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765410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教材】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1学案:1.1集合互动课堂学案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教材适用高中必修数学1.1 集合互动课堂疏导引导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集合的含义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疑难疏引(1)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概念之一,无法给出它的定义只能作描述性说明.(2)集合中元素的特征.确定性是指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任何一个对象都能明确它是或不是某个集合的元素,两者必居其一,它是判断一组对象是否形成集合的标准;互异性是指给定的一个集合的元素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因而在同一个集合中,不能重复出现同一元素,这一点常被我们所忽略;无序性是指在一个集合中,元素之间都是平等的,它们都充当集合中的一员,无先后次序之分.案例1下

2、列对象:方程x29=0的实数根;我国近代著名的数学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空气中密度大的气体,能否构成集合?【探究】 研究对象能否构成集合的问题一般主要考查集合元素的确定性.中的研究对象显然符合确定性;中“著名”没有明确的界限;中“密度大”的程度没有明确的界限.因而能构成集合,不能.【溯源】 判断命题是否构成集合最重要的标志就是看其所叙述对象是否具有确定性,即对所叙述对象进行描述的特征词语是否具有共性标准.案例2当x为何值时,0,x,x2x不能表示一个数集?【探究】 问题的知识依托是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同一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同的.0,x,x2x能否表示一个数集,关键在于它是否具备集合元素

3、的三个特征,在这里,只要看它是否满足互异性,即要使0,x,x2x不表示一个数集,只需x=0或x2-x=0或x2-x=x,即x=0或x=1或x=2.【溯源】 判断一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关键是看这组对象是否同时具备集合元素的三个特征.考查该知识点的问题分正向和逆向思维两个角度,其解决问题的基础还是正确理解三个特征要求.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疑难疏引(1)元素和集合的关系是和,二者有且只有一种成立.集合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即:凡是符合条件的对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须符合条件辩证理解集合和元素这两个概念:(2)集合和元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和是表示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不能用来表示集合之

4、间的关系例如11,2,3的写法就是错误的,而11,2,3的写法就是正确的案例3设集合A=x|x=2k,kZ,B=x|x=2k+1,kZ,若aA,bB,试判断a+b与A、B的关系.【探究】 首先看到a+b是元素,A、B是集合.a+b与A、B的关系应该是、的关系.aA,a=2k1(k1Z).又bB,b=2k2+1(k2Z).a+b=2(k1+k2)+1.k1+k2Z,a+bB,从而a+bA.【溯源】 理解一个集合的意义重点在于抓住代表元素及公共属性,而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依据就是元素的公共属性,解题时需做必要的恒等变形.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1)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记作N.(2

5、)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3)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4)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5)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准确记忆常用数集的符号表示,特别注意Z +、N +等拓展符号表示的集合特征以及数0的归属问题.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全部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图示法:Venn图法,采用平面上一条封闭曲线的内部表示集合.如用Venn图表示为 或 或.疑难疏引(1)在使用列举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元素间用逗号“,”;元素不重

6、复;不考虑元素顺序;对于含元素较多的集合,如果构成该集合的元素具有明显的规律,可用列举法表示,但是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呈现出来后,才能用省略号表示,如1,2,3,n,1,3,5,7,9,.(2)在使用描述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写清元素代号;说清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文字表述多层次时,应当准确使用“且”“或”;所有描述的内容都写在集合括号内;语句力求简明、确切,字句逐一说明.(3)图示法表示集合的图形的形状、大小与集合的性质没有任何关系,它仅仅把集合中的元素都包括在内,从而体现“整体”.Venn图可直观地表示集合,帮助我们理解、分析问题,但不能作为严密的数学工具使用.(4)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

7、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无限集时,不宜采用列举法,因为不能将无限集中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而没有列举出来的元素往往难以确定.但要注意,有时为了方便,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也把具有明显特征的无限集用列举法表示:如N=0,1,2,3,等.案例4下列两个集合:(1)A=(x,y)|y=x2,xR,B=y|y=x2,xR;(2)A=x|x26x7=0,B=(x,y)|有什么关系?【探究】 要确定一个集合,必须从这个集合中的元素入手,只有确定了这个集合中元素的特征,才可以确定这个集合.对于问题中给出的两个集合中的元素,可以发现:一个是数,一个是实数对(点).即(1)集合A是一个点集,是函数

