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北师大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北师大长春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作为春秋文化的代表,孔子是哲人也是诗人和歌者。歌唱是孔子日常生活的常态。作为歌者的孔子,常常借音乐表达内心的情怀。孔子对音乐的兴趣与他对周礼的重视是密不可分的。南宋史学家郑樵曰:“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乐非礼不举。”孔子对周礼的倾心追慕和深入钻研,使他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有着深刻的认识。歌诗、鼓琴、击磬,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使得三代以来的音乐艺术发展成果能够在他那里得以升华。 ②“礼崩乐坏”之所谓“乐坏”,一方面表现为周代典章制度中用以昭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另一方面则表现为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即厌古乐而喜新乐。二者的实质,都是“乐”与“礼”的分离即“雅乐”精神的失落。孔子适逢这段文化裂变期的时空中心,对行将失落的周代雅乐进行修复、改造和传播,是他必须面对的、不容回避的文化使命。 ③“正乐”是孔子为纠正礼乐秩序倾颓采取的重要措施。孔子的“正乐”是对《诗》的乐章和音律的规范整理,使之符合周礼对雅乐的要求。孔子的“正乐”还包括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乐音和乐器在孔子那里,不仅是供人欣赏、上下和合的表演艺术,也是载礼之器、行礼之仪,因此,孔子“正乐”的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 ④对待音乐,孔子不仅强调要关注外在音乐形式,还应注重对内在精神的发掘。在孔子看来,揖让周旋、羽侖钟鼓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非内在的文化精神。“礼乐”的精神实质不是强加于人的外在规定,而是主体在践习礼乐的过程中,所得到的人格提升和审美愉悦。“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礼”是知行合一的个人践履,“乐”是行有所得的内在愉悦。由此而来,“乐”不再仅仅是礼之用,而是发展成为礼的内在精神。因而,孔子“复礼”必重“正乐”,两者同样不可或缺。 ⑤因为“正乐”即“正礼”,所以孔子在谈及自己的为邦理想时,多次强调要“放郑声”。孔子说“郑声淫”“乱雅乐”,是因为郑、卫地区的音乐十分讲究艺术技巧,情感力量大于伦理力量,世俗的娱乐之情大于典礼肃穆之情,不符合周礼温柔敦厚、中正平和的艺术精神。孔子对郑声的放逐并不意味着对音乐美学功能的忽视。事实上,孔子是第一个指出音乐美学功能的人。孔子曰:“不能《诗》,于礼缪;不能乐,于礼素。”孔子说,如果没有音乐,礼的仪式就会显得质朴无文。“乐”之于“礼”的功能,是礼在形态世界中美的呈现。 (摘编自杨向奎《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对“音乐”的社会文化功能认识深刻,在他看来唯有礼乐能够改变当时的社会现实。 B.“乐坏”主要表现为“以仪辨等”的用乐秩序的混乱和贵族群体审美倾向的转移。 C.孔子对《诗》的乐章、音律的整理和对乐器使用制度的维护,实质在于为乱世“正礼”。 D.“礼乐”的精神实质在于践习礼乐过程中的自我人格提升和个体审美愉悦的获得。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孔子对音乐的偏爱写起,逐渐引出春秋时期音乐与周礼的关联。 B.文章将孔子对周礼的重视与“礼崩乐坏”的现实进行对比,凸显出“乐”的重要性。 C.文章分别从音乐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的文化精神,论述了孔子“正乐”的具体内容。 D.第五段作者引用孔子的“不能乐,于礼素”,表明他认可“乐”可以丰富“礼”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孔子将对周代雅乐修复、改造和传播作为自己的使命,扭转了“雅乐”精神失落的文化现实。 B.孔子丰富的艺术实践和深厚的品德学养,为他纠正礼乐秩序倾颓的“正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C.孔子认为“复礼”必重“正乐”,“礼”重在内在愉悦,“乐”重在个人践履,两者不可或缺。 D.孔子主张“放郑声”,是因为郑声不符合周礼的艺术精神,不具备音乐的美学功能。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花之笔记 张晓风 旅行美国,最喜欢的不是夏威夷,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剧场,不是高速公路或迪斯尼乐园,而是荒地上的野花。在亚利桑那,高速公路上车行几小时,路边全是迤逦的野花,黄灿灿的一径开向天涯,倒叫人怀疑那边种的是一种叫作“野花”的农作物,野牛和印第安人像是随时会出现似的。 多么奢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 在芝加哥,朋友驱车带我去他家,他看路,我看路上的东西。 “那是什么花?” “不知道。” “那种鸟呢?” “不知道,我们家附近多的是。” 他兴冲冲地告诉我,一个冬天他怎样被大雪所困,回不了家,在外面住了几天旅馆;又说西尔斯大厦怎样比纽约现有的摩天大楼都高一点。 可是,我固执地想知道那种蓝紫色的、花瓣舒柔四伸如绢纱的小花的名字。 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 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 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地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记的枝柯罢了。 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天下安然地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诗经》有一个别名,叫《葩经》,使我觉得桌上放一部《诗经》简直有一种破页而出的馥馥郁郁的香气。 