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98316235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报告6长三角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报告6 长江三角洲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一、长三角地区高新技术外资的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便利的交通网络,在吸引外资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在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长三角各地通过大力改善交通环境、建立各级开发区、提高政府服务质量等手段,积极吸引外资,抓住了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制造业国际转移的双重机遇。目前长三角已经成为我国人均外资利用量最多的地区,同时也是外资企业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截至2006年底,江浙沪两省一市累计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利用量分别占全国的32.5%和33.6%。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长三角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高。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400多家落

2、户长三角。尤其在上海和苏州,集中了大量的世界大型企业的生产基地和地区总部。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80多家将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设立在上海,有80多家企业在苏州建立了生产基地。加入WTO后,中国贸易与投资进一步开放。对外开放的深入不仅减少了跨国公司投资中国的风险,同时也为跨国公司开拓中国市场、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资源创造了条件。近年来,长三角的外商投资打破了90年代末期出现的停滞局面,大型投资项目增多、研究开发与高科技产业的比例增加。如在2006年,上海市全年批准总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48项,合同金额105.4亿美元,占全市合同金额的72.3%。年内新落户的跨国公

3、司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外资研发中心分别达到30家、20家和26家。跨国公司对长三角的投资加强了长三角的产业集聚。上海漕河泾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了大量的微电子、光电子、计算机软件和新材料四大产业,拥有高科技外商投资企业160多家。在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准设立的外资企业数量于2006年底累计达1260家,其中包括EXXON、SAMSUN、伊藤忠、三菱、三井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形成了电子、机械、化学、食品和纺织印染等产业群。在苏州工业园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产业的投资占全区工业经济总量的75%。在杭州经济开发区,集中了大量的软件企业和生物医药企业。在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投资的大型跨

4、国公司包括美国霍尼韦尔公司、伊士曼化学公司、可口可乐公司、凤凰科技公司、荷兰阿克苏公司和特恩驰公司、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等。长三角地区高科技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为当地内资企业学习模仿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此背景下,内资企业对先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成为影响外资企业技术外溢效应的关键因素。吸收能力是企业管理人员和职工学习能力、企业制度创新能力和研究开发能力的综合。作为教育条件优越、人力资源丰富、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为成熟、工业化基础相对较好的长三角地区,在吸收外国先进技术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二、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形成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学习和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是实现技术

5、进步的重要手段。发展中国家获得国外先进技术的途径包括进口商品的逆向工程、技术许可证贸易、国外技术人员的引进、国外先进生产设备的使用、跨国公司的准入与鼓励、国外会展和研讨会的参加、国外研究资料和其他信息资料的分析。但通过技术许可证交易和逆向工程等手段提升自身技术水平的风险大、见效慢、成本高。无论是技术许可证交易还是逆向工程,均需要当地企业进行一系列后续的研究和投资,唯有如此,才能将先进技术应用到本国的商品生产中。如果发展中国家缺乏融资能力和人力资源,其吸收消化外国先进技术的能力必然有限。相比之下,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不需要发展中国家支付技术引进费用,也不需要发展中国家完全消化引进的技术。因此,外商

6、直接投资被视为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的最为廉价的手段(Mansfield 与 Romeo (1980))。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不仅为东道国带来了资本和先进设备,而且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营销渠道导入东道国的生产体系。外商直接投资可以提升东道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缓冲发展中国家贸易开放对就业、贸易收支、经济增长方面的负面效应。通过贸易开放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相互激励,可以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增长。即使是占领东道国市场的外商直接投资,由于在其生产中使用了东道国劳动力、土地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增加东道国的劳动力雇佣、工资所得和税收的积极作用是商品进口所不能替代的。技术扩散是指技术

7、由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或从一个使用者手里传到另一个使用者手里。根据这一定义,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效应不仅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而且包括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自有经济活动地理位置的变化对当地技术水平的影响。在生产技术或管理上相对于东道国内资企业的优势(邓宁理论中的所有权优势)是跨国公司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因此,即使外商直接投资可能不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形成积极影响,但由于外商直接投资将高效率的企业转移至东道国,技术的地理扩散依然可以存在。只要存在技术扩散效用,东道国的资源配置效率就会得到改进,东道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就会提高。外商直接投资是技术跨国转移的重要渠道。技

8、术知识具有交易困难和不完全排他性等公共产品的特征。技术知识交易的困难性源自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一方面技术潜在的购买方不可能在交易过程中拥有潜在技术卖方的全部信息,另一方面,潜在的技术卖方也无法准确预测技术购买方在拥有一定技术后能否对技术进行有效的保护。跨国直接投资可以减少技术交易的交易成本。联合国贸发委的报告显示,跨国公司母公司与子公司之前的知识产权交易额占全球知识产权交易总额的80%(UNCTAD,1997)。因此,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于技术的引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跨国公司一旦通过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其在东道国生产采用的技术就会不可避免地被东道国的企业所模仿和吸收。尽管跨国公司可以通

9、过核心技术控制和专利保护等手段防止其拥有的技术被竞争对手所掌握,但专利的保护只能限制其他企业的完全复制,并不能限制竞争对手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途径包括外部经济作用和竞争作用两个方面。前者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的作用通常具有积极意义,而后者的影响则具有不确定性。外部经济作用是指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非市场力量对同行业内资企业发展形成的影响,其中包括示范与模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人力资本流动及培训效应。示范与模仿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生产或营销活动为内资企业提供示范,东道国企业通过学习和模仿可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示范模仿效应的大小不仅与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有

