形象抽象水平、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直观形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形象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 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初步本质抽象水平的概括是指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2推理能力的发展( 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3新的思维结

42、构的形成 掌握守恒 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 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的运算活动,也可以朝相反的方向运转。 补偿关系认知 :小学阶段的儿童思维结构的特点是理解补偿关系 。补偿关系的认知 是指思维活动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转换, 进而认识事物的不变性。4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小学阶段的儿童掌握逻辑推理规则表现在:类别体系化;序列化。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二、亲子关系的发展小学阶段亲子关系的变化表现为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发生了变化。父母对儿童控制的三种阶段模式依次为父母控制、 共同控制、 儿童控制 。三、同伴关系的发展(一)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影响儿童在同伴中是否受欢迎的基

43、本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二)儿童或伴集团的形成小学阶段的儿童伙伴集团形成的阶段依次划分为依从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1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依从性集合关系期的特征是儿童首先依从老师。2平行性集合关系期平行性集合关系期的主要特征是形成团伙 。3整合性集合关系期整合性集合关系期的特点是:儿童更注重朋友之间所共有的价值观;伙伴关系依从性的高峰期;儿童的班级团体意识更强。四、友谊的发展(一)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按阶段可分为短期游戏伙伴关系、 单向帮助关系、双向帮助关系、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二)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有:相

44、互接近;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五、欺负与被欺负“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对在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 。“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 。“依恋”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由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造成的。“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儿童头脑中形成的一整套理解别人思想、感情和动机的方式。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发展(P222)青春期的年龄范围是 11 岁 12 岁至 15 岁 16 岁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P222) 一、生理发育高峰 (

45、身体外型的变化;生理机能的变化;性的发育和成熟)青春期的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 。关于儿童发育表述正确的是:儿童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阶段属于青春发育期;男女儿童第二个发育高峰期的年龄不一致。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矛盾性表现有: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专栏 3-3 关于青春期的理论观点霍尔 是第一个提出青春期理论的心理学家(0511-2-53) 。一、记忆的发展(一)记忆容量的发展人在发展过程中, 短时记忆的广度的峰值不在:小学阶段;幼儿阶段;大学阶段, 而在初中阶段 ,达到 1

46、1.04 0.4, 超出成人。(二)记忆的主要特点青春期记忆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二、思维的发展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属于形式运算阶段。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 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青春期 。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主要表现为: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二、情绪变化特点青春期的情绪变化特点有:不能自我控制情绪的波动;青春期躁动。三、

47、第二反抗期反抗期的定义是: 儿童在反抗期中的反抗, 主要是指儿童对父母的依赖与自主之间的纠葛, 以及由于对立而造成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状态的延续阶段就是反抗期。第二反抗期发生在青春期 。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行动和人格的独立。(一)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硬抵抗;软抵抗;反抗的迁移。(二)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生理原因;社会原因。反抗期的出现是 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四、人际关系的发展(一)同伴关系青春期同伴关系的特点表现为交

48、友范围缩小 。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模式为先疏远、后接近 。(二)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青春期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三)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青春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对老师开始评头论足。一、进行青春期性教 育 , 提前 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尊重少年儿童的 独 立 意 识 ,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表现在 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 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 。三、教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的 方 法 ,消 除不良情绪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5 页,共 6 页认知

49、发展社会性发展心理卫生青年期青年期的心理发展青年期 ( 也称成年初期 ) 的年龄范围是17岁 18 至 35 岁。青年期的一般特征青年期的一般特征有: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达到成熟水平; 进入成人社会 , 承担社会义务; 生活空间扩大; 开始恋爱、结婚。一、智力的发展卡特尔把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晶体智力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流体智力的发展模式为在成人阶段是缓慢下降的趋势 。晶体智力的发展模式表现为在成人阶段里缓慢上升的趋势。卡特尔关于智力结构的学说把言语理解视为晶体智力 (0406-3-77) 。二、思维的发展成人思维的特点主要表现为:辩证的;相对的

50、;实用性。帕瑞把青年期思维发展划分为二元论阶段、相对性阶段、约定性阶段。在帕瑞对青年期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中,约定性阶段表现为能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拉勃维维夫认为成人思维并不严格按照逻辑法则进行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年期自我意识发展表现为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青年期自我意识修正的主要依据有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他人的评价。在修正自我意识的过程中, 个体表现的形式有自我接纳和自我否定。自我接纳 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有的特征持积极的态度, 正确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以平常心面对自我现实。自我否定 是指否定自己的各个方面, 忽视自己的优点。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人生观 是

