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关于宁夏的传说

学****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81KB
约13页
文档ID:261834649
关于宁夏的传说_第1页
1/13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关于宁夏的传说 篇一:宁夏隆德年节故事集锦 隆德年节故事集锦 隆德年节习俗随着时代进步和人民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化,以前那种繁杂而漫长的年节习俗大多数已经逐步淘汰和消散,目前现存的年节习俗主要有: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送灶神、大年三十贴春联、大年初一迎喜神、初三送家神、初五闹五穷、初九上九迎神、正月十五闹元宵、正月二十三燎疳、二月二龙抬头年节从腊月初八日到其次年二月二十二历时54天,共有10个重点民俗活动 一、腊月初八腊八节 腊八节主要有拉冰马、做腊八粥、摸门神、吃腊八粥、除尘四个内容 (一)拉冰马:在隆德片面乡村还流行腊月八这天清早,从河里挖回冰块立在大门两侧的灰土上,叫做?拉冰马?,?冰?和?兵?同音,意即?兵马?谁家拉的冰马多,象征家业兴旺,兵强马壮 (二)做腊八粥:在以前,由于地理位置和物产的限制,大米在隆德百姓生活中属于稀缺食品,腊八粥主要以当地出产的莜麦面、玉米瑧子、小米、黄米加土豆和绿豆等熬成粥,当地叫?馓饭?,在配以各种咸菜食用,根本属于素粥素菜近些年来,熬制腊八粥的原料对比丰富,诸如大米、枸杞、花生、葡萄干、绿豆等各色干果都有,五颜六色,形式多样,搭配的菜肴也越来越丰富,各种炒菜应有尽有。

(三)抹门神:家家户户用五谷杂粮做成风味各异的粥,名曰?腊八粥?作为早餐,在吃?腊八粥?之前,由主妇端一点刚出锅的热粥,先要端?腊八粥?去摸门神的眼睛,再用筷子攒粥将去抹旧门神的嘴,意在从今天起,门神吃了今年的?到头饭?,他的职责也到此终止,再者,门神眼睛摸了粥,他再也看不见、说不出民间各种事情 (四)这顿?腊八粥?看似和平常吃的一顿米饭差不多,其意义深远,腊八这一天,在邻近工作或在外打工者都要赶回家,一家人凑到一起吃这顿?腊八粥?预示着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年就要到来,老百姓就图个一年下来家全人全,平平安安,另一种说法把腊八粥又叫?糊心饭?,一年辛苦下来了,有些人舍不得吃、穿、花用,只要一吃糊心饭,心窍被糊住,就什么也舍得了,吃、喝、玩、耍,过个快乐年 (五)除尘,隆德人叫?扫房子?据说门神已经看了一年的大门,现在一年到头了,门神也吃了?到头饭?糊上嘴巴,就会闭上嘴巴,少说坏话,闭上眼睛,不管民间事,百姓做什么事,就不会触犯各种戒律,民间百姓从今天起就可以?动土?,大张旗鼓清洁厅堂,打定过年隆德民间旧传统在平常是不容许随意清洁房屋墙面、房梁上的灰土,否那么叫?动土?,是不吉利的,过了腊月八以后到腊月三十的日子都可以彻底清洁房屋,洗刷家具器皿,打定干明净净过大年。

二、腊月二十三送灶神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神的日子,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向留在家中,以养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理应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送灶神,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由家里仆人打定好香表、麦芽糖,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烧表,上供糖水、麦芽糖瓜用糖水献灶王爷,是让灶神说话嘴甜一点向玉皇大帝多说好话,用麦芽糖供奉灶王爷,是让麦芽糖粘住他的嘴,上天去别说坏话,制止言多有失送灶神者要边叩头边说:?好话多说,闲聊少说?或?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利?随后,便将旧灶神像揭下放在果盘内,端在村子外面和纸一起点燃,灶神与烟一起升天了,同时点燃双向爆竹送神上天此时送灶神者边烧边祷告:?今年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此时,家里既没门神又无灶神,人们既可以动土和泥,修补墙壁,填塞鼠洞,又可以大开杀戒好好打定年货腊月二十三隆德人一般要吃?搅团?,也有吃饺子的 三、大年三十除夕夜 1、请神、贴春联 请神:三十这天中午后第一件事是要到邻近的庙里去 烧香拜神,叫敬神,随后再端上香表、酒、茶水、炒菜、水果到自家祖坟上烧纸、祭祀、请自家神回家过年。