有一种花,叫爆仗花,我真喜欢那名字——因为有颜色,有声音,而且还几乎是一种进行式的动词。 那种花,香港比较多见,属于爬藤类,花不大,橙黄橙黄的仿佛千足的金子,开起来就狠狠地开满一架子,真仿佛屋子里有什么喜事,所以那样一路噼里啪啦地声势壮烈地燃响那欢愉的色彩。 还有一种花的花名也取得好,叫一丈红,很古典,又很泼悍。 其实那花倒也平常,只是因为那么好的名字,看起来只觉得是一柱仰天蹿起的红喷泉,从下往上喷,喷成一丈,喷成千仞,喷成一个人想象的极限。 有些花,是只在中国语文里出现,而在教科书里却不称其为花的,像雪花、浪花。 所有的花都仰面而开,唯独雪花俯首而开,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处结胎,雪花却在天空的高处成孕。雪花以云为泥,以风为枝丫,只开一次,飘过万里寒冷,单单地要落在一个赶路人温暖的衣领上,或是一个眺望者朦亮的窗纸上,只在六瓣的秩序里,美那么一刹,然后,回归为半滴水,回归入土。 浪花只开在海里,海不是池塘,不能滋生大片紫色的、白色的、粉色的花,上帝就把浪花种在海里,海里每一秒钟都盛开着浪花。 有什么花能比浪花开得更巨大、更泼旺,那样旋开旋灭,那样的方生方死——却又四季不凋,直开到地老天荒。 人站在海边,浪就像印度女子的佩然生响的足环,绕着你的脚踝而灿然作花。 有人玩儿冲浪,看起来整个人都开在花心里,站在千丝万绪的花蕊里。 把浪说成花,只有中国语文才说得那么好吧! 我讨厌一切的纸花、缎带花和塑胶花,总觉得那里面有一种越分,一种亵渎。 还有一种“干花”,脱了水,苍黄古旧,是一种花中的木乃伊,永远不枯,但常年放在案头,让人觉得疲倦不堪。不知为什么,因为它永远不死,反而你觉得它似乎从来没有光灿生猛地活过。 我只愿意爱鲜花,爱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颜色、气息和形状——由于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须在今天用来不及的爱去爱它。我要好好地注视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实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开或合,它已是另一朵了。 我对鲜花的坚持,遇见玻璃花时便破例了:哈佛的陈列室里有一屋子的玻璃花,那么纤柔透明——也许人造花做得极好以后就有一种近乎泄漏天机的神秘性。 也许我爱的不是玻璃花,而是那份已成绝响的艺术,那些玻璃花是一对父子做的,他们死后就失传了——花做得那么好当然也不是传得下来的。 我真的不知道我是爱上那做得特别好的晶莹的虚幻的花,还是爱那花后面的一段寂寞的故事。 我爱花,也许不完全是爱花的本身,爱的是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 有一次,去海边,心里准备好是要去看海的。海边有一座小岩岬,我们爬上去,希望可以看得更远,不料石缝里竟冷不防地冒出一丝百合花来,白喷喷的。 整个事情差不多有点不讲理,来海边当然是要看海捡贝壳的,没有谁想看花,可是意外地遇上了花,不看也不忍心。 自己没有工作进度表,也不管别人的旅游日程——那朵花的可爱全在它的不讲道理。 我从来不能在花展中快乐,看到生命那么规矩地站在一列列的瓶瓶罐罐里,而且很合理地标上身价,就让我觉得丧气。 听说有一种罐头花,开罐后几天一定开花,那种花我还没有看就已经先发腻了。 生命不该充满神秘的未知吗?有大成大败、大悲大喜不是才有激荡的张力吗?文明取走了莳花者犯错误的权利,而使他的成功显得像一团干蜡般无味。 我所梦想的花,是那种可以猛悍得在春天早晨把你大声喊醒的栀子,或是走过郊野时闹得人招架不住的油菜花,或是清明节逼得雨中行人连魂梦都走投无路的杏花,那些各式各流的日本花道纳不进去的、市价标不出来的,不肯许身就范于园艺杂志的那一种未经世故的花。 让大地是众水浩渺中浮出来的一项意外,让百花是莽莽大地上扬起来的一声欢呼!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迤逦”“黄灿灿”“一径开向天涯”等词语,写出了野花之繁多、颜色之绚丽,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 B.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虽然是人造花,但在作者看来,它不仅是玻璃花,更是一种极为精湛且已成为绝响的艺术。 C.作者之所以厌恶罐头花,是因为它的生命状态已经被人为预设、固定,丧失了生命应当具有的神秘未知感。 D.结尾处作者情感如大江决堤,既表达了对虚伪作假现象的强烈憎恶,又发出了对生命自由与个性的热切呼唤。 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既有对野花、爆仗花、一丈红等花的实写,又有对雪花、浪花、玻璃花等花的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意蕴,增强了感染力。 B.文章融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寓情于花,缘花阐发生命之感悟,于柔婉中带出刚劲,于诗意情调中透出哲思。 C.文章善用对比,如将鲜花和纸花、缎带花、塑胶花、干花作对比,将自由生长的花与花展中的花作对比,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态度。 D.文章写自然中的鲜花、中国语文里的花、陈列室里的玻璃花等等,古今中外,自由流转,漫漫而谈,体现了笔记体散文的特点。 6.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6分) 7.作者通过“花之笔记”,表达了怎样的生命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六年春,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亮身率诸军攻祁山,戎陈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亮使马谡督诸军在前,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上疏曰:“臣以弱才,叨窃非据,亲秉旄钺以厉三军,不能训章明法,临事而惧,至有街亭违命之阙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暗《春秋》责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