51、指人们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价值观 是指个体以自己的需要为基础对事物的重要性进行评价时所持的内部尺度。斯普兰格认为价值观可以分为理论的、经济的、审美的、社会的、政治的、宗教的。(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二)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个体成熟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影响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因素有:思维发展的抽象逻辑水平;自我意识的成熟水平;社会性需要和社会化的成熟水平。三、亲密感的建立四、社会关系的变化安托露丝提出的“人生护航舰”包括:恋爱婚姻关系;与家庭成员的关系;朋友关系。青年期朋友关系的性别差异表现在女性朋友之间

52、是相互聊天,男性朋友之间是一起做事。五、职业的适应影响青年人工作或职业选择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教育和智力水平;性别;人格。霍兰德把职业兴趣分为6 类。六、人格的变化青年期人格的变化表现为越来越成熟 。一、树立正确的择偶观 ,正确对待爱情中的挫折;二、增强择业意识的自主性 ,促进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三、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积极适应社会变化中年期中年期的生理变化一、身体的变化二、更年期更年期是指 个体由中年向老年过渡过程中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明显改变的时期。更年期发生的年龄大约在50 岁左右。一、感知觉变化二、记忆的发展变化中年期记忆的变化表现为对表面细节的记忆下降 , 而对意义或主题的记忆并没

53、有下降。三、创造力的发展不同专业创造力的最佳年龄表现为:自然科学和数学领域的创造力在青年期达到最高峰; 人文科学领域的创造高峰在中年期甚至老年期。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年人对自我的看法表现出更加积极的、满意的变化。二、人格的变化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 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为人处世日趋圆通;性别角色日趋整合;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提出人到中年后其心理发展表现为内倾性的学者是荣格(0406-3-118) 。“男女同化” (androgyny) 人格是指 男性“女性化” , 女性“男性化”。三、职业的发展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 “繁衍”一词 不单单指生育后代,更多的是指事业的发展。中年人的职业

54、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职业满意度 :中年人的工作满意度达到一生中的最高峰。 工作绩效 :正确的说法是:对于依靠体力和反应速度的工作, 中年期的工作绩效开始下降;对于依靠认知技能的工作中年期的工作绩效一直保持在很高的水准。四、人际关系的变化中年人的人际关系最复杂 。(一)与同事和领导的关系中年人与同事和领导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二)与父母的关系(三)与子女的关系(四)与朋友的关系中年人与朋友之间关系的特点表现为:中年人朋友的数量要少于青年期;朋友之间的亲密程度要高于青年期。一 、 劳逸 结 合 ,避免心理疲劳;二、培养豁达的人生 观 , 战胜 中年危机;三、正确处理家庭和工作的

55、关系老年期老年期心理变化观有关老年心理变化的主要观点有:老年丧失期观;毕生发展观。一、老年丧失期观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丧失的内容包括:心身健康;经济基础;社会角色;生活价值。老年丧失期观认为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二、毕生发展观毕生发展观认为: 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 老年期也在发展; 心理发展总是由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结合而成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个体可塑性。毕生发展观认为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 年龄阶段 ) 、社会历史文化、非规范事件 ( “规范事件”不是影响心理发展的要素) 。认识活动的退行性变化是老年期心理发展的总趋势。一、感知觉的退行性变化明显(视觉退化;听力下降;味觉、嗅觉、皮

56、肤觉逐渐迟钝 )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最明显的心理过程是感知觉 。二、记忆的年老变化老年人记忆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老年期记忆力下降是因为:记忆加工过程的速度变慢;工作记忆容量变小。老年人长时记忆衰退的主要表现是回忆能力明显减退和组织加工的效率降低。三、思维的年老变化思维的年老变化特点表现为老年人比青年人表现出更多的智慧。一、退休前后的生活变化适应退休的过程可分为期待期、退休期、适应期、稳定期。二、人际关系的变化(夫妻关系;与子女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老人与子女的接触次数和其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关系。三、人格的变化 (不安全感;孤独感;适应性差;拘泥刻板性,速度减退;趋于保守;回忆往事)老年期人格的变化特点是回忆往事 。四、死亡的来临库伯勒一罗丝把死亡过程分为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一、提前做好退休后的生活准备;二、生命不息,活动不止; 三、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四、坦然面对死亡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第 6 页,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