10、关,而且与内资企业的模仿能力有关。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越高且东道国内资企业的模仿能力越强,那么,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越显著。但一般情况下,东道国对外资企业技术的学习和吸收能力又与内外资企业的技术差距有关,技术差距越大,外资企业的先进技术越难被模仿,因此,示范与模仿效应的大小不能简单看成是内外资技术水平差距的单调增函数。产业关联效应是指外商直接投资企业通过对内资企业的产品需求或者是对内资企业的产品供给所形成的技术外溢效应。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关联效应首先表现在直接投资对东道国不同行业的关联产业的影响。当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投入为东道国企业的产出时,后向关联效应就会形成

11、。当东道国企业的产品被用于跨国公司的中间投入时,其产品质量和价格直接影响跨国公司产品的竞争力,为了自身的利益,跨国公司通常会通过技术援助和人员培训为东道国企业的技术进步提供积极的帮助。此外,跨国公司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成为东道国企业实现技术改进的目标,跨国公司的需求扩大了东道国企业的生产规模,使东道国企业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当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产品被东道国企业所投入和使用时,前向关联效应就会发生。跨国公司高质量中间产品和先进设备的投入可以提高东道国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在前向关联的情况下,跨国公司的产品需求成为派生需求,只有市场对东道国产品的需求增加,东道国企业对跨国公司中间产品和设备的需求才能增加

12、。为了扩大跨国公司产品在东道国的需求,跨国公司通常也会采用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等方法促进东道国关联企业的技术进步。产业关联效应主要表现在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对与其生产活动具有互补作用的关联产业的影响,而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又会对东道国的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外商直接投资的前后向关联效应表现在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在产业链分工上的利益互补,因此,外商直接投资的前后向关联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符合跨国公司的利益。前后向关联效应的形成同样与内资企业的竞争力有关,缺乏竞争力的内资企业是外资企业生产活动减少当地配套率的重要原因。在跨国公司“两头在外”的生产方式下,产业关联作用必然有限。跨

13、国公司的生产活动对前后向关联产业发展的作用对与跨国公司竞争的内资同行业企业的发展也会形成影响。关联产业的形成有利于同行业内资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本流动效应是指跨国公司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被其所雇佣的东道国的劳动力所掌握,当劳动力由跨国公司转移到东道国企业或自我创业时,跨国公司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随之扩散到东道国的内资企业。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的大小取决于东道国人员在跨国公司中的地位以及劳动力的流动性。东道国的劳动人员在跨国公司的职位越高,其掌握的市场信息、技术诀窍和管理经验越丰富;劳动流动性越强,技术转移越快。人力资本流动效应主要形成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同行业企业之间。跨国公司可以采用高工资和关键技术控

14、制等手段抑制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的形成。在东道国缺乏创业的环境或者东道国企业不具备吸引跨国公司技术人员的能力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流动效应的作用将不明显。对于与内资企业存在前后关联的跨国公司而言,内资企业生产水平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跨国公司的企业,跨国公司往往采用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的方式促进东道国内资企业人力资本的形成。竞争效应是指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相互竞争对东道国技术水平的影响。竞争可以促进东道国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东道国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原先缺乏国内竞争压力的行业,外资企业带来的竞争效应比较显著。对于转轨经济而言,外资引进可以通过竞争与收购加速国有企业的改革

15、。从长期考虑,外资企业可以起到扩大培育市场的作用。但在竞争中,东道国的生产效率也可能会因外资企业的进入而下降。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有(1)外资企业的市场争夺使内资企业的市场规模缩小。在具有企业内规模经济的行业,企业生产规模越小,生产效率越低。(2)内资企业技术人员的流失。外资企业具有相对较高的生产效率,愿意为熟练劳动力支付较高的工资。一旦内资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向外资企业,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必然下降。(3)内资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研究开发资金不足。外资企业进入东道国,一方面扩大了产品的供给,导致产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扩大了原材料和劳动力的需求,导致生产成本上升。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下,如果内资企

16、业不能尽快实现技术进步,其盈利能力必然下降。在此情况下,内资企业研究开发的资金投入受到限制、并有可能形成科技人员大量流失的局面。竞争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与市场特征、内资企业的规模有关。在具有企业内规模经济的行业,内资企业规模越大意味着其生产效率越高、竞争能力越强,外资导致其倒闭的可能性越小。如果外商直接投资的生产投入和产品市场依靠国外,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的竞争效应就不会明显。在80年代之前,许多国家认为外资的竞争将会导致本国脆弱的幼稚产业陷入困境,因而采取限制外资的政策以扶持本国企业的发展。但进入80年代之后,尤其在90年代之后,外商直接投资在诱发竞争上的积极效应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经济的市场化与全球化是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对于接受外商直接投资的某一地区而言,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产品并非局限于地区内的市场,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地区内部内资企业发展可能形成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通过产业集聚和产业关联,外资利用多的地区其国际和国内的竞争力会越强。相反,外资利用较少的地区则有可能在国内其他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