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271225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fs-service-四下第四单元.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板书设计:我站在铁索桥上攀着冒着冲破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学前演练:1、古诗三首 2、做人名言教 学 过 程重点片段设计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如。1、出示图片或CAI课件,从不同角度展示铁索桥的风貌。2、请学生谈一谈对铁索桥的了解。3、 师描述激情:大渡河河谷宽阔,河水浩荡,气势磅礴,欲争脱群山的束缚,以气吞山河之势,奔流而去。铁索桥高临江水之上,桥下江水湍急,莫说从铁索桥上走过去,就是看一眼也不寒而栗。可是红军是英雄好汉,他们冒者对岸射来的弹雨,攀桥栏,踏铁索,边前进,边铺板,冲进了对岸漫天大火的桥头堡。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敌人增援部队到达之前,占领了卢

3、定城。毛主席的诗句“大渡桥铁索寒”已给人惊心动魄之感。诗人站在这座桥上又会写什么呢?二、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2、检查生字读音。重点指导:楼梨3、齐读课文三、 整体感知课文1、读课文,思考:本诗有几小节?每节写什么?2、学生回答。四、 学习第一节1、指名读2、思考:人在铁索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高又险)3、指导感情朗读五、 学写生字 重点指导:滚六、 作业1、写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 复习,导入新课。1、 认读生字。2、 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什么?说明什么?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1、浏览课文,快速找出反映作者此时心情的词语。(心潮汹涌激荡)2

4、、作者站在铁桥上,心潮汹涌激荡,思接古今,找出有关的诗句,同桌互相读一读。对自己喜欢的诗句,可以多读几遍,有疑问的地方可作记号。3、 学生汇报(1)重点学习第二节。(A) 圈出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的词语。(B) (补充飞夺卢定桥中有关资料,丰富学生认识。(2) 指导朗读第二节4、 采用多种方式朗读。三、分层训练A、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B、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C、“在这英雄的土地上,我要高声歌唱!”假如你就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壮观的景象,想到英勇的红军,你会高声歌唱:四、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教学反思:一分钟操练:背诵古诗名言出示课

5、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

6、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11、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2、继续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曾经”“终于”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训练通过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关心爱护小同志)让马拒绝和马赛跑小红军:(倔强、不连累别人)一块走等同伴送青稞面鼓鼓的教材分析 这篇讲读课文记叙了陈赓同志回忆的一段往事:在长征路上过草地的时候,一个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

7、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学情分析:这篇讲读课文内容距现在比较久远,学生不太容易理解当时艰苦的生活环境和恶劣的自然条件。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适当交待一下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情况,目的是使他们对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为什么会那么疲惫有所认识。然后按预习要求,顺着作者的思路读课文,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十分倔强,画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句子,为讲读课文做必要准备。课前演练:1、诗歌少年2、巴金说的一段话教 学 过 程重点片段设计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

8、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一)通读课文,提出问题供边读边想:1故事是从第二段写起的,那么,第一段也就是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起了什么作用?2课文第二段是表现小红军倔强的,哪些地方看出这种倔强?3小红军倔强的表现跟陈赓同志有什么联系?从小红军牺牲前后的事实,反映陈赓同志是怎样看待小红军的?(二)一边阅读课文,一边根据

9、提问展开讨论:1读第一段,看看这一段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没有这一段行不行?2轻声读或默读第二段,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中进行学习。3陈赓同志见到掉了队的小红军年龄这么小,这么疲惫,一心想帮助他。那么,陈赓想怎样帮助他?小红军“倔强”地没有接受帮助,从哪些表现看出这种“倔强”呢?第二教时一、 提出目标,引入新课: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发生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环境。课文讲的故事就是发生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315自然段,要求抓住描写人物的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边表演,体会人物的品质。二、 情境表演,自悟自得:1、 快速默读310自然段,边读边划出陈赓、小

10、红军的动作和神态。2、 各小组进行情境表演的排练: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研究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重点词句,推选2人作为演员,其他同学一起做导演,给他们提提意见,你认为哪些语句能体现小红军的倔强,要怎么演?把课文反映的情境表现出来。待一会儿,老师要请合作得最好的小组上台汇报。3、 各小组代表汇报排练成果,其余同学重点从两个方面去评价:一是语言生动不生动?二是表演得逼真不逼真?4、 相互评价,重点点拨,体会人物品质。(1) 看完了表演,你有什么看法?哪里演得好,哪里有不足?(2) 通过观看表演,你加深理解了哪些句子?其间穿插点拨以下句子:1)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

11、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相机指点:把别人的身体看得比自己的身体更重要。2)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小红军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准备赛跑的姿势?3)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他为什么把干粮袋一拉,还“轻轻地”拍了拍?5、 男生读陈赓的话,女生读小红军的话。(指导朗读、评议)6、 分组分角色朗读310自然段。三、 抓住细节,深入领会。1、 过渡: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小红军的干粮袋里装的是青稞面吗?(这是一只早已空瘪的干粮袋,里面装的不是青稞面,也不是窝窝头,而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一块硬邦邦的一点儿肉也没有的骨头。)2、 (投影:一

12、块牛膝骨)看着这块牛膝骨上的牙印,可以让我们想到怎样的情景呀?(饥饿折磨着小红军。他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饿呀,他伸出小手在干粮袋里摸出一块牛膝骨,他使劲地咬着,他多么希望能咬下一口呀!但是骨头太硬了,他只得失望地把它重新放进干粮袋里。)3、 饥饿就是这样折磨着小红军,但是当陈赓同志给他青稞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收下,还说自己的干粮多,这是为什么?(他想到的是老同志。自己年纪小,饿一点可以忍一忍,可不能饿坏了老同志呀。他已经累成这样了。在草地上,粮食就是生命,我收下老同志的青稞面,他吃什么!于是小红军产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宁可自己饿死在草地上,也不能饿坏了老同志呀!)过渡:学到这里,我们每个人都被小红

13、军倔强的性格、自我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让我们把内心的感动通过朗读表达出来。)4、 朗读课文第13自然段。5、 这时的陈赓“全明白了”,陈赓同志究竟明白了什么?陈赓同志全明白了。(进行两次反馈:第一次理解陈赓“明白”了干粮袋里装的是牛膝骨;第二次理解“还明白”了小红军“骗”陈赓同志的原因是他一心为他人着想,不想拖累别人。)过渡:正当陈赓同志“明白”时,小红军停止了呼吸,陈赓的心情是多么的沉重。6、 理解最后一段话。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1) 陈赓同志这时为什么不叫他“小鬼”,而称他为“小兄弟”呢?(2) 是的,一声“小兄弟”,表达了陈赓的悲痛、敬佩、悔恨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读好这个自然段。(3) 讨论:你认为陈赓同志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吗?(突出“命令、只好、无可奈何、终于”等词。)(4) 再次朗读这段话。四、 整体回顾,自我小结:1、 合上课本,回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六要素法)2、 联系实际,情感升华。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吗?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谈谈在吃苦耐劳、面对困难、关心他人方面所受的启发。总结:同学们,在艰苦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