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十问导学法设计提纲一、预习设问,交流炼问 1、学生在课前(最好是在上课的前一天晚上)通读教材,在教师预设的知识框架、线索和提示性问题的引导下独立设问,并尝试回答自己设计的问题在尝试回答的过程中,对自己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对无力解决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疑问,为与同学交流和在课堂上进行展示预作准备 2、在上课的初始阶段,先分小组交流各自的设问,在小组内部形成统一的问题提纲;然后以分组报告的形式组织交流、提炼问题,一个学习小组负责报告一部分内容的问题,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修订,由教师在点评的基础上归纳出供全班学生探究的简明精要的预习问题清单 最好能用课件即时展示问题清单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预设问题的能力,和现场补充制作反映学生新提问题的课件的能力,一时做不到也不要紧,我们可以用口授或者板书的形式表达假如能在课前的有组织的预习中完成这一环节的教学,我们就能从容地为第二天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二、独学探问,合作答问 这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要完成四个重要的任务: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对照预习问题清单,系统思考、整理问题的答案,做好交流的内容与语言准备; 2、与本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分工合作,做好展示准备; 3、进行展示:对负责的内容进行概述,对主要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知识层面,方法层面,步骤层面,注意层面)。
4、在一段展示结束之后,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负责展示的小组进行答辩 在学生“独学探问”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事情是:①关注各小组学生的动态,确保课堂保持宁静而紧张的学习氛围;②依据展示分工,评估各小组对相关学习内容的领会程度,了解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遭遇的疑难问题;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予以探究方法上的指导;④与学长就展示问题进行沟通 在“合作答问”的过中,教师的要扮演两个角色:一是“主持人”,用激励人心的语言把全班学生导入展示的舞台,在学生展示的过程适时予以组织、指引、鼓励,使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与高昂的斗志;二是“点拨嘉宾”,对学生展示的知识内容、思维方法、表达方式进行适时而精要的点拨,以这种鲜活的方式对全班学生进行立体式的教学三、组织研问,归纳精问 这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归纳能力得到锻炼的一个重要环节所谓“组织研问”,就是教师依据事前的预设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理解与运用上的失误,向学生提出对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具有关键意义,或对发展思维能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反思、追问等方式,使模糊的思维变得明晰,把浅表性的思维引向纵深 所谓“归纳精问”,就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出主要的问题与答案。
如果说上一个环节是把书读厚,追求的是“枝繁叶茂”的繁荣景象,那么这一步要做的就是把书读薄,追求的是“删繁就简”的效果四、练习化问,检测查问 “练习化问”,就是通过集中时间的小专题练习,促使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获得能力;“检测查问”,就是在课的最后时段用几分钟的时间对学生掌握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的情况进行现场检查,起到鼓舞士气,发现问题的双重作用这两个过程可以合二为一五、盘点疑问,拓展新问 这个环节要做的工作有两个:一是将在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公之于众,提醒各小组注意在课下纠正;二是提出带有拓展性的新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同学课后探究(只展示,不作过多说明)六、需要向学生灌输的几个学习理念 一、决定学业成败高低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我们平时不太在意的独立思考权利的有无和大小在学校过程中,要有捍卫自己独立思考的权利的意识,对于损害自己独立思考权利的行为,要自觉抵制,无论这种损害是来自同学,还是老师 二、要知道“合育课堂”的基础,就是独立思考,就是自主学习没有独立思考,没有自主学习,就没有“合”的基础,更不会有“育”的效果,这样的课堂就不是课堂,而是“闹堂” 三、问题是种子,独学是根本,交流是藤蔓,展示是结果,练习是收获。
四、揣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想着问题入梦乡 五、独学须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 六、合作要高调,声情并茂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