贴春联:等一家全体人无论远近全部回家后开头贴春 联,贴春联由内到外,等院内全体房门贴完后再贴大门春联和门神,全体春联贴完后由小孩放爆竹迎接门神,大人在上房供桌上摆上各种供品上香烧表、跪拜叩头,敬家神,同时分别要给灶神,天爷神,门神依次上香、烧表、跪拜此时,外人再不能进入在隆德,假设家里或家族中有人去世还在三年之内,是不能贴红春联的,一年孝不贴或只贴黄春联,两年孝和三年孝只能贴绿联有些地方,橱房只能贴绿春联,据说厨房贴了红春联家里女人来年会得眼病有些地方,在院内正中还要栽一棵挂满彩色纸条的小树,树干上贴一?天官赐福?的红纸条,树下放一小桌,摆上香炉、水果、面食等,表示天官神位在大门口左侧墙壁上贴一?出门见喜?的红纸条,纸条下方挂一纸香炉,表示门神神位 2、迎家亲,隆德人大年三十晚上多吃面条,面条煮 熟后首先要捞一两根面条,舀半碗面汤,打定一双快子,称奠汤,作为给祖先的尚飨晚饭后,端着打定好的香、纸、酒、茶,果品、奠汤,和本族人一起几十人到村外烧纸点香祭祀祖先,这一祭祀活动称为迎家亲迎家亲回来后,自家上房桌上早已摆放了丰厚的贡品,一家人齐跪桌前上香、烧表、奠酒、跪拜,称为敬家神,三十晚敬 家神,只要一炷香快烧完,就要持续跪拜上香,有些人家每隔一柱香还要让厨房再给供桌上的各种菜加一次热,这样一向延续到午夜以后。

3、守夜、压岁、敬神、抢头香大年三十夜每个人都不得早睡,挣钱多的给老人、小孩、妇女每人一份压岁钱,妇女最忙,不但要打定几个像样的献饭摆上供桌供奉祖先,打定一桌酒菜供一家人边守夜边吃喝,还要煮一锅大块肉到深夜供一家人解馋老人最费神的是给上房供桌上的祖宗三代、院子中央天官神位、厨房灶神、大门外的门神连续上香叩拜,有些地方每隔一炷香还要把献饭端到厨房再炒热一次小孩忙着放花炮到午夜,也就是晚12点之前每家都要打定好香表、花炮赶到庙里抢头香敬神第一个敬神者称为抢头香,据说三十晚敬神者太多神灵记不住,只能记住第一个前来敬神者,把来年的好运全给第一个敬他者,也有胜者在夜11点赶到庙里敬神于是,全村人几乎在同一时间赶到庙内敬神三十晚十二点庙内最喧嚷,少者几十人,多着上百人齐跪庙院内上香叩拜,香烟迷漫,爆竹齐鸣,是一年里庙内最喧嚷的时刻 四、初一早晨迎喜神、迎财神,拜大年 ? 迎喜神??迎财神?,隆德民间又叫?初行?,是新年第一次出门集会是盛行于隆德民间年节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年初一,每个村庄的村民男女老少,都要自发的赶着牲口、端着香盘到村外集会,村老指定在本年喜神所来方位 篇二:宁夏西部十大历史人物 1、孙坚(东汉末年割据诸侯) 东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东汉末期地方军阀,出名将领史书说他“容貌非凡,性阔达,奇怪节”汉末群雄之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曾参与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其子孙权即为孙吴的开国皇帝孙权建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2、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生于广东香山县(即中山市)翠亨村的农人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敬仰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是中国近代公认的三大伟人之一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将陵墓永久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1] 华民国国父”孙中山著有《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等其著述在逝世后屡屡被结集出版,有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十一卷本《孙中山全集》,台北1969、1973、1985年出版的《国父全集》等。

孙中山是中国最宏伟的民主革命开拓者,为了改造中国耗尽毕生的精力,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成磨灭的功勋,也为政治和后继者建立了坚忍而贵重的遗产 3、赵云(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蜀汉五虎上将之一 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参与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由于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此后追随刘备 赵云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加入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自身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分外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 除此,赵云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赵云死后, 刘禅又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以“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4、马超(东汉末年军阀、蜀汉名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汉末凉州(今甘肃武威)军阀、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汉末诸侯马腾之子,早年随父亲征战,参与攻克苏氏坞,马韩互攻等战役官渡之战后,助司隶校尉钟繇在阳平关击破袁氏和南匈奴联军 马腾后与韩遂不和,苦求入京做官,马休、马铁各封官职,家属被迁往邺城居住,唯独马超未随马腾入京曹操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统领马腾的旧部 建安十六年,曹操以假道灭虢之计打定治兵关中,马超遂与关中诸将联合抗争曹操,曹操先派曹仁等拒守潼关,而后率大军前来支援双方在河、渭之地大战,据《山阳公载记》记载,曹操曾一度慨叹道:“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不久,关中联军在在渭南被曹操击破,马超逃往凉州 马超失败后不到一年,又反攻陇上诸郡,意图东山再起,却再次失败,后投奔汉中张鲁,但被张鲁部将排挤,于是暗中密书请降刘备,与刘备合围成都又参与汉中之战,刘备进 汉中王时,封马超为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马超被封为骠骑将军,爵位斄乡侯 章武二年,马超病死,终年47岁,临死前托付其弟马岱有一女嫁于安平王刘理,后被追谥为威侯 5、曾国藩(晚清名臣)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世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愚意所谓来源者,倡学而已矣博学如根基,今人无学,故根基不厚,进惧倾记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拾掇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表达出对这位已故土人的推崇之情 6、李元昊--西夏开国皇帝 李元昊--西夏皇帝 宋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初五,一个婴儿在灵洲(今宁夏灵武)呱呱坠地,他刚出世就啼声英弃,双目炯炯他就是后来正式建立西夏王朝的第一代皇帝李元昊少年时代的元昊,平素喜穿白色长袖衣,头戴黑冠,身佩弓矢,出行往往带百余骑兵,自乘骏马,前有两名旗手开道,后有侍卫步卒张青色三盖相随,左右蜂拥。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