8、y=x2图象上的点的集合;集合B是数集,是由所有实数的完全平方构成的集合.两个集合的元素显然是不同的.(2)进一步化简两个集合可以得到:A=1,7,B=(1,7).集合A、B分别是方程、方程组解的集合,但A中有两个元素1,7,而B中只有一个元素(1,7).【溯源】 两个集合相同,要求两个集合中的元素都要相同,元素相同就要求元素的种类、属性和数量都要相同.要注意: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进行解析和理解,更容易抓住概念的本质.同时对数集和点集用列举法表示要格外重视区别,还要注意到用描述法表示数集和点集对元素特征的描述也是完全不同的.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1)对于两个集合A与

9、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若aA,则aB),则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2)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同时集合B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中的元素,这时,我们说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也可以说当集合A与B的元素完全相同时,则AB)(3)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AB,并且AB,我们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4)对于集合A与B,若AB,BC,则AC;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子集的有关性质A=BAB且BA.AB,BCAC;AB,BC

10、AC.疑难疏引(1)一个集合的子集的个数仅与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个数有关.含n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个,非空子集数为2n1个,真子集数为2n1个,非空真子集数为2n2个.()两集合相等的意义是两集合中的元素都相同,在求集合中元素字母的值时,可能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去伪存真同时还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做到不重不漏.1.1.3集合的基本运算1.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1)一般地,由既属于集合A又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2)由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A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3)一般地,如果

11、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4)对于一个集合A,则由U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记作UA.2.交集、并集、补集的性质(1)AA=A,A=,AB=BA,AA=A,A=A,AB=BA.(2)ABA,ABB,ABA,ABB.(3)AB=AAB,AB=ABA.(4)AUA =,AUA =U.(5)德摩根律UA(AB)=UAUB,U(AB)=UAUB.疑难疏引1用数学的三种语言互译表示全集与补集2集合运算注意事项(1)处理集合运算问题时,要注意化简集合的表达式.如果集合中含有字母,要注意对字母分类讨论.(2)在解决

12、有关集合运算题目时,一要把握概念中的关键词,如“所有”“且”“或”;二要把握它们各自的实质;三要借助数轴,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3)Venn图在集合中起到数形结合的作用,由图可以把一些不明确的数量关系直观地表现出来,起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4)集合作为数学语言,已深刻地融入函数、方程、不等式、平面曲线、平面区域等有关知识之中,处理集合问题时,应充分综合运用有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5)在学习子、交、并、补集的概念时,应注意对“任何一个”“都”“所有”“或”“且”等词的理解,“交集”是指两个集合中所有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忽略了“交集”概念中的“所有”两个字就会错误地认为“若A1,2

13、,3,B2,3,4,AB2”.“并集”概念中的“或”与生活用语中的“或”含义不同,生活用语中的“或”一般是或此或彼,必具其一,不兼有,“并集”概念中的“或”是可兼有的,但不必须兼有.记忆口诀:集合平时很常用,数学概念有不同.理解集合并不难,三个要素是关键.元素确定和互异,还有无序要牢记.集合不论空不空,总有子集在其中.集合用图很方便,子交并补很明显.案例1若集合Ux1x7,Ax2x5,B=x3x7.如何求解(1)(UA)(UB);(2)U(AB);(3)(UA)(UB);(4)U(AB)呢?【探究】 首先把题目给出的集合(数集)在数轴上正确表示出来,在正确识别题目给出的集合符号后就可以得出结果

14、.先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出集合U、A、B,再求出AB=x3x5,AB=x2x7,UAx1x2或5x7,UB=x1x3或x7,于是得(1)(UA)(UB)=x1x2或x=7;(2)UU(AB)=x1x2或x=7;(3)(UA)(UB)=x1x3或5x7;(4)U(AB)=x1x3或5x7.【溯源】 对于有关集合运算的问题,如果题目给出的集合是无限数集,可以结合数轴来帮助解决;如果给出的集合是有限集合,可以借助Venn图帮助解决问题,另外,涉及补集的运算时,我们要注意运用德摩根律简化运算.案例2以集合的子、交、并、补为载体,求解参数问题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已知集合A=x2x5,B=xm1x2m1,若A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探究】 问题考查集合间的运算关系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由AB=A得到BA,然后分B=和B两种情况讨论.由AB=ABA.可以得到:(1)若B=,即m12m1,m2.此时AB=A=A成立.(2)若B而且BA,则2m3.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为m3.【溯源】 在求解参数类型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AB=ABA;BA中包含有B=的情况;字母问题要注意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一般参数求值问题要先弄清集合间关系,注意代入验证方法的应用,同时注意二次方程中根与系数关系的应用.案例3某车间有120人,其中乘电车上班的84人,乘汽车上班的32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